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绪论

上传人:kfc****60 文档编号:240756726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中医护理学理学绪论中医护理学教学任务中医护理学教学任务 掌握中医护理“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掌握中医护理评估知识,掌握中医常用护理技能,如拔罐疗法、耳针压丸法、灸法、推拿疗法等,能对常见疾病辨证施护,为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优质护理服务。2中医护理学的教学内容中医护理学的教学内容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BBE EC CDDAA辨证施护辨证施护绪论绪论中医基本中医基本理论理论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基本技术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知识3中医护理学考核方案中医护理学考核方案4第第 一一 章章 绪绪 论论5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掌握病、证、症的区别与联系。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四部医学巨著。了解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6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2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3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47 第一节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8 西医西医来自西方的医学,谓之西医学。来自西方的医学,谓之西医学。西医学利用了西医学利用了现代科学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武装技术和方法武装 自己、发展自己,是一门高度快速发展自己、发展自己,是一门高度快速发展 起起来来的的新新兴兴医医学学科科学学。它它具具有有严严格格的的科科学学性性、可可行行性性和和先先进进性性,为为世世界界各各国国所所接接受受,因此又称之为因此又称之为“现代医学现代医学”。基本概念基本概念9 中医中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范畴,具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范畴,具有有独特的疗效独特的疗效和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和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一门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经验医经验医学学。富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哲学内涵。富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哲学内涵。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本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本 民族土生土长的医学。世界各国都有各自民族土生土长的医学。世界各国都有各自民族的医学(传统医学)。民族的医学(传统医学)。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0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部分,以中医理论中医理论和和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为指导,为指导,运用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辨证施运用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对人民实施预防、保健、康复、养护,对人民实施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学科。生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学科。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1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2 集医、药、护一身 一门独立的学科几千年几千年13(一)春秋战国时期(一)春秋战国时期 内科:内科:仙鹤草仙鹤草止泻止泻 马芷苋马芷苋止痢止痢 外科:外科:刘寄奴刘寄奴消肿(外伤)消肿(外伤)蟾蜍皮蟾蜍皮外敷可使包块消退外敷可使包块消退 针灸:针灸:用石头刺激人体某些部位,可以止痛。用石头刺激人体某些部位,可以止痛。树树竹竹铁铁铜铜银针银针不锈钢针不锈钢针奠定基础奠定基础14 (二二)先秦、秦汉时期先秦、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中医理论体系形成 1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中医学专著,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生活起居护理:生活起居护理:“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春夏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秋冬养阴”饮食调护: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饮食调护: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宜、五菜为充。宜、五菜为充。情志调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情志调护: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伤肾、忧伤肺。15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是现存最早的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药物学专著,专著,奠定了中药学基础。奠定了中药学基础。中医中药是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中医中药是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 逐渐形成的。逐渐形成的。“中医学来源于实践中医学来源于实践”16 3.3.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我国第一部我国第一部临证医学临证医学专著,奠定专著,奠定 了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和辨证论治原则。了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和辨证论治原则。4.4.难经难经:以问答的方式论述了人体的:以问答的方式论述了人体的脏腑、经络、腧穴、脉学等内容,是继内脏腑、经络、腧穴、脉学等内容,是继内经之后的又一部中医经典著作。经之后的又一部中医经典著作。17(三)魏晋隋唐时期(三)魏晋隋唐时期晋代王叔和晋代王叔和脉经脉经:最早脉学专著,脉诊观察:最早脉学专著,脉诊观察病情病情东晋葛洪东晋葛洪肘后救卒方肘后救卒方:中医急救、内、外、:中医急救、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处理及护理妇、五官、精神、骨伤处理及护理隋朝巢元方隋朝巢元方诸病源侯论诸病源侯论:第一部病因病机、: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发展和补充了中医护理方法。证候学专著,发展和补充了中医护理方法。唐代孙思邈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备急千金方备急千金方18(四)(四)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1.1.宋代陈无择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致:三因致病说为对因护理提供了方法和措施。病说为对因护理提供了方法和措施。2.2.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流派流派病因病因治治则刘完素刘完素寒凉派寒凉派火火降火降火张子和子和 攻下派攻下派邪气邪气汗吐下汗吐下李李东恒恒 补脾派脾派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补脾脾朱丹溪朱丹溪 滋阴派滋阴派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滋阴滋阴19(五)(五)明清时期明清时期1.1.明代张景岳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孕产妇饮食起居护理孕产妇饮食起居护理2.2.明代冷谦明代冷谦修龄要旨修龄要旨:养生十六宜:养生十六宜2.2.清代叶天士所著清代叶天士所著温疫论温疫论:传染病护理措施:传染病护理措施4.4.清代钱襄清代钱襄侍疾要语侍疾要语是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是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书中记载了广为流传的著,书中记载了广为流传的“十叟长寿歌十叟长寿歌”,20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1.1.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理瀹骈文理瀹骈文:收集十余:收集十余种中医外治法种中医外治法2.2.中医办学得到发展中医办学得到发展 京师同文馆:最早的医学院京师同文馆:最早的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大、齐鲁大学医学院设护士学校北京协和医大、齐鲁大学医学院设护士学校 上海创办中医医院上海创办中医医院21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年代后:有了独立的中医护理学年代后:有了独立的中医护理学年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专著年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病学中医护病学问世问世年始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学生年始招收中西医结合护理本科学生年始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年始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医院中医护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2第二节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23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辨证辨证施护施护 防护结合防护结合24 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的统一性人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的统一性 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25二、辨证施护二、辨证施护1.1.症和证的区别症和证的区别(1 1)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辨证的依据。)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辨证的依据。(2 2)证: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部位、性质)证: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诸方面以及邪正盛衰等诸方面,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各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程中某一阶段各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26 2.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二、辨证施护二、辨证施护27 3.3.辨证施护的辨证施护的定义定义:按照辩证论治的原则去护:按照辩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理病人。包括辨证施护两个部分。包括辨证施护两个部分。1 1)辨证)辨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辨清疾 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病机及邪正病的病因、性质、部位、病机及邪正盛衰等情况辨出证候。盛衰等情况辨出证候。2 2)施护)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和实施相应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和实施相应的治疗的治疗,护理原则和方法护理原则和方法(采取护理措施采取护理措施)。二、辨证施护二、辨证施护28(一)未病先防(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二)既病防变三、防护结合三、防护结合29第三节第三节 传承和发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中医药文化的意义30第四节第四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中医护理学发展展望311.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2011-2015)2.2.中西医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中西医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促进、取长补短。3.3.中西医护理上:相互补充、完善。使辨病、中西医护理上:相互补充、完善。使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优势互补。辨证、辨症相结合,优势互补。4.4.科研上:利用中医的思维优势和西医成熟的科研上:利用中医的思维优势和西医成熟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研究方法相结合。32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