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第1讲 ~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303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第1讲 ~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第1讲 ~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六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 第1讲 ~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高效作业 人民版-人民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讲 18401894年间列强的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苏州、无锡等四市二模)鸦片战争前,清朝部分官员认为只要断绝与英国的贸易,英国就会因失去财源而亡国,且英军只擅长海战不会陆战,预料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种认识根源于()A对英贸易的优势B八旗军队的强悍C闭关自守的国策 D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选C。清朝官员的认识体现了其愚昧无知,这种情况是由长期的闭关锁国造成的,故选C项;“对英贸易的优势”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八旗军队的强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中英贸易的相互依赖性,排除D项。2(2020德州一模)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提出,清政府“在思想上极为愚蠢而且在道德上极为堕落,梦想他们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完全不了解国际法的原理和实践,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该言论旨在()A为发动对华侵略辩解B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C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D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解析:选A。根据材料“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可知,该言论是对清朝政府的一种批判和污蔑,旨在为发动对华侵略辩解,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排除B项;根据材料“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可知,英国并不是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排除C项;“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只是表面意思,最终的目的是为要侵略中国寻找借口,排除D项。3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这说明耆英()A找到了中国战败的制度根源B看清了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C看到了战败背后的基本问题D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的剧变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耆英认识到了中国民众没有民族意识、中国武器落后等问题,即看到了战败背后的基本问题,故选C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制度根源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中耆英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故A项错误;材料是从中国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社会性质变化,故D项错误。4(2020北京石景山区一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主权逐步丧失,如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权、使馆界及驻兵区域权等。下列条约与司法主权丧失相关的是()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B。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第13条的规定使清政府丧失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故选B项;南京条约的内容主要是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与司法主权无关,排除A项;天津条约的内容主要是赔款、增开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未涉及司法主权的破坏,排除C项;辛丑条约体现的是列强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未对中国司法主权进行割让,排除D项。5(202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解析:选B。依所学知识可知,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该条约危害性很大,故A项错误;据材料“协定后的关税税率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外交的成功”可知,清政府并未意识到关税需要与英国商定不符合国际公法,故B项正确;依所学知识可知,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而清政府官员“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其没有主权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清政府不谙熟国际公法,而不是强调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故D项错误。6. (2020郴州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改称“洋人”,“夷务”均改称“洋务”。这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解析:选C。材料“今后夷人均改称洋人,夷务均改称洋务”,说明清政府改变了对外国蔑视的称呼,这反映出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C项。7(2020海门一模)“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解析:选B。“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正确;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故C项错误;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D项错误。8. (2020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联考)咸丰帝在出让许多国家权益的同时,对西方使节要求以西方礼节三鞠躬(中国要求跪拜)拜见皇帝、亲递国书死活不答应,并表示“设该夷固执前说,惟有与之决战”。1873年,同治皇帝18岁亲政,经过交涉外国公使被允许觐见,清政府为了表示中国皇帝不同于外国君主,特将公使们觐见本国君主时的三鞠躬改为五鞠躬,皇帝不亲手接受国书(公使们将国书放在黄案上,皇帝以“点头”表示收到)。这表明()A国际交往规则缓慢的为清政府接受B清政府对列强侵略的本质充满警觉C全体国民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国情结D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权益获得扩大解析:选A。材料中由“对西方使节要求以西方礼节三鞠躬(中国要求跪拜)拜见皇帝、亲递国书死活不答应”到“将公使们觐见本国君主时的三鞠躬改为五鞠躬,皇帝不亲手接受国书”的变化说明清朝缓慢地接受国际交往规则,故A项正确。9(2020广东百校联考)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这反映了()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B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D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解析:选B。由材料“清政府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1864年翻译出版国际法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可知,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故B项正确10. (2020湖北名校大联考高三阶段测评)1851年太平天国永安建制时,洪秀全为天父(上帝)第二子,居于第一位,处于教主地位。后来,居第三位的杨秀清取得了代天父言的权力,神权日益集中于杨秀清。这一变化()A体现了太平天国内部权力制衡B埋下了天京变乱的隐患C反映了太平天国确立神权统治D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解析:选B。根据材料“洪秀全居于第一位,处于教主地位杨秀清取得了代天父言的权力,神权日益集中于杨秀清”可知,二者在权力分配上出现矛盾,为后来天京变乱埋下伏笔,故B项正确。11(2020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庞大的军政费用靠攻占城市所得到的库存的金银、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各地人民的“进贡”等收入来维持,但收入并不稳定。后杨秀清等建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被洪秀全所采纳。这()A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有所改变B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D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灵活性解析:选C。材料“照旧交粮纳税”说明的是太平天国税收政策的变化,而不是政权性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据材料“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可知,没有给予农民一定的好处,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由“收入并不稳定”到“照旧交粮纳税”的变化表明太平天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故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而材料“照旧交粮纳税”反映出承认土地私有,故D项错误。12(2020南京高三调研)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D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解析:选B。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是扩大在华利益,太平天国领导者拒绝英国的鸦片贸易和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是独立自主思想的体现,并非认清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故A项错误,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封建,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并未形成近代的外交意识,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0厦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材料二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解析:(1)据材料从当时外交的政治目的、对外交往的方式、交往的对象等方面进行概括。(2)第一小问挑战,据材料“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得出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第二小问评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外交态度的变化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再从正反两方面对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进行评价。答案:(1)居于中心领导地位(形成朝贡体制);以和平交往为主;注重思想与文化影响;以周邻国家为主要交往对象;是国内政治体制和政治理念的国外延伸。(2)挑战: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评述:从排斥到逐步接受西式外交理念;派遣驻外使节,培养新式外交人才,设立近代外交机构,精简职能。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一定程度上为民国外交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与保守性,未能真正实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14(2020福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英部分条约简表 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香港岛;3中国赔偿2 100万银元;4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1.英国公使得进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3英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4英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1.英国可派员至云南调查;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5减少进口税根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整理根据上表,提取一项有关中英两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鸦片战争之后,中英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通过表格内容可知,中国所丧失的主权越来越多,如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等,在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等,在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中,英国获得了调查权及租界洋货免收厘金权,据此我们可以提取信息:英国侵略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在说明的时候,我们要结合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如有必要,可以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进行补充。答案:示例一信息:英国侵略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 说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丧失;经由中英烟台条约,英国获取调查权及租界洋货免收厘金权。(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信息:英国侵略导致中国被迫开放大量通商口岸。说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开放沿海五处港口;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迫使中国开放十一处口岸;经由中英烟台条约,中国又被迫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