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5课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923270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5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5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5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5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学习目标(一)认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一)认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 38年来取得的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和“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等。型社会的含义等。学习目标(一)认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38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学习目标(二)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针政策,增强节约和忧患建成小康社会的方针政策,增强节约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资源,养成环保习惯,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三)运用: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职业生涯与发展的实际问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学习目标(二)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GDP从占世界1.8%升至12%,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10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到53.7%左右;外贸规模从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一位,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3.82万亿美元;义务教育普及率从64.3%上升到99%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5%上升到30%左右 探究活动之一: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变化,说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发展。(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GDP从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开始实施的基本国策。改革序幕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序幕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开 小岗村 深圳 小岗村 改革开放与家庭生活变迁(小组竞赛方式)2000年 2015年 对比 家庭收入 住房条件 大型家电 出行车辆 教育情况 恩格尔系数 观念转变 改革开放与家庭生活变迁(小组竞赛方式)2000年 201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一词的历史渊源 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指可以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经济状况,过上不愁吃、不愁穿,并略有结余的生活。现代意义的“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什么是“小康”社会?“小康”一词的历史渊源 最早出自 1、小康的提出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探究活动之二: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什么是“新三步走”战略部署?(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的提出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1981199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1981199历史性跨越:贫困 温饱 小康 历史性跨越:贫困 温饱 “新三步走”战略部署(对第三步的具体化)第一步:(2001201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第二步:(20112020)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步:(20212050)基本实现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部署(对第三步的具体化)第一步:(2001 2、总体小康的实现 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有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总体小康的实现 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已经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据2004年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3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探究活动之三: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经济上的目标:1、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 3、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4、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时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两番 经济实力: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政治文化: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权利更加充分,公民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更高,充满活力和安定团结的国家 国际关系:更加对外开放,更加具备亲和力、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探究活动之四:说说我未来的理想生活。(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2.全面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特点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全面小康的特点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第5课课件 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警示?(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土地沙漠化 水污染 白色污染 沙尘暴 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警示?(一)走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树立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据统计,中国平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8%。但是,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与此同时,松花江水污染,淮河污染,太湖蓝藻事件,越来越多的环境危机为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 资料链接(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据统计,中国平均对世界 全球四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和三分之一的数码相机是我国苏州生产的,然而每销售一台电脑我们要给英特尔几十美元,微软几十美元,中国人自己赚的大概只剩 10个苹果的钱,生产一台DVD,我们的利润只有 12美元;生产一件MP3,我们的利润只有一美元多。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的,但自主品牌不足,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依赖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计算机售价的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资料链接 全球四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和三分之一的数码相机是我国苏州0 05 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5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0102030405060708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国 美国 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三大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0510152025303540455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经济增长(量)经济发展(量+质)经济发展越快越好吗?速度并不决定一切,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量)经济发展(量+质)经济发展越快越好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主要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方式 (粗放型)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主要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方式 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 发展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商业+教育+卫生+体育+文化;新兴服务业:信息传输+银行保险+科技服务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保持东部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实现东北地区振兴,开发西部地区 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保持东部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推动中部地区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东部继续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西部大开发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东部继续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西部(3)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3)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工促以工促农、以城、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日本每年要用掉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其中90%以上是从中国进口的。需要采伐数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他们很珍惜自己的森林,很少用自己的森林生产一次性筷子,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仅18%,却成了日本一次性筷子的最大出口国。2006年3月,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一次性木筷子的生产限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价格上升了50%,日本餐饮业面临着“筷子荒”。(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日本每年要用掉25资源节约型社会 生产上的“集约”消费上的“节省”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立以节约使用土地和水资源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建立以杜绝浪费和资源循环使用为中心的消费体系;资源节约型社会 生产上的“集约”消费上的“节省”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态,其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市场监督,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走发达国资源浪费 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生态失衡 生态失衡 中国每年因污染损失10%的GDP 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收到污染,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收到严重污染;3亿农民喝不到干净水,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中国每年因污染损失10%的GDP 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收到 节能减排 退耕还林 节能减排 新型能源(风力发电)新型能源(风力发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消费的要求:?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消费的要求:?在保证人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到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贡献的国家。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全面”?(2)材料中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哪些?二、材料分析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到2课外拓展 请观请观察你身边资边资源浪源浪费费、环环境境污污染染、生态失衡等现象,分组收集有关资料,每组自制一份主题为“珍惜资源,爱护环环境,从我做起境,从我做起”的小的小 报报。课外拓展 请观察你身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