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规范练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114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规范练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规范练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规范练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规范练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8四川资阳一模,24)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十二人,左丞相九人。这些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此材料可说明()A.商鞅变法十分彻底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C.秦国重视招揽人才D.贵族势力严重削弱答案C解析A项表述中“彻底”太过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错误;军功爵制是指论功行赏,题目中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声名显赫的众多良相中,非秦国人占到68%以上”体现出秦国重视招揽人才,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贵族势力大小变化,故D项错误。2.(2018河北承德联校期末,3)咸阳是秦朝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由此可以推知()A.内史是秦高级教育官员B.内史有特殊的地位C.秦朝皇帝任免各级官吏D.秦朝重视地方治理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内史既可以管理地方行政又属于中央官员,无法得出是高级教育官员,故A项错误;内史掌管秦朝国都即咸阳,位同九卿,地位比较特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皇帝对官员的任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内史管辖咸阳,并不是对所有地方的管辖制度,故D项错误。3.(2018广西桂林期末,2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答案A解析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巩固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基本稳定,故D项错误。4.(2018河北邢台第二次月考,4)秦朝时期,“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这反映出秦朝()A.实行依法治国B.百官胆小怕事C.皇帝独裁专断D.行政机构缺失答案C解析由“上乐以刑杀为威”说明,并不是依法治国,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皇帝独裁专断的特征,并不是反映百官胆小怕事,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秦朝大臣绝对服从君主,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专断的时代特征,故C项正确;秦朝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有行政权,故D项错误。5.(2018湖北荆州第一次质检,2)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答案C解析材料中提到的地区并不是秦朝边疆地区,故A项错误;设新郡与消灭六国反叛势力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经济繁盛,故人口增加,地方事务增多,需要再分新郡进行管理,故C项正确;题干中的具体郡名均在北方,不涉及南方地区,故D项错误。6.(2018山东、安徽名校大联考,4)秦朝正式开启了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王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但马克思却形象地比喻其为:“好像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马克思这番话旨在强调()A.先秦分封制催生了中央集权B.秦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C.秦官僚政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D.秦表面的统一掩盖不了“分散”的现实答案D解析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马克思这番话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秦的统一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而小农经济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因此秦的统一掩盖不了经济上“分散”的现实,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2018河北邯郸期末,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摘编自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材料二分封制在传承与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地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摘编自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武王伐纣,西周建立;井田制的实施;宗法制的影响;为了扩大疆域、巩固统治。(2)分封制的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郡县制的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