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章土壤污染与防治课件

上传人:_impsvz****pswzcf... 文档编号:240922834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2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章土壤污染与防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14章土壤污染与防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14章土壤污染与防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第十五章土壤污染与防治l土壤污染的概念、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固土壤污染的概念、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其危害体废物)的来源及其危害l土壤净化污染物的过程土壤净化污染物的过程l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土壤污染的概念、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其危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污染的概念第一节土壤污染的概念一、土壤污染的概念一、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土壤壤污污染染直直接接的的影影响响是是土土地地生生产产力力的的下下降降;通通过过土土壤壤-植植物物-动动物物-人人体体食食物物链链的的污污染染,危危害害人人体体健健康康、威威胁胁人人类类生生存存;土土壤壤污污染染还还危危害害其其他他环环境境要要素素如如水水体,大气等。体,大气等。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出土壤的的自净能力自净能力,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导致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生改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的现象。一、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污染直接的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通过l 中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总计:中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总计:2000万公顷万公顷l 中国有机物污染农田总计:中国有机物污染农田总计:6000万公顷万公顷据报道据报道中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总计:2000万公顷据报道人类活动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质,是加速土壤污人类活动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质,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染,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加剧的主要原因。二、土壤污染的原因二、土壤污染的原因导致土壤污染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生活废导致土壤污染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如开矿、冶炼、化工生产、施肥等等。弃物排放,如开矿、冶炼、化工生产、施肥等等。土壤发生污染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土壤发生污染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净净积累。积累。土壤自净作用土壤自净作用: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人类活动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质,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环境质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决定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决定从2006年起年起“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2006年年7月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召开全国土壤污染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视频会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状况调查视频会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7月月18日在北京日在北京启动。启动。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由环保总局和国土资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项目由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共同承担,包括八个专题,总经费预算约为源部共同承担,包括八个专题,总经费预算约为10亿元亿元,将,将在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全在除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全部陆地国土展开,计划在三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部陆地国土展开,计划在三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决定从2006年起三、土壤污染的定量化三、土壤污染的定量化如何判断土壤受到了污染?污染严重程度多少?如何判断土壤受到了污染?污染严重程度多少?方法:方法:1.定量方法定量方法生物生物-土壤系统法土壤系统法化学法化学法背景值法背景值法土壤污染指数法土壤污染指数法三、土壤污染的定量化如何判断土壤受到了污染?污染严重程度多少生物土壤系统法生物土壤系统法:以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污染物后,其:以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污染物后,其可食部分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或产量因污染可食部分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或产量因污染而减少而减少1010时的土壤污染物浓度为土壤污染临界值,超时的土壤污染物浓度为土壤污染临界值,超过该值为污染;过该值为污染;化学法化学法:是在生物:是在生物-土壤系统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土壤系统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利用利用“土壤污染临界值土壤污染临界值”的概念,直接取其的概念,直接取其“临界值临界值”的测定方法与指标(土壤全量或有效量),判断土壤是的测定方法与指标(土壤全量或有效量),判断土壤是否受污染,或进行污染等级的划分;否受污染,或进行污染等级的划分;生物土壤系统法:以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污染物后,其可食部分污染背景值法背景值法:建立在环境背景值的统计基础上,能反映:建立在环境背景值的统计基础上,能反映出环境变异的数量特征(以土壤背景值加二倍标准差出环境变异的数量特征(以土壤背景值加二倍标准差为临界值)。在实践中使用较多。但不能反映出生物为临界值)。在实践中使用较多。但不能反映出生物适应能力因环境和自身长势而变异的影响;适应能力因环境和自身长势而变异的影响;土壤背景值:土壤背景值: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学元素组成。土壤污染指数法土壤污染指数法:按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土壤中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土壤中污染物的实测浓度与其污染临界浓度的比值)来划分污染程度。的实测浓度与其污染临界浓度的比值)来划分污染程度。背景值法:建立在环境背景值的统计基础上,能反映出环境变异的数上述四种方法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土壤污染临界上述四种方法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土壤污染临界值和背景值,而土壤污染临界值至今只有极少数的标值和背景值,而土壤污染临界值至今只有极少数的标准,亟待研究。准,亟待研究。即当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或污即当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壤基准量,而给生态系统造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壤基准量,而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此时才能被称为污染。成了危害,此时才能被称为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定量化定量化”概念:概念:上述四种方法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土壤污染临界值和背景值,而土壤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的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的功能和保护目的功能和保护目的,将我国,将我国土壤划分为三类:土壤划分为三类: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它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它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值;本上保持自然背景值;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地高背景值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地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的功能和保护目的,将我国土壤划分为三类:2.将土壤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将土壤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限制值;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地土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地土壤临界值。壤临界值。执行:执行:I 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III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IIIII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将土壤质量标准分为三级: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mg/kg)(GB15618-1995)(mg/kg)级别级别 123土壤土壤pH自然背景自然背景 7.56.5Cd0.200.300.300.601.0Hg0.150.300.501.01.5As 水田水田1530252030As 旱地旱地1540302540Cu农田等农田等3550100100400Cu果园果园-150200200400Pb35250300350500Cr 水田水田90250300350400Cr 旱地旱地90150200250300Zn100200250300500Ni40405060200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mg/kg)宁波市江东宁波市江东等等五五个蔬菜基地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土壤的重金属含量(mg/kg)mg/kg)引自:陆针松等,土壤环境、施肥与农产品品质的关系引自:陆针松等,土壤环境、施肥与农产品品质的关系宁波市江东等五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mg/kg)引自温州市温州市城郊兴通桥等城郊兴通桥等六六个蔬菜基地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土壤的重金属含量(mg/kg)mg/kg)引自:王亮等,温州市城郊污灌对土壤和蔬菜品质的影响引自:王亮等,温州市城郊污灌对土壤和蔬菜品质的影响温州市城郊兴通桥等六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mg/kg杭州市城郊转塘杭州市城郊转塘等等十一十一个蔬菜基地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土壤的重金属含量(mg/kg)mg/kg)引自:谢正苗等,杭州市郊菜园土部分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引自:谢正苗等,杭州市郊菜园土部分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杭州市城郊转塘等十一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mg/kg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第二节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是工业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是工业“三废三废”,化肥农药、城市污泥、垃圾等。,化肥农药、城市污泥、垃圾等。1.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土土壤壤污污染染源源工业区周围工业工业区周围工业“三废三废”、污水灌、污水灌溉等溉等农业生产本身产生的,农药和化肥,农业生产本身产生的,农药和化肥,动物废弃物等动物废弃物等尾气等尾气等生活垃圾、废水等废弃物生活垃圾、废水等废弃物工业污染源: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是工业“三废”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害微生物:有害微生物:三大类土壤污染物:三大类土壤污染物:2.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土壤污染物的种类进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正常功能的物质,即会进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正常功能的物质,即会改变土壤的成分,降低农作物的数量和质量,有害改变土壤的成分,降低农作物的数量和质量,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统称人体健康的物质,统称土壤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物质。重金属、非金属、放射元素、无机酸碱等重金属、非金属、放射元素、无机酸碱等有机农药、石油、酚类等有机农药、石油、酚类等污染病虫害等污染病虫害等无机污染物:三大类土壤污染物:2.土壤污染物的种类进入土重金属重金属在当前环境污染研究中,重金属主要指标汞、镉、在当前环境污染研究中,重金属主要指标汞、镉、铅、铬、铜、锌。类金属砷和非金属氟也包括其中。铅、铬、铜、锌。类金属砷和非金属氟也包括其中。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特点: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特点:不移动、不微生物分解不移动、不微生物分解,通过食物链积累。通过食物链积累。重金属主要通过采矿、冶炼、污灌、污泥、施肥、重金属主要通过采矿、冶炼、污灌、污泥、施肥、大气沉降等流失到环境中。大气沉降等流失到环境中。重金属在当前环境污染研究中,重金属主要指标汞、镉、铅、铬、铜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值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值总镉,总镉,3 mg/kg总汞,总汞,5 mg/kg总铅,总铅,100 mg/kg总铬,总铬,300 mg/kg总砷,总砷,30 mg/kg总氮总氮(N)0.5%总磷(总磷(P2O5)0.3%总钾总钾(K2O)1.0%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值总镉,3mg/kg 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值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值 (mg/kg干污泥)干污泥)pH 6.5 pH6.5Cd 5 20Hg 5 15Pb 300 1000Cr 600 1000As 75 75Cu 250 500Zn 500 1000Ni 100 200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值 我国无公害蔬菜卫生指标(重金属)我国无公害蔬菜卫生指标(重金属)宁波市部分蔬菜基地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宁波市部分蔬菜基地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陆正松等,(陆正松等,2000年,内部资料)年,内部资料)宁波市部分蔬菜基地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陆正松等,200温州市部分蔬菜基地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温州市部分蔬菜基地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王亮等,(王亮等,2000年,内部资料)年,内部资料)温州市部分蔬菜基地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王亮等,2000上海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情况上海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情况(2003-2004(2003-2004年调查结果年调查结果)上海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累积情况上海市蔬菜地土壤上海市蔬菜地土壤HgHg累计分布情况累计分布情况(2003-2004(2003-2004年调查结果年调查结果)上海市蔬菜地土壤Hg累计分布情况上海市蔬菜地土壤上海市蔬菜地土壤CdCd累计分布情况累计分布情况(2003-2004(2003-2004年调查结果年调查结果)上海市蔬菜地土壤Cd累计分布情况上海市蔬菜地土壤上海市蔬菜地土壤ZnZn累计分布情况累计分布情况(2003-2004(2003-2004年调查结果年调查结果)上海市蔬菜地土壤Zn累计分布情况农药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的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生长的化学合成的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有机氯农药、重金属制剂、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有机氯农药、重金属制剂、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积累,引起土壤污染。脂类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积累,引起土壤污染。进入土壤中的农药通过吸附与解吸、径流与淋溶、挥发进入土壤中的农药通过吸附与解吸、径流与淋溶、挥发与扩散等过程,可从土壤中转移和消失,但往往会造成生态与扩散等过程,可从土壤中转移和消失,但往往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环境的二次污染。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化肥化肥建国初到建国初到2005年,化肥用量从年,化肥用量从1.3万吨增加万吨增加到到4146.4万吨万吨,增长了增长了3000多倍多倍.2005年化肥用量中年化肥用量中,氮肥氮肥2126.5万吨万吨,磷肥磷肥690.5万吨万吨,.化肥建国初到2005年,化肥用量从1.3万吨增加到4146.农业高强度投入农业高强度投入浙江省化肥用量持续超过浙江省化肥用量持续超过9090万吨万吨(纯养分纯养分),),每公每公顷耕地用量达到了顷耕地用量达到了570570多公斤,远远超出了国际多公斤,远远超出了国际上认可的维持土壤持续利用所允许化肥用量临界上认可的维持土壤持续利用所允许化肥用量临界值(值(225225公斤公斤/公顷)公顷),氮肥利用率仅氮肥利用率仅35%35%左右,与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发达国家的50%-60%50%-60%相比差距很大相比差距很大,每公斤氮素的每公斤氮素的水稻生产力不及产量水平相当的日本和韩国的水稻生产力不及产量水平相当的日本和韩国的1/21/2。农业高强度投入年浙江省肥料消费量(2006,万吨)总量(纯养分):总量(纯养分):93.9893.98氮肥(氮肥(N N):):55.4155.41磷肥(磷肥(P P2 2O O5 5):):12.1912.19钾肥(钾肥(K2OK2O):):7.747.74复合肥:复合肥:18.6318.63年浙江省肥料消费量(2006,万吨)总量(纯养分):93.9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动态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动态浙江省每公顷播种面积化肥用量变浙江省每公顷播种面积化肥用量变化动态化动态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动态浙江省每公顷播种面积化肥用量变化浙江省浙江省单位面积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与化肥用量与国内国内若干省份比较若干省份比较20062006年浙江省耕地面积年浙江省耕地面积23902390万亩万亩,作物播种面积作物播种面积4272.64272.6万亩万亩浙江省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与国内若干省份比较2006年浙江省耕浙江省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与浙江省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与世界若干地区比较(世界若干地区比较(19971997)浙江省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与世界若干地区比较(1997)浙江省浙江省单位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与化肥用量与 世界世界若干国家比较(若干国家比较(20052005)浙江省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与世界若干部分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部分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部分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固体废物固体废物 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有害有毒固体废物(即危险废物,包括医院垃圾、有害有毒固体废物(即危险废物,包括医院垃圾、废树脂、药渣、含重金属污泥、酸和碱废物等)废树脂、药渣、含重金属污泥、酸和碱废物等)无毒无害固体废物(不含放射性物质的粉煤灰、建无毒无害固体废物(不含放射性物质的粉煤灰、建筑垃圾等)。筑垃圾等)。固体废物是固态或半固态废弃物的总称。三大类:固体废物是固态或半固态废弃物的总称。三大类:其中前两类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会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其中前两类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会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固体废物是固态或半固态废弃物的总称。三3.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危害 造成减产、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造成减产、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导致食物品质下降导致食物品质下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其他环境(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导致其他环境(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3.土壤污染的危害造成减产、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第三节土壤组成和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决定土壤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决定土壤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土壤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土壤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时,污染物在土壤中积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时,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危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通过食物链会直接影响人累,危害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通过食物链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类健康。土壤的净化能力是指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经生物土壤的净化能力是指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经生物和化学降解成为无毒物质;通过化学沉淀、络合和螯和化学降解成为无毒物质;通过化学沉淀、络合和螯合、氧化还原等作用转化为其它物质,被土壤牢固吸合、氧化还原等作用转化为其它物质,被土壤牢固吸附,不被植物利用。附,不被植物利用。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决定土壤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土壤的净化能力是一、土壤组成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一、土壤组成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一般认为,土壤中某污染物的水溶态或交换态有一般认为,土壤中某污染物的水溶态或交换态有效浓度越大,其对生物的毒性较大,而专性吸附态、效浓度越大,其对生物的毒性较大,而专性吸附态、氧化物态或矿物固定态含量越高,则其毒性越小。氧化物态或矿物固定态含量越高,则其毒性越小。粘粒矿物粘粒矿物有机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生物吸附作用吸附作用静电吸附和络合静电吸附和络合(螯合螯合)作用作用土壤组成土壤组成降低、消除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机制降低、消除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机制(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转化作用(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转化作用一、土壤组成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一般认为,土壤中某污染物的水溶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允许的最大数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允许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量或负荷量”。由定义可知,土壤环境容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由定义可知,土壤环境容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物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量之差。物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量之差。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二、土壤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二、土壤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1 1、通过影响土壤组分和污染物的、通过影响土壤组分和污染物的电荷特性,电荷特性,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络合解络平衡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络合解络平衡来改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变污染物的毒性;2 2、通过、通过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来改变污染物的来改变污染物的毒性。毒性。土壤酸碱性土壤酸碱性土壤氧化还原性质土壤氧化还原性质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主要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主要影响沉淀溶解、沉淀溶解、变价元素。变价元素。二、土壤性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1、通过影响土壤组分和污染物的第四节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土壤污染的防治第四节土壤污染的防治一、土壤污染的特点一、土壤污染的特点 l隐蔽性和滞后性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日本的后较长的时间。日本的“骨痛病骨痛病”l累积性累积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很强的地域性。l不可逆转性不可逆转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土壤重金属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l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用和自净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治理周期较长。一、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l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l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l“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土壤污染的防治原则二、土壤污染的防治原则 实行污染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工业实行污染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工业“三废三废”的排放量和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合理施用肥料和使用农药等。排放浓度,合理施用肥料和使用农药等。l污染土壤的治理污染土壤的治理 对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中污染对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入食物链。物的迁移转化,进入食物链。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预防为三、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三、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由于土壤污染多为复合污染,且修复难度大,应根据由于土壤污染多为复合污染,且修复难度大,应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及污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污染物的来源及污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通常需要结合不同方法,开展污染土壤的综合治理。通常需要结合不同方法,开展污染土壤的综合治理。污染土壤的治理可分为原位或异位物理污染土壤的治理可分为原位或异位物理/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异位物理异位物理/化学措施所需时间较短,而且更能确定处化学措施所需时间较短,而且更能确定处理的一致性,但挖掘土壤常导致花费和工程量增大,因而理的一致性,但挖掘土壤常导致花费和工程量增大,因而不适宜于大面积的土壤治理。不适宜于大面积的土壤治理。三、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由于土壤污染多为复合污染,且修复难度大1.理化措施理化措施客土深翻、施用石灰及其它化学试剂等。客土深翻、施用石灰及其它化学试剂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通过施加改变重金属污染物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通过施加改变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常用的有石灰、磷酸盐、硅酸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常用的有石灰、磷酸盐、硅酸盐等。盐等。施用石灰提高土壤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pH,使,使CdCd,CuCu,HgHg形成氢氧化物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沉淀。有机物(包括石油、农药、有机物(包括石油、农药、PAHsPAHs等)污染的土壤,等)污染的土壤,采用化学治理方法如化学清洗法、光化学降解法和化学采用化学治理方法如化学清洗法、光化学降解法和化学栅防治法等。栅防治法等。理化治理方法的费用高,化学法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理化治理方法的费用高,化学法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性高。的风险性高。1.理化措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通过施加改变重金属污染物在土2.农艺措施农艺措施l改变耕作制度(轮作、灌溉等),改变土壤环境,改变耕作制度(轮作、灌溉等),改变土壤环境,可消除某些污染物或减小污染物的活性;可消除某些污染物或减小污染物的活性;l合理施肥,降低土壤污染物活性;合理施肥,降低土壤污染物活性;l严重污染的土壤,改种其他抗性、耐性、低积累型严重污染的土壤,改种其他抗性、耐性、低积累型作物。作物。农艺措施的费用低,但治理效果有限。农艺措施的费用低,但治理效果有限。2.农艺措施改变耕作制度(轮作、灌溉等),改变土壤环境,可利用生物转化或降解的方法来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利用生物转化或降解的方法来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是改善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利用生物害污染物,是改善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利用生物的的吸收、富集、代谢吸收、富集、代谢等作用将污染物转化或降解为无等作用将污染物转化或降解为无害物质甚至有用物质,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害物质甚至有用物质,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种生物技术。也被称为种生物技术。也被称为生物清除、生物恢复生物清除、生物恢复。3.生物修复生物修复包括微生物、植物修复及微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修复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植物联合修复。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低、无继发污染、操作简无继发污染、操作简便,环境影响小便,环境影响小,维持自然生态,并能够提高土壤肥维持自然生态,并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力,利于可持续发展等,利于可持续发展等优越性。优越性。利用生物转化或降解的方法来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是改善环l应用微生物治理土壤有机污染应用微生物治理土壤有机污染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条件,人为增加有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条件,人为增加有效微生物的生物量和代谢活性或添加针对性的高效微生效微生物的生物量和代谢活性或添加针对性的高效微生物来加速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过程;物来加速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利用一些特异微生物处理土壤有机污染物。利用一些特异微生物处理土壤有机污染物。应用微生物治理土壤有机污染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条件,l 应用应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遏兰菜遏兰菜(Thlaspi caerulensens)东南景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以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大量吸收某种或某些化学以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大量吸收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然后利用除去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将重金属移出元素,然后利用除去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将重金属移出土体。土体。应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遏兰菜(Thlaspicaerul目前已发现目前已发现400400多种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多种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基中以超量积累基中以超量积累NiNi的植物最多。的植物最多。CdCoCrCuMnNiPbZn18002002400135005180047500800039600一般超积累植物内含的重金属是非超积累植物的一般超积累植物内含的重金属是非超积累植物的100倍倍表表 不同重金属元素在超积累植物体内的浓度(不同重金属元素在超积累植物体内的浓度(ppm)目前已发现400多种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基中以超量积累Ni的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