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上传人:mby****80 文档编号:240750347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第四讲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 诸子,是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诸子,是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也指他们的代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也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指各学派。表作。百家,指各学派。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根据西根据西汉刘歆的汉刘歆的七略七略,把儒家经典列入,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六艺略中。中。另外,在另外,在诸子略诸子略中,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中,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百家只是概数,并没有那么多。等十家。百家只是概数,并没有那么多。第一节第一节 儒家儒家 孔子(公元前孔子(公元前551551年年9 9月月2828日公元前日公元前479479年年4 4月月1111日),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日),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人。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公元前人。公元前551551年年9 9月月28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479年年4 4月月11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文集论语论语及及四书四书中。中。一、先秦儒家人伦思想一、先秦儒家人伦思想v (一)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一)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v (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v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三)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一)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一)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殆。”“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是知也。”论语论语 2.2.孔子晚年系统整理了孔子晚年系统整理了诗诗、书书等古代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编的文献,把鲁国史官编的春秋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论语是他的弟子和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的孔子言录,载有孔子与弟子间的谈再传弟子整理的孔子言录,载有孔子与弟子间的谈话,是后人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话,是后人研究孔子的基本资料。六艺六艺v 有两种说法:有两种说法:v(一)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一)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v(二)六艺即六经,谓(二)六艺即六经,谓易易、书书、诗诗、礼礼、乐乐、春秋春秋也。也。孔子孔子“仁仁”的思想的思想 孔子的仁的思想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孝与德孔子的仁的思想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孝与德也包括在仁之中。也包括在仁之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朝闻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夕死可矣!论语论语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仁是指一种美好的品德。在孔。仁是指一种美好的品德。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精神支柱;就个人修养而言,恭、宽、信、子看来,仁是礼的精神支柱;就个人修养而言,恭、宽、信、敏、惠等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从血缘关系上看,孝悌(朱熹敏、惠等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从血缘关系上看,孝悌(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孝悌孝悌”也作也作“孝弟孝弟”)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上看,忠恕是为仁之道。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上看,忠恕是为仁之道。“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为仁”,就是主张按周礼的等级制度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主张按周礼的等级制度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孔子孔子“礼礼”的思想的思想 孔子仍未摆脱天命思想;他十分重视礼;仁是他思想的孔子仍未摆脱天命思想;他十分重视礼;仁是他思想的核心。核心。“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生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君子“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论语论语 孔子重视礼,规定孔子重视礼,规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他还对礼的作用作出解释:他还对礼的作用作出解释:“礼之用,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即礼乐的作用是调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由于孔子即礼乐的作用是调和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由于孔子的提倡,礼乐和仁义一样,成为儒家最为重视的根本观念。的提倡,礼乐和仁义一样,成为儒家最为重视的根本观念。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礼记曲礼曲礼 孔子死后,儒家一分为八,称为儒家八派。子思、孟子孔子死后,儒家一分为八,称为儒家八派。子思、孟子两派有承继关系,思想倾向基础一致,自宋代以后被尊为儒两派有承继关系,思想倾向基础一致,自宋代以后被尊为儒家正宗。荀子一派,与子思、孟子的思想有差别,当时也有家正宗。荀子一派,与子思、孟子的思想有差别,当时也有很大影响。在后来,统治者常常兼用荀、孟儒学以统治人们很大影响。在后来,统治者常常兼用荀、孟儒学以统治人们的思想。的思想。孔子孔子荀子一派荀子一派子思、孟子一派子思、孟子一派其他诸派其他诸派(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二)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孟子(约前孟子(约前372-372-前前289289),名轲,字子舆,战国),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人,孔子第邹(今山东邹城)人,孔子第四代弟子。曾周游列国,做过四代弟子。曾周游列国,做过客卿。其学说被认为客卿。其学说被认为“迂远而迂远而阔于事情,阔于事情,”因此而不被当政因此而不被当政者采纳。晚年埋头著述,有者采纳。晚年埋头著述,有孟子孟子七章传世。在封建社七章传世。在封建社会被尊为会被尊为“亚圣亚圣”,地位仅次,地位仅次于孔子。于孔子。孟母三迁孟母三迁v v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墓,躄(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墓,躄(bi)踊痛哭之事。母曰:)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夏历每月初一)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子曰:揖(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之,一一习记。孟子曰:“此此真可以居子也。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遂居于此。v v 西汉西汉刘向:刘向:列女传列女传卷一卷一母仪母仪v 孟子的孟子的“仁政说仁政说”孟子的孟子的“仁政仁政”学说,在经济关系方面主张学说,在经济关系方面主张“制民之产制民之产”,反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在政治方面则是一种道德政治的理反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在政治方面则是一种道德政治的理想,也叫做想,也叫做“王道王道”,与之相对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与之相对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霸霸道道”。他倡导。他倡导“以德服人以德服人”的王道,力劝诸侯的王道,力劝诸侯“以德王天以德王天下下”,着眼于争取民心。,着眼于争取民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庙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五庙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v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非我也,岁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天下之民至焉。”v v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也?”v v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语人曰我不能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v v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v v 孟子见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上v v v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善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三)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三)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 荀子(约前荀子(约前298-298-前前238238),名),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在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在楚为官。免官后授徒著书,后人辑楚为官。免官后授徒著书,后人辑其著述为其著述为荀子荀子3232篇。荀子属于篇。荀子属于儒家的重要代表,但较为激进,既儒家的重要代表,但较为激进,既主张主张“隆礼隆礼”,又要求,又要求“重法重法”。荀子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对道荀子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对道德与法律的互补关系也有一定的认德与法律的互补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主张识,主张“隆礼重法隆礼重法”,强调礼在,强调礼在为人、做事、治国方面的作用,认为人、做事、治国方面的作用,认为礼是法的根据、法的总纲,而法为礼是法的根据、法的总纲,而法是礼的体现、礼的确认。如果只讲是礼的体现、礼的确认。如果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重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就不足以维护统治。刑罚,就不足以维护统治。荀子的荀子的“隆礼重法隆礼重法”荀子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对道德与法律的互补关系也有荀子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对道德与法律的互补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主张一定的认识,主张“隆礼重法隆礼重法”,强调礼在为人、做事、治,强调礼在为人、做事、治国方面的作用,认为礼是法的根据、法的总纲,而法是礼的国方面的作用,认为礼是法的根据、法的总纲,而法是礼的体现、礼的确认。如果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体现、礼的确认。如果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重教化,不重刑罚,就不足以维护统治。他说:重刑罚,就不足以维护统治。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荀子修身修身)隆礼重法,使荀子成为政治思想上从儒家到法家的过渡隆礼重法,使荀子成为政治思想上从儒家到法家的过渡人物。人物。劝劝 学学v v 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何也,揉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砺,君子博学何也,揉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砺,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已矣。而日三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已矣。v 孟孟子子v 荀子的性恶论荀子的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荀子性恶性恶 其一,其一,“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又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而辞让亡焉;生而又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亡焉。”所以,所以,“凡性者,天之就也。凡性者,天之就也。”其二,其二,“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父,弟之让乎兄;子劳而不敢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其三,其三,“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二、汉代儒家观念二、汉代儒家观念 董仲舒(前董仲舒(前179-179-前前104104),西汉名儒,中国),西汉名儒,中国思想史上影响重大的第一思想史上影响重大的第一位经学大师。他刻苦好学,位经学大师。他刻苦好学,专攻儒家经典专攻儒家经典春秋公羊春秋公羊传传,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曰:曰:“仲舒少治仲舒少治春秋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讲诵盖三年不窥园,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其精如此。”由此完成了由此完成了经学巨著经学巨著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并应诏进献著名的并应诏进献著名的天人天人三策三策。董仲舒对儒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术”的主张。他在第三次应诏对汉武帝的策问中,建议的主张。他在第三次应诏对汉武帝的策问中,建议“诸不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为汉武帝所采纳。所采纳。董仲舒学说的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奉天法古为旗董仲舒学说的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以奉天法古为旗号,以先王之道为楷模,吸收阴阳五行说,借鉴韩非思想,极号,以先王之道为楷模,吸收阴阳五行说,借鉴韩非思想,极力宣扬君权神授,论证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儒家的理论道德披力宣扬君权神授,论证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儒家的理论道德披上神秘外衣,建构了一个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骨上神秘外衣,建构了一个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神学观念体系。架的神学观念体系。在义利问题上,主张道义高于功利,鼓吹在义利问题上,主张道义高于功利,鼓吹“杀身成仁杀身成仁”和和安贫乐道。安贫乐道。三、宋明理学:儒家新型态三、宋明理学:儒家新型态v(一)宋明理学的起源(一)宋明理学的起源v(二)程朱理学对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二)程朱理学对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v(三)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三)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一)宋明理学的起源(一)宋明理学的起源v 北宋是理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北宋是理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程颐、程颢是其代表。南宋是理学进一步发展,以及朱学统程颐、程颢是其代表。南宋是理学进一步发展,以及朱学统治地位确立的阶段。治地位确立的阶段。v 理学的兴起,首先与北宋时期州县学校兴起、书院林立理学的兴起,首先与北宋时期州县学校兴起、书院林立有密切关系。有密切关系。v 理学兴起的又一原因,则是和宋代异族、异国的崛起,理学兴起的又一原因,则是和宋代异族、异国的崛起,政治变革的冲突,社会生活的变迁密切相关的。政治变革的冲突,社会生活的变迁密切相关的。理学的开山祖师是濂溪学派创始人周敦颐理学的开山祖师是濂溪学派创始人周敦颐 周敦颐(周敦颐(1017-1017-10731073),他曾做过地方官,),他曾做过地方官,晚年在庐山下筑晚年在庐山下筑“濂溪书濂溪书堂堂”,潜心学问,创立了,潜心学问,创立了理学思想体系。其著作流理学思想体系。其著作流传至今的有传至今的有太极图说太极图说、易通易通,还有一些诗文,还有一些诗文如如爱莲说爱莲说、曲赋曲赋等。周敦颐的等。周敦颐的“太极太极”说,说,已具备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已具备了理学的最高范畴“理理”的基本特征。的基本特征。爱莲说爱莲说v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v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v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者也。v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爱,宜乎众矣。v 宋宋周敦颐周敦颐关中学派是理学开创阶段的重要派别之一关中学派是理学开创阶段的重要派别之一 张载(张载(1020-10771020-1077),),其著作仅存其著作仅存正蒙正蒙、易说易说、经学理窟经学理窟等。世称横渠先生。等。世称横渠先生。张载的伦理思想,是在张载的伦理思想,是在北宋的重整伦常纲纪,北宋的重整伦常纲纪,拯救理论危机的新儒学拯救理论危机的新儒学运动的推动下形成和发运动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展起来的。(二)程朱理学对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二)程朱理学对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 程颢(程颢(1032-10851032-1085)程颐(程颐(1033-11071033-1107)程颢、程颐是兄弟,同授业于周敦颐,人称程颢、程颐是兄弟,同授业于周敦颐,人称“二程二程”。“二程二程”与洛阳学派与洛阳学派 v “二程二程”因在洛阳龙门的皋书院讲学,世称洛阳学派。因在洛阳龙门的皋书院讲学,世称洛阳学派。洛阳学派子弟众多,是北宋影响最大的理学派别。洛阳学派子弟众多,是北宋影响最大的理学派别。v v “二程二程”哲学体系的核心是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理”或或“天理天理”。v v 洛学之著作,洛学之著作,“二程二程”有有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遗书2525卷等。卷等。后人合刊为后人合刊为二程全书二程全书。v v “二程二程”的理学思想体系,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的理学思想体系,为朱熹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论基础。朱熹与福建学派朱熹与福建学派 朱熹(朱熹(1130-12001130-1200),江西),江西人,后迁居福建。人,后迁居福建。1919岁中进士,岁中进士,曾做过官。在江西庐山建曾做过官。在江西庐山建“白鹿白鹿洞书院洞书院”讲习经书,宣传理学思讲习经书,宣传理学思想。又在长沙想。又在长沙“岳麓书院岳麓书院”讲学讲学授徒。庆元四年,南宋宁宗下诏授徒。庆元四年,南宋宁宗下诏禁止理学,称禁止理学,称“伪学之徒,改视伪学之徒,改视回听回听”,订立了,订立了伪学逆党籍伪学逆党籍,致使朱门门前冷落,许多人甚至致使朱门门前冷落,许多人甚至不敢以儒者自命。死前仍在修改不敢以儒者自命。死前仍在修改大学大学诚意章诚意章。死后九年,。死后九年,朝廷解理学之禁,为其恢复名誉,朝廷解理学之禁,为其恢复名誉,下诏要学者习读朱子著作,将他下诏要学者习读朱子著作,将他所注所注“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作为科举教材,作为科举教材,朱学遂成中国的正宗思想体系。朱学遂成中国的正宗思想体系。v 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福建学派,又称闽学、朱学南宋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福建学派,又称闽学、朱学或考亭学派,它以伦理观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或考亭学派,它以伦理观为核心,融儒、道、释为一体,给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致,形儒学赋予了哲理性和思辨性,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精致,形成以成以“理理”为本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实现了对儒家的为本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实现了对儒家的“有功有功于圣门,又补于后学于圣门,又补于后学”的第二次改造。的第二次改造。v v 朱氏一生著述甚丰,并大多保存。主要有朱氏一生著述甚丰,并大多保存。主要有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大学章句、中庸或问中庸或问、论语精义论语精义、孟子要义孟子要义等,合称等,合称朱子大全朱子大全。他的语录被黎清德编为。他的语录被黎清德编为朱子语朱子语录录140140卷。卷。v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v v “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父子之理。”v “理生万物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在气先”。v “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v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v (三)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三)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发展 陆九渊(陆九渊(1139-1139-11931193),人称象山先生,),人称象山先生,江西人。曾在国子监讲江西人。曾在国子监讲授授春秋春秋。他一生述。他一生述而不作(述而不作,谓而不作(述而不作,谓只阐述前人成说,自己只阐述前人成说,自己无所创作),著述很少,无所创作),著述很少,有有象山先生全集象山先生全集。陆九渊和他的陆九渊和他的“心学心学”v 陆氏是心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以陆氏是心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以“心心”为本的思为本的思想。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想。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吾心便是宇宙”。他在承认。他在承认“理理”的至高无上的同时,的至高无上的同时,提出了提出了“心即理心即理”的原则来协调二者的关系。的原则来协调二者的关系。v v 陆九渊陆九渊“心本论心本论”的创立,使理学思想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创立,使理学思想体系发生了重大分化,形成了陆学与朱学的对立。从此,理学分为两大派别。分化,形成了陆学与朱学的对立。从此,理学分为两大派别。王守仁及其王守仁及其“心学心学”王守仁(王守仁(1472-1472-15281528),字伯安,浙江),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曾筑室绍兴阳余姚人。曾筑室绍兴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曾任兵部尚书,明代哲曾任兵部尚书,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有学家、教育家。有王王文成公集文成公集,共,共3838卷。卷。v v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王阳明v v “心学心学”的系统,包括的系统,包括“心即理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说和致良知说。说、知行合一说和致良知说。v v “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理”。v v “致良知致良知”有两个特点:有两个特点:v v 第一,作为第一,作为“天理天理”的的“良知良知”,就在人的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就在人的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v v 第二,第二,“良知良知”人人皆有,圣愚相同。良知,就是人人皆有,圣愚相同。良知,就是“是非之心是非之心”。就。就本性而言,人人都是圣人。本性而言,人人都是圣人。“满街都是圣人满街都是圣人”。v v 这正是孟子所谓这正是孟子所谓“人皆可为尧舜人皆可为尧舜”,或佛教所言:,或佛教所言:“人皆可以成佛人皆可以成佛”。v 第二节第二节 道家道家v 一、先秦道家:老子和庄子一、先秦道家:老子和庄子 v 二、道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二、道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v 三、道家的理想人格三、道家的理想人格v v 四、道家与儒家的互补四、道家与儒家的互补(一)老子与道教的起源(一)老子与道教的起源v 老子(约前老子(约前571-571-前前472472),姓李名耳,字聃,今河南人,),姓李名耳,字聃,今河南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据说曾任周王朝道家学派创始人。据说曾任周王朝“守藏室之吏守藏室之吏”,掌握史,掌握史册典籍,后来隐居不仕。他学识渊博,相传孔子曾向他求教册典籍,后来隐居不仕。他学识渊博,相传孔子曾向他求教过过“礼礼”。著有。著有老子老子一书,因上篇讲一书,因上篇讲“道道”,下篇讲,下篇讲“德德”,所以又叫,所以又叫道德经道德经,有五千字。,有五千字。v v 道家是道家是“道德家道德家”的简称,因的简称,因道德经道德经而得名。它与而得名。它与儒家的不同之处异常鲜明。儒家是儒家的不同之处异常鲜明。儒家是“入世之学入世之学”,主要讲的,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而言,偏重于人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而言,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而道家则是品格修养;而道家则是“出世之学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v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v v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大道废有大道废有仁义仁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有。”v “小国寡民。使有仟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小国寡民。使有仟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v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损有余而补不足。损有余而补不足。”v v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的甚至相反相成,所谓。有的甚至相反相成,所谓“曲则全,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v v 道德经道德经(二)(二)庄子庄子 v 庄子(前庄子(前369-369-前前286286),比老子晚出生二百年。名周,),比老子晚出生二百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与孟子同时,家境贫寒,曾居于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与孟子同时,家境贫寒,曾居于陋巷,以织履为生,任过漆园吏,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陋巷,以织履为生,任过漆园吏,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v v 现存现存庄子庄子3333篇,其中内篇篇,其中内篇7 7篇,乃庄周所作,外篇篇,乃庄周所作,外篇1515篇及杂篇篇及杂篇1111篇,可能是庄周后学所作。篇,可能是庄周后学所作。庄子于庄子于“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v 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韩非列传v 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本体论的方向迈进,明确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本体论的方向迈进,明确指出:指出:“天大地大,没有道大天大地大,没有道大”。v v 庄子的社会观同老子基本相同,从根本上主张治国以道。庄子的社会观同老子基本相同,从根本上主张治国以道。v v 庄子吸收了老子的思想,并进一步发挥,形成了自己的庄子吸收了老子的思想,并进一步发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思想体系。逍遥游逍遥游、齐物论齐物论和和大宗师大宗师三篇文章三篇文章自成一体,构成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框架自成一体,构成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框架 。v v 二、道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二、道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演变 1.1.稷下黄老学派稷下黄老学派 v v 2.2.汉初汉初“黄老之治黄老之治”v v 3.3.魏晋玄学魏晋玄学 v v 4.4.唐以后,道家思想没有新的建树,道教唐以后,道家思想没有新的建树,道教 的势力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的势力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魏晋玄学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由何晏、王弼开创并盛极一时的哲魏晋玄学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由何晏、王弼开创并盛极一时的哲学思潮,名称来自学思潮,名称来自老子老子的的“玄玄”,就其实质而言,是以道家为本,就其实质而言,是以道家为本,杂糅儒家思想的哲学流派,其经典理论支柱是杂糅儒家思想的哲学流派,其经典理论支柱是“三玄三玄”,即,即周易周易、老子老子和和庄子庄子。玄学其宗旨是玄学其宗旨是“贵无贵无”。玄学家们认为:。玄学家们认为:“无无”是是“有有”的根本,的根本,是天地万物的精神本源。提出是天地万物的精神本源。提出“上及造化,下被万事,莫不贵无上及造化,下被万事,莫不贵无”的论的论点。点。“贵无贵无”论强调君主论强调君主“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必要。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的必要。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生意义价值的思考。v 阮籍、嵇康是玄学中的激进派,二人与山涛、向秀、刘伶、阮咸、阮籍、嵇康是玄学中的激进派,二人与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王戎“游于竹林,号为七贤游于竹林,号为七贤”。玄学家以自然为本,以名教为末。他们对帝王玄学家以自然为本,以名教为末。他们对帝王“宰割天下以其私宰割天下以其私”的行为表示愤慨,所以主张的行为表示愤慨,所以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v 魏晋玄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魏晋玄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它克服了汉代经学注经繁琐的弊病,开创了糅合儒道学说的首先,它克服了汉代经学注经繁琐的弊病,开创了糅合儒道学说的一代清新学风。一代清新学风。其次,在方法上,由原来着重于实际运用的经验方法,转变为重视其次,在方法上,由原来着重于实际运用的经验方法,转变为重视理性思辨的抽象方法,提高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水平。理性思辨的抽象方法,提高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水平。再次。它提出的再次。它提出的“本末本末”、“体用体用”、“动静动静”等范畴,使中国哲等范畴,使中国哲学由汉代的宇宙论上升为本体论,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本体论思辨哲学由汉代的宇宙论上升为本体论,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本体论思辨哲学的新阶段。学的新阶段。v 道教是中国本土最重要的宗教。道教是中国本土最重要的宗教。v v 道教的主要思想渊源有三:一是中国古代的鬼神崇拜;二是战国以道教的主要思想渊源有三:一是中国古代的鬼神崇拜;二是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三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来的神仙方术;三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v v 道家的学说为道教提供了理论武器。道教又以它特有的宗教形式,道家的学说为道教提供了理论武器。道教又以它特有的宗教形式,演绎、实践和发展着道家的思想和精神。演绎、实践和发展着道家的思想和精神。v v 道教是道家学说的一种存在形式,但它又不是道家本身。道教内部道教是道家学说的一种存在形式,但它又不是道家本身。道教内部派系复杂,教义、教规也有区别,同道家的距离也有远有近。从大的方派系复杂,教义、教规也有区别,同道家的距离也有远有近。从大的方面来看,养性者最近,炼气者次之,服丹者又次之,符箓者最远。面来看,养性者最近,炼气者次之,服丹者又次之,符箓者最远。v v 道教是以道家学说为基本理论,吸收民间信仰和各类方术,以道教是以道家学说为基本理论,吸收民间信仰和各类方术,以“得道得道成仙成仙”为目的的宗教。道教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独立的宗教,始于东汉时为目的的宗教。道教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独立的宗教,始于东汉时期。期。三、道家的理想人格三、道家的理想人格v 内倾思维、长生久视和抱朴守拙。即主张顺任自然、修性养生、超内倾思维、长生久视和抱朴守拙。即主张顺任自然、修性养生、超迈逍遥。迈逍遥。v v 就思维方式而言,老子的人生观是内倾式的。它是通过对人欲望的克就思维方式而言,老子的人生观是内倾式的。它是通过对人欲望的克制,心灵的净化,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制,心灵的净化,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v v 老子崇尚的人生理想是老子崇尚的人生理想是“长生久视长生久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巧弃利”。v v 庄子的人生观基本上与老子相同,以庄子的人生观基本上与老子相同,以“道道”为坐标,追求清净自然无为坐标,追求清净自然无为。他认为,要达到逍遥人生的境界,必须从外、内两个方面进行克制为。他认为,要达到逍遥人生的境界,必须从外、内两个方面进行克制和修养。在和修养。在庄子庄子天地篇天地篇中,庄子把中,庄子把“五色乱目五色乱目”、“五声乱耳五声乱耳”、“五臭熏鼻五臭熏鼻”、“五味浊口五味浊口”等视为等视为“生之害生之害”。v v 内修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另一个方面。他认为,要想真正达到与天地精内修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另一个方面。他认为,要想真正达到与天地精神合而为一,除了摒弃人生的种种诱惑,排除纷纭事实的干扰,还必须神合而为一,除了摒弃人生的种种诱惑,排除纷纭事实的干扰,还必须修炼内功,达到死而不亡,这是人生近于修炼内功,达到死而不亡,这是人生近于“道道”的最高档次。的最高档次。四、道家与儒家的互补四、道家与儒家的互补v 道家与儒家既互相区别、互相排斥、互相对立又互相一道家与儒家既互相区别、互相排斥、互相对立又互相一致、互相借重、互相补充。致、互相借重、互相补充。v v 儒家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和道德型文化。儒家是要人儒家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和道德型文化。儒家是要人们成为仁人、圣人;老、庄则以道为本源,以道为总则,他们成为仁人、圣人;老、庄则以道为本源,以道为总则,他们把人看成是宇宙自然中与其他事物平等的一员,人无需一们把人看成是宇宙自然中与其他事物平等的一员,人无需一种特殊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种特殊的道德来规范自己。v v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开始了儒、道互补的尝试。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开始了儒、道互补的尝试。到了魏晋玄学,实际上把儒学和道学融合起来。到了宋明理学,魏晋玄学,实际上把儒学和道学融合起来。到了宋明理学,则把儒道合一。则把儒道合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论文期末论文(2009年秋季学期)年秋季学期)v1.有人说:有人说:论语论语是中国人的是中国人的圣经圣经。你是怎样看的?请从。你是怎样看的?请从论论语语本身及其影响谈起。(不少于本身及其影响谈起。(不少于500字)字)v2.“民本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试予以评述。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试予以评述。(不少于(不少于500字)字)v3.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十分看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十分看重“义利之辨。义利之辨。”当当“义义”与与“利利”发生发生矛盾时,你会怎样做?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予以阐述。(矛盾时,你会怎样做?请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予以阐述。(800字以上)字以上)v4.有人说: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封建社会分别扮演了有人说: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在封建社会分别扮演了“牧师牧师”与与“刽子手刽子手”的角色。这一观点的立论根据是什么?(的角色。这一观点的立论根据是什么?(800字以上)字以上)v要求:要求:A4纸、手写,一律用碳素笔。纸、手写,一律用碳素笔。v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两周后提交。两周后提交。第三节第三节 墨、法、兵家文化墨、法、兵家文化 1.1.墨家以兼爱为本,关注中下阶层利益,专以救世为其志墨家以兼爱为本,关注中下阶层利益,专以救世为其志向。向。2.2.法家则寻求明主贤君以变法,令行禁止,法治天下,以法家则寻求明主贤君以变法,令行禁止,法治天下,以一展其鸿鹄之志。一展其鸿鹄之志。3.3.兵家则专论用兵之道,重兵略于谋划,谈天时、地利、兵家则专论用兵之道,重兵略于谋划,谈天时、地利、人和,论尽古今攻守权谋之术。人和,论尽古今攻守权谋之术。在儒、道以及墨家、法家、兵家之外,还有阴阳家、纵横在儒、道以及墨家、法家、兵家之外,还有阴阳家、纵横家、名家、杂家、农家等等,家、名家、杂家、农家等等,一、一、墨家文化墨家文化 v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翟也。”v 韩非子韩非子显学篇显学篇v v “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v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有度有度 墨子和墨家墨子和墨家 墨子,约前墨子,约前468468年前年前376376年年(一说前一说前479479年年前前381381年),年),名翟,鲁国人,后长期住在宋名翟,鲁国人,后长期住在宋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一书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称 “显学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尚同尚同”,就是统一人们的思想、意志和行为。,就是统一人们的思想、意志和行为。“尚贤尚贤”,是反对世袭制度,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下的用人路线,主张打破,是反对世袭制度,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下的用人路线,主张打破门第出身贵贱的界限,从各个阶层中选拔德才兼备的贤人,委以重用。门第出身贵贱的界限,从各个阶层中选拔德才兼备的贤人,委以重用。天下大患有三:天下大患有三:“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诸侯不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孝慈;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孝慈;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兼爱天下之人兼爱天下之人”。“爱无差等爱无差等”。墨子墨子兼爱兼爱v v “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财相分也。”v 墨子墨子非攻非攻墨家的节用、节葬、非乐思想墨家的节用、节葬、非乐思想 “去无用之费,乃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去无用之费,乃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棺三寸,足以朽骨;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衣三领,足以朽肉,。”墨子墨子节葬节葬 “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为为乐,非也。乐,非也。”墨子墨子非乐非乐 二、二、法家文化法家文化 v 法家思想产生并成熟于先秦。就其思想实质而言,它主要是一种专制法家思想产生并成熟于先秦。就其思想实质而言,它主要是一种专制主义政治理论,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主义政治理论,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v v 在社会和文化转型急剧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对于当时中国在社会和文化转型急剧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对于当时中国的统一,曾经起了积极的作用。秦统一中国,是法家思想的胜利。的统一,曾经起了积极的作用。秦统一中国,是法家思想的胜利。v v 秦亡以后,法家声名狼藉,统治者再也不敢公开宣扬法家思想,而是秦亡以后,法家声名狼藉,统治者再也不敢公开宣扬法家思想,而是公开宣扬儒家思想,暗中运用法家思想,即实行阳儒阴法(或儒表法里)公开宣扬儒家思想,暗中运用法家思想,即实行阳儒阴法(或儒表法里)的治国方略,儒法互补成为自秦以后历代王者实施的政治哲学模式。的治国方略,儒法互补成为自秦以后历代王者实施的政治哲学模式。法家及其起源法家及其起源 法、术、势是法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内核。法、术、势是法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内核。v 西汉司马谈在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指论六家之要指中,第一次为法家流派命名,并将中,第一次为法家流派命名,并将它与儒、墨、道、名、阴阳五家同日而语:它与儒、墨、道、名、阴阳五家同日而语:“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v v 一般认为,法家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一般认为,法家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集大成于战国末期的韩非。清末学者章太炎在商鞅、申不害、慎到,集大成于战国末期的韩非。清末学者章太炎在检论检论原法原法中为法家下定义说:中为法家下定义说:“著书定律为法家。著书定律为法家。”李悝和法家的滥觞李悝和法家的滥觞 战国时期的魏相李悝,以法战国时期的魏相李悝,以法“行之魏国,国以富强行之魏国,国以富强”。著。著法经法经六篇,即六篇,即盗法盗法、贼法贼法、囚囚法法、捕法捕法、杂法杂法、具法具法,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成文法,现已,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成文法,现已失传。前四篇是惩办失传。前四篇是惩办“盗盗”、“贼贼”和加以和加以“囚囚”、“捕捕”的法律,的法律,杂杂法法是处罚狡诈、越狱、赌博、贪污、是处罚狡诈、越狱、赌博、贪污、淫乱的法律,淫乱的法律,具法具法是规定惩罚的是规定惩罚的加重和减轻的法律。加重和减轻的法律。法经法经为后来为后来秦汉法律所继承。秦汉法律所继承。李悝李悝(前前455-前前395)商鞅(约前商鞅(约前390-390-前前338338)商鞅对李悝法制思想的发展商鞅对李悝法制思想的发展“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治之本也。”商鞅商鞅 法家的演变分流法家的演变分流前朝法家前朝法家 商鞅:商鞅:重法派重法派 申不害:申不害:重术派重术派 慎到:慎到:重势派重势派 商鞅(约前商鞅(约前390-390-前前338338),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也叫卫鞅。初为魏),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也叫卫鞅。初为魏相公孙痤家臣,后入秦游说秦孝公,被委以重任,先后两次变法。并因战相公孙痤家臣,后入秦游说秦孝公,被委以重任,先后两次变法。并因战功封商(今山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功封商(今山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他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留有他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留有商君书商君书二十九篇,今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又有存二十四;又有公孙鞅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佚。二十七篇,今佚。商鞅重商鞅重“法法”。他主张严刑峻法,而。他主张严刑峻法,而“仁义不足以治天下仁义不足以治天下”,因此圣,因此圣明的君主明的君主“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商君书商君书画策画策)。同时)。同时又认为,治国除刑杀一手,还应有奖赏一手。并且又认为,治国除刑杀一手,还应有奖赏一手。并且“刑无等级刑无等级”,不管你,不管你地位多高,功劳多大,犯了罪,一律同样惩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地位多高,功劳多大,犯了罪,一律同样惩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打破了儒家主张的就打破了儒家主张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的“尊尊尊尊”的等级原则,的等级原则,不失为当时一种进步的政治主张。不失为当时一种进步的政治主张。申不害重申不害重“术术”的思想的思想 申不害,亦称申子,战国时期申不害,亦称申子,战国时期郑国京县(今河南荥阳,属郑州)郑国京县(今河南荥阳,属郑州)人,生卒年约为前人,生卒年约为前385-385-前前337337年,年,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法家思想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以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术术”著称于著称于世。韩灭郑世。韩灭郑2525年后,申不害被韩昭年后,申不害被韩昭侯起用为相,进行改革。他在韩为侯起用为相,进行改革。他在韩为相相1515年,使韩国走向国富兵强。公年,使韩国走向国富兵强。公元前元前337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郑(今年,申不害卒于韩都郑(今河南新郑,属郑州)。其著作河南新郑,属郑州)。其著作申申子子,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看到,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别人引用的零章断句,比较的只是别人引用的零章断句,比较完整的只有完整的只有群书治要群书治要卷三六所卷三六所引引大体篇大体篇。与商鞅同时的申不害,在韩国为相,辅佐韩昭侯,他重与商鞅同时的申不害,在韩国为相,辅佐韩昭侯,他重“术术”。君主。君主要独断,就要善于用要独断,就要善于用“术术”。要把自己的意志情感和心理深藏在内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情感和心理深藏在内心,不可窥测,才能洞见大臣的思想,加以控制。可窥测,才能洞见大臣的思想,加以控制。“善为主者,善为主者,藏于无事,藏于无事,窜端匿迹,示天下无为窜端匿迹,示天下无为”(申子申子大体大体)。)。这便是这便是“君人南面之术君人南面之术”。“术术”的特点是隐蔽,不能让臣子察觉。的特点是隐蔽,不能让臣子察觉。总的来说,术的主要作用就是总的来说,术的主要作用就是“因任而受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因任而受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柄,课群臣之能”(韩非子韩非子定法定法)。即君主要经常监督臣下,考核)。即君主要经常监督臣下,考核其是否称职,予以奖惩,使能尽忠职守,以加强君主专制。其是否称职,予以奖惩,使能尽忠职守,以加强君主专制。汉书汉书艺文艺文志志著录著录申子申子六篇,现仅存辑录六篇,现仅存辑录大体大体一篇。一篇。慎到(约公元前慎到(约公元前390390年公年公元前元前31531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年),战国时期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原来学习道家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