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

上传人:kfc****60 文档编号:240756835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北京京出出版版社社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础础5/5/20241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础 绪论1345细胞的基本功能27血液36血液循环4345消化与吸收6呼吸5 肾的排泄8345感觉器官的功能9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础345内分泌11345 能量代谢与体温7 神经系统的功能10 生殖12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础 绪论176 绪论第一节概述 学学习目目标1 1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2 2掌握内掌握内环境及其境及其稳态。3 3掌握神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与体液调节。4 4熟悉正反熟悉正反馈与与负反反馈。5 5了解生理学任了解生理学任务和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的任一、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的任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正常状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及其各器官系下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包括生命活的功能,包括生命活动的的现象、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中的意义,从而,从而阐明各种生理明各种生理活活动发展、展、变化的化的规律。律。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床实践和践和实验研究研究 (一)生理学的(一)生理学的实验方法方法1 1动物物实验 通常分通常分为在体在体实验和离体和离体实验两两类。2 2人体人体实验(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人体的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构和功能极其复杂,对生命活生命活动的研究需要从整体、器官和系的研究需要从整体、器官和系统、细胞和分子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胞和分子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进行。行。1 1器官和系器官和系统水平水平2 2细胞和分子水平胞和分子水平3 3整体水平整体水平(三)生理学的学(三)生理学的学习方法方法 学学习生理学要以生理学要以辩证唯物主唯物主义思想思想为指指导,用整体的、,用整体的、动态的、的、对立立统一一的的观点去看待机体的一切功能活点去看待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来。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来综合合观察和理解机体的生命活察和理解机体的生命活动。学学习中中还应坚持理持理论联系系实践的原践的原则,一方面要重,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理基本理论知知识的学的学习,另一方面又要重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实验技能,通技能,通过实验加深加深对理理论知知识的理解,培养的理解,培养创新思新思维和和动手能力。手能力。绪论第一节概述 绪论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生命活动多种多多种多样,生物学家通,生物学家通过对各种生物体的研究,各种生物体的研究,发现生命活生命活动至至少有三种特征,即新少有三种特征,即新陈代代谢、兴奋性和生殖。性和生殖。一、新一、新陈代代谢 机体与周机体与周围环境之境之间不断地不断地进行物行物质交交换和能量交和能量交换,以,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自我更新的过程,称程,称为新新陈代代谢。二、二、兴奋性性 机体或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刺激发生反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性。(一)刺激(一)刺激 (二)反(二)反应 (三)(三)兴奋性的指性的指标三、生殖三、生殖 生物体生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育到一定阶段段时,能,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得以繁衍后代、延生殖。生殖是生物体得以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绪论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环境是机体境是机体赖以生存和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机体所面展的必要条件。机体所面临的的环境包括外境包括外环境和境和内内环境。境。一、外一、外环境与适境与适应外外环境是整个机体生存的境是整个机体生存的环境,境,对人人类而言,包括自然而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境和社会环境。境。外外环境无境无时无刻不在无刻不在发生着生着变化,化,这些些变化都会化都会对机体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生不同的刺激,机体也不断地做出反机体也不断地做出反应,以适,以适应外外环境的境的变化,保化,保证生命活生命活动的正常的正常进行。行。人人类不但有被不但有被动适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境的能力,而且还有客有客观地地认识环境和能境和能动地改地改造造环境的能力。境的能力。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二、内二、内环境与境与稳态(一)内(一)内环境境 内内环境是指体内各种境是指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胞赖以生存的以生存的环境。境。(二)(二)稳态 内内环境的理化性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恒定的状态,称,称为内内环境境稳态,简称称稳态。它是。它是机体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必要条件。在机体的生存在机体的生存过程中,内程中,内环境境稳态总是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是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人体各系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活的功能活动能能协调一致,保持其自身的一致,保持其自身的稳态和和对内外内外环境的适境的适应,是因是因为机体具有比机体具有比较完完备的的调节机制,它能机制,它能对各种生理功能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行调节。其。其调节的的方式包括:神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体液调节和自身和自身调节。一、生理功能一、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的方式(一)神(一)神经调节1 1基本方式基本方式2 2反射反射类型型(1 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2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3 3调节特点特点 神神经调节反反应迅速、准确、作用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短暂,并具有高度的,并具有高度的协调和整合功能。和整合功能。所以,神所以,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方式。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二)体液(二)体液调节1 1基本方式基本方式 体液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通过体液途径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机体功能进行的行的调节。其化。其化学物学物质主要是内分泌腺和内分泌主要是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体液胞分泌的激素。体液调节可分可分为全身性和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方式。局部性两种方式。(1 1)全身性体液)全身性体液调节:(2 2)局部性体液)局部性体液调节:2 2调节特点特点 体液体液调节作用作用缓慢、范慢、范围广泛、持广泛、持续时间较长。(三)自身(三)自身调节 自身自身调节是指某些是指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胞不依赖于神于神经和体液和体液调节,由自身,由自身对刺激刺激产生的生的适适应性反性反应。如。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不随内可不随动脉血脉血压的的变化而改化而改变等。自等。自身身调节的特点是的特点是调节范范围局限,幅度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小,灵敏度较低,但低,但对维持某些生理持某些生理功能的功能的调节具有一定意具有一定意义。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二、生理功能二、生理功能调节的反的反馈控制控制 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实际上上为一个自一个自动控制系控制系统。根据反根据反馈信息的性信息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反和作用不同,反馈分分为负反反馈和正反和正反馈两两类(一)(一)负反反馈负反反馈是指反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二)正反(二)正反馈 正反正反馈是指反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础345细胞的基本功能2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学学习目目标1 1熟悉熟悉细胞膜物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方式及特点。运的主要方式及特点。2 2了解静息了解静息电位和位和动作作电位的位的产生机制。生机制。3 3了解骨骼肌的收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功能。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机体各种生理活位。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在都是在细胞的基胞的基础上上进行的。因此,要行的。因此,要阐明正常人体生命活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的现象、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程、机制、影响因素等,必必须首先从首先从细胞生理开始学胞生理开始学习。人体不同部位的。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胞执行不同的功能,但行不同的功能,但许多多基本的功能活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共同的。本章主要介是共同的。本章主要介绍细胞具有的共同的基本功能,包括胞具有的共同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物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和肌象和肌细胞的收胞的收缩功能。功能。一、一、细胞膜的物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运功能细胞膜是具有特殊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生物膜,也称构和功能的生物膜,也称为质膜。膜。细胞膜的物胞膜的物质转运有以下几种方式:运有以下几种方式:(一)(一)单纯扩散散 (二)易化(二)易化扩散散1 1由通道介由通道介导的易化的易化扩散散 2 2由由载体介体介导的易化的易化扩散散以以载体体为中介的易化中介的易化扩散具有以下特征:散具有以下特征:特异性:特异性:饱和和现象:象:竞争性抑制:争性抑制: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三)主(三)主动转运运(四)出胞与入胞(四)出胞与入胞 对一些大分子物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或固态、液、液态的物的物质团块,可通,可通过出胞和入胞出胞和入胞进行行转运。运。1 1出胞出胞 出胞是指出胞是指细胞内的大分子或胞内的大分子或团块物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胞的过程。程。2 2入胞入胞 入胞指入胞指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或物质团块(如侵入体内的(如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或菌、病毒、异物或血血浆中脂蛋白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粒、大分子营养物养物质等)等)进入入细胞内的胞内的过程。程。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二、二、细胞膜的受体功能胞膜的受体功能(一)受体与配体(一)受体与配体受体是受体是细胞膜或胞膜或细胞内的一胞内的一类特殊蛋白特殊蛋白质,它,它们能能选择性地与激素等化学物性地与激素等化学物质相相结合,而合,而产生一定的生理效生一定的生理效应。配体是能与受体配体是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生特异性结合并合并产生效生效应的物的物质,如激素、神,如激素、神经递质和和药物等。受体与配体的物等。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特合具有特异性、异性、饱和性和可逆性等特点。和性和可逆性等特点。(二)受体的功能(二)受体的功能受体的功能一是能受体的功能一是能识别和和结合体液中配体;二是能合体液中配体;二是能转发化学信息。受体与激素等化学物化学信息。受体与激素等化学物质结合后,激活腺苷合后,激活腺苷酸酸环化化酶,在,在MgMg2+2+的共同催化下,的共同催化下,细胞内的胞内的ATPATP被被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cAMPcAMP)。)。cAMPcAMP可激活可激活细胞内胞内许多多酶系系统,产生生理效生生理效应。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物生物电现象是指生物象是指生物细胞生命胞生命过程中所表程中所表现出的出的电变化,化,简称生物称生物电。现以神以神经纤维为例介例介绍细胞的生物胞的生物电现象。象。一、静息一、静息电位及其位及其产生机制生机制(一)静息(一)静息电位位静息静息电位指位指细胞未受刺激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胞膜内外两侧的的电位差。位差。(二)静息(二)静息电位位产生的机制生的机制 静息静息电位位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离子的跨膜生的基本原因是离子的跨膜转运。运。二、二、动作作电位及其位及其产生机制生机制(一)(一)动作作电位位 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在静息电位的基位的基础上上发生一次可生一次可传播的播的电位位变化,称化,称为动作作电位。位。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三、骨骼肌收三、骨骼肌收缩的形式的形式 骨骼肌的收骨骼肌的收缩受躯体运受躯体运动神神经支配,其意支配,其意义在于完成一定的躯体运在于完成一定的躯体运动。肌肉。肌肉兴奋后引起的收后引起的收缩可因不同情况而有不同的收可因不同情况而有不同的收缩形式。形式。(一)等(一)等长收收缩和等和等张收收缩(二)(二)单收收缩和和强直收直收缩四、影响骨骼肌收四、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的因素 影响骨骼肌收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前负荷、后荷、后负荷和肌肉收荷和肌肉收缩能力。能力。(一)前(一)前负荷荷(二)后(二)后负荷荷(三)肌肉收(三)肌肉收缩能力能力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础7血液36学学习目目标1 1掌握血液的掌握血液的组成和血成和血细胞的功能。胞的功能。2 2掌握血液凝固的掌握血液凝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程及影响因素。3 3掌握血型的分型及掌握血型的分型及输血原血原则。4 4熟悉血熟悉血浆渗透渗透压的作用和血的作用和血细胞的生理特性。胞的生理特性。5 5了解了解纤维蛋白溶解蛋白溶解过程程。血液是由血血液是由血浆和血和血细胞胞组成的流体成的流体组织。它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在。它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在心血管系心血管系统内循内循环流流动,从而完成物,从而完成物质运运输、维持内持内环境境稳态、免疫与、免疫与防御等功能。防御等功能。血液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一、血液的组成成 血液是由液血液是由液态的血的血浆和混和混悬于血于血浆中的血中的血细胞胞组成。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一)血液的比重 (二)血液的黏度(二)血液的黏度(三)血(三)血浆pHpH值 (四)血(四)血浆的渗透的渗透压 血液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血浆指的是血指的是血细胞的胞的细胞外液,是内胞外液,是内环境中最活境中最活跃的部分,也是机体内外的部分,也是机体内外环境物境物质交交换的主要的主要场所。所。一、血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的成分及其作用血血浆的主要成分的主要成分为水,占水,占91%91%92%92%,其余,其余为溶溶质。(一)无机(一)无机盐血血浆中的无机中的无机盐绝大部分呈离子状大部分呈离子状态(二)血(二)血浆蛋白蛋白血血浆蛋白是血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的中多种蛋白的总称。称。(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血液第二节 血浆二、血二、血浆渗透渗透压 渗透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的溶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半透膜的力量。(一)血(一)血浆晶体渗透晶体渗透压由血由血浆中的小分子晶体物中的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形成的渗透压称称为晶体渗透晶体渗透压,其中,其中80%80%来自来自NaNa+和和ClCl-。(二)血(二)血浆胶体渗透胶体渗透压由血由血浆中蛋白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形成的渗透压称称为胶体渗透胶体渗透压,约为3.3kPa3.3kPa或或25mmHg25mmHg。血液第二节 血浆一、一、红细胞胞(一)(一)红细胞的数量、形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和功能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胞,约占血占血细胞胞总数的数的99%99%。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 O2 2和和COCO2 2,其运,其运输O O2 2的功能主要靠的功能主要靠细胞内的血胞内的血红蛋白来蛋白来实现;COCO2 2的运的运输主要表主要表现为HCOHCO3 3-的的形式。形式。红细胞内有多种胞内有多种缓冲冲对,具有一定的,具有一定的缓冲酸碱度冲酸碱度变化的能力。化的能力。(二)(二)红细胞生理特性胞生理特性红细胞具有胞具有悬浮浮稳定性、可塑定性、可塑变形性和渗透脆性,它形性和渗透脆性,它们都与都与红细胞的双凹胞的双凹圆碟形有关。碟形有关。1 1悬浮浮稳定性定性血液中的血液中的红细胞能相胞能相对稳定地定地悬浮于血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中的特性,称为悬浮浮稳定性。定性。2 2可塑可塑变形性形性正常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形的能力,红细胞的胞的这种特性称种特性称为可塑可塑变形性。形性。3 3渗透脆性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胞在低渗盐溶液中溶液中发生膨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可用来表示胞渗透脆性,可用来表示红细胞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血液第三节 血细胞(三)(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胞的生成和调节1 1红细胞的生成胞的生成(1 1)生成部位:)生成部位:(2 2)生成原料:)生成原料:(3 3)成熟因子:)成熟因子:2 2红细胞生成的胞生成的调节正常情况下,体内正常情况下,体内红细胞数量保持相胞数量保持相对恒定。当机体所恒定。当机体所处环境或功能状境或功能状态发生生变化化时,红细胞生成的数量和速胞生成的数量和速度会度会发生适当的生适当的调整。整。(1 1)促)促红细胞生成素:胞生成素:(2 2)雄激素:)雄激素:(四)(四)红细胞的破坏胞的破坏红细胞的平均寿命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120天。天。90%90%的衰老的衰老红细胞在脾等胞在脾等处被巨噬被巨噬细胞吞噬,称胞吞噬,称为血管外破坏;血管外破坏;还有有10%10%的衰老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冲胞在血管中受冲击而破而破损,称,称为血管内破坏。血管内破坏。血液第三节 血细胞二、白二、白细胞胞(一)白(一)白细胞的分胞的分类和正常和正常值根据白根据白细胞的胞胞的胞浆中有无特殊的嗜色中有无特殊的嗜色颗粒,将其分粒,将其分为粒粒细胞和无粒胞和无粒细胞。胞。粒粒细胞又根据所含嗜色胞又根据所含嗜色颗粒的特性不同,分粒的特性不同,分为中性粒中性粒细胞、嗜酸粒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胞、嗜碱粒细胞;无粒胞;无粒细胞分胞分为单核核细胞和淋巴胞和淋巴细胞。胞。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胞总数数为(4.04.010.010.0)10109 9/L/L,其中中性粒,其中中性粒细胞占胞占50%50%70%70%,嗜酸粒,嗜酸粒细胞占胞占0.5%0.5%5%5%,嗜碱粒,嗜碱粒细胞占胞占0 01%1%,单核核细胞占胞占3%3%8%8%,淋巴,淋巴细胞占胞占20%20%40%40%。(二)白(二)白细胞的功能胞的功能1 1中性粒中性粒细胞胞中性粒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胞是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胞。2 2嗜酸粒嗜酸粒细胞胞有微弱的吞噬能力,其主要作用是限制嗜碱粒有微弱的吞噬能力,其主要作用是限制嗜碱粒细胞在速胞在速发型型过敏反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蠕虫的免疫反应。在。在有有过敏反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情况、寄生虫感染等情况时,常伴有嗜酸粒,常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情况。胞增多的情况。血液第三节 血细胞3 3嗜碱粒嗜碱粒细胞胞嗜碱粒嗜碱粒细胞胞胞胞质中有中有较大的大的颗粒,粒,颗粒内含有肝素、粒内含有肝素、组胺、胺、过敏性慢反敏性慢反应物物质等。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等。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胺、过敏性慢反敏性慢反应物物质主要在主要在过敏反敏反应中起作用。中起作用。4 4单核核细胞胞血液中的血液中的单核核细胞胞进入入组织后,后,转变为巨噬巨噬细胞,表胞,表现出更出更强的吞噬作用,能吞噬更多、更大的的吞噬作用,能吞噬更多、更大的细菌和菌和颗粒;能合成与粒;能合成与释放多种放多种细胞因子,胞因子,调节其他其他细胞的生胞的生长;参与特异性免疫;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反答反应。5 5淋巴淋巴细胞胞淋巴淋巴细胞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胞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答反应过程中起关程中起关键作用。淋巴作用。淋巴细胞按其胞按其发生和免疫功能的差异分生和免疫功能的差异分为两两类:一一类是是T T淋巴淋巴细胞,参与胞,参与细胞免疫;一胞免疫;一类是是B B淋巴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胞,参与体液免疫。血液第三节 血细胞三、血小板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脱落的细胞胞质碎片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如下:碎片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如下:1 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 2参与生理性止血及血液凝固参与生理性止血及血液凝固过程程其其发挥的作用是:的作用是:(1 1)释放放缩血管物血管物质,使受,使受损血管收血管收缩,血流减慢,破口,血流减慢,破口缩小,有利于出血停止。小,有利于出血停止。(2 2)黏附、聚集于血管破)黏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形成,形成较松松软的血小板止血栓,的血小板止血栓,暂时堵塞小的出血口,形成初步止血。堵塞小的出血口,形成初步止血。(3 3)促)促进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过程,并程,并进一步使血一步使血块收收缩,形成,形成坚实的止血栓,最后完成生理性止血的止血栓,最后完成生理性止血过程。程。血液第三节 血细胞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血液从流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的凝胶状态的的过程,称程,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血血浆和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称为凝血因子。凝血因子。(二)凝血(二)凝血过程程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被激活的被激活的过程,可分程,可分为凝血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和形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三个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基本步骤。1 1凝血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原激活物形成(1 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2 2)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2 2凝血凝血酶的形成的形成凝血凝血酶原在凝血原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被激活,形成凝血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被激活,形成凝血酶。3 3纤维蛋白的形成蛋白的形成由凝血由凝血酶激活激活纤维蛋白原,使之成蛋白原,使之成为纤维蛋白蛋白单体。体。血液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三)抗凝作用(三)抗凝作用1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2 2体内抗凝物体内抗凝物质二、二、纤维蛋白溶解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蛋白溶解,简称称纤溶。体内存在着溶。体内存在着纤维蛋白溶解系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称纤溶系溶系统。通。通过纤溶系溶系统的作用,体内已形成的的作用,体内已形成的纤维蛋白凝蛋白凝块和血管内的血栓得以溶解。其生理意和血管内的血栓得以溶解。其生理意义是保是保证血流血流畅通,且有利于受通,且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供血与修复。的供血与修复。纤溶系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包括四种成分,即纤维蛋白溶解蛋白溶解酶原(原(简称称纤溶溶酶原)、原)、纤溶溶酶、纤溶溶酶原激活物与抑制物。原激活物与抑制物。纤溶的基本溶的基本过程可分程可分为两个两个阶段,即段,即纤溶溶酶原的激活与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的降解。蛋白的降解。生理情况下,血凝与生理情况下,血凝与纤溶溶过程程处于于动态平衡,平衡,这样既保既保证出血出血时能有效止血,又能适能有效止血,又能适时疏通血管,疏通血管,维持血持血流的正常运行。流的正常运行。血液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量一、血量 血量是指人体内血液的血量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包括大部分在心血管系量,包括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流流动的循的循环血量和小部分血量和小部分贮存在肝、肺、腹腔静脉存在肝、肺、腹腔静脉等等处的的贮存血量。存血量。二、血型二、血型 血型是指血血型是指血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的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型。(一)(一)ABOABO血型系血型系统1 1分型依据分型依据2 2凝集反凝集反应血液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二)(二)RhRh血型系血型系统RhRh血型是人血型是人类红细胞表面与胞表面与ABOABO血型系血型系统同同时存在的另一种血型系存在的另一种血型系统,是,是红细胞血型系胞血型系统中最复中最复杂的一个的一个系系统。1 1RhRh血型分型及分型依据血型分型及分型依据2 2RhRh血型系血型系统的特点的特点(1 1)在人群中,)在人群中,RhRh阳性占多数(中国大致阳性占多数(中国大致为99%99%以上),只有少数人以上),只有少数人为RhRh阴性。阴性。(2 2)人的血清中不存在能与)人的血清中不存在能与RhRh抗原起反抗原起反应的天然抗体。的天然抗体。3 3临床意床意义(1 1)RhRh阴性的人接受阴性的人接受RhRh阳性的血液后,可阳性的血液后,可产生抗生抗RhRh抗体。当此人第二次接受抗体。当此人第二次接受RhRh阳性血液阳性血液时,将会,将会发生抗生抗原原-抗体反抗体反应,可使,可使输入的入的RhRh阳性血的阳性血的红细胞胞发生凝集反生凝集反应,出,出现破裂溶血。破裂溶血。(2 2)RhRh阴性的母阴性的母亲在第一次妊娠期中,若胎儿在第一次妊娠期中,若胎儿为RhRh阳性,其阳性,其红细胞或胞或D D抗原因某种原因抗原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后,可入母体后,可使母体使母体产生抗生抗RhRh抗体。若母抗体。若母亲再次妊娠,胎儿又再次妊娠,胎儿又为RhRh阳性阳性时,母体内的抗,母体内的抗RhRh抗体可通抗体可通过胎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入胎儿体内,使胎儿使胎儿发生溶血反生溶血反应。血液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三、输血当相当相对应的抗原与抗体相遇的抗原与抗体相遇时,将会,将会发生生红细胞凝集反胞凝集反应,凝集的,凝集的红细胞在胞在补体作用下体作用下发生破裂溶血。生破裂溶血。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反是一个不可逆的反应,若在机体中,若在机体中发生,将会成生,将会成为一种能危及生命的一种能危及生命的严重的重的输血反血反应。因此,。因此,输血血时必必须遵守遵守输血原血原则,保,保证输血安全。血安全。1 1严格格进行交叉配血行交叉配血试验:2 2同型血相同型血相输:3 3无法得到同型血液的特殊情况下,异型血相无法得到同型血液的特殊情况下,异型血相输采取交叉配血采取交叉配血试验主主侧不凝集原不凝集原则。4 4若交叉配血若交叉配血试验,主,主侧有凝集者,不管次有凝集者,不管次侧结果如何均果如何均为配血不合,配血不合,绝对不能相不能相输。血液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础736血液循环45学学习目目标1.1.掌握心掌握心动周期和心率概念。周期和心率概念。2.2.掌握影响心掌握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出量的因素。3.3.掌握血掌握血压概念、概念、动脉血脉血压正常正常值、动脉血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的形成与影响因素。4.4.熟悉心熟悉心脏泵血功能、心肌血功能、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胞的生理特性。5.5.熟悉影响静脉血流的因素;熟悉影响静脉血流的因素;组织液的生成、淋巴循液的生成、淋巴循环及生理意及生理意义。6.6.熟悉神熟悉神经因素、体液因素因素、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心血管活动的的调节。血液在心血管系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称为血液循血液循环。血液循。血液循环系系统由心和血管由心和血管组成。心成。心脏不停地跳不停地跳动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循内循环流流动,实现血液的各血液的各项功能;血管是血液运行功能;血管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只有的管道。只有维持良好的血液循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才能使机体内,才能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境保持相对恒定,保恒定,保证细胞新胞新陈代代谢的正常的正常进行。行。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一、心一、心脏的的泵血功能血功能(一)心(一)心动周期与心率周期与心率1 1心率心率2 2心心动周期周期(二)心(二)心脏的的泵血血过程程1 1心室收心室收缩与射血与射血过程程根据心室内根据心室内压力和容力和容积的的变化,将心室收化,将心室收缩期分期分为等容收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期和射血期。(1 1)等容收)等容收缩期:期:(2 2)射血期:)射血期:2 2心室舒心室舒张与充盈与充盈过程程根据心室内根据心室内压力和容力和容积的的变化,将心室舒化,将心室舒张期分期分为等容舒等容舒张期和充盈期。期和充盈期。(1 1)等容舒)等容舒张期:期:(2 2)充盈期:)充盈期: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三)心(三)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出量及其影响因素心心输出量是指出量是指单位位时间内心内心脏射出的血量多少,是衡量心功能好坏的重要指射出的血量多少,是衡量心功能好坏的重要指标。1 1每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出量(1 1)每搏)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出量(搏出量):(2 2)每分)每分输出量(心出量(心输出量):出量):2 2影响心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出量的因素心心输出量等于每搏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凡影响每搏,因此凡影响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出量。(1 1)心)心脏前前负荷:荷:(2 2)心肌收)心肌收缩力:力:(3 3)后)后负荷:荷:(4 4)心率:)心率:(四)心力(四)心力储备心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的能力,称为心力心力储备(心(心泵功能功能储备)。健康成人安静)。健康成人安静时心心输出量出量约5L5L,强体力体力劳动、剧烈运烈运动时心心输出量可达出量可达252530L30L,为安静安静时的的5 56 6倍,倍,说明正常心明正常心脏的的泵血功能有相当大的血功能有相当大的储备量。量。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二、心肌二、心肌细胞的生物胞的生物电现象象(一)心室肌(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胞的生物电现象象1 1静息静息电位位2 2动作作电位位心室肌心室肌细胞胞动作作电位的全位的全过程包括除极程包括除极过程的程的0 0期和复极期和复极过程的程的1 1期、期、2 2期、期、3 3期、期、4 4期,一共期,一共5 5个期:个期:(1 1)0 0期(去极化期(去极化过程程):):(2 2)1 1期(快速复极初期):期(快速复极初期):(3 3)2 2期(期(缓慢复极期或平台期):慢复极期或平台期):(4 4)3 3期(快速复极末期):期(快速复极末期):(5 5)4 4期(静息期):期(静息期):(二)自律(二)自律细胞的生物胞的生物电特点特点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三、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具有自律性、心肌具有自律性、兴奋性、性、传导性和收性和收缩性,前三者性,前三者为心肌的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它生理特性,它们反映了心反映了心脏的的兴奋功能。收功能。收缩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它反映了心性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它反映了心脏的的泵血功能。血功能。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共同决定着心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共同决定着心脏有序而有序而协调的活的活动。(一)心肌的自(一)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律性(二)心肌的(二)心肌的兴奋性性1 1兴奋性的周期性性的周期性变化化(1 1)有效不)有效不应期:期:(2 2)相)相对不不应期:期:(3 3)超常期:。)超常期:。2 2期前收期前收缩与代与代偿间歇歇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三)(三)传导性性传导性是指心肌性是指心肌细胞具有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或特性。的能力或特性。1 1传导通路通路2 2传导特点特点(四)收(四)收缩性性心肌心肌细胞收胞收缩具有以下特点:具有以下特点:1 1对细胞外液胞外液Ca2+Ca2+浓度有明度有明显的依的依赖性性2 2“全或无全或无”式收式收缩(同步收(同步收缩)3 3不不发生生强直收直收缩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四、心音与体表心四、心音与体表心电图(一)心音(一)心音1 1第一心音第一心音2 2第二心音第二心音(二)体表心(二)体表心电图1 1P P波波2 2QRSQRS波群(波群(简称称QRSQRS波)波)3 3T T波波4 4PRPR间期期5 5QTQT间期期6 6STST段段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 血管系血管系统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管分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管分为动脉、毛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大血管和静脉三大类。从生理功能上可将血管分从生理功能上可将血管分为:弹性性储器血管:器血管:分配血管:分配血管:阻力血管:阻力血管:交交换血管:血管:容量血管:容量血管:血液循环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一)血流量(一)血流量(二)血流阻力(二)血流阻力(三)血(三)血压二、二、动脉血脉血压和和动脉脉搏脉脉搏(一)(一)动脉血脉血压的概念及正常的概念及正常值1 1动脉血脉血压的概念的概念动脉血脉血压是指是指动脉内的血液脉内的血液对动脉管壁的脉管壁的侧压力。力。2动脉血脉血压的正常的正常值及生理及生理变动一般所一般所说的的动脉血脉血压是指主是指主动脉脉压。(二)(二)动脉血脉血压的形成的形成1 1前提条件前提条件2 2根本因素根本因素3 3主主动脉和大脉和大动脉管壁的脉管壁的弹性在血性在血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液循环第二节 血管生理(三)影响(三)影响动脉血脉血压的因素的因素1 1搏出量搏出量2 2外周阻力外周阻力3 3心率心率4 4主主动脉和大脉和大动脉管壁的脉管壁的弹性性5 5循循环血量和血管容血量和血管容积(四)(四)动脉脉搏脉脉搏在每个心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的收缩和舒和舒张,动脉内的脉内的压力和容力和容积也也发生周期性生周期性变化,化,导致致动脉管壁的脉管壁的节律性搏律性搏动,称,称为动脉脉搏,脉脉搏,简称脉搏。脉搏的称脉搏。脉搏的节律和律和频率能反映心律和心率;脉搏率能反映心律和心率;脉搏强弱、波幅大小、弱、波幅大小、紧张度高低与心肌收度高低与心肌收缩力、力、动脉血脉血压及管壁及管壁弹性有密切关系。因此,脉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状性有密切关系。因此,脉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状态。血液循环第二节 血管生理三、静脉血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和静脉血流静脉血管是血液回流入心静脉血管是血液回流入心脏的通道。的通道。(一)静脉血(一)静脉血压(二)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二)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静脉中的血液静脉中的血液顺其其压力梯度由小静脉向心房方向的流力梯度由小静脉向心房方向的流动,称,称为静脉回流。静脉回流。1 1心肌收心肌收缩力力2 2重力和体位重力和体位3 3呼吸运呼吸运动4 4骨骼肌和静脉瓣骨骼肌和静脉瓣血液循环第二节 血管生理四、微循四、微循环 微循微循环是指微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的血液循环。微循。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血液和血液和组织液之液之间的物的物质交交换。(一)微循(一)微循环的的组成成 典型的微循典型的微循环一般由微一般由微动脉、后微脉、后微动脉、毛脉、毛细血管前括血管前括约肌、真毛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血管、通血毛细血管、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七个部分微静脉等七个部分组成。成。(二)微循(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的血流通路微循微循环的血液可通的血液可通过三条途径由微三条途径由微动脉流向微静脉。脉流向微静脉。1 1迂回通路迂回通路 2 2直捷通路直捷通路 3 3动-静脉短路静脉短路(三)影响微循(三)影响微循环血流量的因素血流量的因素 1 1微微动脉脉2 2后微后微动脉和毛脉和毛细血管前括血管前括约肌肌3 3微静脉微静脉血液循环第二节 血管生理五、五、组织液生成与淋巴循液生成与淋巴循环 组织液是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液与境,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胞之间进行物行物质交交换的的场所。所。组织液的生成主要液的生成主要是通是通过毛毛细血管血管滤过-重吸收完成的,少量重吸收完成的,少量组织液液进入入组织间隙中的淋巴管,形成淋巴。隙中的淋巴管,形成淋巴。(一)(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液的生成与回流(二)影响(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三)淋巴循(三)淋巴循环的意的意义 淋巴循淋巴循环的意的意义在于:在于:1 1回收蛋白回收蛋白质:2 2运运输脂肪:脂肪:3 3调节血血浆和和组织液之液之间的液体平衡。的液体平衡。4 4清除清除组织中的中的红细胞、胞、细菌及不能被毛菌及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血管重吸收的较大分子。大分子。血液循环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神一、神经调节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都接受自主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都接受自主神经的支配,机体的支配,机体对心血管活心血管活动的神的神经调节是通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的。(一)心(一)心脏的神的神经支配支配支配心支配心脏的的传出神出神经为心交感神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和心迷走神经。1 1心交感神心交感神经2 2心迷走神心迷走神经(二)血管的神(二)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1 1缩血管神血管神经纤维2 2舒血管神舒血管神经纤维体内有少部分血管除接受交感体内有少部分血管除接受交感缩血管神血管神经纤维支配外,支配外,还接受舒血管神接受舒血管神经纤维的支配。的支配。(1 1)交感舒血管神)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2 2)副交感舒血管神)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三)心血管中枢(三)心血管中枢(四)心血管反射(四)心血管反射1 1颈动脉脉窦及主及主动脉弓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力感受性反射2 2颈动脉体及主脉体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血液循环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二、体液二、体液调节(一)(一)肾上腺素和去甲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上腺素1.1.肾上腺素上腺素2.2.去甲去甲肾上腺素上腺素(二)(二)肾素素-血管血管紧张素系素系统(三)血管升(三)血管升压素素(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五)激(五)激肽释放放酶-激激肽系系统血液循环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三、社会心理因素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的影响 人的一切活人的一切活动,包括人体的健康和疾病,一般来,包括人体的健康和疾病,一般来说既受生物学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律的支配,同时又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又受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支配。因律的支配。因为人不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具有生物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具有社会属性。在社会生活中,社会环境、人境、人际关系、工作关系、工作压力、力、人格特征等均可以引起心理活人格特征等均可以引起心理活动的的变化,化,进而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而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心血管系心血管系统的活的活动产生生较大的大的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发现急躁、情急躁、情绪不不稳定、定、爱发脾气、争脾气、争强好好胜、怀有戒心和有戒心和敌意等不良性格的人,意等不良性格的人,对应激事件激事件往往往往产生激生激动、愤怒、怒、紧张等情等情绪反反应,伴随着心率加快,心,伴随着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力加强,血,血压升高等心血管活升高等心血管活动的的变化,化,冠心病冠心病发病的危病的危险也大大增加。极度也大大增加。极度紧张的气氛,自然灾害、社会的气氛,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不良社会等不良社会环境,可使人境,可使人烦躁、焦躁、焦虑,进而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促使高血而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促使高血压发病率增加。病率增加。血液循环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础7364呼吸5学学习目目标1.1.掌握呼吸的全掌握呼吸的全过程及其生理意程及其生理意义2.2.掌握肺通气的掌握肺通气的动力与阻力力与阻力3.3.掌握肺容量与肺通气量掌握肺容量与肺通气量4.4.熟悉呼吸运熟悉呼吸运动调节5.5.了解气体的交了解气体的交换和运和运输 肺通气是指气体肺通气是指气体经呼吸道呼吸道进出肺的出肺的过程。呼吸道是气体程。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并出肺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湿吸入的气体有加温、湿润、过滤和清和清洁等作用;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等作用;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进行气体交行气体交换的的场所。气体所。气体进出肺取决于两个力的相互作出肺取决于两个力的相互作用,即推用,即推动气体流气体流动的的动力与阻止气体流力与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的阻力。动力必力必须克服阻力,才能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肺通气。呼吸第一节 肺 通 气一、肺通气的一、肺通气的动力力(一)呼吸运(一)呼吸运动 呼吸运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的收是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和舒张引起的胸廓引起的胸廓节律性律性扩大和大和缩小。小。1 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1 1)平静呼吸:)平静呼吸:(2 2)用力呼吸:)用力呼吸:2 2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以肋胸式呼吸是以肋间外肌舒外肌舒缩活活动为主的呼吸运主的呼吸运动,主要引起胸壁的明,主要引起胸壁的明显起伏。起伏。3 3呼吸呼吸频率率指每分指每分钟呼吸运呼吸运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安静状的次数,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下为12121818次次/分。呼吸分。呼吸频率可因年率可因年龄、性、性别、机体功能、机体功能状状态而有所差异。而有所差异。呼吸第一节 肺 通 气(二)肺内(二)肺内压肺内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是指肺泡内的压力。力。(三)胸膜腔内(三)胸膜腔内压1 1胸膜腔胸膜腔胸膜腔是由胸膜壁胸膜腔是由胸膜壁层和和脏层所所围成的密成的密闭潜在的腔隙。潜在的腔隙。2 2胸膜腔内胸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力,简称胸内称胸内压。(1 1)胸膜腔)胸膜腔负压的形成:的形成:(2 2)胸膜腔)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的生理意义:使肺使肺维持持扩张状状态,并使肺能随胸廓的运,并使肺能随胸廓的运动而而扩张和回和回缩。降低心房、腔静脉和胸降低心房、腔静脉和胸导管内的管内的压力,促力,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血液和淋巴的回流。呼吸第一节 肺 通 气二、肺通气的阻力二、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的阻力分肺通气的阻力分为弹性阻力和非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前者性阻力,前者约占占总阻力的阻力的70%70%,后者,后者约占占30%30%。(一)(一)弹性阻力性阻力弹性阻力是指性阻力是指弹性性组织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形的力形的力1 1肺泡表面肺泡表面张力力在肺泡内表面覆盖一在肺泡内表面覆盖一层稀薄的液体,与肺泡气之稀薄的液体,与肺泡气之间形成液形成液-气界面,由于液体分子气界面,由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大于气体分子的相互吸引力大于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致使液体表面的吸引力,致使液体表面积趋于于缩小,形成一种使肺泡表面小,形成一种使肺泡表面积缩小的力,即表面小的力,即表面张力。力。其生理意其生理意义是:是:使肺回使肺回缩力减小,利于肺的力减小,利于肺的扩张,保,保证肺通气的肺通气的顺利利进行。行。减少肺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和肺泡内组织液的生成,避免肺水液的生成,避免肺水肿的的发生。生。2 2肺的肺的弹性回性回缩力力肺肺组织内含有内含有弹性性纤维,具有,具有弹性回性回缩力。在一定范力。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肺逐内,随着肺逐渐扩张,其,其弹性回性回缩力增大,肺力增大,肺弹性阻力性阻力也增大。反之,就减小。也增大。反之,就减小。(二)非(二)非弹性阻力性阻力非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呼吸道阻力,它是指气体流性阻力主要来自呼吸道阻力,它是指气体流经呼吸道呼吸道时产生的摩擦阻力,其大小主要受呼吸道口径、气流生的摩擦阻力,其大小主要受呼吸道口径、气流速度和气流形式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呼吸道口径。呼吸道阻力与呼吸道半径的速度和气流形式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呼吸道口径。呼吸道阻力与呼吸道半径的4 4次方成反比次方成反比呼吸第一节 肺 通 气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三、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在不同的呼吸状,在不同的呼吸状态下,气量有所不同。下,气量有所不同。(一)肺容量(一)肺容量1 1潮气量潮气量2 2补吸气量吸气量3 3补呼气量呼气量4 4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5 5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的一种的一种较好指好指标。6 6肺肺总量量(二)肺通气量(二)肺通气量1 1每分通气量每分通气量2 2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呼吸第一节 肺 通 气一、气体交一、气体交换(一)气体交(一)气体交换的的动力力(二)气体交(二)气体交换的的过程程1 1肺肺换气气2 2组织换气气(三)影响肺(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的因素1 1呼吸膜的厚度和面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2 2通气通气/血流比血流比值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一)O2O2的运的运输1 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2 2化学化学结合合(二)(二)CO2CO2的运的运输1 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2 2化学化学结合合(1 1)碳酸)碳酸氢盐形式:形式:(2 2)氨基甲)氨基甲酰血血红蛋白形式:蛋白形式:呼吸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二、呼吸运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的反射性调节(一)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一)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器依其所在部位的不同,分的化学感受器依其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两种。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两种。(1 1)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2 2)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COCO2 2、O O2 2和和H H对呼吸运呼吸运动的的调节(1 1)COCO2 2:(2 2)O O2 2:(3 3)H H:呼吸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二)肺(二)肺牵张反射反射肺肺牵张反射是指肺反射是指肺扩张或肺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当吸气的反射。当吸气时,肺,肺扩张牵拉拉细支气管,使肺支气管,使肺牵张感受器感受器兴奋,冲,冲动沿迷走神沿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在延髓内通入延髓,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系使吸气转为呼气。其生理意呼气。其生理意义在在于防止吸气于防止吸气过深深过长,促,促进吸气吸气转为呼气。在呼气。在动物物实验中,如切断两中,如切断两侧的迷走神的迷走神经,动物的吸气物的吸气过程延程延长,呼吸呼吸变得深而慢。得深而慢。正常人在平静呼吸正常人在平静呼吸时,该反射不参与呼吸反射不参与呼吸调节,只有在病理情况下,如肺水,只有在病理情况下,如肺水肿、肺不、肺不张时,才参与呼吸,才参与呼吸调节,使呼吸使呼吸变浅、浅、变快。快。(三)防御性呼吸反射(三)防御性呼吸反射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可引起一些有保,可引起一些有保护作用的防御性呼吸反射。如咳嗽反射、作用的防御性呼吸反射。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嚏反射等,这些反射活些反射活动在机体防御、保在机体防御、保护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呼吸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生理学基生理学基础7364345消化与吸收6消化和吸收第一节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学学习目目标1 1掌握胃内的消化。掌握胃内的消化。2 2掌握小掌握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内的消化和吸收。3 3熟悉消化器官活熟悉消化器官活动的的调节。4 4了解口腔内的消化。了解口腔内的消化。5 5了解大了解大肠的功能。的功能。消化系消化系统包括两部分,即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自上而下由口腔、咽、食管、胃、小包括两部分,即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自上而下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和大肠所所组成,成,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肝、胰和零散地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腺体。消化是指食物中所含的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肝、胰和零散地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腺体。消化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养物质在消化在消化管内被分解管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的过程。消化有两种方式,即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程。消化有两种方式,即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通过消化管的肌肉舒消化管的肌肉舒缩活活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管,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管远端推送的端推送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是通程;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液中含有的各种消化消化液中含有的各种消化酶的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的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养物质进行化学分行化学分解,使之解,使之变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的过程。消化管主要程。消化管主要进行机械性消化,消化腺行机械性消化,消化腺则主要主要进行化学性消化。行化学性消化。两种消化两种消化紧密密结合、相互促合、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共同完成对各种食物的消化。各种食物的消化。消化和吸收第一节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一、口腔内消化一、口腔内消化(一)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一)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二)咀嚼和吞咽(二)咀嚼和吞咽1 1咀嚼咀嚼 2 2吞咽吞咽 二、胃内消化二、胃内消化(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 1盐酸酸 盐酸的生理作用:酸的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并为胃蛋白胃蛋白酶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境;使食物中的蛋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易于被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