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控制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902180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姿势控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姿势控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姿势控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姿势控制1.5/16/2024姿势控制1.8/3/2023一、定义:姿势控制是指在各种活动中,保持身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稳定性和定向性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控制技巧。2.5/16/2024一、定义:姿势控制是指在各种活动中,保持身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稳二、姿势分析3.5/16/2024二、姿势分析3.8/3/2023后方姿势分析1、耳朵高度,观察患者耳垂是否等高。双侧不等高的耳朵可能代表有颈椎侧弯,颈椎侧弯可能是由弯曲侧肌肉缩短导致,涉及肌肉包括:斜方肌上部纤维、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4.5/16/2024后方姿势分析4.8/3/20232、头部和颈部倾斜,观察较简单,头是否偏向一边,颈部是否侧弯?临床意义与第一个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肩痛的病人,会下意识的将头倾向疼痛一边,造成头和颈部倾斜。5.5/16/20242、头部和颈部倾斜,观察较简单,头是否偏向一边,颈部是否侧弯3、颈椎旋转,观察患者的头是否朝向正前方,或是稍微转向左或右?后面观察患者脸部左侧与右侧的大小。涉及肌肉为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和肩胛提肌。6.5/16/20243、颈椎旋转,观察患者的头是否朝向正前方,或是稍微转向左或右4、颈椎排列,触诊棘突,观察其排列是否整齐。触诊时,一手固定额头。在做颈椎棘突触诊时,因为项韧带在棘突上覆盖,所以触诊不太容易。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7.5/16/20244、颈椎排列,触诊棘突,观察其排列是否整齐。触诊时,一手固定5、肩膀的高度,观察肩膀是否等高?涉及肌肉为肩胛提肌和斜方肌的上部纤维。在偏瘫患者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肌肉张力问题,大部分会导致偏瘫侧肩下沉。8.5/16/20245、肩膀的高度,观察肩膀是否等高?涉及肌肉为肩胛提肌和斜方肌6、肌肉体积与张力,观察肌肉有无萎缩和肌肉的紧张程度。7、肩胛骨内收与外展,通过观察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椎的相对位置,来判断肩胛骨是否有内收或外展。9.5/16/20246、肌肉体积与张力,观察肌肉有无萎缩和肌肉的紧张程度。9.8正常人群中绝大部分都存在肩胛骨的外展,外展通常会伴随双侧菱形肌和斜方肌下部纤维较长和力量减弱所致;肩胛骨内收常见于军人站姿。10.5/16/2024正常人群中绝大部分都存在肩胛骨的外展,外展通常会伴随双侧菱形8、肩胛下角,触摸其位置,并进行双侧比较。偏瘫患者患侧肩胛骨下角要比健侧低,大部分是由于肩胛骨周围张力和斜方肌、肩胛提肌肌力减弱有关。11.5/16/20248、肩胛下角,触摸其位置,并进行双侧比较。偏瘫患者患侧肩胛骨9、肩胛骨的旋转,如图示:肩胛骨向上旋转伴随肩胛骨上角内收和下角外展;肩胛骨向下旋转伴随肩胛骨上角外展和下角内收。12.5/16/20249、肩胛骨的旋转,如图示:肩胛骨向上旋转伴随肩胛骨上角内收和肩胛骨出现旋转是因为某些组织过紧或过度松弛造成的。向上旋转,代表肩胛提肌、小菱形肌和斜方肌上部紧张,以及大菱形肌、斜方肌下部纤维组织较弱,反之亦然。13.5/16/2024肩胛骨出现旋转是因为某些组织过紧或过度松弛造成的。向上旋转,10、翼状肩胛,翼状肩胛是由胸长神经受损,前锯肌瘫痪所致。在偏瘫患者中,由于屈肌张力的原因,肩胛骨前方肌肉缩短,使肩胛骨向前方倾斜,导致肩胛骨下角突出,肩成翼状。14.5/16/202410、翼状肩胛,翼状肩胛是由胸长神经受损,前锯肌瘫痪所致。在11、胸椎,观察胸椎是直的还是有侧弯?侧弯可能是先天性的、外伤引起的生物力学改变,或是因为骨盆倾斜,需要脊椎弯曲代偿导致。15.5/16/202411、胸椎,观察胸椎是直的还是有侧弯?侧弯可能是先天性的、外12、胸廓,观察胸廓的位置,它和头部及骨盆的相对位置如何?有旋转或偏移到一侧吗?许多肌肉都会使胸廓旋转。偏瘫患者胸廓多向患侧旋转,这是和躯干一起的。16.5/16/202412、胸廓,观察胸廓的位置,它和头部及骨盆的相对位置如何?有13、皮肤褶皱,通过对腰背部皮肤的观察,推断较深层的肌肉组织有何变化?褶皱较多,多见于这一侧肌肉短缩,主要是腰方肌。17.5/16/202413、皮肤褶皱,通过对腰背部皮肤的观察,推断较深层的肌肉组织14、上肢位置,观察两上肢与身体之间的距离。偏瘫患者常见于患侧上肢与身体之间位置较近,多是由于上肢的屈肌张力或脊柱向患侧弯曲等原因。18.5/16/202414、上肢位置,观察两上肢与身体之间的距离。18.8/3/215、手肘位置,观察尺骨鹰嘴的位置和肱骨内外旋转的情况。还可以观察肩是否下垂,肱骨是否内旋。19.5/16/202415、手肘位置,观察尺骨鹰嘴的位置和肱骨内外旋转的情况。1916、手部的位置,观察双手,观察能看到手的范围有多大?如果看到手掌范围越大,表明肱骨内旋程度越大。肱骨内旋,可造成或加重肩痛。20.5/16/202416、手部的位置,观察双手,观察能看到手的范围有多大?20.17、腰椎,观察腰椎是否有侧弯的现象。弯曲可能是由于外伤、肌力不平衡、肌张力或单侧骨盆上抬。21.5/16/202417、腰椎,观察腰椎是否有侧弯的现象。21.8/3/202318、骨盆轮廓,观察骨盆两侧是否等高,是否有倾斜?通过调整骨盆的位置,可以改善姿势不平衡的情况,不管是上半身不平衡还是下半身不平衡,让骨盆回到正中位置,都可以帮助改善。22.5/16/202418、骨盆轮廓,观察骨盆两侧是否等高,是否有倾斜?22.8/a骨盆为正常位置的骨盆,b骨盆倾斜,右侧高,左侧低。右侧骨盆增高,患者会让躯干向右侧弯来代偿,以维持平衡姿势。偏瘫患者骨盆上抬与屈髋时躯干代偿有关。23.5/16/2024a骨盆为正常位置的骨盆,b骨盆倾斜,右侧高,左侧低。右侧骨19、髂后下棘,后背与臀部之间有一对凹窝,髂后下棘位于凹窝之下。把拇指放在这个位置,观察双侧髂后下棘是否等高,这也是判断骨盆是否倾斜的方法。24.5/16/202419、髂后下棘,后背与臀部之间有一对凹窝,髂后下棘位于凹窝之20、骨盆旋转25.5/16/202420、骨盆旋转25.8/3/2023(上图)a表示骨盆逆时针旋转,向左旋转。b为正常骨盆。c表示骨盆顺时针旋转,向右旋转。骨盆逆时针旋转,多见左内斜肌和右外斜肌缩短反之亦然。26.5/16/2024(上图)a 表 示骨盆逆时针旋转,向左旋转。26.8/3/221、臀线,臀线是由臀部脂肪下垂而形成的。通过臀线可以判断骨盆倾斜情况和下肢负重程度。比如右侧骨盆上抬,那么左侧臀线会较深一些。右侧下肢负重多,那么这一侧的臀线也会深。27.5/16/202421、臀线,臀线是由臀部脂肪下垂而形成的。27.8/3/2022、大腿肌肉体积,观察双侧是否对称?单侧大腿肌肉体积较大,可能代表此肢体负重较大。另一种解释就是此肢体淋巴循环障碍所致淋巴水肿。28.5/16/202422、大腿肌肉体积,观察双侧是否对称?28.8/3/202323、膝内翻与膝外翻,观察图片:a中右膝轻微外翻b中左膝轻微外翻c中右膝轻微内翻双膝内翻,及“O”型腿双膝外翻,及“X”型腿29.5/16/202423、膝内翻与膝外翻,观察图片:29.8/3/2023从前面观察更直白。在偏瘫患者中,由于踝关节内翻跖曲,容易造成患侧膝关节内翻。30.5/16/2024从前面观察更直白。30.8/3/202324、膝盖内侧,观察膝盖后方的情况,是否有腘窝凸起的情况,如果有水肿,就可以判断膝关节是否有炎症。偏瘫患者观察膝关节是否有过伸的现象。31.5/16/202424、膝盖内侧,观察膝盖后方的情况,是否有腘窝凸起的情况,如25、小腿肌肉体积,观察小腿三头肌两侧是否一样。32.5/16/202425、小腿肌肉体积,观察小腿三头肌两侧是否一样。32.8/326、小腿中线,一条由膝盖后面褶皱中央延伸到跟腱中央的线,把小腿一分为二。观察左右腓肠肌和中线的关系。小腿中线往外移,可能是该侧髋关节内旋或该侧胫骨相33.5/16/202426、小腿中线,一条由膝盖后面褶皱中央延伸到跟腱中央的线,把对股骨内转。常称为“内八字”站立。小腿中线往内移,可能是该侧髋关节外旋或该侧胫骨相对股骨外转。称为“外八字”站立。34.5/16/2024对股骨内转。常称为“内八字”站立。34.8/3/202327、跟腱,观察跟腱与根骨的位置。判断踝关节有无内翻或者外翻。35.5/16/202427、跟腱,观察跟腱与根骨的位置。判断踝关节有无内翻或者外翻28、踝关节,一侧脚踝内踝会比外踝高。观察并对比双侧踝关节内侧踝与外侧踝的高度对比。反应情况属踝关节内翻或者外翻。踝关节内翻时,胫骨前肌肌力减弱,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增高。36.5/16/202428、踝关节,一侧脚踝内踝会比外踝高。观察并对比双侧踝关节内三、姿势控制训练偏瘫患者姿势控制训练主要包括:核心控制、上肢及肩胛带功能训练、骨盆及髋关节姿势控制训练、立位平衡训练等。1、核心控制训练核心是身体重心所在的位置,是所有运动姿势的开始,改善躯干抗重力下的伸展能力,提高核心稳定性从而诱发肢体远端的运动成分。37.5/16/2024三、姿势控制训练37.8/3/2023核心肌群,根据其功能情况分为整体性稳定肌群和局部性稳定肌群。整体性稳定肌群:属于躯体表层的肌群,可做动态范围的屈伸,比较有力,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前部、竖棘肌及大腿臀部肌群。局部性稳定肌群:属于躯体深层肌群,做静态局部的稳定性,微调脊椎姿势,包括:多裂肌、腹横肌、腰大肌、腰方肌、腹内斜肌后部、迴旋肌、横膈膜及盆底肌。38.5/16/2024核心肌群,根据其功能情况分为整体性稳定肌群和局部性稳定肌群。2、上肢及肩胛带功能训练首先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诱发肩胛带的选择性运动,肩胛是近端姿势控制的关键点,提高肩胛稳定性,为上肢的滞空能力及在腕和手进行功能性活动时提供支撑和稳定,从而可以更好地诱发上肢的随意运动。39.5/16/20242、上肢及肩胛带功能训练39.8/3/20233、骨盆及髋关节姿势控制训练骨盆和髋关节是下肢的近端姿势控制关键点,站立时通过调整骨盆、髋关节位置可以纠正膝过伸及腰椎前弯;坐位下通过调整骨盆、髋关节位置可以提高躯干的抗重力伸展能力及躯干与骨盆的分离运动40.5/16/20243、骨盆及髋关节姿势控制训练40.8/3/20234、立位平衡训练姿势稳定性,是控制身体重心与支撑面关系的能力,当身体重心落在支撑面内,人体就能保持平衡。有效的姿势控制不仅需要肌肉力量来控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还需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整合视觉、本体感觉、前庭功能等感觉系统的影响。41.5/16/20244、立位平衡训练41.8/3/202342.5/16/202442.8/3/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