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09095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的软化及其技术伍娟娟 水的软化及其技术伍娟娟1概 念天然水体由于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的原因,使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盐类等物质。其中,钙和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并成为主要成分,即称硬度。去除水中部分或全部硬度的过程称为水的软化概 念天然水体由于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的原因,使水中含有大量2意义由于水垢的沉积对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均有很明显的影响,所以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均对硬度指标有一定的要求。意义由于水垢的沉积对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均有很明显的影响,所以生3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4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5国内:以水质较硬的华北、西北地区为主要市场,正处于萌芽期。目前产品终端销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地区。国产软化水处理设备价格相对较低,占有一定优势,但功能方面不及进口产品先进。国内:6应用领域可广泛应用于蒸汽锅炉、热水锅炉、交换器、蒸发冷凝器、空调、直燃机等系统的补给水的软化。还可用于宾馆、饭店、写字楼、公寓等生活用水的处理及食品、饮料、酿酒、洗衣、印染、化工、医药等行业的软化水处理。应用领域可广泛应用于蒸汽锅炉、热水锅炉、交换器、蒸发冷凝器、7发展前景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质较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软化水处理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南方地区由于水质相对较软,因此需求还不是很迫切。随着人们对使用软水认知度高的提高,软化水处理将迅速发展。发展前景由于北方地区的水质较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软化水处8常用的软化方法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电去离子软化法石灰法加药法蒸馏法掩蔽剂法集成膜技术电磁法常用的软化方法离子交换法 9离子交换法IE采用特定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以钠离子将水中的钙镁离子置换出来。主要优点是:效果稳定准确,工艺成熟。可以将硬度降至0。采用这种方式的软化水设备一般也叫做“离子交换器”(由于采用的多为钠离子交换树脂,所以也多称为“钠离子交换器”)。离子交换法IE采用特定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以钠离子将水中的钙镁10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11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12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13设备的标准工作流程工作(有时叫做产水,下同)、反洗、吸盐(再生)、慢冲洗(置换)、快冲洗五个过程。不同软化水设备的所有工序非常接 近,只是由于实际工艺的不同或控制的需要,可能会有一些附加的流程。任何以钠离子交换为基础的软化水设备都是在这五个流程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其中,全自动软化水设备会增加盐水重注过程)。设备的标准工作流程工作(有时叫做产水,下同)、反洗、吸盐(14反洗: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设备,会在树脂上部拦截很多由原水带来的污物,把这些污物除去后,离子交换树脂才能完全曝露出来,再生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反洗过程就是水从树脂的底部洗入,从顶部流出,这样可以把顶部拦截下来的污物冲走。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5分钟左右。反洗: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设备,会在树脂上部拦截很多由原水带来的15吸盐(再生):即将盐水注入树脂罐体的过程,传统设备是采用盐泵将盐水注入,全自动的设备是采用专用的内置喷射器将盐水吸入(只要进水有一定的压力即 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盐水以较慢的速度流过树脂的再生效果比单纯用盐水浸泡树脂的效果好,所以软化水设备都是采用盐水慢速流过树脂的方法再生,这个过 程一般需要30分钟左右,实际时间受用盐量的影响。吸盐(再生):即将盐水注入树脂罐体的过程,传统设备是采用盐泵16慢冲洗(置换):在用盐水流过树脂以后,用原水以同样的流速慢慢将树脂中的盐全部冲洗干净的过程叫慢冲洗,由于这个冲洗过程中仍有大量的功能基团上的钙镁 离子被钠离子交换,根据实际经验,这个过程中是再生的主要过程,所以很多人将这个过程称作置换。这个过程一般与吸盐的时间相同,即30分钟左右。慢冲洗(置换):在用盐水流过树脂以后,用原水以同样的流速慢慢17快冲洗:为了将残留的盐彻底冲洗干净,要采用与实际工作接近的流速,用原水对树脂进行冲洗,这个过程的最后出水应为达标的软水。一般情况下,快冲洗过程为5-15分钟。快冲洗:为了将残留的盐彻底冲洗干净,要采用与实际工作接近的18膜分离法膜分离法典型的膜分离技术有微孔过滤典型的膜分离技术有微孔过滤(MF)、超滤、超滤(UF)、反渗透、反渗透(RO)、纳滤、纳滤(NF)、渗析、渗析(D)、电渗析电渗析(ED)及渗透蒸发及渗透蒸发(PV)。膜分离法典型的膜分离技术有微孔过滤(MF)、超滤(UF)、反19膜上游 透膜 膜下游选择性透膜选择性透膜膜上游 透膜 膜下游选择性透膜20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21 微孔过滤技术微孔过滤技术微孔过滤和微孔膜的特点微孔过滤和微孔膜的特点 微孔过滤技术始于十九世纪中叶,是以微孔过滤技术始于十九世纪中叶,是以静静压差为推动力压差为推动力,利用筛网状过滤介质膜的,利用筛网状过滤介质膜的“筛分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膜过程。实施微孔过作用进行分离的膜过程。实施微孔过滤的膜称为滤的膜称为微孔膜微孔膜。微孔过滤技术22微孔膜的主要优点为:微孔膜的主要优点为:孔径均匀,过滤精度高。能将液体中所有大孔径均匀,过滤精度高。能将液体中所有大于制定孔径的微粒全部截留;于制定孔径的微粒全部截留;孔隙大,流速快。一般微孔膜的孔密度为孔隙大,流速快。一般微孔膜的孔密度为107孔孔/cm2,微孔体积占膜总体积的,微孔体积占膜总体积的7080。由。由于膜很薄,阻力小,其过滤速度较常规过滤介质快于膜很薄,阻力小,其过滤速度较常规过滤介质快几十倍;几十倍;微孔膜的主要优点为:23 无吸附或少吸附。微孔膜厚度一般在无吸附或少吸附。微孔膜厚度一般在90150m之间,因而吸附量很少,可忽略不计。之间,因而吸附量很少,可忽略不计。无介质脱落。微孔膜为均一的高分子材料,无介质脱落。微孔膜为均一的高分子材料,过滤时没有纤维或碎屑脱落,因此能得到高纯度的过滤时没有纤维或碎屑脱落,因此能得到高纯度的滤液。滤液。无吸附或少吸附。微孔膜厚度一般在9024微孔膜的缺点:微孔膜的缺点:颗粒容量较小,易被堵塞;颗粒容量较小,易被堵塞;使用时必须有前道过滤的配合,否则使用时必须有前道过滤的配合,否则无法正常工作。无法正常工作。微孔膜的缺点:25超滤技术超滤技术超滤和超滤膜的特点超滤和超滤膜的特点 超滤技术始于超滤技术始于 1861 年,其年,其过滤粒径介于微滤和过滤粒径介于微滤和反渗透之间,约反渗透之间,约510 nm,在,在 0.10.5 MPa 的静压的静压差推动下截留各种可溶性大分子差推动下截留各种可溶性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如多糖、蛋白质、酶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酶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00的大分子及胶体,形成的大分子及胶体,形成浓缩液,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及浓缩目的。浓缩液,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及浓缩目的。超滤技术超滤和超滤膜的特点262.超滤膜技术应用领域超滤膜技术应用领域 超滤膜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作为超滤膜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作为反渗透预处反渗透预处理、饮用水制备、制药、色素提取、阳极电泳漆和理、饮用水制备、制药、色素提取、阳极电泳漆和阴极电泳漆的生产、电子工业高纯水的制备、工业阴极电泳漆的生产、电子工业高纯水的制备、工业废水的处理废水的处理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超滤膜技术应用领域27 超滤技术主要用于含分子量超滤技术主要用于含分子量500500,000的微粒的微粒溶液的分离,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膜分离过程之一,溶液的分离,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膜分离过程之一,它的应用领域涉及化工、食品、医药、生化等。它的应用领域涉及化工、食品、医药、生化等。超滤技术主要用于含分子量500500,00028超滤膜截留分子量的确定超滤膜截留分子量的确定29超滤膜装置超滤膜装置超滤膜装置30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1.反渗透原理及反渗透膜的特点反渗透原理及反渗透膜的特点 渗透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现象。人类很早以前渗透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现象。人类很早以前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渗透或反渗透分离物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渗透或反渗透分离物质。目前,反渗透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使用质。目前,反渗透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现代分离技术。在海水和苦咸水的脱盐淡化、超的现代分离技术。在海水和苦咸水的脱盐淡化、超纯水制备、废水处理等方面,反渗透技术有其他方纯水制备、废水处理等方面,反渗透技术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反渗透技术1.反渗透原理及反渗透膜的特点31图图4 渗透与反渗透原理示意图渗透与反渗透原理示意图 渗透和反渗透的原理如下图所示。渗透和反渗透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图4 渗透与反渗透原理示意图 渗透和反渗透32如果用一张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半透如果用一张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半透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隔开,水会自然地透过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隔开,水会自然地透过半透膜渗透从低浓度水溶液向高浓度水溶液一侧迁半透膜渗透从低浓度水溶液向高浓度水溶液一侧迁移,这一现象称渗透移,这一现象称渗透(图(图4a)。这一过程的推动力。这一过程的推动力是低浓度溶液中水的化学位与高浓度溶液中水的化是低浓度溶液中水的化学位与高浓度溶液中水的化学位之差,表现为水的渗透压。学位之差,表现为水的渗透压。如果用一张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半透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水33 随着水的渗透,高浓度水溶液一侧的液面升高,随着水的渗透,高浓度水溶液一侧的液面升高,压力增大。当液面升高至压力增大。当液面升高至H时,渗透达到平衡,两时,渗透达到平衡,两侧的压力差就称为渗透压侧的压力差就称为渗透压(图(图4b)。渗透过程达到。渗透过程达到平衡后,水不再有渗透,渗透通量为零。平衡后,水不再有渗透,渗透通量为零。随着水的渗透,高浓度水溶液一侧的液面升高,压34 如果在高浓度水溶液一侧加压,使高浓度水溶液如果在高浓度水溶液一侧加压,使高浓度水溶液侧与低浓度水溶液侧的压差大于渗透压,则高浓度侧与低浓度水溶液侧的压差大于渗透压,则高浓度水溶液中的水将通过半透膜流向低浓度水溶液侧,水溶液中的水将通过半透膜流向低浓度水溶液侧,这一过程就称为反渗透这一过程就称为反渗透(图(图4c)。如果在高浓度水溶液一侧加压,使高浓度水溶液35 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所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一般小于所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一般小于500,操作压力为,操作压力为 2100MPa。用于实施反渗透操作的膜为用于实施反渗透操作的膜为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反渗透。反渗透膜大部分为不对称膜,膜大部分为不对称膜,孔径小于孔径小于0.5nm,可截留溶,可截留溶质分子。质分子。反渗透技术所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一般小于500362.反渗透与超滤、微孔过滤的比较反渗透与超滤、微孔过滤的比较 反渗透、超滤和微孔过滤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反渗透、超滤和微孔过滤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使溶剂通过膜的分离过程,它们组成了分离溶液力使溶剂通过膜的分离过程,它们组成了分离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到固体微粒的三级膜分离过程。中的离子、分子到固体微粒的三级膜分离过程。2.反渗透与超滤、微孔过滤的比较37 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分离溶液中分子量低于分离溶液中分子量低于500的低分子的低分子物质,应该采用反渗透膜;分离溶液中分子量大于物质,应该采用反渗透膜;分离溶液中分子量大于500的大分子或极细的胶体粒子可以选择超滤膜,而的大分子或极细的胶体粒子可以选择超滤膜,而分离溶液中的直径分离溶液中的直径0.110m的粒子应该选微孔膜的粒子应该选微孔膜。以上关于反渗透膜、超滤膜和微孔膜之间的分以上关于反渗透膜、超滤膜和微孔膜之间的分界并不是十分严格、明确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界并不是十分严格、明确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重叠。定的相互重叠。一般来说,分离溶液中分子量低于500的低分子38表表3 3 反渗透、超滤和微孔过滤技术的原反渗透、超滤和微孔过滤技术的原理和操作特点比较理和操作特点比较分离技术类型反渗透超滤微孔过滤膜的形式表面致密的非对称膜、复合膜等非对称膜,表面有微孔微孔膜膜材料纤维素、聚酰胺等聚丙烯腈、聚砜等纤维素、PVC等操作压力/MPa21000.10.50.010.2分离的物质分子量小于500的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500的大分子和细小胶体微粒0.110m的粒子分离机理非简单筛分,膜的物化性能对分离起主要作用筛分,膜的物化性能对分离起一定作用筛分,膜的物理结构对分离起决定作用水的渗透通量/(m3.m-2.d-1)0.12.50.5520200表3 反渗透、超滤和微孔过滤技术的原理和操作特点比较分离技39工工业业应应用用的的反反渗渗透透装装置置工业应用的反渗透装置40工业工业应用应用的反的反渗透渗透装置装置的膜的膜组件组件之间之间的连的连接接工业应用的反渗透装置的膜组件之间的连接41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42纳滤技术纳滤技术(nanofiltration,NF)1.纳滤膜的特点纳滤膜的特点 纳滤膜是八十年代在反渗透复合膜基础上开发纳滤膜是八十年代在反渗透复合膜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是超低压反渗透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分支,出来的,是超低压反渗透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分支,早期被称作早期被称作低压反渗透膜低压反渗透膜或或松散反渗透膜松散反渗透膜。目前,。目前,纳滤膜已从反渗透技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分纳滤膜已从反渗透技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分离技术。离技术。纳滤技术(nanofiltration,NF)1.纳滤膜43纳滤膜的孔径为纳米级,介于反渗透膜纳滤膜的孔径为纳米级,介于反渗透膜(RO)(RO)和超和超滤膜滤膜(UF)(UF)之间,因此称为之间,因此称为“纳滤纳滤”。纳滤膜的表层较纳滤膜的表层较RORO膜的表层要疏松得多,但较膜的表层要疏松得多,但较UFUF膜的要致密得多。因此其制膜关键是合理调节表膜的要致密得多。因此其制膜关键是合理调节表层的疏松程度,以形成大量具纳米级的表层孔。层的疏松程度,以形成大量具纳米级的表层孔。纳滤膜的孔径为纳米级,介于反渗透膜(RO)和超滤膜(UF)之44 纳滤膜主要用于纳滤膜主要用于截留粒径在截留粒径在0.11nm,分子量,分子量为为1000左右的物质,可以使一价盐和小分子物质透左右的物质,可以使一价盐和小分子物质透过,具有较小的操作压(过,具有较小的操作压(0.51MPa)。其被分离。其被分离物质的尺寸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但与上述物质的尺寸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但与上述两种膜有所交叉。两种膜有所交叉。纳滤膜主要用于截留粒径在0.11nm,分45 纳滤恰好填补了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空白纳滤恰好填补了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空白,它能截它能截留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小分子量的有机物留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小分子量的有机物,透析被反渗透析被反渗透膜所截留的无机盐。而且,纳滤膜对不同价态离子透膜所截留的无机盐。而且,纳滤膜对不同价态离子的截留效果不同的截留效果不同,对单价离子的截留率低对单价离子的截留率低(10%-80%),(10%-80%),对对二价及多价离子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单价离子二价及多价离子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单价离子(90%)(90%)以上。以上。纳滤恰好填补了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空白,它能截留透过超46 目前关于纳滤膜的研究多集中在应用方面,而有目前关于纳滤膜的研究多集中在应用方面,而有关纳滤膜的制备、性能表征、传质机理等的研究还关纳滤膜的制备、性能表征、传质机理等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进一步改进纳滤膜的制作工艺,不够系统、全面。进一步改进纳滤膜的制作工艺,研究膜材料改性,将可极大提高纳滤膜的分离效果研究膜材料改性,将可极大提高纳滤膜的分离效果与清洗周期。与清洗周期。目前关于纳滤膜的研究多集中在应用方面,而有472.纳滤膜及其技术的应用领域纳滤膜及其技术的应用领域 纳滤技术最早也是应用于纳滤技术最早也是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的淡化海水及苦咸水的淡化方面。由于该技术对低价离子与高价离子的分离特方面。由于该技术对低价离子与高价离子的分离特性良好,因此在硬度高和有机物含量高、浊度低的性良好,因此在硬度高和有机物含量高、浊度低的原水处理及高纯水制备中颇受瞩目;在食品行业原水处理及高纯水制备中颇受瞩目;在食品行业中,纳滤膜可用于中,纳滤膜可用于果汁生产果汁生产,大大节省能源;在医,大大节省能源;在医药行业可用于药行业可用于氨基酸生产、抗生素回收氨基酸生产、抗生素回收等方面;在等方面;在石化生产的石化生产的催化剂分离回收催化剂分离回收等方面更有着不可比拟等方面更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的作用。2.纳滤膜及其技术的应用领域48MF蛋白质细菌MW 1umROUFFNFNF正好介于正好介于UFUF和和RORO之间,截留分子量大概在之间,截留分子量大概在300-1000300-1000。MF蛋白质细菌MW 350 49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50电渗析电渗析 在盐的水溶液(如氯化钠溶液)中置入阴、阳在盐的水溶液(如氯化钠溶液)中置入阴、阳两个电极,并施加电场,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将移向两个电极,并施加电场,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将移向阴极,阴离子则移向阳极,这一过程称为阴极,阴离子则移向阳极,这一过程称为电泳电泳。如。如果在阴、阳两电极之间插入一张离子交换膜(阳离果在阴、阳两电极之间插入一张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则阳离子或阴离子会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则阳离子或阴离子会选择性地通过膜,这一过程就称为选择性地通过膜,这一过程就称为电渗析电渗析。电渗析51 电渗析的核心是离子交换膜电渗析的核心是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现溶液的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现溶液的淡化、浓缩及钝化;也可通过电渗析实现盐的电淡化、浓缩及钝化;也可通过电渗析实现盐的电解,制备氯气和氢氧化钠等。解,制备氯气和氢氧化钠等。电渗析的核心是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52正极正极 阴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 负极负极+固定离子固定离子Cl-Na+-正极 阴离子交换膜 负极+固定离子Cl-53+阳极阳极阴极阴极Cl-Na阳膜阳极室阳极室Cl-Cl-Cl-NaNaCl-NaNaCl-Cl-NaNa浓缩室淡化室淡化室浓缩室阴极室阴极室阴膜阳膜阴膜v电渗析过程原理图电渗析过程原理图+阳极阴极Cl-Na阳膜阳极室Cl-543.电渗析技术应用领域电渗析技术应用领域 自电渗析技术问世后,其在自电渗析技术问世后,其在苦咸水淡化,饮用苦咸水淡化,饮用水及工业用水制备水及工业用水制备方面展示了巨大的优势。方面展示了巨大的优势。随着电渗析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深入,我国在电随着电渗析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深入,我国在电渗析主要装置部件及结构方面都有巨大的创新,仅渗析主要装置部件及结构方面都有巨大的创新,仅离子交换膜产量就占到了世界的离子交换膜产量就占到了世界的1/3。我国的电渗析。我国的电渗析装置主要由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生装置主要由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生产,现可提供产,现可提供200m3/d规模的海水淡化装置。规模的海水淡化装置。3.电渗析技术应用领域55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精制:通过电渗析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精制:通过电渗析一般可以把中草药提取液分离分成无机阳离子和生物般可以把中草药提取液分离分成无机阳离子和生物碱、无机阴离子和有机酸、中性化合物和高分子化碱、无机阴离子和有机酸、中性化合物和高分子化合物三部分合物三部分。电渗析技术在食品工业、化工及工业废水的处电渗析技术在食品工业、化工及工业废水的处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与反渗透、纳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与反渗透、纳滤等精过滤技术的结合,在电子、制药等行业的高滤等精过滤技术的结合,在电子、制药等行业的高纯水制备中扮演重要角色。纯水制备中扮演重要角色。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精制:通过电渗析一般可56实际应用的实际应用的电渗析器电渗析器实际应用的电渗析器57 电渗析的核心是离子交换膜电渗析的核心是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现溶液的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现溶液的淡化、浓缩及钝化;也可通过电渗析实现盐的电淡化、浓缩及钝化;也可通过电渗析实现盐的电解,制备氯气和氢氧化钠等。解,制备氯气和氢氧化钠等。电渗析的核心是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58正极正极 阴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 负极负极+固定离子固定离子Cl-Na+-正极 阴离子交换膜 负极+固定离子Cl-59+阳极阳极阴极阴极Cl-Na阳膜阳极室阳极室Cl-Cl-Cl-NaNaCl-NaNaCl-Cl-NaNa浓缩室淡化室淡化室浓缩室阴极室阴极室阴膜阳膜阴膜v电渗析过程原理图电渗析过程原理图+阳极阴极Cl-Na阳膜阳极室Cl-60MF蛋白质细菌MW 1umROUFFNFNF正好介于正好介于UFUF和和RORO之间,截留分子量大概在之间,截留分子量大概在300-1000300-1000。MF蛋白质细菌MW 350 61umumA ARELATIVERELATIVESIZE OFSIZE OFCOMMONCOMMONMATERIALMATERIAL过滤对象过滤对象过滤对象过滤对象MOLECULARMOLECULARWEIGHTWEIGHT分子量分子量分子量分子量0.0010.00110100.010.011001000.10.1100010001.01.010104 4101010105 51001001000100010106 610107 7100100200200 5,0005,00020,00020,000150,000150,000500,000500,000Aqueous saltsAqueous salts中水盐份中水盐份中水盐份中水盐份Metal ionsMetal ions金属离子金属离子金属离子金属离子SugarsSugars蔗糖蔗糖蔗糖蔗糖FILTRATIONFILTRATIONTECHNO-TECHNO-LOGYLOGY过滤方法过滤方法过滤方法过滤方法PyrogensPyrogens热源热源热源热源VirusVirus病毒病毒病毒病毒Colloidal silicaColloidal silica胶体硅胶体硅胶体硅胶体硅Albumin proteinAlbumin protein白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白蛋白BacteriaBacteria细菌细菌细菌细菌Carbon blackCarbon black碳黑碳黑碳黑碳黑Paint pigmentPaint pigment颜料色素颜料色素颜料色素颜料色素Yeast cellsYeast cells酵母酵母酵母酵母Milled flourMilled flour面粉面粉面粉面粉Beach sandBeach sand海滩沙砾海滩沙砾海滩沙砾海滩沙砾PollensPollens花粉花粉花粉花粉RORO反渗透反渗透反渗透反渗透Ultrafiltration Ultrafiltration 超滤超滤超滤超滤MicrofiltrationMicrofiltration微滤微滤微滤微滤ParticleParticle filtrationfiltration一般过滤一般过滤一般过滤一般过滤THE FILTRATION SPECTRUM THE FILTRATION SPECTRUM 过滤谱图过滤谱图过滤谱图过滤谱图NF 纳滤umARELATIVESIZE OFCOMMONMATERI62膜的分类与分离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63渗透蒸发技术渗透蒸发技术1.渗透蒸发技术和渗透蒸发膜的特点渗透蒸发技术和渗透蒸发膜的特点 渗透蒸发是近十几年中颇受人们关注的膜分离渗透蒸发是近十几年中颇受人们关注的膜分离技术。技术。渗透蒸发是指液体混合物在膜两侧组分的蒸渗透蒸发是指液体混合物在膜两侧组分的蒸气分压差的推动力下,透过膜并部分蒸发,从而达气分压差的推动力下,透过膜并部分蒸发,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膜分离方法到分离目的的一种膜分离方法。可用于传统分离手。可用于传统分离手段较难处理的恒沸物及近沸点物系的分离。具有段较难处理的恒沸物及近沸点物系的分离。具有一一次分离度高、操作简单、无污染、低能耗次分离度高、操作简单、无污染、低能耗等特点。等特点。渗透蒸发技术1.渗透蒸发技术和渗透蒸发膜的特点64 渗透蒸发的实质是利用高分子膜的选择性透过渗透蒸发的实质是利用高分子膜的选择性透过来分离液体混合物。其原理如图来分离液体混合物。其原理如图6所示。由高分所示。由高分子膜将装置分为两个室,上侧为存放待分离混合物子膜将装置分为两个室,上侧为存放待分离混合物的液相室,下侧是与真空系统相连接或用惰性气体的液相室,下侧是与真空系统相连接或用惰性气体吹扫的气相室。混合物通过高分子膜的选择渗透,吹扫的气相室。混合物通过高分子膜的选择渗透,其中某一组分渗透到膜的另一侧。由于在气相室中其中某一组分渗透到膜的另一侧。由于在气相室中该组分的蒸气分压小于其饱和蒸气压,因而在膜表该组分的蒸气分压小于其饱和蒸气压,因而在膜表面汽化。蒸气随后进入冷凝系统,通过液氮将蒸气面汽化。蒸气随后进入冷凝系统,通过液氮将蒸气冷凝下来即得渗透产物。渗透蒸发过程的推动力是冷凝下来即得渗透产物。渗透蒸发过程的推动力是膜内渗透组分的浓度梯度。膜内渗透组分的浓度梯度。渗透蒸发的实质是利用高分子膜的选择性透过65图图6a 渗透蒸发分离示意图渗透蒸发分离示意图(真空气化真空气化)图6a 渗透蒸发分离示意图(真空气化)66图图6b 渗透蒸发分离示意图渗透蒸发分离示意图(惰性气体吹扫惰性气体吹扫)图6b 渗透蒸发分离示意图(惰性气体吹扫)673.渗透蒸发技术应用领域渗透蒸发技术应用领域 渗透蒸发作为一种无污染、高能效的膜分离技渗透蒸发作为一种无污染、高能效的膜分离技术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很术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很高的单级分离度,节能且适应性强,易于调节。高的单级分离度,节能且适应性强,易于调节。目前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已在目前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已在无水乙醇的生产无水乙醇的生产中实现了工业化。与传统的恒沸精馏制备无水乙醇中实现了工业化。与传统的恒沸精馏制备无水乙醇相比,可大大降低运行费用,且不受汽相比,可大大降低运行费用,且不受汽液平衡的液平衡的限制。限制。3.渗透蒸发技术应用领域68 除了以上用途外,渗透蒸发膜在其他领域的应除了以上用途外,渗透蒸发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尚都处在实验室阶段用尚都处在实验室阶段。预计有较好应用前景的领。预计有较好应用前景的领域有:工业废水处理中采用渗透蒸发膜去除少量有域有:工业废水处理中采用渗透蒸发膜去除少量有毒有机物(如苯、酚、含氯化合物等);在气体分毒有机物(如苯、酚、含氯化合物等);在气体分离、医疗、航空等领域用于富氧操作;从溶剂中脱离、医疗、航空等领域用于富氧操作;从溶剂中脱除少量的水或从水中除去少量有机物;石油化工工除少量的水或从水中除去少量有机物;石油化工工业中用于烷烃和烯烃、脂肪烃和芳烃、近沸点物、业中用于烷烃和烯烃、脂肪烃和芳烃、近沸点物、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分离等。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分离等。除了以上用途外,渗透蒸发膜在其他领域的应69 分离膜的基本功能是从物质群中有选分离膜的基本功能是从物质群中有选择地透过或输送特定的物质,如颗粒、分择地透过或输送特定的物质,如颗粒、分子、离子等。或者说,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子、离子等。或者说,物质的分离是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实现的。几种主要的膜分膜的选择性透过实现的。几种主要的膜分离过程及其传递机理如表离过程及其传递机理如表1所示。所示。分离膜的基本功能是从物质群中有选择地70表表1 几种主要分离膜的分离几种主要分离膜的分离过程程膜膜过程程推推动力力传递机理机理透透过物物截留物截留物膜膜类型型微微滤压力差力差颗粒大小形状粒大小形状水、溶水、溶剂溶解物溶解物悬浮物浮物颗粒粒纤维多孔膜多孔膜超超滤压力差力差分子特性大小形分子特性大小形状状水、溶水、溶剂小分子小分子胶体和超胶体和超过截留分子量截留分子量的分子的分子非非对称性膜称性膜纳滤压力差力差离子大小及离子大小及电荷荷水、一价离子、水、一价离子、多价离子多价离子有机物有机物复合膜复合膜反渗透反渗透压力差力差溶溶剂的的扩散散传递水、溶水、溶剂溶溶质、盐非非对称性膜称性膜复合膜复合膜表1 几种主要分离膜的分离过程膜过程推动力传递机理透过物截71膜膜过程程推推动力力传递机理机理透透过物物截留物截留物膜膜类型型渗析渗析浓度差度差溶溶质的的扩散散传递低分子量物、离低分子量物、离子子溶溶剂非非对称性膜称性膜电渗析渗析电位差位差电解解质离子的离子的选择传递电解解质离子离子非非电解解质,大分子物大分子物质离子交离子交换膜膜气体分离气体分离压力差力差气体和蒸汽的气体和蒸汽的扩散渗透散渗透气体或蒸汽气体或蒸汽难渗透性气渗透性气体或蒸汽体或蒸汽均相膜、复均相膜、复合膜,非合膜,非对称膜称膜渗透蒸渗透蒸发压力差力差选择传递易渗溶易渗溶质或溶或溶剂难渗透性溶渗透性溶质或溶或溶剂均相膜、复均相膜、复合膜,非合膜,非对称膜称膜液膜分离液膜分离浓度差度差反反应促促进和和扩散散传递杂质溶溶剂乳状液膜、乳状液膜、支撑液膜支撑液膜续上表续上表膜过程推动力传递机理透过物截留物膜类型渗析浓度差溶质的扩散传72电去离子软化法这种新方法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离子交换剂靠水电离产生的H+离子自行再生。电去离子软水设备,再生不用食盐,不增加排水含盐量,设备无人值守,自动连续运行,使用方便,运行费用低,环保和经济效益显著。电去离子软化法这种新方法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有机地结73电去离子软化器的示意图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74电去离子软化过程的离子交换层谱电去离子软化过程的离子交换层谱75加药法 向水中加入专用的阻垢剂,可以改变钙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的特性,从而使水垢不能析出、沉积。加药法 向水中加入专用的阻垢剂,可以改变钙镁761、定义:基于溶度积原理,加入某些药剂,把水中钙、镁离子转变成为难溶化合物使之沉淀析出。2、工艺组成:原水(加药)混合 反应 沉淀 过滤 消毒1、定义:基于溶度积原理,加入某些药剂,把水中钙、镁离子转变77石灰法使用石灰软化硬水的方法称为石灰软化法石灰法:向水中加入石灰,主要是用于处理大流量的高硬水,只能将硬度降到一定的范围。原理:主要利用了加入的OH-和水中原有的HCO3-石灰法使用石灰软化硬水的方法称为石灰软化法78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79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80蒸馏法单级闪蒸SSF:热海水经一个闪急蒸馏进行蒸发产生淡水的过程。多级闪蒸MSF:经过加热的海水,依次通过多个温度、压力逐级降低的闪蒸室,进行蒸发冷凝的蒸馏淡化方法。用得最多,90%压气闪蒸VC多效闪蒸MED蒸馏法单级闪蒸SSF:热海水经一个闪急蒸馏进行蒸发产生淡水的81单级闪蒸单级闪蒸82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83多级闪蒸示意图多级闪蒸示意图84掩蔽剂法 利用络合物的掩蔽性去除水中硬度或利用络合物的掩蔽性使络合物中的离子失去原离子反应性的方法。(并不一定真正去除)掩蔽剂法 利用络合物的掩蔽性去除水中硬度或利85电磁法 采用在水中加上一定的电场或磁场来改变离子的特性,从而改变碳酸钙(碳酸镁)沉积的速度及沉积时的物理特性来阻止硬水垢的形成。电磁法 采用在水中加上一定的电场或磁场来改86其特点是:设备投资小,安装方便,运行费用低;但是效果不够稳定性,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而且由于主要功能仅是影响一定范围内的水垢的物理性能,所以处理后的水的使用时间、距离都有一定局限。其特点是:设备投资小,安装方便,运行费用低;但是效果不够稳定87集成膜技术IMS预处理(超滤UF)+反渗透RO+电除盐EDI集成膜技术IMS预处理(超滤UF)+反渗透RO+电除盐EDI88软化水处理及其技术课件89提高水软化的措施改选方案如: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厂软化水站原生产工艺存在消耗高、周期制水量少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工艺改造。将氢离子交换器内树脂由0017型改为Dl13型,利用D113树脂工交大、易再生的优点,达到节水降耗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提高水软化的措施改选方案90磁化预处理纳滤联合软化水将磁化作为纳滤软化过程的预处理措施,使纳滤膜的操作性能得到有效改善。该技术具有简单、安全、能耗小、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弥补了当前某些化学法(加抑垢剂、调pH值或化学清洗)或物理法(改变流态)抑垢技术的不足。磁化预处理纳滤联合软化水将磁化作为纳滤软化过程的预处理措施91合理调整运行工况,降低软化水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对以下几方面因素进行了调整:严格控制再生剂纯度,对于化验纯度不合格的再生剂不与接收。由于用工业水溶解原盐,因此适当增加工业盐用量。再生过程中再生液采取先稀后浓的方式再生。用浮子流量计严格控制再生液流速 适当放宽一级钠离子交换器和氢离子交换器失效控制指标,以便有效利用二级钠离子交换器。合理调整运行工况,降低软化水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对以下几92超滤作为海水淡化(反渗透)预处理方式能够截留海水中固体悬浮物,胶体和微小细菌,降低淤泥污染指数(SDI),从而降低了RO膜污染的趋势,且UF出水水质稳定,不受原海水水质变化的影响;可取代传统预处理工艺中的多个步骤。空间利用率高,与传统预处理工艺相比,可节省约50的空间161l,且操作工艺简单可靠,管理方便;海水软化过程中超滤颅处理中试实验研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传统预处理工艺需加入若干化学试剂(如絮凝剂、杀生剂、水质稳定剂、阻垢剂等),且最终随浓水排放,无论哪种排放方案,或多或少均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采用UF技术后,化学试剂的使用量将大幅度减少,从而减轻环境压力。超滤作为海水淡化(反渗透)预处理方式能够截留海水中固体悬浮物93Thanks!Thanks!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