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我们的节——端午节

上传人:Tomo****.明天 文档编号:240735196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我们的节——端午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级我们的节——端午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级我们的节——端午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的节日 端午节一年级主题班会一年级主题班会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节日简介纪 念 屈 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纪 念 屈 原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5 5迎 涛 神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来历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详情见备注)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龙舟竞渡之起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源,后每年五月五日日划划龙龙舟以舟以纪念纪念之。借划之。借划龙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免鱼吃掉屈原的屈原的尸体。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的做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吃粽子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粽子最早出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成牛角状,称“角黍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烤熟,称“筒粽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成为全国性风俗,“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是西晋周处所,这是西晋周处所作作风土记风土记一书中一书中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的明确记载。当时包粽子的原粽子的原 料除米外,还添加料除米外,还添加 中药材益智仁,中药材益智仁,称称“益智粽益智粽”。粽子的由来粽子的由来10的制作方法的制作方法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备注详情)艾艾虎虎1212画画额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13戴戴香香包包14长命缕长命缕15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1616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唐(唐文秀)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1818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