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为理论教材

上传人:唐****1 文档编号:240756657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行为理论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安全行为理论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安全行为理论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行为理论安全行为理论授课时间:授课时间:2002年年12月月19日至日至31日日 授课人:金龙哲授课人:金龙哲 张瑞明张瑞明安全行为理论课程内容安全行为理论课程内容 第一讲第一讲 安全行为科学与其它有关安全行为科学与其它有关 学科学科 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第二讲第二讲 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 第三讲第三讲 研究安全行为的理论及方法研究安全行为的理论及方法 第四讲第四讲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专题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专题 本课程的参考书目1 1 1 1、正田亘等著,事故预防心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田亘等著,事故预防心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田亘等著,事故预防心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田亘等著,事故预防心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 2 2 2、毛海峰主编,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毛海峰主编,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毛海峰主编,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毛海峰主编,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3 3 3 3、灾害事件的预防与自救,高等教育出版社、灾害事件的预防与自救,高等教育出版社、灾害事件的预防与自救,高等教育出版社、灾害事件的预防与自救,高等教育出版社4 4 4 4、俞国良等著,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俞国良等著,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俞国良等著,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俞国良等著,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5 5 5 5、ROBERT DROBERT DROBERT DROBERT D(美)著,石林译,三种心理学美)著,石林译,三种心理学美)著,石林译,三种心理学美)著,石林译,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6 6 6 6、罗云著,现代安全管理、罗云著,现代安全管理、罗云著,现代安全管理、罗云著,现代安全管理7 7 7 7、李志宪、李志宪、李志宪、李志宪 主编,现代安全管理大全,中国石油化工出版主编,现代安全管理大全,中国石油化工出版主编,现代安全管理大全,中国石油化工出版主编,现代安全管理大全,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社社社8 8 8 8、李广进、李广进、李广进、李广进 李锦生,安全心理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李锦生,安全心理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李锦生,安全心理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李锦生,安全心理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讲第一讲 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及其与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及其与 有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安全生产实践的研究均已证明: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现代安全原理也揭示出: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系统的四大要素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系统的四大要素;人、物、能量、人、物、能量、信息是安全系统的四大因素信息是安全系统的四大因素。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研究结果,都强调“人”这一要素在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性,为了解决“人因”问题,发挥人在劳动过程中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的作用,通常采取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手段,要使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得以提高,需要研究安全行为科学,需要学会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安全行为科学得到重视和发展的基本理由。一、在工业生产中人为事故的比例一、在工业生产中人为事故的比例 在引发事故及职业病的诸多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与人(个体)的不安全行为相关的。例如,日本劳动省通过对50万起工伤事故调查发现,只有只有只有只有4%4%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无关无关无关;我国“八五”期间的五年里,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为数十万人,分析及调查显示,死亡原因中死亡原因中死亡原因中死亡原因中60%60%70%70%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即由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又如,某厂建厂以来的40年里共发生了233起事故,对其分析发现,因因因因“三违三违三违三违”造成的事故达造成的事故达造成的事故达造成的事故达198198起,占事故总数的起,占事故总数的起,占事故总数的起,占事故总数的84.98%84.98%;在对某厂76起冲床事故的分析中发现,因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占77.64%77.64%。二、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状况二、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状况 第一阶段:八十年代开始形成。但在当时通 常作为现代安全管理内容的一个 章节。第二阶段:九十年代初,安全行为的理论 体系出现,着重研究安全心理学。第三阶段: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安全行 为科学逐步地引起了重视,发展 成为九十年代中的一个独立学科。三、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三、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 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安全活动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人的行为规律与安全相关的人的行为规律的揭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理论控制理论及方法,并应用于指导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等安全对策,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安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活动。全生产和安全活动。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 安全科学需要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管理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是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管理心理学分为两类:管理心理学分为两类:第一类第一类: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 第二类第二类:领域或部门的管理心理学领域或部门的管理心理学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 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研究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一类心理学的主干是普通管理学,它研究组织系统中人们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部门的管理心理学:研究具体领域或部门的管理心理问题。安全管理心理学属于部门的管理心理学:它是研究安全管理领域的管理心理学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 1、安全行为科学与、安全行为科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整个心理学科的基础。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概括起来有两个万面,即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2)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安全活动中的人的行为,处于安全管理过程这一特定环境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其规律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往往是人们在一般状况往往是人们在一般状况下心理活动规律的再现或演变下心理活动规律的再现或演变,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人类的心理现象人类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恩格斯曾把它誉为“地地球球上上最最美美丽丽的的花朵花朵”。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各种知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与人的心理存在和发展分不开的。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1)工程心理学是以工业组织中“人机”关系的正确处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生产系统中人对机器提供的信息进行接受、加工、储存,以及操纵机器时的心理规律。2)劳动心理学是从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环境的关系上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包含了安全行为科学的目标和方法。2、安全行为科学与、安全行为科学与工程心理学、劳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的关系动心理学的关系 五、安全行为科学与安全管理学的关系五、安全行为科学与安全管理学的关系 安全管理可分为:(1)劳动保护管理劳动保护管理 (2)安全生产管理 根据安全管理的职能,可将其内容分为两个范畴:一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 二是对组织与技术的管理。由上可见,安全行为学是安全管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1、行为科学的理论奠基人:Burrhus Frederic Skinner(B.F.斯金钠)。斯金钠提出的“激进的行为主义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为行为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曾强烈断言:心理学不是研究心理的科学,而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2、现代行为科学是一个由多种学科组成的学科,人行为动机主要包括:(1)个人生理因素;)个人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人的行为过程是上述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3、行为科学的概念:、行为科学的概念:行行为为科科学学是是从从社社会会学学和和心心理理学学的的角角度度研研究究行行为为的的一一门门科科学学。它它研研研研究究究究人人人人的的的的行行行行为为为为规规规规律律律律,主主要要研研究究工工作作环环境境中中个个人人和和群群体体的的行行为为。强强调调做做好好人人的的工工作作,通通过过改改善善社社会会环环境境以以及及人人与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工作效率人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工作效率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4、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行行为为科科学学的的研研究究对对象象是是人人的的行行为为规规律律,研研究究的的目目的的是是揭揭示示和和运运用用这这种种规规律律为为预预测测行为和控制行为服务行为和控制行为服务。这这里里,预预测测行行为为指指根根据据行行为为规规律律预预测测人人们们在在某某种种环环境境中中可可能能产产生生的的言言行行;控控制制行行为为指指根根据据行行为为规规律律纠纠正正人人们们的的不不良良行行为为,引导人们的行为向社会规范的方向发展。引导人们的行为向社会规范的方向发展。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显然,安全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应用分支。安全行为科学不但要应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其服务,同时安全行为科学为行为科学丰富了内容和扩大内涵。因此,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是相互交叉和兼容的关系,是行为科学在安全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学科。第三讲第三讲 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 人的安全行为特点1 1 1 1、安全行为具有复杂和动态的特性。、安全行为具有复杂和动态的特性。、安全行为具有复杂和动态的特性。、安全行为具有复杂和动态的特性。2 2 2 2、安全行为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安全行为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安全行为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安全行为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3 3 3 3、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4 4 4 4、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第三讲第三讲 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 不不同同的的企企业业职职工工和和领领导导、由由于于上上述述人人文文素素质质的的不不同同,会会表表现现出出不不同同的的安安全全行行为为水水平平,同同一一个个企企业业或或生生产产环环境境,同同样样是是职职工工或或领领导导,由由于于责责任任、认认识识等等因因素素的的影影响响,因因而而会会表表现现出出对对安安全全的的不不同同态态度度、认认识识,从从而而表表现现出出不不同同的的安安全全行行为为,要要达达到到对对不不安安全全行行为为的的抑抑制制,而而对对安安全全行行为为进进行行激激励励,需需要要研研究究人人的的心心理理过过程程以以及及影影响响人人行行为为的的因因素,安全行为学科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素,安全行为学科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一、安全心理学概论安全心理学概论 在各种工伤事故中,人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各种工伤事故中,人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全行为方式主要是由人的安全心理所决定的安全行为方式主要是由人的安全心理所决定的(如,(如,过马路时判断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等)。过马路时判断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等)。人的心理系统可分为两种人的心理系统可分为两种1、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系统2、群体心理系统、群体心理系统(一)个体心理系统(一)个体心理系统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现代心理学倾向于把个体心理显现看成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概括起来,个体心理可以分成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包括动动机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如,一个人希望成为科学家,并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学习和工作的动机;一个人希望得到团体的承认,并在团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动机。心理动力的成分分析心理动力的成分分析(1 1)需需需需要要要要:是是人人类类的的各各种种动动机机的的基基础础,即即,个个体体在在生生理理和和心心理理上上某某种种失失衡衡状状态态。它它是是个个体体进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2 2)兴兴兴兴趣趣趣趣:是是一一种种对对事事物物进进行行深深入入认认知知的的需需要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是需要的具体体现。(3 3)世世世世界界界界观观观观:则则对对人人需需要要进进行行调调节节和和控控制制,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态度。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态度。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关系。心理过程分析心理过程分析(1)认认知知过过程程:是是个个体体获获取取知知识识和和运运用用知知识识的的过程,包括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2)情情绪绪过过程程: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凡是符合个体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心理过程分析心理过程分析(3)意意志志过过程程:心心理理学学把把确确定定目目的的、并并为为实实现现目目的的而而有有意意识识地地支支配配和和调调节节行行为为的的心心理理过过程程,叫叫意意志志过过程程。它它是是人人和和动动物物的的本本质质区区别别。它它往往往往与与克克服服困困难难相相联联系系,并并体体现现在在对对行行为为的的发发动动和制止方面。和制止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非彼此孤立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3、心理状态、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在不同的时间内和不同的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定,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固持久。心理状态分析心理状态分析 感知活动时可能会出现聚精会神或漫不经心的状态;在思维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灵感或刻板状态;在情绪活动中,可能会产生某种心境、激情或应激的状态;在意志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犹豫或果敢的状态等等。事实上,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展开的,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心理状态分析心理状态分析(1)在睡眠状态下:脑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心理激活程度极低,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如做梦)意识不到,至少是不能清晰地意识到。(2)从睡眠状态觉醒后,人才开始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并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觉醒状态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但觉醒状态也有不同的性质和水平:(3)如振奋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积极有效;心理状态分析心理状态分析(4)疲惫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效能低下;(5)分心状态:使人对某种特定的刺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6)应激状态:意料之中(如高考)或意料之外(如地震)的事件,未发生、发生后的心理状态,应激状态使人对突发事件作出迅速的反应。心理特征分析心理特征分析(1)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如,有人观察敏锐精确(反之,粗枝大叶);有人记忆力特别强(或差);有人善于思考(如林彪),有人思维呆板等等。(2)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力方面的特征。心理特征分析心理特征分析(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4)人格:气质与性格有时也统称为人格。必须指出,在分析个体心理现象时,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将个体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只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分析。事实上,它们是彼此密切联系的。(二)个体心理与行为 人的心理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其作用对象是头脑中的观念。它不具任何形体,人们无法对它进行直接的观察与操作。但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1、行为 行为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例如,吃饭、穿衣、游玩等都是人的行为,这些行为都包含了较为复杂的反应成分,从而组成了各种特定的反应系统。2、刺激 刺刺激激:任何行为的产生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各种因素叫刺激刺激。刺激既可来自外部的物质世界或社会环境,也可以是来自于内部的生理与心理因素。在人类行为中,语言刺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足球运动员受球迷和媒体的影响等)。4、心理特征心理特征 人在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来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表现出人和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3、心理与行为、心理与行为 虽然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和心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是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的。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其原因在于人有丰富的主观世界。人总是以自己的主观精神世界去处理各种刺激,然后做出恰当的行为反应。3、心理与行为、心理与行为 心理也要通过行为得以表现。如,一个人的记忆,是通过他运用知识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情绪,是通过面部和姿势表情表现出来的。可以可以说,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说,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则是用来支配和动的外部表现,心理则是用来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3、心理与行为 由于心理与行为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我们就不仅可以根据所给予的刺激来预测心理现象,也可以根据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来推测心理活动。心理学家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往往要客观地观察和测量人的行为,并通过探讨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来全面准确地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是二十一世纪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1、意识、意识 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因为人具有意识,人才能察觉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联系,并能动地去改造客观世界;人才能够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及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人具有意识,因而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己、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对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2、无意识、无意识 人的心理除了有意识外,还存在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称之为潜意识)。它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完全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人们不能预先计划梦境的内容,也无法支配梦境的进程。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也难以回忆梦境的内容。2、无意识、无意识 人人在在清清醒醒的的时时候候,有有些些心心理理现现象象也也是是无无意意识识的的。例例如如,我我们们能能意意识识到到自自己己看看见见和和听听见见了了什什么么,但但对对视视觉觉和和听听觉觉的的过过程程却却意意识识不不到到。外外界界有有些些刺刺激激(如如低低于于1616赫赫兹兹的的次次声声)能能影影响响到到人人的的机机体体状状态态和和心心理理,但但人人不不能能意意识识到到它它的的存存在在,某某些些动动作作方方式式起起初初可可能能受受到到意意识识的的支支配配和和调调节节,但但在在它它们们成成为为习习惯惯后后,便便可可能能转转化化为为无无意意识识现现象象,如如骑骑车车、打打球球等等。偶偶尔尔无无意意识识中中的的一一些些东东西西也也会会闯闯入入意意识识,如如口口误误、笔笔误误,往往往往会会把把个个体体无无意意识识的的欲欲望望泄泄露露出出来来。在在安安全全行行为为中中,无无意意识识的的研研究究比比意意识识的的研研究更为重要。究更为重要。(四)(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前面我们讲到的前面我们讲到的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态和心理特征,都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都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现象。我们称为个体心理或象。我们称为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个体意识个体意识个体意识。心理学研。心理学研究人的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现象,主要是研究个体心理或个体,主要是研究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意识。但是,人是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但是,人是社会的成员,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群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国家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属关系、国家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属关系、球迷关系、老乡关系等等。球迷关系、老乡关系等等。由于社会群体的客由于社会群体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观存在,便产生了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四)(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群体与个体一样,存在着群体需要、群体价值、群体规范、群体舆论、群体目标等心理特征。一个群体由于具有某些特定的心理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群体。(四)(四)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群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如,意大利人的性格中体现的如,意大利人的性格中体现的“脏脏”、法国人的、法国人的“浪漫浪漫”、德国人的、德国人的“严谨与呆板严谨与呆板”、中国人、中国人“横穿马路横穿马路”(危(危险性)等等。险性)等等。二、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二、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理因素(一)情绪(一)情绪 情绪为每个人所固有,是受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表现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1、情绪的概念(一)情绪(一)情绪 2 2、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情绪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思维动作较快,总体上有利于安全生产;处于抑制状态时,思维与动作显得迟缓,总体上不利于安全生产;处于强化阶段时,往往有反常的举动,这种情绪可能发现思维与行动不协凋、动作之间不连惯。这是安全行为的忌讳。(一)情绪(一)情绪 3、建 议 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可临时改换工作岗位或停止其工作,不能让不良情绪而可能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带到生产过程中去(二)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二)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使个人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独特的个人色彩。例如,同样是积极工作,有的人表现为遵纪守法,动作及行为可靠安全,有的人则表现为蛮干急躁,安全行为较差。一个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的环境及教育对其改变是微小和缓慢的。因此,分析职工的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和支配,对保证工作时的行为安全有积极作用。1、有关气质的学说、有关气质的学说1)体液说)体液说(较多学者持赞同观点)较多学者持赞同观点)较多学者持赞同观点)较多学者持赞同观点)2)神经说)神经说(创立人:巴甫洛夫)(创立人:巴甫洛夫)(创立人:巴甫洛夫)(创立人:巴甫洛夫)3)血血型型说说(以以以以日日日日本本本本学学学学者者者者为为为为多多多多,主主主主要要要要分分分分为为为为AA、BB、OO及及及及ABAB型人的气质特点)型人的气质特点)型人的气质特点)型人的气质特点)4)激素说)激素说(根据人的内分泌及甲状腺划分人的气质)(根据人的内分泌及甲状腺划分人的气质)(根据人的内分泌及甲状腺划分人的气质)(根据人的内分泌及甲状腺划分人的气质)5)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主要以八卦占卜判断人的气质)(主要以八卦占卜判断人的气质)(主要以八卦占卜判断人的气质)(主要以八卦占卜判断人的气质)2、从体液假说看人的安全行为、从体液假说看人的安全行为体液假说的分类:体液假说的分类:(1)多血质)多血质(2)胆汁质胆汁质(3)粘液质粘液质(4)压抑质)压抑质3、“戏说戏说”气气质质多血质:多血质:“敢问路在何方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插曲)(西游记插曲)胆汁质:胆汁质:“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出手时,就出手”(水浒演义插曲)(水浒演义插曲)粘液质:粘液质:“大江东去,浪涛尽大江东去,浪涛尽”(三国演义插曲)(三国演义插曲)(三国演义插曲)(三国演义插曲)压抑质:压抑质:“忘宁梅,忘宁梅,”(红楼梦插曲)(红楼梦插曲)3、气质与安全行为的关系 在客观上,多数人属于各种类型之间的混合型。人的气质对人的安全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安全工作的适应性。因此,在工种安排、班组建设、使用安全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及组织和管理工人队伍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和个人特点来进行合理调配。(三)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三)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性格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对某一事物稳定的和习惯化的方式。如有的人胸怀坦白、有的人诡计多端;有的人克已奉公、有的人自私自利等。性格表现在人的活动目的上,也表现在达到目性格表现在人的活动目的上,也表现在达到目的行为方式上。的行为方式上。性格较稳定,不能用一时的或偶然的冲动来衡量人的性格特征的根据。但人的性但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格不是天生的,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方式定的方式。人的性格表现出多种多样。(三)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三)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为的影响理智型: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为,该类型人能够保持良好的安全行为。情绪型:的情绪体验深刻、安全行为受情绪影响大。意志型:有明确目标,行动主动,安全责任心强。安全行为的性格特征安全行为的性格特征 安全行为自觉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自觉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从事安全行动的目的性或盲目性、自动性或依赖性、纪律性或散漫性。安全行为的自制方面的性格特征自制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自制能力的强弱、约束或放任、主动或被动等。安全行为果断性方面的性格特征果断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安全行为是坚持不懈还是半途而废,严谨还是松散,意志顽强还是懦弱等。三、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三、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可分为: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可分为:1 1、社会知觉、社会知觉2 2、价值观、价值观 3 3、角色、角色 (一)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一)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知觉是眼前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知觉是眼前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刺激物既客观刺激物既包包括物,也包括人。括物,也包括人。人在对别人感知人在对别人感知时,不只停留在被感知的面部表情、时,不只停留在被感知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外部行为上,而且要根身体姿态和外部行为上,而且要根据这些外部特征来了解他的内部动据这些外部特征来了解他的内部动机、目的、意图、观点、意见等等。机、目的、意图、观点、意见等等。(一)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一)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人的社会知觉可分为三类:人的社会知觉可分为三类:人人的的知知觉觉:主主要要是是对对他他人人外外部部行行为为表表现现的的知知觉觉,并并通通过过对对他他人人外外部部行行为为的的知知觉觉,认认识识他他人人的的动动机机、感感情、意图等内在心理活动。情、意图等内在心理活动。人人际际知知觉觉:人人际际知知觉觉是是对对人人与与人人关关系系的的知知觉觉。人人际际知觉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感情因素参与其中。知觉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感情因素参与其中。自自我我知知觉觉:自自我我知知觉觉是是指指一一个个人人对对自自我我的的心心理理状状态和行为表现的概括认识。态和行为表现的概括认识。(一)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一)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人的社会知觉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常常是不一致的,这就会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或者偏见、使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在自己的知觉中发生歪曲。产生偏差的原因有:(1)第一印象作用(是最大的歪曲,安全上最忌讳)(2)晕轮效应(如对“星”们及洋货的崇拜)(3)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如老乡优先、物以类居等)(4)定型作用(如英联邦国家的坐侧交通)(二)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二)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它决定着个体对人和事的接近或回避、喜爱或厌恶、积极或消极。领导和职工对安全价值的认识不同,会从其对安全的态度及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要使人具有合理的安全行为,首先需要有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三)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三)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任何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是领导者,有人是被领导者;有人当工人,有人当农民;有人是丈夫,有人是妻子,等等。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每一种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人们只有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规范行事,社会生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就会发生混乱。角色实现的过程,就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过程。在角色实现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角色行为的偏差和冲突,使个人行为与外部环境发生矛盾。在安全管理中,在安全管理中,需要利用人的这种角色作用为其服务需要利用人的这种角色作用为其服务。四、影响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四、影响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 影响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主要有两种:影响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主要有两种:1社会舆论对行为的影响2、风俗与时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舆论对行为的影响社会舆论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舆论又称公众意见社会舆论又称公众意见,它是社会上,它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共同关心的事、用富于情感大多数人对共同关心的事、用富于情感色彩的语言所表达的态度、意见的集合。色彩的语言所表达的态度、意见的集合。要社会或企业人人都重视安全、有良好要社会或企业人人都重视安全、有良好的安全舆论环境。一个企业、部门、行的安全舆论环境。一个企业、部门、行业或国家,业或国家,要把安全工作搞好,需要利要把安全工作搞好,需要利用舆论手段。用舆论手段。2、风俗与时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风俗与时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风俗是指定地区内社会多数成员比较一致的行为趋向。风俗与时尚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会有不利的方面,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实现扬长避短。五、环境和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五、环境和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内因的作用和影响外,还有外因的影响,环境、物的状况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也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变化会刺激人的心理环境变化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甚至打乱人的正常行动。物的运行失常及布置物的运行失常及布置不当,会影响人的识别与操作不当,会影响人的识别与操作,造成混乱和差错,打乱人的正常活动。五、环境和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五、环境和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影响 环境和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会产生的模式:(1 1)环境差)环境差人的心理受不良刺激人的心理受不良刺激扰乱人的扰乱人的行动行动产生不安全行为产生不安全行为(2 2)物设置不当)物设置不当影响人的操作影响人的操作扰乱人的行扰乱人的行动动产生不安全行为产生不安全行为 反之,环境好,能调节人的心理、激发人反之,环境好,能调节人的心理、激发人的有利情绪,有助于人的行为。的有利情绪,有助于人的行为。五、环境和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五、环境和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影响 物设置恰当、运行正常,有助于人的控制和操作。环境差环境差环境差环境差(如噪声大、尾气浓度高、气温高、温度大、光亮不足等)造成人的不舒适、造成人的不舒适、疲劳、注意力分散疲劳、注意力分散,人的正常能力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行为失误和差错。由于物的缺陷物的缺陷,影影响人机信息交流,操作协调性差响人机信息交流,操作协调性差,从而引起人的不愉快刺激、烦躁知觉,产生急躁等不良情绪,引起误动作,导致不安全行为。五、环境和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五、环境和物的状况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影响 要保障人的安全行为,必须创造很好的环境,保证物的状况良好和合理。使人、物、环境更加协调,从而增强人的安全行为。六、事故心理结构及控制六、事故心理结构及控制 为了更好地防止事故,需要对事故心理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控制的前提是预测,事故心理的预防方法有:(一)事故心理预测 1、直观型预测 2、因素分析型预测 3、指数评估型预测 1、直观型预测 主要靠人们的经验和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如征兆预测法等。2、因素分析型预测 从事物发展中找出制约该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作为该事物发展进行预测的预测因子,测知各种重要相关因素。3、指数评估型预测 对构成行为人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若干重要因素,分别按一定标准评分,然后加以综合,做出的总估量,得出某一个引起事故的可能性的定量指标。(二)事故的心理因素(二)事故的心理因素 如前所述,人的心理包括极其广泛的内容:从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到思维;从情绪、感情到意志;从兴趣、习惯、能力、气质到性格个性等等。事故的心事故的心理因素理因素是对由于影响和导致一个人行为是对由于影响和导致一个人行为而发生事故的心理状态和成份的总称。而发生事故的心理状态和成份的总称。(二)事故的心理因素(二)事故的心理因素 事故心理结构是由众多的导致事故发生的心理要素组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说,只有当一个人形成一定的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而且具有可能引起事故的性格,并且碰到一定的引起事故的机遇时,才会发生也必然发生引起事故的行为。由此,可得出最基本的逻辑模型: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事故机遇导致事故的行为发生事故(二)事故的心理因素根据事故心理模型我们不难看出:1在研究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时,首先要考虑造成事故者的心理动态,分析事故心理结构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和支配作用,从而弄清事故心理结构和其事故行为的因果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通过研究造成事故者心理结构的内容要素和形成原因,探寻其心理结构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便能寻找出发生事故行为的人的心理原因。(二)事故的心理因素(二)事故的心理因素2在研究事故的预测问题时,首先应着重于研究造成事故的心理预测,实际上就是通过对造成事故心理的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进行预测。当其一个的心理状况与造成事故的结构的某些心理要素接近相似时,该个体发生事故行为可能性便增大,因此,造成事故心理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造成事故心理结构的内容要素进行人的心理状况的预测。(三)事故心理结构设计 导致事故的心理虽然不如人的全部心理那样广泛,但仍然有相当复杂的内容,而且其中各种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矛盾与制约。在研究人的导致事故心理过程中,发现影响和导致一个人发生事故行为的种种心理因素,不仅内容多,而且最主要的是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它们常常是有层次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辩证地起作用。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影响和导致一个人发生事故行为的种种心理因素假设为事故的心理结构。(三)事故心理结构设计(三)事故心理结构设计 进行造成事故者的心理结构及其性格估量的分析讨论,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的因素很多,而造成事故者的心理状态常常是导致事故的主要的因素,甚至是直接的因素。造成事故的心理结构复杂多样,我们在事故心理结构设计时,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故心理因素列出,为便于研究,一般归纳为十大心理要素。第四讲第四讲 研究安全行为的理论及方法研究安全行为的理论及方法 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企业领导和职工能在工作和生产操作中重视安全生产,有赖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是目的,创造条件是激励的手段。一、安全行为的激励理论一、安全行为的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首先是通过激励人的动机,从而引发人的行为。人受到激励是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状态,这种心理活动状态从外表上看不见,也听不到、摸不着,只能从人的行为方式和状态来加以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因是人的需要,因此,要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就要创造条件来满足人的需要,进而实现对其行为的控制和调整。激励就是创造这种条件的方法,行为科学目前提出了如下激励的理论。一、安全行为的激励理论一、安全行为的激励理论外予的激励内滋的激励行为学家把激励分为两类:安全行为的激励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我国长期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管理工作中,这种方法得到安全管理人员自觉或不自觉的应用,特别是随着安全管理学和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这一方法及其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一、安全行为的激励理论一、安全行为的激励理论 外予的激励和内滋的激励虽然都能激励人的行为,但后者具有更持久的推动力,前者虽然能激发人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之上的;后者对人的行为的激发则完全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它能使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二、安全行为的理论与方法1、XY理论2、双因素理论 3、强化理论 4、期望理论5、公平理论 安全行基安全行基础为理论础为理论1、XY理论 这一理论建立在对人的基本看法基础上,提出激励人行为的方法。如果对人从“恶”的方面认识,则其对行为的控制就体现为严厉、强制;如果从“善”的方面认识人,其行为的控制方法则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X理论”“Y理论”XY理论(1)“X理论”“X理论”对人的看法是:天性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缺乏进取心、怕负责任;趋向保守,反对改革。为此,主张采取“强硬的强硬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包括强迫、威胁或严密的监督强迫、威胁或严密的监督。事实证明这种理论有明显的不足。事实证明这种理论有明显的不足。(2)“Y理论”“Y理论”对人的看法正好相反,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能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外部惩罚和威胁不能促使人的努力;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接受责任和主动承担责任。因此,主张采取激励的办法是:分权和授权;扩大工作自主范围;采取参与制;鼓励自我评价。(3)结论 以上两种极端的理论和方法,都有一定的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片面性,因此应该综合两种理论特长,具体对象,具体对待。这种综合“X理论”和“Y理论”的方法也称为“权变理论权变理论”。目前现实中很多管理的实践中,都采用“权变理论”的方法。在管理中,采取强硬与温和相结合;分权与调控相结合;自主与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2、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也称“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理论”,即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认为在管理中有些措施因素能消除双因素理论认为在管理中有些措施因素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调动其积极的工作行为,职工的不满,但不能调动其积极的工作行为,这这些因素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体的作用,有预防效果些因素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体的作用,有预防效果而不会导致身体健康,所以称为保健因素。而不会导致身体健康,所以称为保健因素。如改如改善环境条件、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监督、检查、安善环境条件、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监督、检查、安全奖等;能起激励作用,调动领导和职工自觉的全奖等;能起激励作用,调动领导和职工自觉的安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是激励安全需要、安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是激励安全需要、变变变变“要我安全要我安全要我安全要我安全”为为为为“我要安全我要安全我要安全我要安全”、得到家人和社会得到家人和社会支持与承认、安全文化的手段等。支持与承认、安全文化的手段等。结结 论论 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人的需要的目标或诱因提出来的。在实用中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某种条件下也并非如此,即在一定条件下,保健因素也有激励作用。3、强化理论 强化指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使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的过程。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的行为受到正正强强化化趋趋向向于于重重复复发发生生,受受到到负负强强化化会会趋趋向向于于减减少少发发生生。例如,当一个人做了好事受到表扬,会促使他再做好事;当一个做了错事受到批评,就会使他减少做类似错事。2)欲激励人按一定要求和方式去工作,奖励(给予报酬),比惩罚更有效。奖励(给予报酬),比惩罚更有效。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3 3)反反馈馈是是强强化化的的种种重重要要形形式式,反反馈馈就就是是使使工作者知道结果。工作者知道结果。4 4)为为了了使使某某种种行行为为得得到到加加强强,奖奖赏赏(报报酬酬)应应在在行行为为发发生生以以后后尽尽快快提提供供,考考虑虑强强化化的的时时延延缓缓提提供供奖奖赏赏会会降降低低强强化化作作用用的的效效果果。对对所所希希望望发发生生的的行行为为应应该该明明确确规规定定和和表表述述,只只有有行行为为的的目目标标明明确确而而具具体体,才才能能对对行行为为效效果果进进行行衡衡量量和和及及时时予予以以奖奖励励,强强化化理理论论在在安安全全管管理理中中得得到到广广泛泛的的应应用用,如如安安全全奖奖励励、无无故故罚罚款款、安安全全单单票票否决、企业升级安全指标等。否决、企业升级安全指标等。4、期望理论、期望理论 这一理论按如下公式表述:激励力=目标效价期望概率 激励力是指调动积极性发挥内部潜力;目标效价是指个人对某一行为成果价值的主观评价;期望概率指行为导致成果的可能性大小。4、期望理论、期望理论 这一理论说明,应从提高这一理论说明,应从提高目标效价和增强实目标效价和增强实目标效价和增强实目标效价和增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现目标的可能性现目标的可能性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方面去激励人的安全行为。两个方面去激励人的安全行为。对对目标价值目标价值目标价值目标价值的评价受个人知识、经验、态度、的评价受个人知识、经验、态度、信仰、价值观等因素影响,而信仰、价值观等因素影响,而期望概率受条件、期望概率受条件、期望概率受条件、期望概率受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环境等因素制约环境等因素制约环境等因素制约,提高人们对安全目标价值认识、,提高人们对安全目标价值认识、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增强实现安全生产的可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增强实现安全生产的可能性、是安全管理和工作人员应努力去做的。能性、是安全管理和工作人员应努力去做的。5、公平理论、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所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所得到的绝对收益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收益得到的绝对收益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收益的影响,的影响,即一个人仅看到自己的实际收益,还把其与别人的收益作比较、当二者相等或合理,则认为是正常和公平的,因而心情舒畅地积极工作,否则会产生不公平感,于是影响行为积极性。5、公平理论、公平理论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重视重视“比较存在比较存在”的意义及其作用的意义及其作用,不仅要实行按劳付酬的原则,还要考虑同类活动及周围环境的状况,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否则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如在进行安全罚款与奖金的额度分配等问题。第五讲第五讲 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 一、人体生物节律 本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而曼斯瓦波达在长期的临床试验与观察中,发现病人的病症、情绪及行为的起伏变化,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规律。一、人体生物节律 认为正半周期为高潮期,这时,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反之,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效率低下。正弦曲线与横轴交点这一天称为“临界点”:单临界点:三个临界点互不重叠时的每个点;双临界点:两个临界点相重叠时的点;三临界点:两个临界点相重叠时的点。一、人体生物节律 约约2020年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年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 泰尔奇尔教授,在研究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时,泰尔奇尔教授,在研究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时,发现人的智力波动周期是发现人的智力波动周期是3333天。后来一些学者经天。后来一些学者经过反复试验,提出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直到生过反复试验,提出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直到生命结束,都存在着以命结束,都存在着以2323天、天、2828天和天和3333天为周期天为周期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按正弦函数周期变化的规律,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按正弦函数周期变化的规律,并用正弦曲线绘制出每个人的生物节律周期,即并用正弦曲线绘制出每个人的生物节律周期,即生理节奏曲线。生理节奏曲线。一、人体生物节律计算通式:计算通式:X=365AB+C X=365AB+C A A 预测年份与出生年份差;预测年份与出生年份差;B B 本年份到预测日的总天数,如未到日本年份到预测日的总天数,如未到日 用用“”“”,已过生日则用,已过生日则用“+”“+”C C 从出生以来到计算日的总闰年数,即从出生以来到计算日的总闰年数,即 C=A/4 C=A/4所得的整数;所得的整数;X X从出生到计算日生活的总天数。从出生到计算日生活的总天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