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自然观(古代)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2315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篇---自然观(古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上篇---自然观(古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上篇---自然观(古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篇上篇-自然观自然观(古代古代)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一、古代自然观一、古代自然观v 原始宗教自然观原始宗教自然观v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哲学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哲学v 中国古代自然观简介中国古代自然观简介v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与局限性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与局限性原始技术发明人类力量与才能凸现生产水平低,无科学原始宗教自然观(万物有灵论)(一)原始宗教自然观(一)原始宗教自然观(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哲学然哲学v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原v关于物质结构问题v关于宇宙结构伊奥尼亚时期(BC.8世纪-)雅典时期(BC.530年-)希腊化时期(BC.332年-)(亚历山大时期)罗马时期(BC.31年-)1、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原、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原(朴素的元素说)(朴素的元素说)v泰勒斯(Thales,BC.624547)认为是“水”v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BC.585528)认为是“气”v赫拉克里特(Heracllitus,BC.540475)认为是“火”v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322):“四元素说”(土、水、气、火)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数的和谐”v 毕达哥拉斯v毕达哥拉斯学派v“数”是万物的本源v四象:1、2、3、4v最完美的数10v世界应该符合数的美、数的和谐v第一次数学危机v危机的解决无理数泰勒斯的自然观v泰勒斯(Thales,前624前547),古希腊学者,出生在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城的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家庭政治地位的显贵、经济生活的富足,泰勒斯均不屑一顾,而是倾注全部精力从事哲学与科学的钻研。泰勒斯素有“科学之父”的美称。泰勒斯的自然观v泰勒斯有名名言:“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世界本原是水,他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泰勒斯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米利都学派的观点v主要观点是认为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着的物质。v万物的本原不是具有固定性质的东西,物质在运动中不断产生冷与热、干与湿等对立面,因而产生了万物,生物则从水元素中产生,高级动物是由低级动物发展而来,人是由鱼变化而来的。泰勒斯在哲学上后来的主要支持者是德谟克利特等人。v泰勒斯是米利都学派的主要代表。米利都学派是希腊最早的唯物主义学派。米利都学派的观点v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前610-前510年)和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50-前475年)等人。他们对米利都学派的理论界都有较大贡献。巴比伦人曾把水、空气和土看成是组成世界的元素。阿那克西曼德又加上了第四种元素-火,并且设想在元素形成之前还有一种原始物质。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空气就是原始物质,其他元素都是由空气组成的。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部的以弗所,是该城王室的后裔。但是他放弃了贵族特权,专心研读哲学。v他提出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都是火的转化形态。v他的名言:“万物皆流,无物常住”。“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v他说:“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又说:“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否定世界上存在超自然的神,而以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去寻求世界万物的本原,用一种形态的物质来说明千变万化、五彩缤纷的世界。他试图从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的思想,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飞跃,以朴素的方式道出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这一深刻的哲学道理。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v毕氏提出了“宇宙和谐”的思想。数的比例构成宇宙的和谐,而宇宙的和谐支配着整个世界。v而和谐是以对立为前提,是对立中的和谐。他提出了十组对立: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一与多,左与右,阴与阳,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v但是,毕氏用数与和谐说明世界时,却把数神秘化,作出许多似是而非甚至是牵强附会的解释。例如,婚姻是五,因为它是奇数与偶数相结合。爱情是八,因为爱情表示和谐,而音乐中,第八度音是和谐的。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公元前384-322)v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他出生于一个宫廷御医的家庭,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教学有1213年。他常和学生一起在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史称“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公元前384-322)v他认为实体是哲学中最核心的东西。v实体应是一切东西的主体或基质、基础,这就是说,实体的首要特征在于它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任何其它东西。实体在任何意义上都是第一的。v要说明事物的存在,必须在现实事物之内寻求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是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四个最基本原因。v他的四因说从事物内部寻求事物存在与运动变化的原因,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大进步。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公元前384-322)v亚里士多德又表现出唯心主义倾向。他认为,如果不断追问事物的目的因,可以发现每个事物都在追求一个更高级的目的或形式,如此上推,可以推到一个最终的目的或形式,叫做“原始动因”或“第一动因”,即“第一推动者”或“不动的原动者,这是一个永恒不动的独立实体,这个实体就是神”。神本身不生不灭,是一切变化的根源,既是万物追求的目的,又是万物产生的动力。神是善的,是永恒的理性,自我思维的理性。2、关于物质结构问题、关于物质结构问题(古原子论)(古原子论)留基伯、德谟克利特: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伊壁鸠鲁:伊壁鸠鲁:原子有量的区别。古希腊的“原子论”最早提出者v留基伯是古希腊爱奥尼亚学派中的著名学者,他首先提出物质构成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公元前460前370)v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的创立者,出生于色斯雷的海滨城市阿布德拉。在宇宙原子论的发展方面有重要的贡献。德谟克利特发展了“原子论”v德谟克利特是留基伯的学生,他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学说,指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他对留基伯的学说进行加工和提炼形成了自己的宇宙观。最为著名的是他的原子论用多元和运动来解释宇宙:一切物质都由微粒组成,这种微粒无限小,世上没有比它再小的东西,因此它是不可再分的。(“原子”这个词本身就是不可再分割的意思)。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v德谟克利特见解之准确性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在这方面他不愧为希腊最杰出的自然哲学家。人们一般认为他的这些观点与现代关于物质结构和宇宙起源说的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有一本质的不同,那就是德谟克利特的结论产生于思维和直觉知识,但现代理论是建立在定量实验和数学推理基础上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v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里没有神存在的空间,他认为原始人在残酷而奇妙的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再加上知识的匮乏,只有臆造出神来解释一切的未知。其实,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虚空外,从来就没有不死的神灵。他甚至认为,人的灵魂也是由最活跃、最精微的原子构成的,因此它也是一种物体。原子分离,物体消灭,灵魂当然也随之消灭。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v德谟克利特发展了留基伯的学说,他的原子论后来又被伊壁鸠鲁和克莱修所继承,再后来被道尔顿所发展,从而形成了近代的科学原子论。但是,他在继承留基伯的原子说时,也延续了留基伯原子不可分的思想,从而留下了永久的遗憾。3、关于宇宙结构、关于宇宙结构v太阳中心说的先驱太阳中心说的先驱:达哥拉斯学派中央火及十个天体;阿利斯塔克。v地球中心说:地球中心说:那克萨戈拉;欧多克斯(同心球宇宙模型)阿波罗尼、希帕克(本轮均轮模型);托勒密。(三)中国古代自然观简介(三)中国古代自然观简介(关于万物的本原)(关于万物的本原)木木火火土土五行说五行说阴阳八卦说阴阳八卦说元气说元气说金金水水(肺)(肾)(肝)(心)(脾)阴阳五行学说v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自然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阴阳八卦说阴阳八卦说阳阴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天 泽 火 雷 风 水 山 地关于宇宙结构关于宇宙结构v浑天说浑天说:张衡在浑天仪中写到:“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道德经道是天地万物之源v根据道德经:v道是一种不可言传的恍惚状态,先天地万物而生,乃为天下万物之母;道是一种莫可名状的神秘能量,利益滋养天地万物,损有余而补不足;道是天地万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支配主宰天地万物,却从来都是顺其自然而不加干预。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自古凡是得到道一的,上天得到道一而成明清,厚地得到道一而成安宁;神祗得到道一而成妙灵,谷水得到道一而成溢盈;万物得到道一而能勃生,候王得到道一而使天下安正。v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宇宙生成的规律,讲的是宇宙生成学。道生德,德生仁,仁生义,义生礼。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讲的是社会发展学。万物由道辗转生出,所以应该合道,才能顺利成长和生存;礼义皆由道德而生,所以应该以道德为本,否则社会的治理将会越来越背道而驰。v链接:天人合一三、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1、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直观地整体地从客观世界自身去寻找世界的本原;猜测思考世界的统一性的问题。2、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则充分地注意到世界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世界;3、看到自然界的矛盾现象,并把对立面的对立统一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v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是唯物的辩证的,但是朴素的、直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把物质归结为一种具体形态,缺乏实验科学基础,这是主要的缺陷。v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自然科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v恩格斯:“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