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黑变病

上传人:1395****376 文档编号:240718032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肠黑变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结肠黑变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结肠黑变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肠黑变病结肠黑变病结肠黑变病(MC)概念又称结肠黑色素沉着病,是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良性、非炎症性、可逆性病变,发病率为0.06%5.9%。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老龄化的加快,便秘发生率的增加以及电子结肠镜的普及,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以及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录CONTENTSClinicalManifestation临床表现1234CONTENTS目录目录5EtiologyandPathogenesis病因及发病机制DiagnosticCriteria诊断标准TreatmentandPrognosis治疗及预后NursingIntervention护理措施结肠黑变病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有的表现为类似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比如便秘、腹泻、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等,对于伴有息肉或肿瘤者,表现为黏液脓血便等;少数患者有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的症状。临床表现与便秘有关:便秘的患者,粪便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太长,肠道吸收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导致了结肠黑变病。与葸醌类药物有关:长期应用蒽醌类泻药是目前公认的引起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蒽醌类泻药到达大肠后被吸收转化为其活性形式,他们破坏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凋亡,凋亡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并通过基底膜小孔移行到黏膜固有层,形成色素沉着,当大量凋亡细胞被吞噬后,最终形成典型的结肠黑变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常常引起MC的药物: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茜草、大黄、虎杖、何首乌、玄参、大黄苏打、麻仁胶囊、波希鼠李皮、果导、硫酸镁以及二苯甲烷类药物(便塞停、比沙可嚏)、牛黄解毒片、麻仁润肠丸、通便灵、芦荟胶囊、肠清茶、牛黄上清丸等。与食物滞留有关:消化道内食物残渣滞留,在酶的作用下蛋白分解产生的多肽及氨基酸转变成色素颗粒沉积于肠黏膜,形成黑变病。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有关:Byers等提出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破碎后产生大量的色素,色素沉着最终形成黑变病。与金属元素及矿物质的摄入有关:近年来认为结肠黑变病可能与微量金属元素或矿物质如铁、镁、硅酸盐、钙、钯、锌矿石、铅、镉、镍、库珀和锰等摄入有关。Cha等报道了一个因慢性肾病长期(5年)年摄入硫酸亚铁的女性在回肠黏膜固有层发现含铁血黄素沉着,导致黏膜黑变。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标准结肠黏膜光滑,黏膜内见褐色或黑色颗粒状色素沉着,黏膜呈浅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其间可见乳白色线状、条索状或网状黏膜,整个肠黏膜面呈虎皮样、龟背样或网状条索样,或类似槟榔切面的外观,边缘和早期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病变可累及一个或几个肠段,甚至是全部结肠。镜下表现肠黏膜固有层内可见大量含色素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及黑色素沉着而肠壁其它层正常,病理是诊断结肠黑变病的金标准。病理表现123呈浅黑色,类似豹皮,黏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较局限,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不很清楚。度暗黑褐色,在暗黑褐色黏膜间有线条状的乳白色黏膜,多见于左半结肠或某一段结肠黏膜上,黏膜血管不清楚,与正常黏膜有明显分界。度深黑褐色,在深黑褐色黏膜间有细小乳白色线条状或斑点状黏膜,黏膜下血管看不见,此种表现多见于全结肠型。从病变发生的部位来看,如病变局限则多见于近段结肠,严重时可累及全结肠。度诊断标准根据肠黏膜色素沉着的程度,将MC分为度:诊断标准n本病应与棕色肠道综合征相鉴别。此病主要见于脂肪泻的患者,本质是脂褐素沉积于肠道平滑肌细胞核周围,使结肠壁呈棕褐色,而结肠黏膜无色素沉着。n结肠黑变病患者还应与出血性结肠炎及肠黏膜下片状出血相鉴别。后两种病变多较局限,且病变黏膜呈紫红色或黏膜表面有血迹,而MC则是肠黏膜的褐色或黑色色素沉着。n个别结肠癌患者同时有结肠黏膜色素沉着,如果患者无便秘和长期服泻药的病史,而结肠黏膜有色素沉着时,应高度警惕结肠癌。鉴别诊断123针对导致结肠黑变病的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服用蒽醌类泻剂致病者,应停用泻剂;对于排便不畅的患者,应尽早对症治疗,改用促进胃肠动力药和微生态制剂及粗纤维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恢复正常排便;对于老年性顽固性便秘患者应改用润滑性泻剂等。而对于炎性肠病或无明显原因的MC患者,应以严密的随访为主。此外,确诊为结肠黑变病的患者要定期随访行肠镜检查,结肠黑变病可与结直肠息肉、腺瘤及结直肠癌并存,以便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及预后MC是一种良性病变。针对导致结肠黑变病的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首先要争取患者的信任,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解答患者的问题,向患者交待本病为良性可逆性疾病,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做到劳逸结合,稳定患者的情绪,按时督促患者定时排便,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指导患者便时应避免用力,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措施2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多食富含维生素及粗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白菜、番茄、芹菜等,少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蜂蜜有防腐和润滑作用,可以用来充当大便密结的润滑剂;每日可饮200ml含益生菌酸奶;充足的水分能增加肠内容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大便软化,每日饮水应大于2000ml。护理措施3运动指导根据患者年龄、健康状况、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加肠蠕动,加速新陈代谢。护理措施4腹部按摩长期坚持腹部按摩,可调理肠胃,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肌收缩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促进排便,尤其排便时用手自右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环行按摩,或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清晨起床前和夜晚临睡前各1次,每次15-30min,可促进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并可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合理正确用药,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并可利用患者就诊、复诊的机会,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是否有新的需求,同时注意观察健康教育的效果,减少便秘的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使患者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常越,杨明.结肠黑变病156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6):618-617.2李田田,闫晓明,杨岚,等.结肠黑变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5):473-475.3金志,徐薪军,郭惠学,等结肠黑变病色索性质和病因与泻剂关系的研究与问题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4):227-229.4张玲,高峰.结肠黑变病新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3):257-259.5ChaJM,LeeJI,JoeKR,eta1MelanosisileiassociatedwithchronicingestionoforalironJGutLiver,2009,3(4):3153176李秀丽,莫慧琴.结肠黑变病患者的调查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8,9:14-15.THANKS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