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精编版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0907967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精编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精编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精编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韦德华讲师韦德华讲师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1讲座将主要探讨的问题1.为什么要整合?2.什么是整合?3.如何整合?目标(意义)内涵(实质)方法(途径)讲座将主要探讨的问题1.为什么要整合?2.什么是整合?3.如2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构成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迅猛发展。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构成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3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通过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来了解和分析其中的一些数据。网民:指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中国公民。农村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农村的网民。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通过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42012-2013年中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年中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截至截至2013年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月,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77亿,比上年增加亿,比上年增加2101万人万人,增长率为,增长率为13.5%。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6%,是近年来占比最高的一次。,是近年来占比最高的一次。2012-2013年中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网民规模和互联5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农村农村网民各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率最高的网民各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率最高的为为即时即时通信,其次是搜索引擎和博通信,其次是搜索引擎和博客客、个人空个人空间间,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分列第四、五位,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分列第四、五位。我国城乡的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发展我国城乡的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发展迅猛。迅猛。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农村网民各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率最高6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 1984 1984年年2 2月月1616日,邓日,邓小平轻抚着一个坐在电小平轻抚着一个坐在电脑前的小男孩的头,讲脑前的小男孩的头,讲了那句对日后中国社会了那句对日后中国社会影响至深的话影响至深的话“计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7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8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到,“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而上海市学前教学纲要提出:“要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生的力量,已经成为教育这幅宏伟“蓝图”中必不可少的一支“画笔”了!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9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 作为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的一名教师,作为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的一名教师,我们我们应该站得更前一些应该站得更前一些,应该在日常的教,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来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建构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一、迅猛发展中的信息技术 作为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的一名教10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关概念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鉴于梧州本地实际,我们将主要讨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幼儿园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关概念信息技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11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关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幼儿园课程:艺术、健康、社会、科学、语言)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关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12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关概念教师教师信息能力信息能力素养:素养:是指教师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关概念教师信息能力素养:是指教师有13三、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幼儿期又是形象思维、直接兴趣等心理现象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幼儿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征。三、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4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看到丰富的画面,听到真切的声音,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比单一的教师讲课强得多,支持了幼儿对学习知识的获取。三、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三、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15有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率时发现,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只用听觉,3小时后能保持所获得的70%,3天后则下降为10%;只用视觉,3小时后能保持72%,3天后降为20%;听觉和视觉同时运用,3小时后能保持85%,3天后可保持65%。上述结论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率。因此,多媒体教学给幼儿提供了多种感官参与的外部刺激,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还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三、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率时发现,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三、幼儿的身16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视听教学理论 视听教学理论产生于19世纪初的视听教育运动,后随着媒体种类的不断丰富,理论研究也进一步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重要的基础理论。视听教学理论的研究目的是总结和阐述在视听教育活动中各类媒体的地位和作用,以指导媒体的设计和选择。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视听教学理论171.视觉教学理论 美国视觉教育专家霍本、韦伯(J.J.Weber)等人在20世纪30、40年代,通过对当时兴起的视觉教育的研究,提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视觉教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有三个方面:第一,视觉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材料相比,能够提供具体的、有效的学习经验。第二,为更科学有效地运用不同的视觉媒体,应该对其进行分类,而分类的依据应是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程度。第三,视觉教材的使用应与实际课程有机结合。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1.视觉教学理论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182.视听教学理论 美国视听教育专家戴尔于20世纪60年代在视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视听教学理论。“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戴尔“经验之塔”的主要特征,是以塔形构造将学习的形式(或称获得经验的手段)分成若干种类,并按某种规律将它们排列起来。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2.视听教学理论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19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经验之塔经验之塔”理论认为理论认为:学习学习是是让儿童运用其让儿童运用其全部全部感官感官来亲身参与的来亲身参与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与活动活动,能能提高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兴趣。并并能能运用习得运用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继的经验为基础,继续发展其学习续发展其学习。该该理论的基本理论的基本观点观点是是:塔塔的底部的经验最的底部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抽象;教育教育、教学应从具、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抽象象,这样获得知识更容,这样获得知识更容易易;教育教育、教学不能止、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概念。在在学校中应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的抽象。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是学习的基础习的基础。低低龄儿童应该龄儿童应该通过直接经验学习、通过直接经验学习、从感知入手从感知入手;不论不论对哪一年对哪一年龄阶段,龄阶段,缺乏直接缺乏直接经验基础时,应按经验基础时,应按从具体到抽象的顺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设计序设计教学。教学。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经验之塔”理论认为:20 杨曦是个5岁女孩,在体操学校学体操,住韦老师家,当天通过学习认识了“休息”2个字,韦老师想使杨曦更进一步理解“休”这个象形字,进行了如下对话。韦老师:“休”字左边是什么?你能写出来吗?杨曦:写出了“亻”。韦老师:你会写“人”字吗?杨曦:写出了“人”字。韦老师:看看你写出来的“亻”这个符号和“人”字长得像吗?杨曦:像。韦老师: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杨曦:“人”是一撇一捺,“亻”是一撇一竖。韦老师:你说得对,它们是长得很像,所以大家把“亻”这个符号叫做“单人旁”,意思是“有1个人”。明白了吗?杨曦:明白了。韦老师:那“休”字右边是什么?你能写出来吗?杨曦:写出了“木”。韦老师:木头是用什么做的?杨曦:是用树做的。韦老师:那“休”字就是“有1个人靠在树上”,对吗?杨曦:对啊。韦老师:人为什么要靠在树上呢?在什么时候人会靠在树上?杨曦:砍树。(近期常看熊出没,总看到光头强砍树。)韦老师:你在体操学校训练累了,教练让你休息时,你是怎么休息的?杨曦:喝水。韦老师:还做什么?杨曦:和其她小朋友聊天。韦老师:你不靠着墙边休息或者坐下来吗?杨曦:不会。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 杨曦是个5岁女孩,在体操学校学体操,住韦老师家,当天21韦老师:如果你奶奶干活累了,她会坐下来吗?杨曦:她会坐在椅子上。韦老师:椅子是用树做的吗?杨曦:是。韦老师:坐在椅子上舒服吗?杨曦:舒服。韦老师:当我们感觉累了的时候,会坐在椅子,我们的背会靠着椅子,这时我们会感觉很舒服。我们靠着椅子坐,就像一个人靠树坐着一样舒服。所以,“休”字就是左边的“人”觉得累了就靠着右边的“木”,这样他就觉得舒服了,这就是“休”字的意思,也是“休息”的意思。杨曦:哦,知道了。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韦老师:如果你奶奶干活累了,她会坐下来吗?四、信息技术与课程22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自己累了坐在椅子上自己累了坐在椅子上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亻亻”、“木木”、“休休”抽象具体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替代经验中层的视听教具较语言符号和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易于理解的中层的视听教具较语言符号和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经验,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间限制,弥补学生经验不足,培养学生观察力。经验,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间限制,弥补学生经验不足,培养学生观察力。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自己累了坐在椅子上奶奶累了23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这与幼儿的认知需要非常吻合。互联网又可以给幼儿和教师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和提供动态的教学帮助,实现资源共享。四、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与有关理论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24 拓展:“休”字教学设计,来源于对苏格拉底讨论教学法的尝试,不同的是用在了认知领域。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 拓展:“休”字教学设计,来源于对苏格拉底讨论教学法的25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法”或者“问答法”。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26 他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摆出一付很无知的样子,向学生请教一个问题,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地发问;当学生有了迷惑时,他并不急于告知答案而是举出一些实例,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独立地思考问题,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自觉地多方面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原则,从而辨证地、具体地看待问题而非绝对地、笼统地对某个问题下结论。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 他在教育学生时,首先摆出一付很无知的样子,向学生请教27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低龄儿童。仅适用于已经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并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对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道德观大有益处。这种方法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科,仅适应于道德教育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法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对后世影响很大。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低龄儿童。仅适用于已经掌握了一定基础知28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有一次,苏格拉底与一位青年学生讨论道德问题。苏格拉底:人人都说要作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青年人: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苏格拉底: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青年人: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苏格拉底: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我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结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吗?青年人: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骗。苏格拉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青年人: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青年人:你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苏格拉底:其实,道德就是道德本身。苏格拉底的意思是,道德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道德概念。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有关理论有一次,苏格拉底与一位29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迄今为止,仍有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很时尚,大家都在用。上级号召,不得不用。仅当是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等同于CAI,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课件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在我30凡此种种,都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错误或是片面的认识。归纳起来,这些错误或片面的认识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不清楚为什么要整合。(目标、意义)不了解什么是整合。(内涵、实质)不知道如何进行整合。(方法、途径)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凡此种种,都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错误或是片面的认识。归31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出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发达国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321.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是从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1.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332.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大约是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此阶段逐步从辅助教为主转向辅助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答疑、自我测试、以及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自主地学。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2.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34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35 应当指出的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起步较晚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试验研究(1982年有4所中学成为首批试点校),比美国落后了20年;另外,我国教育界历来受“以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自主的学,所以尽管国际上自8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要模式逐渐由CAI转向CAL,但是在我们中国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变化。不仅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是如此,甚至到了今天,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模式仍然主要是CAI。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应当指出的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起步较晚80年363.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大约从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以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3.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37(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不是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更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教学结构变革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38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三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定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何克抗教授)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39由这一定义可见,它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或建构)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这三个属性并非平行并列的关系,而是逐步递进的关系新型教学环境的建构是为了支持新的教与学方式,新的教与学方式是为了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则是为了最终达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由这一定义可见,它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或建构)新型教学环40可见,“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只有从这三个基本属性,特别是从变革传统教学结构这一属性去理解整合的内涵,才能真正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可见,“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41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新型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CAI或CAL仅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看成了工具、手段,实际上教学方式并未改变。相比之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内涵要显得更广泛和深刻,实际意义也重大得多。所以CAI或CAL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者之间绝不能划等号。教学工具和手段CAI或CAL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新型的教42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使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整合”的实质与落4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各方面内容都应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活动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学习。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对幼儿实际的学习进行整合处理,以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44整合的目标、内涵的再理解: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教学四要素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媒体学内容、媒体有机融合有机融合为一个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的,或者是整体。而不是孤立的,或者是以其中一个为中心,甚至是互以其中一个为中心,甚至是互相对立。相对立。如两个人,如两个人,A A走近走近B B或者或者B B走近走近A A不叫相恋(整合),只有当两不叫相恋(整合),只有当两个人相依为命,互不能缺时才个人相依为命,互不能缺时才算相恋(整合)。算相恋(整合)。整合的目标、内涵的再理解: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45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教师中心学生中心VSVSVSVS过去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过去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传授知识为目的,以目的,以灌输为灌输为特征。现在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特征。现在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学者,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需要依靠教师主导来发挥。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需要依靠教师主导来发挥。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教师中心学生中心VS过去的46看一个故事,注意里面的对话。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回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整合:自然而不多余看一个故事,注意里面的对话。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47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医生对男孩说:“你真勇敢!”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时间?”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医生的手心出,他紧握住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眼中放出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的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的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实地多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故事中男孩说的话都是自然而不多余的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48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一)整合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谁也不可能提出一套适合所有学科的“包医百病”的整合方法。但是不同学科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因而需要遵循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只要掌握了这种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各学科的老师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应的学科创造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的整合模式与整合方法来。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一)整合方法4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七、信息技术与50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51(二)实际应用指导.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情感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首先要唤起他们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活动的境界。现代教育媒体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其他传统教学媒体,在组织活动中,应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情感。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二)实际应用指导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52.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强化教学活动效果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幼儿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强化教学活动效果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5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自主巩固和反馈知识巩固和反馈知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机械的练习或让幼儿死记硬背来完成任务,孩子感到枯燥无味,压力大,效果差。为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幼儿在巩固知识中的主动性,增强巩固知识的效果,我们在活动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创设意境,吸引幼儿主动地去记忆,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巩固效果好。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自主巩固和反馈知识七、信息技术与课程54.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思路,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培养思维能力幼儿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形成。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为幼儿创设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因为它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能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幼儿在这种情境之中会积极思考,在活动中会主动参与操作。这种多媒体直观演示与幼儿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幼儿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而且照顾了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思路,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培养思维能力55(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两者相结合。传统教育手段固然没有现代手段那样丰富动人的画面,但并不意味着要摈弃挂图等传统教育手段。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劣,应注重将两者合理结合,才可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理解所学内容。因此,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是否运用多媒体,要以活动设计为依据,根据其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需要而定,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媒体。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56.不片面追求“技术含量”课件制作应该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规律加以科学设计。课件过于花销反而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幼儿只注重画面而忘了所要观察的目标和要求,分散了教学效果。并非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辅之多媒体技术,运用时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该用时力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最好不要出现,避免干扰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教学效果。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不片面追求“技术含量”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573.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幼儿永远是教学的主体,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有些教师只按多媒体课件的流程来上,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互动,致使有些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上课讲话、坐不住。也有的教师干脆找来动画片让幼儿自己欣赏,不作讲解、启发提问,任幼儿一看了之。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只是一位“操作多媒体的人”,更主要的是教师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帮助幼儿讨论研究,引导他们思考、联想、感悟,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3.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58八、总结要正确理性地认识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整合,不能简单理解为“幼儿学习计算机”,也不仅仅是制作课件替代传统的教学挂图,更不是要颠覆新纲要,而是要在新纲要的基础上,让信息技术融合进来,提高教育效益,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八、总结要正确理性地认识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整合,不能简单59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我们不提倡把幼儿教师培养成为课件制作专家,而应鼓励他们成为课件应用专家,即创造性地应用课件,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它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因此开展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重视其教育观念的改变。要特别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要防止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倾向。九、总结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我们60我们也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领域的内容都适合融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对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幼儿教师要根据本园、本班实际选择教育内容,进行不同教育领域信息技术融合课程的建设。九、总结我们也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领域的内容都适合融合信息技术开展教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