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592966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77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242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2.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3.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4.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5.说明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6.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7.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8.活动: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9.活动: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10.活动:探讨耐药菌的出现与抗生素滥用的关系。-3-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现存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1.化石证据(1)化石的概念: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或它们留下的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2)常见化石:最常见的化石有和。(3)进化证据:马进化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现存犰狳与雕齿兽化石非常相似,而且只有在现存的犰狳生活的地区才能找到雕齿兽化石。始祖鸟化石为鸟类起源于爬行类提供了证据。(4)化石的分布规律: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遗体遗物直接骸骨贝壳-4-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5)结论:总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由低等到,由水生到。2.比较解剖学证据(1)概念:比较不同生物的器官、系统的特点,并与生物进化相联系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更丰富的证据。(2)证据: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胸鳍和蝙蝠的翼手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和相似的着生位置。(3)结论:说明具有结构的相似性的生物是由演化而来的。复杂高等陆生形态结构共同的祖先-5-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3.胚胎学证据(1)概念:在研究生物的进化时,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类群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来推断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2)证据:人和鱼、龟、鸡之间在胚胎发育的初期都有和;到了发育的晚期,除鱼之外,人和其他动物都消失了,人的也消失了。(3)结论:胚胎发育过程的相似性说明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关系,它们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共同原始祖先生活在中。胚胎发育鳃裂尾鳃裂尾亲缘原始祖先水-6-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4.细胞生物学证据(1)证据: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都有相似的;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基本相同,都是在中进行的,都能产生;原核细胞中的蓝藻和真核细胞中的叶肉细胞都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和等,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2)结论:现存生物不但在上具有统一性,而且在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说明现存生物都是由共同的进化来的,它们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之间,就具有的共同特征。基本结构细胞呼吸细胞质基质ATP色素酶结构新陈代谢祖先越多-7-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5.分子生物学证据(1)证据: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且它们的DNA在、和上具有许多相似性,DNA在行使功能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人类与猩猩、恒河猴和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部分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序列也存在很高的相似度。(2)结论: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定DNA序列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的相似性;不同生物之间特定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组成结构功能碱基序列氨基酸越高亲缘-8-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凝练核心素养凝练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通过对生物进化证据的分析,建立起生物是进化的观念。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理解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方面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运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理解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3.社会责任搜集生物进化的证据,宣传生物是进化的观点。-9-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下表是7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2)从上表看,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从方面为生物的提供了证据。-10-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答案(1)越小(2)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3)分子生物学进化理论解析(1)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2)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人类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是44,因此人类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3)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这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生物的进化。-11-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1分析生物进化在不同类型方面的证据1.人体内残留了哺乳动物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可作为生物进化中哪一方面的证据?()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D.生物遗传方面的证据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人体内残存了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是属于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答案解析关闭B-12-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2.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是()A.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的顺序出现B.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初期非常相似C.脊椎动物具有结构相似的器官D.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化石,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答案解析关闭A-13-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2分析现存物种是由共同祖先长期进化形成的3.有关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简单到复杂B.由低等到高等C.个体由小到大D.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个体体型的变化和大小的变化是与生活的环境决定的,可能由小变大,也可能由大变小,这不是生物进化的规律。答案解析关闭C-14-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4.下图进化树演示了浣熊、小熊猫、大熊猫和熊之间的亲缘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小熊猫和熊之间,哪个与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最近?。(2)四种动物来自共同的起点A,则A表示。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可见浣熊和小熊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答案解析关闭(1)熊(2)四种动物共同的祖先-15-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生物进化的规律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16-1 2 3 4 51.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底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是()A.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D.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的概念和化石的形成特点。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骸骨和贝壳等,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而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综上所述B、C、D三项不正确,只有A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A-17-1 2 3 4 5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B.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是研究生物亲缘关系的依据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雕齿兽化石证明了现代的犰狳是由古代的雕齿兽进化来的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雕齿兽化石只能证明现代的犰狳与古代的雕齿兽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不能证明现代的犰狳是由古代的雕齿兽进化来的。答案解析关闭D-18-1 2 3 4 53.人的上肢、蝙蝠的翼手、鲸的胸鳍和鸟的翼,从外形和功能看很不相同,但比较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一致,这说明()A.它们起源于不同的原始祖先B.它们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C.它们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型D.它们的器官来源相同,功能也相同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人的上肢、蝙蝠的翼手、鲸的胸鳍和鸟的翼,从外形和功能看很不相同,但比较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一致,说明它们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答案解析关闭B-19-1 2 3 4 54.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古生物学家发现: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的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和丁地层的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从陆生到水生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从甲乙丙丁,陆生生物化石从没有(水生)较少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答案解析关闭A-20-1 2 3 4 55.下图是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具有的A。(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和C。但是B和C的生殖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C进化成为原始的,它包括D和E,D和E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3)从植物进化的历程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到,由到,由到。-21-1 2 3 4 5答案(1)叶绿体原始藻类植物(2)原始苔藓植物原始的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原始的裸子植物原始的被子植物(3)水生陆生简单复杂低等高等解析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生物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22-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的个体。(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_的比率。2.产生进化的原材料。(2)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3)生物的变异是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同种全部全部基因等位基因数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定向-23-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3.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原因:种群中具有有利变异基因的个体,在环境中的生存与繁殖更具优势,在种群中的数量增加,具有不利变异基因的个体因不适应生存环境,数量变少,最终使具有有利变异基因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种群整体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增强。(2)实质: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3)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定向-24-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4.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自然可育相互交配不能自由交流-25-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3)物种形成的过程(4)生物多样性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的增加,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26-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凝练核心素养凝练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通过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分析,建立起进化与适应观。2.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从个体水平上升到群体水平,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3.社会责任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27-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寨卡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媒病毒,为了有效控蚊,某研究机构进行了灭蚊剂灭蚊研究,如图是研究期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图中箭头1时开始使用灭蚊剂,箭头2时停止使用灭蚊剂,A为野生基因,a为突变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控制的性状是适应性性状B.a表示该灭蚊剂的抗性基因C.灭蚊剂的使用使蚊子种群中产生了抗性突变D.若从此不再使用该杀虫剂,a基因一定会消失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由图可知,在使用灭蚊剂时,a控制的性状是适应性性状。而在不使用灭蚊剂时,a控制的性状就不是适应性性状了,A项错误;在使用灭蚊剂时,aa的基因型频率增加,而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均下降,因此a表示该灭蚊剂的抗性基因,B项正确;灭蚊剂的使用对蚊子的抗性突变进行了选择作用,而不是使蚊子种群中产生了抗性突变,C项错误;若从此不再使用该杀虫剂,a还会因存在于杂合子中而不会消失,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28-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1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2019安徽阜阳三中月考)如图表示环境条件从Q点发生变化后,某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后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使得该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分析题图可知,Q点以后A的基因频率升高,a的基因频率降低,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A项正确;P点两曲线相交,说明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B项正确;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不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C项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29-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1.“定义法”求解基因频率2.“公式法”求解基因频率(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为例)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30-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3.运用遗传平衡定律求解基因频率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31-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2物种的形成2.(2019辽宁海洲高级中学月考)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图示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故A项错误;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c是由a2演变而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B项正确;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由于b和d两个种群之间有地理隔离,有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故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故C项错误;同理,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32-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33-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分析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每个个体只含这个种群的部分基因,A项错误。亚洲和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未产生生殖隔离,B项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会使具有某种性状的个体数量增多,相应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从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A-34-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35-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考向4耐药菌的出现与抗生素滥用的关系分析4.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菌种。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青霉素只起到选择作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淘汰掉了不抗青霉素的个体;突变是不定向的;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前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答案解析关闭B-36-1 2 3 4 5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表现为生物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种群的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使用抗生素无关;产生新基因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答案解析关闭A-37-1 2 3 4 52.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基因型频率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频率FF(20%)、Ff(40%)、ff(40%)。假设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B.Ff基因型频率为52%C.F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随机交配,且子代生活力一致,则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即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雌兔中F的基因频率为30%+60%1/2=60%,f=40%,雄兔中F的基因频率为20%+40%1/2=40%,f=60%,随机交配后,子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子代中Ff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40%40%=52%。在子代中,F基因频率在雌兔、雄兔中均为50%。答案解析关闭B-38-1 2 3 4 53.为研究番茄的抗冷性,将美国不同纬度和不同种的番茄幼苗培养在相同温室中,然后将所有幼苗经历7天的冷处理(0),再转移至温室,培养7天。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生长在高低纬度的番茄之间存在地理隔离B.高纬度地区的番茄更容易产生抗冷性突变C.高低纬度番茄之间抗冷性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高低纬度番茄种群之间基因频率有差异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生长在高低纬度的番茄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存在地理隔离;变异是不定向的,在发生选择之前已经出现了抗冷性突变,自然选择使高纬度地区的番茄抗冷性较强,故冷处理后高纬度地区的种子存活率高;高低纬度番茄之间抗冷性的差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自然选择不同,高低纬度番茄种群之间基因频率有差异。答案解析关闭B-39-1 2 3 4 54.(2018山东胶州月考)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长此以往,应对细菌感染,人类将无药可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抗生素的使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B.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病菌发生了进化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是细菌对抗生素进行选择的结果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变异是不定向的,且抗生素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不能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群落;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基因频率改变,进而导致细菌进化;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实质是抗生素对细菌选择的结果,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答案解析关闭C-40-1 2 3 4 55.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41-1 2 3 4 5(1)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3)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答出两点即可)。-42-1 2 3 4 5(5)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550只,Aa的个体300只,aa的个体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43-1 2 3 4 5答案(1)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见图(4)基因库生殖隔离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答出任意两点即可)(5)70%42%-44-1 2 3 4 5解析导致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利与害要看是否适应生存的环境。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各自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且两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若干年后,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逐渐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出现,则两种群不再是一个物种。最初迁入丙岛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000100%=70%,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力相同,且不考虑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第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