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史料及分类

上传人:Tomo****.明天 文档编号:240735090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史料及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节史料及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节史料及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史料研习主讲人:王涛余杭第二高级中学史料与考试史识史识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人是有历史的动物人是有历史的动物。(德德)文德尔班文德尔班 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个体生命,只有汇入这条长河才能获得永恒,个体生命,只有汇入这条长河才能获得永恒,“名垂青史名垂青史”几乎几乎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为了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贤人们宁肯舍生,贤人们宁肯舍生取义取义 历历史史学学在在本本质质上上是是关关怀怀人人,即即帮帮助助学学生生认认识识自自己己、做做好好自自己己(“习习得得人人性性,学学会会做做人人”),简简言言之之即即“服服务务人人生生”这这是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所在是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所在.任鹏杰任鹏杰一、历史学与历史科学一、历史学与历史科学(一)历史学(一)历史学 1 1、什么是历史学?、什么是历史学?又称又称“史学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是一门研究,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已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具体讲,和阐述人类社会已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具体讲,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观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观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已往的客观历史过程,并用语言文字或图象把它表示已往的客观历史过程,并用语言文字或图象把它表示出来的一门学问。出来的一门学问。“史实史实”、“史论史论”、“史识史识”是构成史学的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历史学科的基本范围对实际存在的解释(说明,阐释,对实际存在的解释(说明,阐释,分析,评论分析,评论)对实际存在对实际存在保存和记录下的客观世界的实际存在保存和记录下的客观世界的实际存在 历历 史史历历 史史 学学2 2、历史学的结构、历史学的结构反映不同历史范围和过程的各种史学,反映不同历史范围和过程的各种史学,如如通史、断代史、专门史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等。研究史学一般原理和史学方法论(历史本体研究史学一般原理和史学方法论(历史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的历史科学概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的历史科学概论。论。研究史学自身发展研究史学自身发展过程及其律过程及其律的史学史。规的史学史。规研究研究史料史料及其运用方法的史料学。及其运用方法的史料学。研究史学成果表现形态的历史编纂学研究史学成果表现形态的历史编纂学 。(二)历史学学科特征和学科精神(二)历史学学科特征和学科精神1 1、学科特征(学科个性)、学科特征(学科个性)从研究对象看: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动态从研究对象看: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动态的、整体性的研究。的、整体性的研究。从研究内容看:研究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从研究内容看:研究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去:过去:1 1)总结历史文化。)总结历史文化。2 2)用现实的眼光来研究)用现实的眼光来研究历史。历史。资料性和基础理论性学科(资料性和基础理论性学科(“实证学科实证学科”)从学科发展看:是一门源远流长,十分成熟、完从学科发展看:是一门源远流长,十分成熟、完备的学科。备的学科。(1 1)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 。(2 2)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精神)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精神 。(3 3)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4 4)品评历史人物的惩恶扬善精神。)品评历史人物的惩恶扬善精神。(5 5)记录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传承精神。)记录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传承精神。(6 6)培植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精神。)培植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精神。帮助人们形成共同的民族意识。帮助人们形成共同的民族意识。培植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植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植满足认同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培植满足认同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2、历史学的学科精神的主要体现:、历史学的学科精神的主要体现:二、为什么要学历史二、为什么要学历史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一)促进个人成长,特别是人格完善。(一)促进个人成长,特别是人格完善。1、完善人格。历史教育,首先是要为社会、完善人格。历史教育,首先是要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公民意识至为关键。公民意识至为关键。2、进行历史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进行历史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历史思维最基本的品质是历史思维最基本的品质是“求真求真”,立论,立论要以史实为证据,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为要以史实为证据,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为了求得证据,分析证据是否可靠,就需要具了求得证据,分析证据是否可靠,就需要具备一系列特殊的思维方式训练。备一系列特殊的思维方式训练。什么是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什么是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简言之,就是?简言之,就是依据历史事实,分析历史逻辑,挖掘历史依据历史事实,分析历史逻辑,挖掘历史智慧的能力。这既包括分析、概括、比较、智慧的能力。这既包括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归纳、谁等历史学科学习的思维能评价、归纳、谁等历史学科学习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历史的眼光、观念和方法。力,也包括历史的眼光、观念和方法。一、按表现形式分一、按表现形式分1 1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1)种类: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QQ聊天记录等。(2)价值: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3)局限性:文字资料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往往受到个人因素(个人立场、个人修养、感情好恶)、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的影响,致使文献记载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发现、探索历史真实。文学作品能反映作者生活时代的特征,可作为史料,但要注意甄别。2 2实物史料(史迹遗存):实物史料(史迹遗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图片,照片等。(2)价值:实物资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因而比文字资料更直观、可靠。它在断代上具有数据的精确性,是重现前文字阶段人类历史的最重要依据。丰富了对文字产生以后的人类历史的认识,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能够印证、充实、纠正文字资料。(3)局限:实物史料多为片断性,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非能够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需要历史实物与文献资料,遗迹其它各种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印证,相互补充。比如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宋代沉船宋代沉船“南海一号南海一号”曹操高陵出玉、玛瑙饰品曹操高陵出土“魏武王”石碑 曹操高陵前室3 3口碑史料:口碑史料或口述史料,是指口头讲述并口碑史料:口碑史料或口述史料,是指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被记录下来的资料。(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录音、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2)价值:口述史料可以与文字、实物、图像等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弥补史料的不足。多用于现代史的研究,通过对尚在人世的当时人访问口述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3)局限: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受到当事人的记忆能力、情感、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影响)。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4.民俗史料: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且至今仍旧保民俗史料: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且至今仍旧保存在人们生活中的社会风俗、民间习惯、文化传统存在人们生活中的社会风俗、民间习惯、文化传统等。民俗史料具有鲜活性、直观性、信息丰富性,等。民俗史料具有鲜活性、直观性、信息丰富性,是一种活的史料;但要注意其继承性、变异性。是一种活的史料;但要注意其继承性、变异性。二、按学术相对价值分类(史料价值)二、按学术相对价值分类(史料价值)1 1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直接史料是指第一手史料,即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省略或转写的史料(也叫原始资料,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间接史料是指第二手史料,即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周书是间接的材料,毛公鼎则是直接的;世本是间接的材料(今已佚)。卜辞则是直接的;明史是间接的材料,明档案则是直接的。以此类推。直接的材料是比较可信的,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间接的材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而论,要随时随地地分别看待。两者与文献、实物、口述三类史料的关系: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2 2官家记载和民间记载。官家记载和民间记载。用官家的记载参照比较民间的记载,这是史料选择中的另一个原则。官家记载和私家记载都互有长短,官书在关于年月、官职、地理等方面,有簿可查有籍可录者往往比私家记载为准确;而私家记载关于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内幕”方面,有些是官书中不能说或者不敢说的,毕竟官修正史都是隐恶扬善的,例如“禅代之际,一切欺人孤儿寡母的逆迹;剪伐之朝,一切凶残淫虐的暴举”。总之,无论官家记载还是私家记载在某些事情的真实性上都有一定问题,而要互相对照,进行考证。当然也不尽然,私家对内幕也有胡说一气的。3 3本国的记载和外国的记载。本国的记载和外国的记载。一方面,外国或外国人的记载是靠不住的多。传闻极易失真,而外国人了解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也是要差一些。但是另一方面,外国的记载也有他的好处,他更无所用其讳。况且本国每每忽略最习见同时却是最要紧的事,而外国人则可以少此错误。4 4近人的记载和远人的记载。近人的记载和远人的记载。这两种记载的相对时比较容易判别优劣的。除去有特别缘故者以外,远人的记载比不上近人的记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古史层累说”: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人物愈放愈大。5 5不经意的记载和经意的记载不经意的记载和经意的记载 记载时特别经意,一方面使记载信实,但也可以使记载格外不真实,经意便难免于作用,有作用便失史料的信实。不经意的记载,固然有时因不经意而乱七八糟,轻重不衬,但是,也有时候因此保存了一些原始史料,不曾受人为的“修改”。6 6本事和旁涉本事和旁涉 本事对于旁涉,看来是本事像是最重要,旁涉则相关联的很少,但是有时候事实恰恰相反。因为本事经意,旁涉不经意,于是旁涉有时候露马脚,而使我们觉得实在另是一回事,本事记载反而不相干。7 7直说和隐喻直说和隐喻 可以说,这是本事和旁涉得一种,不过隐喻虽然最近旁涉,但终究不是完全等同于旁涉。凡事不便直说,而作者偏又不能忘情不说,那么就用隐喻暗示后人。有时后人神经过敏,多想了许多,这是常见的事。或者古人有意设一迷魂阵,以欺瞒后人,或者是恶作剧,这也是可能的事。这是史学研究需要最谨慎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