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与农业标准化

上传人:花里****1 文档编号:240757588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与农业标准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现代农业与农业标准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现代农业与农业标准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专题一、现代农业与农业标准化专题一、现代农业与农业标准化专题二、无公害农产品专题二、无公害农产品专题三、绿色食品专题三、绿色食品专题四、有机农业专题四、有机农业专题一、现代农业与农业标准化专题一、现代农业与农业标准化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二、农业标准化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人类以石器和木棍进行渔猎采集已有二百余万年历史。史学家认为,农业的发端是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开始的。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之所以说农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第一、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开端。第二、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逐步替代采集和狩猎。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家养族的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我们所看到的它们,的确不是适应动物或植物自身的利益,而是适应人的使用或爱好。”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D.R.马歇尔研究提出:人类曾栽培过3000 多种植物,当今全球种植的150多种作物,几乎都是原始农业时期驯化完成的;马、牛、羊、豕(sh)、犬、鸡等“六畜”也都是距今11000年到5000年间的原始农业时期开始驯化家养的。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第三、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最早的农业无论是起源于种植业、养殖业、或两者兼有,尽管其技术粗放简陋,但随技术的进步和收获物的增多,它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社会文化,确曾起过一种爆发性的影响。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原始农业时代的特征是:1、石器农具的应用;2、动植物驯化和自然生态条件下的粗放种植与养殖;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原始农业的产生逐步替代了采集和狩猎。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二)传统农业即经验农业时代大约在5000年前,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具的出现,以及后来铁的冶炼和应用,使金属农具得以应用,由此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时代,从而创造了四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二)传统农业即经验农业时代传统农业的特征是:1、金属质农具和木质农具的应用;2、精耕细作和养殖技术;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畜力和其他自然力如风力、水力。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三)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时代工业:十八世纪英国成功设计了种子条播机、脱谷机、收割机、饲料配制机;十九世纪内燃拖拉机的产生使畜力牵引为机械动力所替代,德国的米勒制成DDT;二十世纪合成氨、尿素、六六六、对硫磷等,化肥、农药工业长足发展。生物学:十九世纪德国学者施来登、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英国学者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德国学者李比希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建立了遗传理论,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发展了土壤学科。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三)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时代在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植物营养学的基础上,近代农业有三次大突破:第一次:20世纪30年代美国双交玉米种的推广,由原来的亩产100kg增加到350kg;第二次:20世纪40年代墨西哥选育的矮杆、高产、抗病、耐肥、抗倒伏、广适应的小麦品种,亩产由原来的50kg增加到250kg,并由此掀起一场“绿色革命”;第三次: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矮杆、早熟、高产新品系IR-8,一季稻亩产可达600650kg。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三)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时代由于农业的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的应用,使农业的面貌焕然一新。良种产量潜力化肥增产措施农药病虫草害防治稳产措施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将四千年的传统农业推进到近代农业,带来了20世纪农业的高速发展。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三)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时代近代农业的特征是:1、动植物育种和科学的种植与养殖;2、机电工具和无机(化石)能源的大量应用;3、投入增加,化学品广泛应用;4、技术密集;5、产业分化,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结构。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三)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时代近代农业的主要弊端:1、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自然资源的破坏;3、能源的过度消耗。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社会,迫使人们思考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三)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时代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农产品:1、要成为商品即,标准、均一、规模;2、要多品种,多品牌,多规格,以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需求;3、要品质优、成本低、价格低。这就要求农业要走标准、集约、高效的道路。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三)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时代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两个重大科学事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DNA重组技术;计算机 信息技术,提醒人们: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需求,推动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近代农业推进到现代农业。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四)现代农业及其特征现代农业:就是指在现代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第二、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第三、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和信息技术所武装的农业;第四、是标准化农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食品等多元化产品制造技术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四)现代农业及其特征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的根本的特征:就是看有没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标准。现代农业就是标准化农业。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所必需,对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利用资源,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所必需1、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2、实施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3、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4、实施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前提。5、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创名牌的新要求。6、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7、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一)标准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称为标准。标准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实际上,标准就是要求,是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二)标准的分类1、按标准发生作用的有效范围分为不同的级别:从世界范围来看,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我国目前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二)标准的分类(1)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团体制定并公开发布的标准(ISO/IEC指南2)。主要国家标准代号:中国中国美国美国英国英国法国法国德国德国日本日本印度印度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丹麦丹麦GBANSIBSNFDINJAS JISISASDS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二)标准的分类我国国家标准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和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二)标准的分类(2)行业标准:我国行业标准是指我国全国性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正式公布的部分行业代号:农业农业林业林业烟草烟草水利水利水产水产气象气象环保环保土管土管NYLYYCSLSCQXHJTD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二)标准的分类(3)地方标准:我国地方标准是指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地方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抵触,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地方标准自行废止。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代码: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二)标准的分类(4)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并向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代号: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行政主管部门加以规定。例如:Q/。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二)标准的分类2、根据法律约束性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1)强制性标准:是国家技术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强制性标准的范围包括: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卫生标准;产品生产、贮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劳动安全标准;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二)标准的分类2、根据法律约束性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2)推荐性标准:又称为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3)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是对仍处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南或信息,供科研、设计、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有关人员参考采用。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二)标准的分类3、按标准的性质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1)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而制定的标准。主要是事物的技术性内容。(2)工作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标准。针对具体岗位而规定人员和组织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对各种过程的定量定性要求以及活动程序和考核评价要求等。(3)管理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称为管理标准。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二)标准的分类4、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和作用分: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 方法标准 安全标准 卫生标准 环境保护标准 基础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称为基础标准。按其性质和作用的不同,一般分为:概念和符号标准;精度和互换性标准;实现系列化和保证配套关系的标准;结构要素标准;产品质量保证和安全、卫生标准;环境条件和环境保护标准;量和单位。产品标准 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特性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要求等。方法标准 以试验、检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例如:试验方法、检查方法、分析方法、测定方法、抽样方法、设计规范、计算方法、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生产方法、操作方法及包装、运输方法等。安全标准 为保护人和物安全制定的标准。性质:一般均为强制性标准,由国家通过法律或法令形式规定强制执行。种类:专门的安全标准;在产品标准或工艺标准中列出有关安全的要求和指标。内容:劳动安全标准、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标准、电气安全标准和消费品安全标准等。卫生标准 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标准。环境保护标准 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污染源、检测方法以及其他事项制定的标准,称为环境保护标准。四种分类方法组合图四种分类方法组合图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法律约束性法律约束性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对象与作用对象与作用标准性质标准性质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三)标准的代码与编号1、国家标准代号和编号GBGB|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标准发布年号GB/TGB/T|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标准发布年号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三)标准的代码与编号2、行业标准代号和编号/T/T|推荐性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标准发布年号|强制性行业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标准发布年号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三)标准的代码与编号3、指导性技术文件4、国家实物标准(样品)GB/ZGB/Z|代号发布顺序号发布年号GSBGSB|国家实物标准代号 一级类目代号 二级类目代号 三级类目顺序号 四位数四位数年代号年代号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三)标准的代码与编号5、地方标准代码及编号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与编号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与编号DB强制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性地方标准代号地方代码地方代码标准发布顺序号标准发布顺序号标准发布年号标准发布年号DB/T推荐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性地方标准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标准发布顺序号标准发布年号标准发布年号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三)标准的代码与编号6、企业标准代码及编号企业标准一经制订颁布,即对整个企业具有约束性,是企业法规文件,没有强制性企业标准和推荐性企业标准之分。Q/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代号代号标准发布顺序号标准发布顺序号 企业标准发布年号企业标准发布年号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四)国际标准与采标1、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KWIC Index)中收录的其它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其它未列入KWIC Index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某些标准也被国际公认,与农业有关的主要有下列国际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国际羊毛局(IWS)等。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四)国际标准与采标2、国外先进标准指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性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和通行的团体标准,以及其他国际上先进的标准。(1)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性标准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CEE)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委员会(CENELEC)欧洲广播联盟(EBU)亚洲电子数据交换理事会(ASEB)亚洲、大洋洲开放系统互联研讨会(AOW)。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四)国际标准与采标2、国外先进标准(2)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如美国(ANSI)、德国(DIN)、英国(BS)、日本(JIS)和(JAS)、法国(NF)、俄罗斯(TOCTP)、瑞典(SIS)、瑞士(SNV)、意大利(UNI)等。(3)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ASME)、英国劳氏船级社船舶入级规范(LR)等。(4)国际公认的先进企业标准:如BOEING、IBM、NOKIA等。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四)国际标准与采标3、采标是指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经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转化或修改转化为我国标准(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按我国标准审批程序审批发布,并组织实施和对实施进行监督。ISO/IEC现有国际标准15000项,我国国家标准已采用了近7000项。我国国家标准中已有40%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五)标准化1、标准化的概念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五)标准化2、标准化的作用(1)规范作用标准是作为“共同规则”,产品符合标准就合格,否则就不合格;技术也是如此。(2)先导作用对科技人员,通过标准载体将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生产者,通过标准知道怎样做好;对于经营者,依据标准了解质量;对于消费者,通过标准了解产品或服务满足要求的可能性。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五)标准化2、标准化的作用(3)评价作用标准是一种规则:打击制假制劣者;解决贸易纠纷,稳定社会秩序。(4)保护作用体现在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地位;强化对某种特定对象(安全、卫生、环境)的规定,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伤害。(5)沟通作用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确保产品的互换性;保障人及动植物安全、健康、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利益方面达成共识与沟通。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1、农业标准化的概念农业标准化是指通过组织制定农业标准、实施农业标准和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实现农业生产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流通品牌化、产品优质化的过程。简单地说,农业标准化就是按照标准生产农产品的全过程。2、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将农业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制定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以生产出优质、标准、高产的农产品,实现农民增收;同时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实际上农业标准化包括三个体系:农业标准体系;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三体系的关系标准体系是基础,只有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农业生产才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质量监测体系是保障,它为有效监督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产品评价认证体系的作用是评价农产品状况、监督农业标准化进程、促进实施农产品品牌名牌战略。三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作用,缺一不可。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的核心是标准的实施与推广,是标准化基地的建设与扩展,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生产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标准化。同时,标准的实施与推广还必须有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和农产品评价和认证体系。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4、农业标准化的内容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4、农业标准化的内容种植业标准化林业标准化畜牧业标准化水产业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态建设标准化农业信息标准化种植业标准化种植业标准化 是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对种植业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种子标准化种子标准化 基础基础 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 保证保证 产品的标准化产品的标准化 核心核心种子标准化种子标准化 是对优良品种的种子,包括果实、种苗、种薯、菌种砧木、接穗等所有的繁殖材料,实行标准化管理。品种标准;原良种生产技术规程;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种子检验方法标准;种子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种子种子标准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技术规程作用 利于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内容 经济技术指标、种子、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定植)防预低温冻害、诊断(形态与营养)田间管理 收获贮藏。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种植业产品质量标准作用:是对种植业产品质量性能所作的技术规定;是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共同遵守的技术 准则;是产品质量分级和产品质量检验的主 要依据。指标:品质、外观形态、加工技术和安全卫生。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5、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成效一是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目前已制定国家标准450余项、行业标准1450项、地方标准17000余项。标准的范围发展到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标准的内容延伸到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等各环节。二是农业标准实施的步伐加快。目前,农业部已创建了200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100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示范农场、86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启动了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各地也兴建了一大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5、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成效三是农业标准化队伍开始形成,初步形成了一支以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人员为主体的农业标准制修订人才队伍。四是农业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加强。近年来,农业部门每年安排5-6大类20-30个品种的质量监督检查和普查工作,对37个城市的蔬菜农药残留、16个城市的畜产品“瘦肉精”污染状况实施定点监测,组织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开展了速测抽查。五是农业标准化国际活动日益活跃。六是农业标准化宣传工作全面展开,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增强。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5、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江苏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先后制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项,建设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个,覆盖种植面积多万亩、水面多万亩、畜禽多万头(羽),培育中国名牌农产品个、省级名牌农产品个,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6、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标准的类型和数量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标准数量严重不足,国家正式发布的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涉及的产品不到200个,有近80的上市产品没有标准,特别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安全限量标准,更是严重缺乏;在采用标准时,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少;已制定的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少;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5、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标准的类型和数量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农产品质量标准少,在国际上销售的农产品达1000多个,有标准的仅200多个。缺少与果蔬质量相协调配套的包装、贮藏、运输、卫生检验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5、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2)标准不配套、不统一,全国实施统一标志认证产品目录难以扩大;一个产品多重标准,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所适从。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5、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标准的内容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v有的指标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v在农产品老标准中缺乏安全卫生环保方面的指标,如农药种类和残留有毒金属和硝酸盐的含量,保鲜剂的种类和含量等。v有的标准编写缺少规范,我国水果标准中质量一般分成三个等级,但各标准中的叫法却不一致。v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低。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5、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4)标准的制订和复审工作有待于加强v标准的制定所需时间长,从计划下达到标准审批、发布,有的需要3年。v标准标龄多在5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年(如种子检验规程已发布14年后才于2008年进行了修订)远远超过了我国标准化管理条例规定的35年的复审期限,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5、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5)农业监测手段亟待完善和提高v对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监测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5、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6)农业标准化知识需要全面普及v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标准化缺乏深入了解,农业标准的实施还没有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今天,提高农民的农业标准化知识水平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5、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7)标准研究工作滞后,致使农业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难以提高。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6、提高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的对策措施(1)制订农业标准化规划,加快制订修订农业标准“十五”期间,已制、修订了种子、种苗、种禽、农产品等级、无公害农产品、饲料安全卫生、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方面的标准。到2010年,使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做到:基本满足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基本满足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需要;基本满足支撑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6、提高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的对策措施(2)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管理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完善机构,配备人员与设备,保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稳步推进,发挥农业质检部门的职能,搞好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确保食品安全。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6、提高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的对策措施(3)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中国农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采用国内外一致的标准。否则,难有立足之地。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状况不断发生变化,标准时常修改或制订新标准。因此,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调查研究国际市场上产品的供求状况,类型、规格等。准确跟踪国际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动向,以适应多变的国际市场对产品标准化的要求。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6、提高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的对策措施(4)提高全民农业标准化意识,开展农业标准化教育培训工作为顺利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需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自上而下的成立由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的领导机构。既负责督促制定农业标准,又督导农业标准实施计划的贯彻落实。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普及教育工作,使贯彻执行农业标准成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自觉行动。以促进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二、农业标准化二、农业标准化(六)农业标准化6、提高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的对策措施(4)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基地环境(土壤、水、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生产专业化,种植区域化,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种植作物有标准可依,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程;基地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及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在运作模式上,积极探索,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或“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促进基地生产、管理、经营一体化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基地化,基地的标准化。思考题思考题1、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2、请举例说明工业化农业(石油农业)的主要弊端?3、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为什么要推行农业标准化?5、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