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905666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张晓均一、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1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 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2 2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最基本的预防就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 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3 3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1、做好手卫生。手的清洁与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重要措施,手的清洁与消毒应当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2、戴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4 43、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3、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5 5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 刺伤。6、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和医疗器械。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 刺伤。6 6隔离实施的原则:标准预防+疾病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课件7 7 所有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均应单间隔离,同种病原可同室隔离。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出入。黄色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飞沫传播的隔离。兰色接触传播的隔离。所有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均应单间隔离,同8 8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及隔离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 分5型,即甲、乙、丙、丁、戊。1、甲型和戊型 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传染源:潜伏末期和急性期患者。隔离预防:戴手套、穿隔离衣。工作需要 时可戴口罩、帽子。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一、病毒性肝炎9 9 2、乙型、丙型和丁型 传播途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传染源:患者的血液、体液。隔离预防:戴手套。工作需要时可戴口 罩、帽子。1010二、HIV 传播途径: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 液而传播。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隔离预防:戴手套、穿隔离衣。二、HIV1111 三、肺结核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 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镜。三、肺结核1212 四、SARS 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也 是途径之一。传染源:患者。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 离衣、防护服、穿鞋套,必要时 戴防护镜。四、SARS1313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防 护服、穿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414 六、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防护 服、穿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六、手足口病1515 七、流行性感冒 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也可以是 接触传播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 离衣。七、流行性感冒 1616 八、流行性腮腺炎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隔离预防: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八、流行性腮腺炎1717 九、麻疹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 传播。传染源:麻疹患者。隔离预防: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隔 离衣。九、麻疹1818 十、炭疽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传染源: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病人。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 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镜。十、炭疽1919 十一、脊髓灰质炎 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病毒早期 可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隔离预防: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 离衣。十一、脊髓灰质炎2020 十二、伤寒、副伤寒和细菌性痢疾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隔离预防:戴手套,穿隔离衣。十二、伤寒、副伤寒和细菌性痢疾2121 十三、梅毒、淋病 传播途径:梅毒是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 液、体液而传播;淋病是性接触 或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而 传播。传染源:患者和病毒携带者。隔离预防:戴手套,穿隔离衣。十三、梅毒、淋病222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多重耐药菌: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 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一、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1、将患者安置在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床旁隔离)2、限制或减少人员出入。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多重耐药菌: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23233、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4、工作中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5、近距离操作,如为病人吸痰、插管时应穿 隔离衣,戴防护镜。6、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或灭菌。3、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4247、每天定期擦拭物体表面,抹布用 后消毒。8、做好床单元消毒。9、密闭容器运送标本。10、医疗废物密闭运送,利器放入利 器盒。7、每天定期擦拭物体表面,抹布用 2525二、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ASA)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同上)。三、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二、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ASA)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同26261、单间隔离。2、人员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 定,专人诊疗护理。3、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课件27274、应穿一次性隔离衣。5、近距离操作,如为病人吸痰、插管时应穿 隔离衣,戴防护镜。6、仪器设备专用,用后应清洁与灭菌。7、每天定期擦拭物体表面,抹布专用,抹布 用后消毒。4、应穿一次性隔离衣。28288、做好终末消毒。9、密闭容器运送标本。10、患者的生活物品应清洁、消毒后 方可带出。11、医疗废物应双层袋装,密闭运 送,利器放入利器盒。8、做好终末消毒。29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