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第一讲-导言课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0902294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1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第一讲-导言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第一讲-导言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第一讲-导言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史导言课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第一讲-导言课课件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梭伦改革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专题五欧洲的宗教改革专题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专题九戊戌变法 学什么?学什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 梭伦改革学什么?2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教学目标”要求:学什么?学什么?了解重大改革活动的背景、进程(含措施)及代表人物;科学的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习改革家的坚强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教学目标”要求:学什么?3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 4选选1 1 改革史、人物史、思想史、战争史改革史、人物史、思想史、战争史各各1 1道材料题,从中任选道材料题,从中任选1 1道作答。道作答。考什么?怎样考?考什么?怎样考?请考生在第45、46、47、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4考点一考点一中外历史改革的背景、条件中外历史改革的背景、条件(2013课标全国课标全国,45)(2013江苏单科江苏单科,24A)(2012四川文综四川文综,14)(2012福建文综福建文综,A)(2011山东文综山东文综,33)【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命题角度 中外历史改革的原因总的来的来讲,历史改革的史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新的生产力或力或经济基基础发展的需要。具体来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力的发展;展;为了了顺应历史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展潮流或社会发展展趋势;统治治阶级面面临严重的重的统治危机;治危机;旧制度、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碍社会的发展;展;民族危机民族危机严重。重。考什么?怎样考?考点一中外历史改革的背景、条件(2013课标全国,4(2013福建文综福建文综,41A)(2012江苏单科江苏单科,24A)(2011福建文综福建文综,41A)【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命题角度中外历史改革的主要内容考点二考点二中外历史改革的主要措施中外历史改革的主要措施不否定过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会进不否定过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会进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其结果必定是部分人追求短期利益,导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其结果必定是部分人追求短期利益,导致社会动荡,生产下降,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如何在否定致社会动荡,生产下降,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如何在否定过去和保持连续性之间维持平衡。过去和保持连续性之间维持平衡。改革的内容,一般从政治、改革的内容,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社会习俗、教育等方面进行。经济、思想、军事、社会习俗、教育等方面进行。(2013福建文综,41A)(2012江苏单科,24A)(2013课标全国课标全国,45)(2013江苏单科江苏单科,24A)(2013山东文综山东文综,35)(2012江苏单科江苏单科,24A)(2012课标全国课标全国,45)【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命题角度1 中外历史改革的成败及原因考点三考点三中外历史改革的特点、成败及评价中外历史改革的特点、成败及评价1改革的结果(1)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2)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2013课标全国,45)(2013江苏单科,24A)(2013课标全国课标全国,45)(2013山东文综山东文综,35)(2011海南单科海南单科,32)(2011福建文综福建文综,41A)(2011江苏单科江苏单科,24A)【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命题角度命题角度2 对中外历史改革的评价对中外历史改革的评价我们应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要求,即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的成功是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013课标全国,45)(2013山东文综,35)(2013课标全国课标全国,45)(2013江苏单科江苏单科,24A)(2013福建文综福建文综,41A)(2012山东文综山东文综,35)(2012海南单科海南单科,29)(2011上海单上海单科科,17)(2011福建文综福建文综,41A)【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命题角度3 中外历史改革的比较与联系历史改革之史改革之间的比的比较包括改革目的、包括改革目的、历史背景、主要措史背景、主要措施、施、历史影响、特点、成史影响、特点、成败的原因、启示、的原因、启示、认识等不同方面,等不同方面,学学习时多加注意比多加注意比较。(2013课标全国,45)(2013江苏单科,24A)(2013江苏单科江苏单科,24A)(2012江苏单科江苏单科,24A)【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命题角度4 中外历史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强的的重要手段,是重要手段,是历史史发展的要求和展的要求和产物。物。(2)改革的曲折性。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改革的曲折性。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改革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改革过程中,程中,陈旧旧观念受到念受到猛烈冲猛烈冲击,旧,旧势力的利益受到影响,新旧力的利益受到影响,新旧势力之力之间的矛盾冲的矛盾冲突甚至会演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成生死较量,改革者必量,改革者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以大无畏的勇气战胜困困难,才能完成改革。,才能完成改革。(2013江苏单科,24A)(2012江苏单科,24A)1、改革的背景、目的(、改革的背景、目的(为何要改革?为何要改革?)2、改革的内容、特点(、改革的内容、特点(怎样改革的?怎样改革的?)3、改革的结果、影响(、改革的结果、影响(改革得如何?改革得如何?)“改革”学习的基本框架怎样学怎样学?评价改革:评价改革:性质性质 结果以及形成结果的原因结果以及形成结果的原因 影响(积极、消极)影响(积极、消极)“改革”学习的基本框架怎样学?评价改14注意:古今中外历史改革的注意:古今中外历史改革的比较。比较。0 选修与必修之间的选修与必修之间的联系。联系。(选修是对必修课程的复习、丰富、延伸)(选修是对必修课程的复习、丰富、延伸)怎样学怎样学?注意:古今中外历史改革的比较。15一一.改革含义:改革含义:一般是一般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通常是通常是由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利用政权的由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利用政权的力量,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为革除力量,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为革除社会制度中的弊端,缓和社会矛盾,社会制度中的弊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而采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的重大举措。一.改革含义:关于改革一般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16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改革,是把事物中过时的,不合理的消极因素改改革,是把事物中过时的,不合理的消极因素改造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活动,把不适应造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活动,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造。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造。革命,是指被压迫的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革命,是指被压迫的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摧毁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而进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活动。革命在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基础上,行的活动。革命在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简而言之,革命是推翻一个阶级(原有),简而言之,革命是推翻一个阶级(原有),或是一个统治而改革是在原来社会基础或是一个统治而改革是在原来社会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改制上进行的一个改制。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改革,是把事物中过时的,不合理的消极因素改造17二二.改革的原因:改革的原因:都是因为旧的社会制度不都是因为旧的社会制度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力的发展)1.1.旧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旧制度本身存在缺陷2.2.统治者误用滥用,损害人民的利益统治者误用滥用,损害人民的利益3.3.出现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出现民族危机与统治危机4.4.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二.改革的原因:都是因为旧的社会制度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旧18奴隶主性质:梭伦改革封建性质: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洋务运动、大化改新)资本主义性质: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推动社会转型(即改变生产关系):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原有制度的调整(即调整生产关系):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有利于思想解放:欧洲宗教改革、戊戌变法改革的性质改革的影响三、改革的类型:三、改革的类型:社会主义性质: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奴隶主性质:梭伦改革封建性质: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19成功的:失败的:改革的成败改革的时代地域三、改革的类型:三、改革的类型:古代的:中国的:国外的:近代的:成功的:失败的:改革的成败改革的时代地域三、改革的类型:古代2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中四外五古四近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中四外五21四、改革成败标准:四、改革成败标准:不看改革者结局如何,而看是否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历史作用是否得以维持。五、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五、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根本因素、前提)。改革派和保守派力量对比,即改革的时机是否成熟。改革者的精神品质与才干;措施是否合理。人民是否支持。六、改革的特点:六、改革的特点:都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艰巨性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社会关系的重组和各阶层利益的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社会关系的重组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这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顽强抵抗。调整,这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顽强抵抗。四、改革成败标准:六、改革的特点:221.1.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2.2.人类的进步要借助于改革;人类的进步要借助于改革;3.3.改革涉及社会关系的重组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不可改革涉及社会关系的重组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不可能一帆风顺能一帆风顺;(;(有时会刀光剑影,但比革命温和得多)有时会刀光剑影,但比革命温和得多)4.4.无论改革成败,其经验教训都值得汲取;无论改革成败,其经验教训都值得汲取;5.5.如果改革有利于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改善如果改革有利于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就是值得肯定的改革。人民生活,就是值得肯定的改革。七七.改革的启示:改革的启示:1.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进行的调整;3.改革涉及社会关系的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