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疾病诊断与防治

上传人:豆****2 文档编号:240723552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赏鱼疾病诊断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观赏鱼疾病诊断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观赏鱼疾病诊断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赏鱼疾病诊断与防治观赏鱼疾病诊断与防治养鱼先养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勤观察少折腾多学习定时定量不懒惰开缸养水健康定时观察判断良好生长预防生态系统正确处理1水霉病水霉菌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霜霉目及水节霉目等,又以水霉菌最为常见,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于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症状1.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2.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3.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2水霉病防治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表现为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防治:(1)发病鱼池用0.04%食盐和0.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2)鱼卵可用4%福尔马林浸洗2-3分钟。(3)水族箱中水温升到30度(不适用于冷水鱼),加1%的盐(不耐盐的鱼类不加盐),换三分一的水皮肤发炎充血病皮肤发炎充血病皮肤发炎充血病俗称赤皮病俗称赤皮病(1)病因: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2)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4皮肤发炎充血病防治治疗:用呋喃西林(黄粉)或呋喃唑酮(利特灵)20MG/KG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用呋喃西林(黄粉)或呋喃唑酮(利特灵)0.20.3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情严重可提高浓度为0.51.2MG/KG,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用红霉素22.5MG/KG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使用上述处理方法的同时进行盐水浴,效果显著。预防:合理密养,维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左右。#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遍洒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预防疾病5烂鳃病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折叠鳃病症状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3.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粘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包囊,肉眼容易看到。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中华蚤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6烂鳃病的防治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的防治富氯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0.2%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用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洒,其浓度为0.010.02ppm。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每百斤饲料配药200克。用复方增效敌百虫每亩150克泼洒。白点病由原生动物引起,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患有此病的鱼全身布满白点,每个白点胞囊内含有许多幼虫,幼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最后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白点。不耐高温,25以上停止繁殖,2830停止发育,30以上易死亡。1520为最适温度,感染率最大,在面积较小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流行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早春、晚秋和冬季都可发生。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症状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白点病防治预防预防严格控制外源性引入,新鱼入缸前要严格检查,过水。降低养殖密度,提高水质环境。提高水温至2630度。治疗治疗1、升温(推荐)。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提高水温至30度,保持12周。2、硝酸亚汞(推荐)。见效最快,水中有微量残留,使得白点无法复发。鱼店有售。23ppm,药浴1015分钟,2天内可治愈。或0.1ppm,全缸泼洒(35*20*30的小缸,1滴足够),药可少不可多,病愈后要分批多次换水几天。鲶鱼、鼠鱼、恐龙、肺鱼等无鳞鱼,需要严格注意用量减少一半。注意硝酸亚汞有腐蚀性,药液应放在塑料盆中,不要使用金属容器。硝酸亚汞剧毒,慎用。3、孔雀石绿,福尔马林。孔雀石绿12ppm+福尔马林200250ppm,药浴1小时。或孔雀石绿0.050.1ppm+福尔马林1525ppm,全缸泼洒,浸泡多天,直至小白点完全消失。孔雀石绿剧毒,慎用。4、红汞(红药水)。5070ppm,药浴15分钟,连续用药23次。如用红药水配溶液,用量为水色微红即可,宁少勿多。5、甲基蓝药水。2ppm或0.05ml/l,20滴为1ml,可采用1滴/L的方式加入水中。6、白点净。谢谢观看!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