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牵引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0902664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4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骨牵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颅骨牵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颅骨牵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骨牵引牵引是利用外界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的作用,对肢体牵引是利用外界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的作用,对肢体或躯干进行牵拉,以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目的。牵引或躯干进行牵拉,以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目的。牵引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在骨科应用广泛,是一种简便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在骨科应用广泛,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不宜手术的病人,也可以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不宜手术的病人,也可以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各种骨牵引术是通过固定在特定部位的骨针、牵引弓、各种骨牵引术是通过固定在特定部位的骨针、牵引弓、绳索、牵引架(滑轮)以及牵引砝码等器具对骨折、脱绳索、牵引架(滑轮)以及牵引砝码等器具对骨折、脱位进行缓慢的复位,它既是一种复位的方法,也可起到位进行缓慢的复位,它既是一种复位的方法,也可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骨牵引必须根据骨折部位、年龄、骨良好的固定作用。骨牵引必须根据骨折部位、年龄、骨折类型的不同调整牵引方向、重量。折类型的不同调整牵引方向、重量。.颅骨牵引牵引是利用外界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的作用,对肢体或躯一,适应症:当颈椎因内外原因造成损伤或慢性病变时,导致颈椎不稳定或移位时,可 用颅骨牵引颅骨牵引术,使颈椎固定及复位.二,使用时注意事项:(一)体位维持:1.维持头颈部与身体长轴成一直线(鼻子与肚脐在一直线上).2.平躺时颈部微后仰,以小枕头垫在后颈背部,使钢钉尽 悬空 要直接 压在床垫上.3.可任意调整床头高.4.一般患者至少 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需注意保持脊椎长轴在一直线上(可 用翻身单,以滚木式方法协助患者翻身).5.瘫痪患者,需协助执 四肢被动性的关节活动,必要时可给予穿著弹性 袜.6.教导及鼓 可活动患者做主动性的肌肉和关节活动.(二)钢钉护:1.每日护 人员会执 钢钉处之伤口护.(三)皮肤清洁:1.协助患者执 床上沐浴.2.协助患者在床上使用 器,后以水冲洗,保持皮肤清洁乾爽,骨凸处 予按摩,以免产生压疮.(四)牵引功能维持:1.非经医师同意,可任意取下牵引之铅袋,或自 增减铅袋重.2.牵引绳要确实定位於 沟内.3.牵引绳,铅袋 可碰到床沿或墙壁,应保持悬空,请勿任意摆动铅袋.4.床单,被单勿覆盖於牵引绳上.5.注意牵引绳及绳结是否松动移位,有松动请 即通知医护人员处.6.保持床 固定,以免 动.一,适应症:当颈椎因内外原因造成损伤或慢性病变时,导致颈颅骨牵引课件实验材料和用品 骨牵引:克氏针(斯氏针)、牵引弓、牵引绳、布郎氏架(托马氏架)、牵引砝码、骨钻(骨錘)、颅骨钻、颅骨牵引弓。实验材料和用品 骨牵引:克氏针(斯氏针)、牵引弓、牵引绳一.牵引目的和作用 牵引可达到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治疗创伤、骨科疾病及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几个方面。一.牵引目的和作用 牵引可达到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作用主1.治疗创伤 使骨折复位,矫正骨折缩短移位。通过调整牵引角度,也可矫正成角和旋转移位。稳定骨折断端,有止痛和便于骨折愈合的作用。使脱位的关节复位,并可防止再脱位。1.治疗创伤 使骨折复位,矫正骨折缩短移位。通过调整牵引角2.治疗骨科疾病 使轻、中度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减轻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使患有骨结核或骨髓炎或瘤样病损、骨肿瘤的患肢相对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矫正和预防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辅助矫正脊柱侧凸畸形。使肢体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液回流,消除肢体肿胀,有利于软组织修复。2.治疗骨科疾病 使轻、中度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减轻脊髓和神3.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术前牵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脊柱侧凸畸形的术前牵引有助于术中矫形复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前术后的牵引,还可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术后牵引,减少术后并发症,如截肢术后和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后牵引。便于患肢伤口的观察、冲洗和换药,便于病人的护理。3.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术前牵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头颅带牵引 用颌枕带托住下颌和后枕部,用牵引钩钩入颌枕带远端孔内,使两侧牵引带保持比头稍宽的距离。于牵引钩中央系一牵引绳,置于床头滑轮上加重量牵引。适用于轻度颈椎骨折或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根性颈椎病等。有两种牵引方法:一为卧床持续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253kg,其目的是利用牵引维持头颈固定休息,松驰颈部肌肉,使颈椎间隙松弛或骨质增生造成的水肿尽快吸收,使其症状缓解(图9310);二为坐位牵引,每日1次,每次2030min,间断牵引,重量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可增加到10kg左右,但须注意如颈椎有松动不稳者,不宜进行重量较大的牵引,以免加重症状(图-5)。头颅带牵引 用颌枕带托住下颌和后枕部,用牵引钩钩入颌枕带远头颅带牵引 卧床牵引 坐位牵引 头颅带牵引 卧床牵引 颅骨牵引 此牵引技术常用于颈椎压缩骨折、齿状突骨折、环枢关节脱位、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并脱位等的牵引治疗 颅骨牵引 此牵引技术常用于颈椎压缩骨折、齿状突骨折、环枢关节操作步骤 将伤员剃去头发,仰卧位,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在两侧乳突之间画一条冠状线,再沿鼻尖到枕外粗隆画一条矢状线。将颅骨牵引弓的交叉部对准两线的交点,两端钩尖放在横线上充分撑开牵引弓,钩尖在横线上的落点作钻孔定位标记。在两标记点处进行局部麻醉后,各做一个小横切口,直至骨膜并略作剥离。钻孔时应使用特制颅骨钻头(在钻头上3mm深处有一安全环,可防止钻穿颅骨),钻头的方向与牵引弓钩尖的方向一致,与颅顶水平线成45度,仅钻入颅骨外板。钻孔后安装颅骨牵引弓,并拧紧牵引弓上的螺旋进行固定,以防松脱或向内挤紧刺入颅内(图937)。牵引弓系结牵引绳,通过床头滑轮进行牵引。床头抬高20cm左右,作为对抗牵引。牵引重量要根据颈椎骨折和脱位情况决定,一般为68kg。如伴小关节交锁者,重量可加到12515kg,同时将头稍呈屈曲位,以利复位。如证明颈椎骨折、脱位已复位,应立即在颈部和两肩之下垫薄枕头,使头颈稍呈伸展位,同时立即减轻牵引重量,改为维持性牵引。操作步骤 将伤员剃去头发,仰卧位,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在两侧颅骨牵引的并发症 钳钩滑脱:多因钻孔太浅,钻头未穿透颅骨外板,或未将两弓尖靠拢压紧螺母拧紧,或牵引绳、颅骨钳与头颅未在一直线上。因此,在行颅骨牵引术时应用特制保安钻头反复多钻几次,保证钻穿颅骨外板,每日将颅骨牵引弓的压紧螺母拧紧一圈,防止颅骨牵引弓滑脱。切口感染:常因钳钩反复滑脱而造成。硬膜外血肿:主要是由于穿透了颅骨内板造成,一般成人颅骨厚约4mm,小儿约为3mm,故必须使用特制的、有保护环的钻头,如术后有硬膜外血肿症状时,应摄颅骨正位X线片,以明确钩尖之深度,并予以及时处理。颅骨牵引的并发症 钳钩滑脱:多因钻孔太浅,钻头未穿透颅骨外牵引术中注意事项 各种骨牵引均在局麻下进行,即在进针和出针部位用1普镥卡因溶液局部注射浸润麻醉 除颅骨牵引外,其他骨牵引在进针和出针时,不要用尖刀作皮肤小切口,可将牵引针或巾钳直接穿入皮肤至骨。进针前将皮肤向肢体近侧稍许推移,以免进针后在牵引针远侧有皮肤皱折或牵引后切割针孔远侧皮肤导致针眼感染。需行牵引的肢体有较大软组织创面时,进针部位最好离创面较远。斯氏针穿松质骨时可用骨锤击入,穿皮质骨禁止用骨錘击入,以免造成皮质骨碎裂。穿克氏针时用手钻、手摇钻或转速在1000rmin以下的慢速电钻转转入,切勿用快速电钻,因其速度太快,钻孔周围的骨质易被钻头热灼伤后发生坏死,导致牵引针松动。克氏针需用张力牵引弓进行牵引,斯氏针可用普通牵引弓进行牵引。小儿慎用骨牵引,因小儿有骨骺,骨牵引时可影响骨骺生长,且小儿关节囊较大,牵引针易穿入关节。但6岁以上儿童,体重较重者,在特殊情况下,须在定位X线片或透视下进行骨牵引术。在牵引针两头分别安上一个小玻璃瓶,以免牵引针头刺伤病人或划破床单。骨牵引针眼处不要用任何敷料覆盖,让其暴露,每天用酒精棉签涂擦1次。牵引时尽量使创面悬空、暴露,以免产生组织压迫和粘连。牵引术中注意事项 各种骨牵引均在局麻下进行,即在进针和出针五.牵引术后注意事项 经常检查牵引针处有无不适和炎性分沁物,如穿针处如有感染,应设法使之引流通畅,保持皮肤干燥;感染严重时应拔出钢针改换位置牵引。牵引期间必须每天测量伤肢的长度 及观察伤肢血循环情况,注意牵引切勿过重,防止牵引过度 牵引开始数日,应通过透视或拍X片了解骨折端对线、对位情况,及时调整牵引重量和体位,必要是加小夹板或纸垫矫正成角及侧方称位。股骨近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对位。胫腓骨中远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胫腓骨生理弯曲的恢复,有利于恢复骨折的对线和对位。骨牵引时间一般不超过12周,特别对小儿和老年患者,如需继续牵引治疗,则应改用皮肤牵引牵或更换其它固定方法。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骨折部位肿胀开始消退后,应鼓励伤员进行功能锻炼,2周后作关节活动,逐步加强活动强度,增大活动范围,防止伤肢及未牵引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有神经麻痹者,应作关节的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各部位的维持牵引重量仅供参考,临床上应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骨折复位情况作适当调整。五.牵引术后注意事项 经常检查牵引针处有无不适和炎性分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