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现代篇 第13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专题限时集训-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690976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现代篇 第13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专题限时集训-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现代篇 第13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专题限时集训-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现代篇 第13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专题限时集训-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通史版)2017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第1部分 现代篇 第13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专题限时集训(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小平同志做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A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主要目的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B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小平同志做出以上判断的依据,而非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和史实都不符,故D项错误。2(2016合肥质检)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导学号:02792137】选项材料结论A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C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D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D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54年的宪法中得以确立的,故A项错误;“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能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践踏和破坏,但不能说彻底破坏,故B项错误;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标志着我国的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故D项正确。3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载入宪法;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市场经济这一关切民生和宪政的重大原则庄严地载入了宪法;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宪法修正案,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载入宪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成B有助于加强对国民私有财产的保护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得到完善D国民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B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才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国家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有利于保护国民的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宪法仍在不断的修正中并未达到完善的程度,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虽有发展但仍未超过公有制经济,故D项错误。4(2016赣州期末)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A材料中香港人民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变化,但是公民参与政治方面获得突破,这是实行“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后的变与不变,故A项正确;材料中“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说明香港回归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驾驶汽车”“到赛马场”并不能体现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故D项错误。 5.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导学号:02792138】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B根据材料“大规模的劳力动员”指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急于求成,造成多次反复和损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时期由个体经营转向集体经营,邓小平时期由集体经营转为家庭联产承包,所以经营方式都发生了转变,B项符合题意。6(2016郑州质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02792139】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这是由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而引发的,故A项正确;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中国的改革开放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遭遇挫折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故D项错误。 7.(2016山西质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经历了1980年至1991年的复兴和起步时期,1992年至1999年的扩容和成长时期,2000年至今的规范和发展时期。这种发展()A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完全同步B旨在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C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步调一致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D股市发展不可能与经济体制转型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股票市场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故B项错误;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材料并不能完整反映这些信息,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1992年处于改革开放深化期,2000年至今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与发展时期,与材料基本吻合,可见股市的发展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D项正确。8(2016岳阳质检)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导学号:02792140】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C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9(2016日照模拟)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评论表明了怎样的舆论导向()A倡导革新服饰推动生活文明化B推进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路C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D促进服装行业适应外向型经济B西服、旗袍、西装裙子与传统中式服装只是服装款式的不同与文化传统的不同,但不能作为评判生活文明与否的标准,故A项错误;由社论题目服装模式宜解放分析得知,作者是想通过服饰模式的解放,来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进而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故B项正确;学习西方同时注重维护民族传统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倡的是中国人穿西服、旗袍、西装裙子,并非强调服装行业适应外向型经济,故D项错误。10(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A“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B“摸着石头过河”C“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D“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B材料体现了邓小平对改革的态度,没有谈及市场经济的问题,故A项错误;“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说明邓小平主张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左”和“右”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对待改革的态度,没有涉及改革的实质,故D项错误。11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C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与材料中“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相符,故C项正确。12(2016珠海质检)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导学号:02792141】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B材料中高校多种办学方式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的,A项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不是材料现象的出发点,故A项错误;多种办学方式使高等教育大众化,其目的是满足经济发展对更多人才的需要,故B项正确;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也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不是实行多种办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是多种办学方式的影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02792142】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番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材料二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画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三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材料一中唐朝“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来往”说明其开放范围广;交往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等多方面,说明其开放领域宽;材料一中还涉及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划定“番坊”特区管理侨民。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对外开放条件可以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交通和对外开放的意识和心态等角度答题。 第(2)问的第一小问,材料二中“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开放便从“一边倒”转向西方,可见这期间中国对外开放特点受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影响较大,政治倾向性强,波动性大。第二小问,成因由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决定,受两极格局的影响、受美苏对华政策的影响、受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第(3)问,材料三中提到“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所以特点为对外开放的原则是立足国情,平等互利,进行经济技术交流;材料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即特点为对外开放成为基本国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放格局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相结合;从“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可归纳为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由“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可归纳为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答案】(1)表现:领域宽,突出经济交往,涵盖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范围广,涉及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长,几乎贯穿整个唐代;设置专门机构、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条件: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发达。(2)特点:先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支配,政治倾向性强,波动性大。成因:由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决定;受到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受到美国苏联对华政策的影响;跟国内的政治气候有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特点:对外开放成为既定国策;对外开放的原则是立足国情,平等互利,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答出其中三点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择偶标准19481966年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51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职业17.825.828.240.7籍贯4.24.96.74.1上表反映了我国青年人择偶标准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结合图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得出择偶标准变化的各种趋势。如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和本人成分、政治面貌从高到低,说明对个人政治身份的关注减少;根据学历一栏的数字变化可知重视个人的能力;等等。然后选取一种趋势进行说明,说明形成的原因要充分结合材料所提供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如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择偶标准由注重政治出身向个人能力倾斜;择偶标准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能力;择偶标准对个人政治身份的关注日趋减少;等等。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文革”期间,国家更是以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政治出身受到重视。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个人能力更受到人们的重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