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三)中外现代文明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1066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三)中外现代文明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三)中外现代文明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三)中外现代文明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块提升(三)中外现代文明政治文明历程微线索1近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由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理论到实践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政权由理想到现实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东欧和亚洲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由一种模式到多模式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各国也纷纷效仿或力图突破这一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点训练1】 (2019全国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1917年秋季,农民起义行动已席卷俄国90%的县区。城市工人、士兵则掀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俄国临时政府已经经历三次危机。据此可知,此时的俄国()A.革命正丧失和平发展的可能B.革命统一战线的确立与巩固C.群众强烈要求反对封建专制D.无产阶级革命形势逐步成熟解析根据材料中描述的当时俄国的临时政府面临统治危机和农民、工人、士兵的运动,说明当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故选D项;俄国七月流血事件后,革命已经丧失和平发展的可能,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问题,排除B项;俄国的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沙皇的专制统治,排除C项。答案D微线索2从两极格局到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历程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3)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实力增强。(2)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表现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点训练2】 (2019湖南永州二模)1960年苏联科学院成立非洲学研究所,又成立人民友谊大学,帮助亚非拉国家培养建设干部。1960年,日本外务省将加强对非交往作为当年外交的一大课题,并准备在未来两年内集中力量扩大对非贸易。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正式提出“新非洲”政策,开始大幅增加对非援助。这说明()A.非洲历史文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B.非洲在美苏全球争夺中居首要地位C.冷战大背景下的大国援非活动升级D.非洲独立国家增加改变了世界格局解析解读材料内容分两层,一是苏联帮助亚非拉国家培养建设干部;二是日本与美国政府扩大对非贸易与增加对非援助,联系材料中时间可知此时为冷战期间,苏联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援非活动意在争夺非洲“中间地带”,故选C项。冷战大背景下苏联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援非活动意在争夺非洲“中间地带”,并非关注非洲历史文化,排除A项;欧洲是美苏全球争夺的焦点,排除B项;此时仍然是两极格局,排除D项。答案C微线索3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阶段时间表现原因认识初步形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平新政协召开,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筹建新中国(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要警惕右,更要防止“左”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发展完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开放的进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对点训练3】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1954年6月,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6%。6月至8月,逐级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出出席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最后选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 226人。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建立在直接民主基础之上B.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C.标志着中国迈入社会主义D.发扬了政治协商的优点解析据题干可知,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具有广泛性,进而说明其能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故选B项;“直接民主”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排除C项;题干论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答案B微线索4现代中国外交的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1)现代中国外交“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形成“万隆精神”“三个”时期(1)奠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2)拓展时期(20世纪6070年代):“一大片”,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3)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真正全面走向世界(2)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真正实现独立自主。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富强、民主、统一的道路。新中国的成立可谓是千年巨变,令世界震惊,让世人瞩目。抗美援朝,国威提高: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勇气和意志赢得了世界的尊重。20世纪70年代,外交大突破: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帝国主义国家包围封锁中国的外交坚冰被彻底打破;1979年,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对点训练4】 (2019四川绵阳第二次诊断)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有学者认为苏联与中共的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可知中苏的结盟是由于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故选C项。答案C经济文明历程微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1)罗斯福新政四大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国内改革呼声高涨;罗斯福就任总统一个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两个阶段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三项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四项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实施救济与举办公共工程四大意义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5070年代初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后期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社会福利制度:战后得到发展,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阶级矛盾。产业结构变化,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对点训练1】 (2019百校联盟质量监测)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进一步刺激复兴法等)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这些举措()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B.恢复了自由主义的政策C.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 D.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解析据题干可知,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举措。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无法消除经济危机,这是因为罗斯福新政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法律法规的出台,说明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借鉴苏联的做法,没有照搬计划经济的做法,D项错误。答案C微线索2苏联(俄)的社会主义建设(1)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集中全国的力量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实行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社会主义改革领域评价赫鲁晓夫农业、工业,以农业为突破口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改革以失败告终勃列日涅夫政治、经济,以工业改革为重点前期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最终失败戈尔巴乔夫政治、经济,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对点训练2】 (2019安徽合肥质量检测)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解析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左右作了三次调整来适应形势需要,故选C项。答案C微线索3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共同构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主要出现在欧洲。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方面欧洲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趋势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掀起了新的浪潮,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对点训练3】 (2019湖北黄冈质量检测)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A.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C.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D.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解析根据题干中“但是只有各国才能取得美元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可知,如果美元信用受到影响,固定汇率制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性,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存在内部矛盾,故选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美国的霸主地位,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世界经济加速恶化,C项错误;题干并没有论及布雷顿森林体系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D项错误。答案B微线索4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运动1.新中国的工业化运动和“一五”计划建设(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计划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3)结果: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大都超额完成。(4)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缺乏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2)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3.1978年后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点训练4】 (2019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陆续被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之内。到1957年,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种类由227种增至532种。这一政策的推行()A.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适应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C.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现代化D.密切了城乡间经济联系和互通答案B文化发展历程微线索1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在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浪漫主义文学产生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出现了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对现存的社会秩序和本质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二战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反传统和反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出现【对点训练1】 (2019新疆乌鲁木齐一模)爱默生在论美国学者中说:“我们依赖于人的日子,我们心智向其他大陆智慧学习的学徒期,这一切就要结束了。”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特有的文化传统 B.摆脱了外国文学的影响C.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 D.民族文学取得了瞩目成就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爱默生主张美国文学艺术摆脱异域的影响,形成独立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艺术,也间接反映了美国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在不断增强,故选C项。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发展受欧洲文学影响,此时还没有形成特有的文化传统,排除A项;材料反映作者的愿望和主张,不能直接得出摆脱了外国文学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美国民族文学的成就,排除D项。答案C微线索2当代中国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问题。(3)党的十五大决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对点训练2】 (2019湖南郴州质量监测)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其中,有关科技教育的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这次出访潮()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B.成为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契机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据题干中国领导人“有关科技教育的出访最显著”,可知这次出访潮使人们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成为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契机,故选B项。A项是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A项;C项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排除C项;D项是邓小平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的意义,排除D项。答案B关联1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外交的关系阶段国际格局新中国外交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美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中苏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1991年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对外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点训练1】 (2019新疆乌鲁木齐第一次诊断)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中立是一种幌子”;80年代,中国关注不结盟运动的成功经验并采用不结盟这种务实的外交政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和苏联国力的下降 B.两极格局的正式结束C.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D.金砖国家联合的需要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迁移所学可知,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作出的调整,故选C项。美国和苏联国力并未下降,美国持续发展,排除A项;两极格局正式结束于1991年底,排除B项;金砖国家的概念出现于21世纪初,排除D项。答案C关联2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十年“文化大革命”使经济濒临崩溃,社会一片混乱农业措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放开商品市场,允许资本家经营企业,还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国经营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私营企业,同时大力招商作用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国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点训练2】 (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模拟)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4篇署名是“皇甫平”的文章,文章批评了“一些同志”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签。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文章的背后,竟是邓小平。这主要说明了当时()A.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龙头B.社会主义本质已被充分认识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D.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解析据题干材料“1991年,皇甫平的文章,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文章的背后,竟是邓小平”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故选D项。9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A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B项错误;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C项错误。答案D关联3世界主要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点训练3】 (2019河北保定模拟)关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学者总结如下:在所有制问题上没有建立纯而又纯的大型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所有制结构在计划经济的组织方式上表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有限性和分权性在工厂的经营管理方式上强调平等联合基础上的群众动员和民主管理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学者试图以此说明()A.中苏建设模式的本质相同B.苏联模式对中国影响不大C.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完善D.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具有独特性解析根据材料“没有建立纯而又纯的大型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所有制结构”“表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有限性和分权性”,改革开放前,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除了学习苏联模式,我们也有许多中国特色的创新实践,故选D项。答案D主题一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和中国的道路选择【精要点拨】 世界现代化发展具有多种模式,其中突出表现为西方、苏联及现代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道路还打破西方发展模式主导世界发展的垄断格局,走出西方“国强必霸”的传统大国发展模式窠臼,丰富了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具有重大世界历史意义。中国道路丰富了世界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各个国家在社会发展道路上应尊重多样性、尊重选择权。【预测演练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经济欠发达国家,依靠自身力量和智慧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新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借鉴。下列现象与材料相符的是()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优先发展重工业巩固国防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依靠自身力量和智慧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新途径”,是一条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符合条件的只有C项。答案C主题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精要点拨】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西方世界出现“逆全球化”潮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紧密相连。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国人的世界市场意识、规则意识大大增强。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捍卫全球化。【预测演练2】 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前后推出逆全球化口号,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解析据题干中提及特朗普推出逆全球化口号后,得到欧美大国的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这么做是因为其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到了损失,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故选D项。答案D主题三民生保障与社会福利【精要点拨】 西方发达国家从19世纪末开始通过立法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并于20世纪中期建成了“福利国家”。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已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在尊重国情和已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制度。【预测演练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在乡村卫生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在部分地区组织了有限的乡村卫生工作。除此之外,红军也在部分条件具备的根据地对部分民众实行“医费免除,药费自理”的政策。新中国初期,建立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合作化医疗成为农村医疗体制化的显著特点。截止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集体医疗保健站发展到1万个,开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经过努力,我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得到初步改观。摘编自曹普等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材料二“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曾设想提供政府医疗保险,但终因耗资巨大且牵涉太多资本势力而放弃。二战后,杜鲁门提倡的国家强制性医疗保障因有“社会主义公费医疗”之嫌而作罢。继任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则认为国家计划“根本行不通”。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但随着“滞胀”现象的到来,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医改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摘编自高芳英美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程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农村医疗体制的变化,并指出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公共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步履维艰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医改应注意的问题。答案(1)变化: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体制覆盖区域更广;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影响:改善了农村落后的医疗状况;赢得了民众对新政权的支持。(2)特点:耗资巨大;覆盖面小。原因:给政府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私人资本的阻挠;意识形态的影响;政治体制带来了政策的不稳定性。(3)应注意的问题:坚持市场化与政府医疗保障制度并行的道路;医疗保障力度应适应社会发展水平;扩大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提高其有效性。主题四大国自信与全球治理【精要点拨】 现代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中国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顺应世界大势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开创全球化与多极化时代大国崛起新境界。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预测演练4】 1999年,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其中包括原八国集团,十一个新兴经济体(来自亚非美澳四大洲)以及欧盟。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材料反映了()A.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共识B.冷战思维不复存在C.国际经济旧秩序已崩溃D.世界多极格局形成解析根据材料“为防止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二十国集团成立”“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举行了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峰会”可知,各国为应对危机,成立国际组织,协商共同的立场,故选A项;“不复存在”,表述绝对,排除B项;“旧秩序已崩溃”表述错误,排除C项;新时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D项。答案A主题五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要点拨】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人类正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单边主义、零和博弈的全球扩张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此,中国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致力于同美国等大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预测演练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自1415年西班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对非洲进行殖民统治,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巅峰,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资源长期遭到掠夺。1947年后殖民地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结束。由于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工业化引发的环境破坏,从前西方殖民主义,独立后腐败政权,教育、人民自律的不力,使非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通常所说非洲人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罗人种非洲居民,即非洲黑人。非洲概况(新华网20160519)材料二我们一致认为,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中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结下深厚友谊。一致承诺,加强集体对话,增进传统友谊,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我们一致同意将“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双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加强双方在非洲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发展领域的规划合作,为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坚定主张多边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摘自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新华网20180905)(1)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洲的历史特征。(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10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非合作的基本原则。(5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从非洲古代、近代、现代历史沿革及经济等方面概括。第(2)问,从中非的历史交流入手,联系古代郑和下西洋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及当前的世界形势分析说明。第(3)问,据材料二“加强集体对话,增进传统友谊,深化务实合作”可知增进团结互信,创新务实合作;据材料二“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可知坚持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答案(1)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掠夺;长期种族冲突,热带疾病丛生;环境破坏严重;发展中国家最集中、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居民以黑人为主。(2)中非传统友谊深厚,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非洲;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有共同历史遭遇,都曾经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双方有相同的发展任务,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双方有共同的政治诉求,都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3)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或加强集体对话,增进传统友谊);共谋包容发展(或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创新务实合作(或坚持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务实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