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ppt课件

上传人:hloru****lorv6 文档编号:240915182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8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u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大气圈的分层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大气圈的分层课堂小结课堂检测自主预习1.分层依据: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2.结构划分(1)地壳:地表至面之间的部分,由岩石组成,平均厚度为千米。地震波莫霍17自主预习1.分层依据:在地下不同深(2)地幔古登堡上地幔岩浆(3)地核:面以下至地心,由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组成。古登堡(2)地幔古登堡上地幔岩浆(3)地核:思考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能通过。思考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合作交流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虽然这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合作交流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假如汽车上的车载仪表和各种感应器记录下了沿途的见闻,那么:(1)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什么?答案 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岩石。假如汽车上的车载仪表和各种感应器记录下了沿途的见闻,那么:(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顶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答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由于该处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热量可能使岩石处于熔融状态,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答案 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因为此圈层横波不能通过。(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顶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特别提醒地壳岩石圈地壳与岩石圈的内涵不同,具体区别如下:厚度范围联系示意图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至莫霍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岩石圈70100千米地表至软流层特别提醒地壳岩石圈厚度范围联系示意图地壳平均17千米地表练习巩固日本探测船“地球号”,从海底向下钻入7000米深处,进行探测、钻孔、取样。这是人类首次尝试钻入地幔层,科学家希望能够揭开地震的成因。据此完成下列问题。练习巩固日本探测船“地球号”,从海底向下钻入7000米深处(1)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次钻探能够完全揭开地震的成因B.此次钻探是迄今为止人类第一次地球钻探C.此次钻探的深度只能到达地壳D.此次钻探可达莫霍面解析 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约35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此次钻探从海底向下钻入7千米,能够穿过莫霍面,到达地幔。D(1)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2)有关此次钻探到达的地下圈层及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均匀B.地幔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C.地核分外地核和内地核,以铁、镍为主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 结合上题可知,本次钻探可达地幔,不能到达地核,而地壳厚度不均匀,B项中关于地幔的叙述是正确的。B(2)有关此次钻探到达的地下圈层及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自主预习1.对流层(1)特点:气温随 的增加而,空气_十分显著,变化最大(2)作用:与人类关系密切高度对流运动降低天气自主预习1.对流层高度对流运动降低天气142.平流层(1)特点:气温随增加呈明显趋势,空气大多作。(2)作用:层保护生物;利于。3.高层大气(1)特点:密度非常小;存在。(2)作用:电离层能够反射。高度递增水平运动臭氧航空飞行电离层无线电波2.平流层高度递增水平运动臭氧航空飞行电离层无线电波15思考从纽约飞往伦敦的一航班,正飞行在万米高空,前方突然乌云翻滚,为躲避空难飞行员最好采取什么方法?为什么?答案从飞机的飞行高度和所遇到的现象可知,该飞机飞行在对流层顶部,为了躲避空难,应该迅速提升飞行高度进入到平流层中,因为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思考从纽约飞往伦敦的一航班,正飞行在万米高空,前方突然乌云16合作交流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合作交流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7(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_,B_,C_。(2)A层 气 温 变 化 的 规 律 是 _,原 因 是_。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_,B_,18(3)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填字母)?为什么该层被誉为“地球的天然屏障”?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答案B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目前人类使用大量制冷设备,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增加,氟氯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3)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填字母)?为什么该层被誉为19(4)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填出相应字母),主要原因是该层大气_。人类目前利用B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原因是_。(5)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_层中的电离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A上部冷下部热高空飞行该层大气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天气晴朗C(4)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填出相应字母),主要原20图解大气的垂直分层方法技巧图解大气的垂直分层方法技巧21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练习巩固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练习巩固22(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B.C.D.解析 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正确,但曲线在层上半部气温变化出现错误,故只有正确。B(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B23(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层顶部 B.层底部C.层中部D.层解析 高层大气(层)中存在若干电离层。D(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D24(3)2012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解析 “神舟九号”飞船位于高层大气中。C(3)2012年6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所在25知识提纲知识提纲26地球外部圈层之歌同心圈层分内外,内外划界有地面。气水生物圈层外,一起构成自然界。气圈最厚排在外,水圈水体有三态。生物生存他圈界,生命活跃添光彩。强化记忆地球外部圈层之歌强化记忆27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13题。课堂检测1234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281234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解析 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A12341.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292.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解析 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1234A2.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1234A303.对浅层地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A.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B.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解析 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得到开发利用。1234B3.对浅层地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1234B314.位于大西洋东加勒比海的海地发生7.3级地震,震中位于距海地首都太子港约16千米处,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造成15多万人死亡,损失惨重。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2344.位于大西洋东加勒比海的海地发生7.3级地震,震中位于距海321234(1)此次海地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范围内B.上地幔C.下地幔D.外核圈层(2)若地震发生时,M处海面风平浪静,则该处船只上的人员感觉到_。(3)试比较M处与太子港地壳特点的差异。答案 太子港地壳厚,M处地壳薄。A上下颠簸1234(1)此次海地地震的震源位于()A上下颠簸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