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0742818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事物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象鉴赏物象鉴赏鉴赏诗歌的物象鉴赏诗歌的物象 物物象象,即即被被作作者者人人格格化化了了的的描描写写对对象象。诗诗人人通通过过这这种种象象征征性性的的物物象象描描写写来来曲曲折折地地表表现现他他的的品品格格节节操操、思思想想感感情情。作作者者塑塑造造物物象象是为了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言志、言情、言心声。咏梅咏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本诗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抒发本诗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梅花具有清新淡雅的特点。作者梅花具有清新淡雅的特点。作者借梅喻人,抒发了自己不流于世俗、不借梅喻人,抒发了自己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名利的情感。追求虚浮名利的情感。问:诗人以蝉比兴,请分析诗中的问:诗人以蝉比兴,请分析诗中的蝉的形象。(蝉的形象。(5分)分)例例1(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诗歌,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在狱咏蝉(骆宾王)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的特点:高洁。蝉的特点:高洁。诗人以蝉自比,诗人以蝉自比,表现了高洁的情表现了高洁的情怀。怀。例2(2008年广东卷10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木芙蓉 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 5分)分)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例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北陂杏花北陂杏花 王安石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谈之中。其悲壮即寓闲谈之中。”请作简要分请作简要分析。析。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诗人借助杏花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以以“作雪作雪”和和“成尘成尘”为喻,形成对比,为喻,形成对比,用用“纵被纵被”和和“绝胜绝胜”来强调,形象而深来强调,形象而深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沉地表达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污的悲壮感情。(或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花自况,或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的精神。)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早早 梅梅 张张 渭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的?本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发的形象。象。“寒寒”字点明早梅生存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条件的恶劣;“迥迥”字表现出早梅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的孤单;“白玉条白玉条”之喻、疑梅为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玉洁之质。作。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俗的自我形象。【备考锦囊】一、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3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三、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析出其内在的神韵;3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之情。【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病病 牛牛 李李 纲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问:试分析病牛的形象?问:试分析病牛的形象?【参考答案】诗中描绘了一头病牛诗中描绘了一头病牛形象。它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形象。它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想到的仍然是大众的温饱。它耕种想到的仍然是大众的温饱。它耕种了千亩万亩土地,收获了千箱万箱了千亩万亩土地,收获了千箱万箱粮食,自己却一身伤痛。作者以牛粮食,自己却一身伤痛。作者以牛喻人,其实描写的是一位甘心奉献喻人,其实描写的是一位甘心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眉鸟画眉鸟 王安石王安石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本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想感情?答答:托物言志。林中鸟与笼中:托物言志。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恶和否定。3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梅花梅花 王安石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梅花 陈焕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方信留侯似妇人。【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问: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答: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怀。【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对形象的分析答案】对形象的分析答案要包括:要包括:(1 1)什么形象;)什么形象;(2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点;)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点;(3 3)通过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