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课时强化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258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课时强化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课时强化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课时强化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强化训练6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河南省南阳市高三模拟)1832年,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英国自由党声称:议会选举改革已经到头,再改革就会损害国体。1867年,原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守党上台执政,提出并通过了议会选举新方案,使城镇选民人数从60万增加到140万。这表明()A工业资产阶级实力有所下降B工业革命推动政党政治发展C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市民阶层D议会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答案:B解析:1867年改革法案对议席分配再次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并没有下降,故A错误。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两次议会改革后,由于选民扩大,政党要站住脚,必须成为群众习惯的党,极大地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长远来看,也给工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 两次议会改革主要扩大了选民资格,并没有扩大市民阶层,故C项错误。这两次议会改革主要是议会内部力量的调整,工业资产阶级从此具有主宰地位,彻底打破了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议会权力并没有进一步加强,故D项错误。2(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高三模拟)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法国()A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B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C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D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答案:C解析:根据“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表明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强化共和意识,A、B无法体现,排除;教育强化共和意识,和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无关,排除D。3(2018河北省唐山市高三模拟)1871年时,有人戏称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发表独白”的“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除了审查和拒绝通过预算之外没有任何实权。到1899年,帝国财政改革最终还是顺从了帝国议会中多数派的愿望。这一变化反映了德意志()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B议会权力的大幅度提高C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制发展 D封建残余基本上被肃清答案:C解析:从“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到“帝国财政改革最终还是顺从了帝国议会中多数派的愿望”反映出议会的权力有所提高,这一变化体现出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排除;B项“大幅度”说法错误;德意志帝国仍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故D项错误。4(2018安徽省合肥市高三模拟)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答案:A解析:共产党宣言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正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故B错误;共产党宣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故C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故D错误。5(2018宁夏银川高三模拟)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C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D它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答案:B解析:将题干中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一观点与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得出在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时,巴黎公社想要推翻它,是不可能成功的,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6(2018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检测)1835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访问英国曼彻斯特时描述:“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落到野蛮人的境地。”这一描述反映出()A奴隶贸易促进英国城市发展B工业革命中工人阶级贫困化C科学社会主义得到广泛传播D城市化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答案:B解析:根据“1835年”“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结合所学,1835年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使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严重,而不是“社会道德的沦丧”,排除D。7(2018湖北省武汉市高三模拟)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它不但是社会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单位,而且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进入19世纪,美国妇女们纷纷从家庭走向社会,人口流动普遍,家庭人口在减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离婚率不断上升,个人对于家庭的依赖亦减弱。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职能发生变化,妇女地位提高B妇女生育意愿下降C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D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答案:C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产生两大对立阶级,产业工人的数量急剧上升,妇女的工作方式和环境也相对应改变,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地位提高,A错误;B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社会价值观念仍然是金钱至上主义,D错误。8(2018河北省平泉市高三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19%”的信息可知A项中“垄断”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供不应求的现象,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可知此时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故选C。9(2018吉林省白城市高三模拟)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 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B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C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了优化组合,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有利的条件,故C项正确;工厂制度的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故A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10(2018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提供了人类与整个动物生活有关的证据,断定“如果有谁不愿意像野蛮人那样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支离破碎的,那他就不再能相信人类是一个单独的创造行为的成果”。达尔文的论断()A否定了神创造世界的谬论B论证自然选择法则的科学性C强调生物界各物种的联系D反映了生物学取得显著成就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不再能相信人类是一个单独的创造行为的成果”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否定了神创论,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自然选择法则,故B错误;达尔文的论断并非强调生物界各物种的联系,故C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也不能说明生物学取得显著成就,故D错误。11(2018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A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B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C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答案:C解析:根据“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表明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是在综合了历史上的相关优秀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说明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C正确;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并且也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D错误。12(2018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该作品()A描绘了英国工业化的场景 B以夸张强烈的色彩表现物象C反映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风格答案:A解析:作品的作者生活在工业革命时期,画面描绘的景色是工业革命时代场景,A正确;B属于浪漫主义绘画特点,画面是现实主义风格;C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不符合画面风格。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8江西省赣州市高三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斯密理论的直接、间接继承者都特别支持在世界贸易中实行自由主义的观点。但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欧洲的这种优势地位既没有消除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没能阻止另一种新型的保护主义的发展。这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与19世纪初新兴的民族主义有关,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是由于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进程起因于工业革命和大不列颠工业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自由主义思潮受到不同经济部门代表人物的广泛批评,且不问批评的对与错,他们都坚持认为自由主义损害了他们的特殊利益。英国贸易的自由化直接或间接地激发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对外贸易,在18451847年期间到18571859年期间,每年增长6.1%。摘编自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八卷)材料二:南京条约中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税率必须中英双方“议定”,即所谓协定关税。虎门条约又确定了进出口货物一律按值百抽五的从价税率。由于税则之中列举了进出口货品各数十种的固定税额仍固定不变,自此形成这些货品以后价格虽然上涨,但税额仍固定不变,税率则越来越低。这些货品税的固定额,无论是进口或出口,都比过去低得多。因此马克思指出,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进口税是全世界最轻的。摘编自张寄谦中国通史讲稿(下)(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在中国获取的贸易特权,并指出关税主权的丧失给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1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19世纪贸易自由主义的影响。(8分)答案:(1)受重商主义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兴起;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冲击;自由主义思潮受到广泛批评。(2)特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确定值百抽五的从价税率;片面最惠国待遇。影响:列强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清政府财政蒙受损失;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解析:(1)19世纪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欧洲的这种优势地位既没有消除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与19世纪初新兴的民族主义有关”“这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是由于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进程起因于工业革命和大不列颠工业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自由主义思潮受到不同经济部门代表人物的广泛批评”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2)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在中国获取的贸易特权,可以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税率必须中英双方议定,即所谓协定关税。虎门条约又确定了进出口货物一律按值百抽五的从价税率”,并联系所学内容,从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确定值百抽五的从价税率、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方面来回答。关税主权的丧失给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清政府财政蒙受损失、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和严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3)19世纪贸易自由主义的影响,可以从材料一中的“英国贸易的自由化直接或间接地激发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对外贸易”等信息,以及联系所学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对中国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影响来回答。14(2018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为共产党宣言进入各国出版发行的时间及译本语言。据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史及中译本的问题综合两条以上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4分)答案:示例一:共产党宣言的传播是工业化与工人运动发展的标志。1819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向欧美传播,随着工业革命深入,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由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所以共产党宣言被大量印刷出版。后来随着西方殖民扩张,以及亚非拉民族意识觉醒,这些地区工业化生产方式进一步发展。工人运动兴起,共产党宣言进而在20世纪大规模的传播到亚非拉地区。总结: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情况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工人运动与工业发展的尺度。示例二:苏俄人在共产党宣言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9世纪后期,流亡瑞士的俄国革命者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俄文,后来俄文版共产党宣言传入俄国,推动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后,苏俄致力于推动世界革命,出版了东亚22种文字的共产党宣言。苏联成立后,共产党宣言被翻译成加盟共和国的文字。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推动了共产党宣言在第三世界的传播。总结:俄国(苏联)推动了共产党宣言的传播。示例三:冷战影响共产党宣言的传播。20世纪5080年代,共产党宣言在东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大量出版。因为在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和美国争夺中间地带,在第三世界国家扶植亲苏势力,造成共产党宣言在当地广泛传播。冷战使一些国家分裂成社会主义制度与意识形态对立的两部分,而共产党宣言首先在该国社会主义部分公开发表。例如越南与朝鲜因冷战长期分裂,共产党宣言首先在两国北部社会主义地区发表。总结:冷战对共产党宣言的传播产生影响。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寻求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的共同点,以此提炼出相应的观点,由材料19世纪共产党宣言的翻译情况可以得出其与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人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由材料中苏俄或苏联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出苏俄或者苏联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作用明显;由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传播可以得出,受冷战影响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任一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