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907369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76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中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必需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中绝大2生态学生态学(ecology):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微生态学微生态学(microecology):细细胞胞水水平平或或分分子子水水平平的的生生态态学学。研研究究微微生生物物在在细细胞胞或或分分子子水水平平上上与与宿宿主主(环环境境)相相互互关系的科学。关系的科学。生态学(ecology):3医学微生态学: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微观生态平衡,生态失学科。研究的内容:微观生态平衡,生态失调,生态调整。调,生态调整。医学微生态学:4一、正常微生物群一、正常微生物群一一.概念与分类概念与分类(一一)概念:概念:正常微生物群正常微生物群(normalmicrobiota)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一、正常微生物群概念与分类5正常菌群(正常菌群(normalflora)定植于人体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定植于人体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中的细菌。粘膜中的细菌。(二二)分类:分类:1.按生境分:按生境分:(1)原籍菌原籍菌(autochthony)常住菌:常住菌:residentflora:相对固定,伴随终生;密度高,免疫相对固定,伴随终生;密度高,免疫原性低。原性低。正常菌群(normalflora)6(2)外籍菌外籍菌(allochthony)暂住菌:暂住菌:transientflora;passengerflora:匆匆过客,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匆匆过客,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2.按关系分:按关系分:(1)共生菌共生菌(symbioticflora):与原籍菌有共生关系的细菌。与原籍菌有共生关系的细菌。(2)寄生菌寄生菌(parasitismflora):与宿主有寄生关系的细菌。与宿主有寄生关系的细菌。(2)外籍菌(allochthony)暂住菌:trans7二、分布与组成二、分布与组成(一一)分布分布不同宿主、不同部位分布不同。不同宿主、不同部位分布不同。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1.5-3kg,其中肠道占其中肠道占80%。(二二)组成组成一般菌群一般菌群微生态系统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原籍菌:优势菌群原籍菌:优势菌群共生菌共生菌外籍菌外籍菌二、分布与组成一般菌群微生态系统原籍菌:优势菌群8三、人体正常菌群的形成三、人体正常菌群的形成正常菌群的构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要方式有:(1)产道,胎儿在经过母体产道时产道内的某些微生物可借机侵入胎儿体内参与正常菌群的形成,但该种途径不适用于经剖宫产分娩的胎儿;(2)胎儿出生后与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接触,某些微生物可以侵入到婴儿体内参与正常菌群的形成,这是人体内正常菌群形成的主要途径;(3)通过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它们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参与正常菌群的形成。三、人体正常菌群的形成9四四.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微生态系:微生态系:由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由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环境)组成,是宿主组成,是宿主常驻微生物群与宿主生态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常驻微生物群与宿主生态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一)口腔微生态系口腔微生态系 口腔中有弱碱性唾液,食物残渣及适宜的温度,是口腔中有弱碱性唾液,食物残渣及适宜的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有利场所,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有利场所,口腔中的微生物丛具有协口腔中的微生物丛具有协助机助机体消化的功能体消化的功能。1.已发现细菌已发现细菌500多种多种;2.口腔链球菌为优势菌群,约占培养菌总数口腔链球菌为优势菌群,约占培养菌总数的的60%;3.口腔不同部位菌群分布不同;口腔不同部位菌群分布不同;4.口腔菌群失调可引起多种口腔疾病。口腔菌群失调可引起多种口腔疾病。四.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10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课件11(2).呼吸道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喉、鼻道和鼻咽,常有空气中上呼吸道包括喉、鼻道和鼻咽,常有空气中的细菌。的细菌。鼻咽腔和上呼吸道中的微生物可以抵御鼻咽腔和上呼吸道中的微生物可以抵御呼吸道病原体在局部定植。呼吸道病原体在局部定植。.有有21个菌属,个菌属,200多种细菌,细菌类型相对稳多种细菌,细菌类型相对稳定定;.鼻腔液中以厌氧菌为最多,气管和支气管仅有鼻腔液中以厌氧菌为最多,气管和支气管仅有少量细菌,细小支气管以下部位无菌;少量细菌,细小支气管以下部位无菌;.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可刺激机体产生全身或局部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可刺激机体产生全身或局部特异性抗体,是机体重要的生物屏障。特异性抗体,是机体重要的生物屏障。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正常情况下是无菌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虽然在呼吸时,许多微生物可随空气到达下呼吸道,但的虽然在呼吸时,许多微生物可随空气到达下呼吸道,但由于呼吸道管壁上的纤毛粘附和向上摆动的作用,可把细由于呼吸道管壁上的纤毛粘附和向上摆动的作用,可把细菌和其它颗粒物质推向上呼吸道,使其随分泌物排出菌和其它颗粒物质推向上呼吸道,使其随分泌物排出(2).呼吸道12(3).食管与胃食管与胃1.食管上部微生物群组与口腔接近,下部食管上部微生物群组与口腔接近,下部与胃接与胃接 近,食管中尚未发现原籍菌。近,食管中尚未发现原籍菌。2.胃内原籍菌为乳杆菌、幽门螺杆菌和酵胃内原籍菌为乳杆菌、幽门螺杆菌和酵母菌。母菌。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及胃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有关。癌有关。胃中有胃酸,胃中有胃酸,pH 值接近值接近2,有杀菌作用。,有杀菌作用。正常人空胃一般是无菌的正常人空胃一般是无菌的(3).食管与胃13(4).肠道肠道1.量大:量大:肠道微生物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肠道微生物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80%.2.细菌为主:细菌为主:占粪便重量的占粪便重量的30-40%。3.厌氧菌居多:厌氧菌居多:为需氧菌的为需氧菌的100-1000倍。倍。4.小肠生态系与大肠生态系:小肠生态系与大肠生态系:菌量至上而下逐渐菌量至上而下逐渐增多;增多;从十二指肠开始,因有胰液和胆汁的存在,呈弱碱性,是微生从十二指肠开始,因有胰液和胆汁的存在,呈弱碱性,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物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 小肠分泌物中有溶菌酶存在,因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小肠分泌物中有溶菌酶存在,因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 大肠中有大量的微生物,而粪便中微生物的数量可达干粪重量大肠中有大量的微生物,而粪便中微生物的数量可达干粪重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厌氧菌为需氧菌的的三分之一,其中厌氧菌为需氧菌的100-1000 倍,倍,(4).肠道14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类型: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类型:.致病性类型致病性类型:主主要要包包括括韦韦荣荣球球菌菌、葡葡萄萄球球菌菌、变变形形杆杆菌菌及及假假单单胞胞菌菌。菌菌量量少少,病病理理情情况况下下,可可大大量量繁殖致病;繁殖致病;.互生类型:互生类型: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类杆菌等,数量多,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类杆菌等,数量多,对人体有益;对人体有益;.中间类型:中间类型:主主要要包包括括乳乳杆杆菌菌、大大肠肠杆杆菌菌、链链球球菌菌等等,既有生理作用,也有病理作用。既有生理作用,也有病理作用。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类型:15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胃酸的作用,多数细菌被杀灭胃酸的作用,多数细菌被杀灭;肠蠕动使大量细菌被排出;肠蠕动使大量细菌被排出;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菌生长;菌生长;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16(5).泌尿生殖道:泌尿生殖道:阴道常住菌有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阴道阴道常住菌有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阴道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双岐杆菌等,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双岐杆菌等,乳杆菌为优乳杆菌为优势菌群。势菌群。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女性泌尿生殖道中的微生物丛对女性女性泌尿生殖道中的微生物丛对女性泌尿生殖系统具有自洁作用泌尿生殖系统具有自洁作用,尤其是某些细菌的酸性尤其是某些细菌的酸性代谢产物所形成的酸性环境可抵抗多种病原体的入代谢产物所形成的酸性环境可抵抗多种病原体的入侵。侵。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的细菌相似,有葡萄球菌、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的细菌相似,有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乳杆菌及真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乳杆菌及真菌等等 正常男性泌尿道不含有细菌。男性尿道口有葡萄正常男性泌尿道不含有细菌。男性尿道口有葡萄球菌、拟杆菌、耻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支原体等球菌、拟杆菌、耻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支原体等(5).泌尿生殖道:17(6).皮肤皮肤皮肤分泌物、衣物等因素影响,在不同部位上的细菌种类不同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丙酸杆菌、类白、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由于=大多数皮肤微生物是直接或间接同汗腺有关的,因为毛囊是微生物生存的一个理想环境(6).皮肤18常住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常住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19 鼻咽腔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外耳道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口腔口腔甲,丙型链球菌甲,丙型链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肠道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阴道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等非致病性分枝等 皮肽皮肽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人人人体体体体各各各各部部部部位位位位的的的的微微微微生生生生态态态态系系系系 眼结膜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尿道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鼻咽腔外耳道表皮葡萄球菌20人体正常菌群的数量人体正常菌群的数量 人体正常菌群的数量21肠道的正常菌群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健康青年粪便涂片粪便涂片健康壮年健康壮年粪便涂片粪便涂片健康健康中年中年粪便粪便涂片涂片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健康壮年健康22三三.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生生物物拮拮抗抗(antagonism):抵抵抗抗外外来来致致病病菌菌,维维持持正正常常菌菌群群内内部部的的平平衡衡,保保护护机机体体免免受受感感染染;实实验验表表明明,在在肠肠道道无无菌菌情情况况下下,由由外外界界输输入入的的致致病病菌菌可可迅迅速速增增殖殖;而而在在有有正正常常菌菌群群存存在在的的肠肠道道中中,由由于于竞竞争争优优势势,使使得得致致病病菌菌增增殖殖速速度度明明显下降,显示出正常菌群对外袭菌的低抗作用:显下降,显示出正常菌群对外袭菌的低抗作用:.生生物物屏屏障障作作用用:竞竞争争黏黏附附,形形成成微微菌菌落落、生生物物膜膜、定定植植抗力抗力.化学屏障作用:化学屏障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降低降低pH 值;值;产生抗菌物质产生抗菌物质三.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232.营养作用:营养作用:人体正常菌群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人体正常菌群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营养转化和合成(例如肠道菌群能合养转化和合成(例如肠道菌群能合成成VilB族、族、K族、叶酸等族、叶酸等;对蛋白质、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盐的消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盐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都有一定的作用)吸收和代谢都有一定的作用);能刺激肠粘膜上皮的增殖能刺激肠粘膜上皮的增殖,对宿主的消对宿主的消化器官的正常发育有一定的作用。化器官的正常发育有一定的作用。2.营养作用:人体正常菌群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24免疫作用肠道菌群的抗原,对于刺激机体产生“天然抗体”具有重要作用,实验证明,无菌动物的肠粘膜分泌IgA比较低,甚至测不出来,而普通动物(体内有正常菌群的动物)的肠粘膜能分泌大量的IgA,它对于抵抗致病菌的侵入具有较大作用;肠道菌群对刺激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细胞免疫也具有重要作用。免疫作用肠道菌群的抗原,对于刺激机体产生“天然抗体”具有重要25代谢作用肠道菌群在宿主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起重要作用,食物在消化道的消化,一方面是消化液、肠道蠕动等作用;另一方面是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把不溶性蛋白质、糖类转化成可溶性,将复杂的多糖变为单糖,将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参与酪蛋白等水解;参与氨基酸的脱羧基、脱氨基等;参与胆汁代谢,将结合胆酸盐降解为游离胆汁酸,并脱羟基、氧化羟基形成脱氧胆酸和石胆酸;还参与胆固醇的代谢。代谢作用肠道菌群在宿主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起重要作用,食26促生长、发育作用 研究证实,在健康乳儿中,双歧杆菌占肠道菌群的98%,双歧杆菌的菌种也只限于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短小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a 型等78 种,而不同于成人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这些双歧杆菌在婴儿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促生长、发育作用研究证实,在健康乳儿中,双歧杆菌占肠道27延缓衰老现在一般认为,衰老是由于体内积累了过多的有毒的化学物质自由基。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等肠道正常菌群产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以催化宿主体内自由基的歧化反应,消除自由基毒性,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的损伤,因此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延缓衰老现在一般认为,衰老是由于体内积累了过多的有毒的化学28其它作用 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其机制是转化某些致癌物质成为非致癌性。有内分泌功能肠道正常菌群具有内分泌功能,从而影响其它器官和器官系统。其它作用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其机制是转化某些致癌物质成为非致29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是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是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是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是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互生互生抗生抗生偏生偏生 第二节微生态平衡与失调30一、微生态平衡的标准一、微生态平衡的标准(一一)正常微生物群:正常微生物群:1.定位定位(location):指生态环境。原籍菌指生态环境。原籍菌外籍菌外籍菌 致病菌致病菌2.定性定性(quality):指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指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3.定量定量(quantity):指某生态环境中正常菌指某生态环境中正常菌群的总数和各菌群的活菌数。优势菌是关键。群的总数和各菌群的活菌数。优势菌是关键。(二二)宿主:宿主:正常微生物群随着人体不同发育阶正常微生物群随着人体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生理功能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段及其生理功能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三三)环境:环境:感染、辐射、手术、慢性病等感染、辐射、手术、慢性病等一、微生态平衡的标准31影响微生物平衡的因素1、环境:空气污浊、环境:空气污浊.气候突变气候突变.饲料与饮水的变质饲料与饮水的变质.污染等外部因素污染等外部因素,均可导致宿主的机能失调和代谢紊均可导致宿主的机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乱,影响微生物菌群失调和定植状态异变影响微生物菌群失调和定植状态异变.如环境温度如环境温度降低降低,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减少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减少.2、宿主:宿主的兔疫机能是抵御外袭菌侵袭和增值、宿主:宿主的兔疫机能是抵御外袭菌侵袭和增值强宿主防卫能力的重要因素强宿主防卫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清除内毒素的重要也是清除内毒素的重要系统系统,免疫减弱和兔疫抑制时免疫减弱和兔疫抑制时,导致微生态失调导致微生态失调.宿主的宿主的生理机能如胃酸分泌生理机能如胃酸分泌.胆汁分泌胆汁分泌.肠蠕动异常肠蠕动异常,也导致微也导致微生态失调生态失调.3、微生物:抗生素是引发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微生物:抗生素是引发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严重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宿主失去菌群屏障导致宿主失去菌群屏障,失去生物拮抗失去生物拮抗作用作用,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和外源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和外源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影响微生物平衡的因素1、环境:空气污浊.气候突变.饲料与32二、微生态失调的分类二、微生态失调的分类(一一)菌群失调菌群失调(floradisequilibrium):1.一度失调:一度失调:潜伏型失调,数量改变潜伏型失调,数量改变2.二度失调:二度失调:局限型失调,病理波动局限型失调,病理波动3.三度失调:三度失调: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二、微生态失调的分类33(二二)定位转移:定位转移:正常微生物群寄生部位发正常微生物群寄生部位发生改变而发生的微生态失调。异位寄生生改变而发生的微生态失调。异位寄生1.横向转移:横向转移:原定位原定位周围环境周围环境2.纵向转移:纵向转移:原定位表层原定位表层深层。深层。3.血行转移:血行转移:菌血症菌血症4.异位病灶:异位病灶:脓毒血症脓毒血症(二)定位转移:正常微生物群寄生部位发生改变而发生的微生态34二二.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原因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原因(一一)抗生素:抗生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导致菌群失调群失调;(二二)同位素:同位素:放疗、化疗放疗、化疗;(三三)手术:手术:(四四)其其他他因因素素:激激素素疗疗法法、免免疫疫抑抑制制疗疗法法、细细胞胞毒毒性性药药物物及及营营养养失失调调等等造造成成的的免免疫疫功功能能低下。低下。二.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原因35微生态平衡是微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微生态平衡是微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微生态平衡是微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微生态平衡是微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是历史进是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种群与其宿主在不同发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种群与其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的生理性组合育阶段的动态的生理性组合,这个组合是指在共同这个组合是指在共同的宏观环境影响下的宏观环境影响下,正常微生物群各级生态组织结正常微生物群各级生态组织结构与其宿主体内、体表相应生态空间结构正常的相构与其宿主体内、体表相应生态空间结构正常的相互作用的生理性统一体互作用的生理性统一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宿主与微生物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宿主与微生物三个方面三个方面,这三个因素是综合的这三个因素是综合的,相互联系的相互联系的,在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境因素的影响下,在这个平衡中正常微生物群构成在这个平衡中正常微生物群构成了宿主的疾病与健康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了宿主的疾病与健康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生态平衡是微生态学中的核心问题微生态平衡是微生36对宿主来说主要考虑其解剖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对宿主来说主要考虑其解剖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响,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类药物及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类药物及同位素照射同位素照射,外科手术等都能降低免疫功能外科手术等都能降低免疫功能,使微使微生态平衡转化为微生态失调生态平衡转化为微生态失调.在微生态学中在微生态学中,感染是微生态平衡与微生态失调感染是微生态平衡与微生态失调相互转化的重要内容相互转化的重要内容,从生态失调来看从生态失调来看,任何一种任何一种细菌只要达到一定数量或在相应部位定植即可导细菌只要达到一定数量或在相应部位定植即可导致宿主患病致宿主患病.生态防治是尽量找出来自宿主的作为正常微生物生态防治是尽量找出来自宿主的作为正常微生物群生长和繁殖条件的微观生态环境因素群生长和繁殖条件的微观生态环境因素,并去除并去除和改变这些因素和改变这些因素,从而矫正微生态失调从而矫正微生态失调.对宿主来说主要考虑其解剖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应用抗生素激37第三节第三节 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一一)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正正常常菌菌群群在在机机体体免免疫疫功功能能低低下下、寄寄居居部部位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二二)机会性致病菌机会性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能引起机会性感染的所有微生物。能引起机会性感染的所有微生物。第三节机会性感染38二、细菌种类及感染条件二、细菌种类及感染条件(一一)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常见的机会致病菌:1.大肠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属;2.克雷伯菌属;克雷伯菌属;3.绿铜假单孢菌属;绿铜假单孢菌属;4.变形杆菌属;变形杆菌属;5.肠杆菌属;肠杆菌属;6.沙雷菌属;沙雷菌属;7.葡萄球菌葡萄球菌(CNS)二、细菌种类及感染条件39(二二)感染条件:感染条件:1.定位转移:定位转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肠道外感染肠道外感染2.菌群失调: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引起。剂、抗生素等引起。3.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易发生机会性感染。易发生机会性感染。(二)感染条件:40人体生态平衡与健康人体生态平衡与健康人体生态平衡与健康41呼吸道微生态失调与疾病人体口腔、鼻腔、咽部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口腔、鼻腔、咽部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不致病,但在生态失调时但在生态失调时,数量发生了改变数量发生了改变,有的有的增多增多,有的减少有的减少,菌群也有更替。此时菌群也有更替。此时,这些微生这些微生物是口腔和上呼吸道内源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物是口腔和上呼吸道内源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可引起牙周病、牙龈炎、口腔粘膜感染、鼻炎、可引起牙周病、牙龈炎、口腔粘膜感染、鼻炎、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甚至全身感染。这甚至全身感染。这些病的发生都与口腔鼻咽部的生态失调有关些病的发生都与口腔鼻咽部的生态失调有关,从从而使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而使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这种特定的条件通常是这种特定的条件通常是:(1)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2)寄居部位改变寄居部位改变;(3)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所导致的菌群失调。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所导致的菌群失调。呼吸道微生态失调与疾病人体口腔、鼻腔、咽部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42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呼吸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呼吸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呼吸道正常菌群是机体的天然屏障:通过物夺氧、菌群调整、生物颉颃而达到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生物感染对呼吸道正常菌群的影响生物感染对呼吸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在病理因素的作用下这种平衡受到破坏,使正常菌群的某些成员受到打击或被消灭,从而破坏正常菌群的均势,使菌群的正常合转化为异常组合,这就称为“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分为一度失调、二度失调和三度失调,具体如下。1一度失调2二度失调3三度失调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呼吸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呼吸道正常菌群是机43口腔微生态与健康口腔微生态系概念:口腔常驻微生物与口腔微生态系概念:口腔常驻微生物与宿主口腔生态区宿主口腔生态区(含组织细胞核各种生态含组织细胞核各种生态因子因子)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流的统一的生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流的统一的生物系统。物系统。口腔微生态与健康口腔微生态系概念:口腔常驻微生物与宿主口腔生44口腔正常菌群口腔正常菌群 1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链球菌:在口腔菌群中在口腔菌群中,葡萄球菌葡萄球菌2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韦荣球菌、口腔奈氏韦荣球菌、口腔奈氏菌包括咽喉奈氏菌、卡他奈氏菌。菌包括咽喉奈氏菌、卡他奈氏菌。3革兰阳性杆菌与丝状体革兰阳性杆菌与丝状体正常口腔内可正常口腔内可分离出大量的多形态的革兰阳性杆菌和丝状分离出大量的多形态的革兰阳性杆菌和丝状体。这些菌包括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及厌氧体。这些菌包括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及厌氧菌。菌。口腔正常菌群45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一层薄膜,主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一层薄膜,主要由粘性的基质和细菌构成,是细菌的生要由粘性的基质和细菌构成,是细菌的生态环境。细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繁殖和态环境。细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一层薄膜,主要由粘性的基质和细菌构成46口腔微生态失调与疾病1、龋病2、牙周病3、口腔粘膜病4、口臭口腔微生态失调与疾病1、龋病47影响口腔微生物群的因素影响口腔微生物群的因素 1.口腔卫生:口腔卫生:2.饮食饮食3.酸碱值(酸碱值(PH4.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5.细菌的粘附和集聚细菌的粘附和集聚6.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7.其他:宿主的免疫、生理、内分泌、全身疾其他:宿主的免疫、生理、内分泌、全身疾病、唾液分泌、药物、嗜好(烟、酒等)、种病、唾液分泌、药物、嗜好(烟、酒等)、种族与遗传及口腔族与遗传及口腔影响口腔微生物群的因素1.口腔卫生:48鼻腔正常菌群鼻腔正常菌群寄居在鼻腔的常住微生物以葡萄球菌为寄居在鼻腔的常住微生物以葡萄球菌为最多最多,凝固酶阳性占绝大部分凝固酶阳性占绝大部分,而凝固酶阴而凝固酶阴性仅占性仅占20%左右左右,其次是肺炎双球菌、奈其次是肺炎双球菌、奈氏菌属、嗜血流感杆菌等占多数。棒状氏菌属、嗜血流感杆菌等占多数。棒状杆菌与莫拉杆菌在正常人虽然都可分离杆菌与莫拉杆菌在正常人虽然都可分离出来出来,但数量少。链球菌但数量少。链球菌,主要是非溶血链主要是非溶血链球菌、消化球菌、丙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球菌、消化球菌、丙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有时可分离出来有时可分离出来,因此认为这些菌可能是因此认为这些菌可能是过路菌。过路菌。鼻腔正常菌群寄居在鼻腔的常住微生物以葡萄球菌为最多,凝固酶49慢性鼻炎的概念慢性鼻炎的概念慢性鼻炎传统理论的概念为发生在鼻腔粘慢性鼻炎传统理论的概念为发生在鼻腔粘膜、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膜、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以粘膜临床表现以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病程持续数月以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鼻腔分泌物培养提示鼻腔分泌物培养提示无明显致病微生物无明显致病微生物,一般认为不是感染性疾一般认为不是感染性疾病病慢性鼻炎的发生是由于生境出现了正常菌慢性鼻炎的发生是由于生境出现了正常菌群的生态失平衡群的生态失平衡,慢性鼻炎的概念慢性鼻炎传统理论的概念为发生在鼻腔粘膜、粘膜下50咽部正常菌群咽部正常菌群咽部正常菌群鼻咽与口咽就是两个不同的生活小区或咽部正常菌群鼻咽与口咽就是两个不同的生活小区或微小生态环境。微小生态环境。鼻咽部链球菌与嗜血流感杆菌鼻咽部链球菌与嗜血流感杆菌,链球菌仍、肺炎双球链球菌仍、肺炎双球菌也占很高比重菌也占很高比重,再次是奈氏菌属。这四类细菌几乎占全再次是奈氏菌属。这四类细菌几乎占全部活菌数的部活菌数的90%以上。此外以上。此外,凝固酶阴性和阳性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和阳性葡萄球菌也是常住菌也是常住菌,但其数量远较鼻腔少得多。唾液链球菌、韦但其数量远较鼻腔少得多。唾液链球菌、韦荣氏球菌、棒状杆菌、链条杆菌、副流感杆菌、其他如荣氏球菌、棒状杆菌、链条杆菌、副流感杆菌、其他如嗜血杆菌属、假单孢菌属、新月形单孢菌属、梭菌、螺嗜血杆菌属、假单孢菌属、新月形单孢菌属、梭菌、螺旋体及病毒均可正常地分离出来旋体及病毒均可正常地分离出来,只不过数量不多。这些只不过数量不多。这些菌介于常住菌与过路菌之间。在这一区域的过路菌有丙菌介于常住菌与过路菌之间。在这一区域的过路菌有丙酸杆菌、双歧杆菌、放线菌、纤毛菌、大肠杆菌、绿脓酸杆菌、双歧杆菌、放线菌、纤毛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克列伯菌属、莫拉氏菌属、丝杆菌及梭杆菌。这杆菌、克列伯菌属、莫拉氏菌属、丝杆菌及梭杆菌。这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咽部正常菌群咽部正常菌群鼻咽与口咽就是两个不同的生活小区或51慢性咽炎的概念慢性咽炎的概念 按病因可以由按病因可以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引起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引起;理化刺激因素理化刺激因素,包括烟酒过度、高温粉尘、有害气体等包括烟酒过度、高温粉尘、有害气体等;某些全身疾病某些全身疾病,如贫血、便秘、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如贫血、便秘、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淤血改变均可致病管疾病引起的淤血改变均可致病按慢性咽炎菌群变化划分为按慢性咽炎菌群变化划分为种群抑制种群抑制群落内部紊乱群落内部紊乱种群骚动种群骚动生境裸露生境裸露慢性咽炎的概念按病因可以由52胃肠道生态环境胃肠道生态环境人的胃肠道由胃、小肠和大肠组成。人的胃肠道由胃、小肠和大肠组成。刚出生的婴儿肠道内是无菌的刚出生的婴儿肠道内是无菌的,但出生后但出生后2h细菌就侵入细菌就侵入,健康成人胃肠道细菌约有健康成人胃肠道细菌约有1014个个,包括需氧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这些菌群有肠道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这些菌群有肠道的常住菌和过路菌。的常住菌和过路菌。胃液含胃酸胃液含胃酸pH低达低达2,因此不适应细菌生长。因此不适应细菌生长。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虽然胃内容物含的细菌数较低虽然胃内容物含的细菌数较低,总菌数总菌数0103。但胃壁常含有大量的需氧耐。但胃壁常含有大量的需氧耐酸菌酸菌,主要是乳酸菌和链球菌。主要是乳酸菌和链球菌。胃肠道生态环境53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十二指肠与胃相连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回肠。十二指肠与胃相连,呈酸性呈酸性,存存在的微生物与胃内的极相似。从十二指肠到回肠酸性渐弱在的微生物与胃内的极相似。从十二指肠到回肠酸性渐弱,形成一个形成一个pH梯度梯度,细菌数随着梯度开始增加。回肠细菌渐多细菌数随着梯度开始增加。回肠细菌渐多,菌数达菌数达103107个个,以厌氧菌为主以厌氧菌为主,如如:双歧杆菌、拟杆菌等双歧杆菌、拟杆菌等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大肠中存在大量细菌大肠中存在大量细菌,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代谢活动可以消耗以任何形式存在的氧的代谢活动可以消耗以任何形式存在的氧,故使大肠变成厌故使大肠变成厌氧环境氧环境,更有利于厌氧菌大量生长。包括双歧杆菌、拟杆菌更有利于厌氧菌大量生长。包括双歧杆菌、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属、梭杆菌属。结肠内菌量达。结肠内菌量达10111012,厌氧菌约占厌氧菌约占98%以上以上;菌种达菌种达300多种多种,细菌占粪便干重的三分之一。细菌占粪便干重的三分之一。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肠腔内形成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肠腔内形成3个生物层个生物层:深层近黏膜为膜菌群深层近黏膜为膜菌群,由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组成由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组成,属共生菌属共生菌;中层为厌氧菌中层为厌氧菌,包括消化链球菌、韦荣球菌、优杆菌等包括消化链球菌、韦荣球菌、优杆菌等;表层为腔菌群表层为腔菌群,主要是大肠杆菌、肠球菌等需氧和兼性厌氧主要是大肠杆菌、肠球菌等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菌。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54胃肠道正常菌群的特点1、正常情况下不致病;、正常情况下不致病;2、菌落基本终生不变;、菌落基本终生不变;3、各解剖部位细菌浓度不均一;、各解剖部位细菌浓度不均一;4、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厌氧菌占绝对优势。胃肠道正常菌群的特点1、正常情况下不致病;55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理作用1、对宿主的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对宿主的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2、对宿主营养的影响、对宿主营养的影响3、参与宿主的代谢与吸收、参与宿主的代谢与吸收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理作用1、对宿主的组织解剖结构的影响;56影响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影响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1)年龄因素:)年龄因素:(2)食物结构的影响:)食物结构的影响:(3)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的滥用:(4)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污染:(5)精神因素的影响:)精神因素的影响:影响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1)年龄因素:57肠道年龄肠道年龄 所谓肠道年龄,实际上就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所谓肠道年龄,实际上就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菌群分布变化的阶段反应,大多数人长,肠道内菌群分布变化的阶段反应,大多数人长到长到10岁时,双歧杆菌就开始锐减,到成年时期,岁时,双歧杆菌就开始锐减,到成年时期,双歧杆菌所占的比例从双歧杆菌所占的比例从40%逐渐下降到逐渐下降到10%左右,左右,肠道也开始老化肠道也开始老化;步入老年期的步入老年期的5560岁这一年龄岁这一年龄段,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再度减少段,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再度减少;60岁后,岁后,只剩只剩1%5%;至临终前几乎完全消失,接近于零。至临终前几乎完全消失,接近于零。因此,将测定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作为判断因此,将测定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作为判断肠道年龄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成为一种反映体质肠道年龄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成为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数据。状况的健康数据。肠道年龄所谓肠道年龄,实际上就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58肠道老化有何危害肠道老化有何危害 肠道老化致使肠道微生态环境遭到重创肠道老化致使肠道微生态环境遭到重创,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及腐败性细菌等有害菌群没有有益菌群的制约,便会及腐败性细菌等有害菌群没有有益菌群的制约,便会乘机大肆生长繁殖,产生众多毒素,这些毒素、毒物乘机大肆生长繁殖,产生众多毒素,这些毒素、毒物被吸收入血液后,会对心、脑、肝、肾、消化道、皮被吸收入血液后,会对心、脑、肝、肾、消化道、皮肤等重要脏器造成致命伤害,引发大脑老化、慢性胃肤等重要脏器造成致命伤害,引发大脑老化、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便秘、慢性肝损伤、消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便秘、慢性肝损伤、消化道癌症、肥胖病、心血管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化道癌症、肥胖病、心血管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肾功能障碍、月经失调、不孕症、痔疮、痤疮等炎、肾功能障碍、月经失调、不孕症、痔疮、痤疮等多种疾病,危及健康和生命。多种疾病,危及健康和生命。肠道老化有何危害肠道老化致使肠道微生态环境遭到59肠道微生态失调与疾病肠道微生态失调与疾病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BS)、)、胃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癌症胃肠道癌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糖尿病、肥胖、肥胖、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肠道微生态失调与疾病60肠道屏障与肠道微生态肠道屏障与肠道微生态1肠道正常菌群肠道正常菌群.2肠道黏液层:由肠道杯状细胞及肠上皮细胞分泌的黏肠道黏液层:由肠道杯状细胞及肠上皮细胞分泌的黏蛋白组成。蛋白组成。3肠上皮细胞层:由肠上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组成,肠上皮细胞层:由肠上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组成,可阻止肠道细菌及毒素等大分子物质的通过可阻止肠道细菌及毒素等大分子物质的通过4肠道免疫系统:又称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肠道免疫系统:又称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包),包括肠上皮细胞间、固有层的淋巴细胞,淋巴滤泡,潘括肠上皮细胞间、固有层的淋巴细胞,淋巴滤泡,潘氏细胞,肠系膜淋巴结。氏细胞,肠系膜淋巴结。5肠肠-肝轴:胆盐可与内毒素结合形成去污剂样难以吸收肝轴:胆盐可与内毒素结合形成去污剂样难以吸收的复合物的复合物6防御素:防御素是一类由肠细胞分泌的肽类抗菌物质防御素:防御素是一类由肠细胞分泌的肽类抗菌物质。肠道屏障与肠道微生态1肠道正常菌群61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因素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因素严重感染、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休严重感染、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休克、创伤、烧伤、滥用广谱抗生素、放克、创伤、烧伤、滥用广谱抗生素、放疗、化疗、不合理全胃肠外营养等均可疗、化疗、不合理全胃肠外营养等均可损伤肠道屏障功能。损伤肠道屏障功能。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因素严重感染、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休克、创62调节肠道微生态在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在肠道屏障功能维护中的作用维护中的作用合理应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生素选择性肠道脱污染选择性肠道脱污染补充医学益生菌补充医学益生菌补充益生元补充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在肠道屏障功能维护中的作用合理应用抗生素63人类皮肤正常微生物群(1)球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和萘瑟氏球菌)球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和萘瑟氏球菌(Neisseria)等。葡萄球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等。葡萄球菌中的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菌(等为共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共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过路菌或污染菌。等为过路菌或污染菌。(2)杆菌:丙酸杆菌、棒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杆菌:丙酸杆菌、棒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如抗酸性耻垢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枝杆菌(如抗酸性耻垢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需氧芽孢杆菌、不动杆菌等。除丙酸杆菌为常住菌(又需氧芽孢杆菌、不动杆菌等。除丙酸杆菌为常住菌(又称原籍菌)外,其它的大多为数量上或种类上经常变化称原籍菌)外,其它的大多为数量上或种类上经常变化的过路菌或污染菌。的过路菌或污染菌。(3)真菌:念珠菌、糠秕孢子菌、拟球酵母菌表皮癣菌、)真菌:念珠菌、糠秕孢子菌、拟球酵母菌表皮癣菌、小孢子菌、毛癣菌、新型稳球菌等,其中以念珠菌和糠小孢子菌、毛癣菌、新型稳球菌等,其中以念珠菌和糠秕孢子菌多见,它们均为数量上或种类上经常变化的过秕孢子菌多见,它们均为数量上或种类上经常变化的过路菌或污染菌。路菌或污染菌。人类皮肤正常微生物群(1)球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和64微生态失调与皮肤疾病微生态失调与皮肤疾病1、黄褐斑、黄褐斑2、皮肤癣菌病、皮肤癣菌病3、面部脂溢性皮炎、面部脂溢性皮炎4、痤疮、痤疮 微生态失调与皮肤疾病1、黄褐斑65生殖道微生态环境生殖道微生态环境女性生殖道为开放性腔道女性生殖道为开放性腔道,是人体内重要微生态是人体内重要微生态区区,正常情况下是以乳酸杆菌等优势菌为主要组正常情况下是以乳酸杆菌等优势菌为主要组成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态平衡主要受菌群及成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态平衡主要受菌群及机体免疫反映性两大因素的影响机体免疫反映性两大因素的影响。阴道内正常菌群生理作用阴道内正常菌群生理作用:生物屏障作用生物屏障作用维持酸性环境维持酸性环境免疫作用。免疫作用。生态失调与疾病生态失调与疾病阴道炎阴道炎生殖道微生态环境女性生殖道为开放性腔道,是人体内重要微生态区66阴道正常菌群在阴道壁的粘附阴道正常菌群在阴道壁的粘附阴道粘膜上皮细胞阴道粘膜上皮细胞乳杆菌乳杆菌过路菌过路菌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阴道正常菌群在阴道壁的粘附阴道粘膜上皮细胞乳杆菌过路菌条件致67阴道微生态失调阴道微生态失调致致病病菌菌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阴道乳杆菌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是维持阴阴道乳杆菌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是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前提和基础道微生态平衡的前提和基础乳杆菌乳杆菌乳杆菌乳杆菌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失调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外外源源性性感感染染阴道微生态失调致条件致病菌阴道乳杆菌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68亚健康与微生态失衡状况 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或是发生有肠或是发生有肠内本来无害的细菌导致内源性感染内本来无害的细菌导致内源性感染,或是或是让有害菌占优势地位让有害菌占优势地位,并产生毒性物质或并产生毒性物质或内毒素时内毒素时,就会使人产生便秘、腹泻、食就会使人产生便秘、腹泻、食物过敏、厌食、免疫力低下等症状。肠物过敏、厌食、免疫力低下等症状。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导致亚健康。道微生态环境失衡导致亚健康。亚健康与微生态失衡状况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或69人体菌群失调常见因素在正常的情况下在正常的情况下,人和正常微生物是和谐、人和正常微生物是和谐、平衡的。但是当人体处在不良环境中或承受巨平衡的。但是当人体处在不良环境中或承受巨大精神压力时大精神压力时,正常生理功能就会改变正常生理功能就会改变,寄居在寄居在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在种类和数量上也会发生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在种类和数量上也会发生异常异常,形成菌群失衡。影响正常菌群的因素包形成菌群失衡。影响正常菌群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饮食结自然因素包括饮食结构、精神生活、社会压力、医疗质量及其临床构、精神生活、社会压力、医疗质量及其临床抗菌素的滥用抗菌素的滥用,是直接破坏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是直接破坏微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因素。人体菌群失调常见因素在正常的情况下,人和正常微生70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的方法1常饮用酸奶酸奶是通过益生菌发酵而制成常饮用酸奶酸奶是通过益生菌发酵而制成2改善饮食结构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多的摄取益改善饮食结构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多的摄取益生元生元,3保护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保护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4微生态制剂具有高效、安全、环保、抗应激微生态制剂具有高效、安全、环保、抗应激等功能等功能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的方法71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 人体胃肠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人体胃肠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正常人体的胃肠道正常人体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栖息着大约400500种菌群种菌群(细菌、真菌、病毒细菌、真菌、病毒),其共其共同生长同生长,相互依赖和制约相互依赖和制约,在人体构成微生态平衡。若这在人体构成微生态平衡。若这种平衡被破坏种平衡被破坏,出现菌群失调出现菌群失调,将会引起许多相关疾病将会引起许多相关疾病。微生态制剂也称微生态调节剂微生态制剂也称微生态调节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所制成的制剂进物质所制成的制剂,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保持微生态平衡平衡,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或改善健康状态。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或改善健康状态。目前肠道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肠道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其来重建利用其来重建人体尤其是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人体尤其是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促进内环境的稳定促进内环境的稳定,控制控制菌群失调及治疗与菌群易位相关的多种胃肠道疾病。菌群失调及治疗与菌群易位相关的多种胃肠道疾病。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人体胃肠道是一个巨大的细菌库,72微生态制剂的分类微生态制剂的分类1益生菌益生菌益生菌指含活菌和益生菌指含活菌和(或或)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的生物制品,经口或其他黏膜投入经口或其他黏膜投入,能在黏膜表面处改善生能在黏膜表面处改善生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最常用的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菌益生菌是乳酸菌,包括乳酸杆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包括乳酸杆菌、肠球菌和双歧杆菌,其中其中乳酸杆菌是成人和儿童中研究最为广泛的益生菌微生物。乳酸杆菌是成人和儿童中研究最为广泛的益生菌微生物。2益生元益生元益生元是指一类非消化性物质益生元是指一类非消化性物质,但可作为底物被肠道正但可作为底物被肠道正常菌群利用常菌群利用,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1种或几种已存在的种或几种已存在的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抑制有害细菌生长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因而益生元对恢因而益生元对恢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类物质通常是复肠道菌群生态平衡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类物质通常是寡糖类寡糖类,如乳果糖、果寡糖、葡萄糖、半乳糖、大豆糖等如乳果糖、果寡糖、葡萄糖、半乳糖、大豆糖等3合生元合生元合生元又称为合生素合生元又称为合生素,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和制品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和制品,或再加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或再加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理性细菌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作使益生作用更显著持久。用更显著持久。微生态制剂的分类73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1 酶作用2 抗菌作用3 黏附定殖及生物屏障作用4 免疫作用5 营养作用6 调节神经肌肉活性酶作用7 抗肿瘤作用8 保护肝脏功能作用9 降低血脂作用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1酶作用74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1腹泻腹泻2肠易激惹综合征肠易激惹综合征3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4HP感染感染5结肠癌结肠癌6肝硬变肝硬变7细菌性阴道炎症等妇女阴道菌群失调细菌性阴道炎症等妇女阴道菌群失调8急性胰腺炎后期继发的感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后期继发的感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1腹泻75问题与展望问题与展望(1)安全性问题)安全性问题(2)微生态制剂应用的剂量及使用时间问)微生态制剂应用的剂量及使用时间问题题(3)耐抗菌素问题)耐抗菌素问题(4)个体差异问题)个体差异问题(5)对宿主代谢改变的影响)对宿主代谢改变的影响问题与展望(1)安全性问题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