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用)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1 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56151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用)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1 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标通用)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1 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标通用)高考语文 专题跟踪检测11 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跟踪检测11文言文阅读(一)(建议用时:40分钟)(2020湖南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A解析“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的意思是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其中“至”是副词,强调“无送葬者”,故“至”后不应断开,排除B、C两项。“孰谓公死”意思是谁说你已经死了,句意、结构均完整;“名”作“垂”的宾语,“垂万世名”即声名流传久远,语意完整。故应在“敦谓”前断开,排除D项。故选择A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B奏疏,古代臣子向皇帝递交的奏折,奏疏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等。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A解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也指南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上书皇帝,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加恩抚养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B辛弃疾忠于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栏,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消除了皇上的疑虑。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属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写下九曲櫂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C解析“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属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错,应是辛弃疾不顾幕属的反对救助信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5分)译文:_(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5分)译文:_解析(1)致:产生。讲求:探求。徒:只是。(2)乐:赞同。沮挠:阻挠。夺:改变。答案(1)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探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2)当时枢密院有不赞同这件事的人,屡次阻挠,(但)辛弃疾行动更加尽力,最终不能改变。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地历城人。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不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全部将他们讨伐平定。于是他上书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污的官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探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加恩抚养百姓为本,有违法贪图财利的人,让有关部门各自运用职权处理,不要只检查举发小官小吏来应付了事,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辛弃疾)又上书请求创建飞虎军。皇上下诏委任辛弃疾进行筹划,于是他测量马殷兵营的旧址,修建寨栅,招收步兵两千人,骑兵五百人,随从佐吏守在营外,战马铁甲都备齐。辛弃疾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有不赞同这件事的人,屡次阻挠,(但)辛弃疾行动更加尽力,最终不能改变。经营调度耗费数以万计,(而且)辛弃疾善于调解周旋,事情都办理得很快。议论的人用搜刮民财的罪名奏告,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辛弃疾立即停止。辛弃疾接受后把金字牌藏了起来,出去责成监督办理的人,限期一个月将飞虎营栅栏建成,违期按军法处置。飞虎营如期建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事情经过,画图进献,皇上终于消除了疑虑。飞虎军建成,有力地镇守一方土地,成为长江沿岸各军中最强的一支军队。辛弃疾被差遣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右发生大饥荒,皇上下诏命令他负责救济饥荒的政务。他刚到灾区,就在大街上张榜宣布:“不让买粮的发配,强行买粮的斩首。”然后命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召集官吏、儒生、商人、百姓各自推举出正直诚实的人,酌量借给他们钱财物品,等到他们负责运输买粮时,不收利息,限期月末到城下发售粮食,于是运粮船接连到来,粮价自动降低,百姓靠此得到接济。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请求拨米相助,幕僚和下属们不同意,辛弃疾说:“我们都是上天的子民,都是帝王的百姓。”他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皇上嘉奖他,(让他)进一级官阶。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赏识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结交的多是海内知名人士。辛弃疾曾经和朱熹游武夷山,写下了九曲櫂歌。朱熹去世时,有关“伪学”的禁令正严厉,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吊唁他说:“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辛弃疾平时擅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2020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倖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倖,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六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自宋史包拯列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B解析根据文意,“第归/杀而鬻之”是包拯说的话,“主来诉”意为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故应在“拯曰”前断开,排除C、D两项。“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意为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句意完整;“盗惊服”意为这个盗贼惊恐认罪,“惊服”的是“盗”,故应在“盗”前断开,排除A项。故选择B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端土产砚”,端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B“龟鉴”即龟甲和镜子,龟甲可以卜吉凶,镜可以辨美丑,以龟作镜纽,借喻借鉴前事,为人做事要履于“正中”。C“朋党”指精诚团结的朋友与同侪。古人倡导君子应该胸怀修齐治平的理想,广结朋党,同心同德,为国尽忠。D“路”指宋元时行政区域名。“路”这一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如福建路、两浙路。C解析“朋党”指同类的人为私利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在古代官场,士大夫结党是常事,发生朋党之争也是常事,例如唐代的牛李党争。这种党派之争往往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使政治益发腐败,故不能说其“精诚团结”“修齐治平”“同心同德,为国尽忠”。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包拯为官清廉,刚正直谏。他任端州知州期满后不拿一方砚台回家;他用唐朝宰相魏征的三篇奏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劝谏天子要爱惜人才,避免大兴土木等。B包拯敢于改革弊政,一心为民。旧时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他却打开官署正门,让人们到公堂前陈述是非曲直,使官府小吏不敢再欺瞒。C包拯忠于职守,心系朝廷。任谏议大夫时,他询问皇帝迟迟未立太子的原因,引起皇帝的疑问,之后皇帝理解他是为国家长远考虑,表态将慢慢商议此事。D包拯家风朴实淳正,不尚奢华。他要求后代子孙当官决不能贪污,否则不允许放归本家,去世后也不能葬入家族墓地;他在地位显贵时,衣食用具依然如布衣时一样。A解析由原文“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可知,包拯向皇帝上书魏征的三篇奏疏,是希望皇帝把它们作为座右铭,拿来借鉴自勉。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5分)译文:_(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5分)译文:_解析(1)刚毅:刚正坚毅。敛手:收敛。(2)苟合:随意附和。辞色:言辞神色。平居:平日。答案(1)包拯在朝廷中为人刚正坚毅,贵戚宦官因为他而大为收敛,听说过他的人都很害怕他。(2)(包拯)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伪装言辞神色来取悦别人,平日没有私人信件,老朋友、亲戚都与他断绝来往。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任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衔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发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惊恐认罪。(包拯)调任端州知州,升任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州凭借进贡的名义,一般索取进贡数量几十倍的砚台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作砚台的工匠只制作满足贡数的砚台即可,任职期满后他没拿一方砚台回家。授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议论斥责有权势而得宠的大臣,请求朝廷废除一切由内廷赐予的曲意恩赐。又依次递上唐代魏郑公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们放在座位右侧,作为借鉴。又上书说皇帝应当明智地听取和采纳臣下的意见,辨清结党营私的人,爱惜有才能的人,不能坚持先入为主的说辞,一共提了七件事;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遏制侥幸投机(取得官职)的行为,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止妖言妄说。朝廷大多实施推行了这些意见。调任江宁府,被朝廷召令暂代开封府知府,改任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中为人刚正坚毅,贵戚宦官因为他而大为收敛,听说过他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一笑和让黄河水变清相比,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传言说:“不需要行贿请托,有阎罗王包公。”按照旧规矩,凡来诉讼的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曲直,官府小吏不敢(再有)欺瞒。朝中官员和有权势的家族私自修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此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包拯)升任谏议大夫、暂代御史中丞。上奏说:“太子之位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为此担忧,陛下长时间没有下决定,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立谁为太子呢?”包拯说:“我没什么才能而在朝廷任职,之所以请求陛下预先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我已年届六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皇帝高兴地说:“慢慢地应当商议这件事。”包拯请求裁减抑制内廷侍奉的人数,减少和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分条要求各路监司,御史府可以自行任用属官,减少每年的休假天数,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实行。包拯性情严峻刚直,厌恶官吏严厉刻薄,务求宽宏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也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包拯)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伪装言辞神色来取悦别人,平日没有私人信件,老朋友、亲戚都与他断绝来往。虽然地位显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饮食跟他是平民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做官,如果有贪污的,不得回归老家,去世后也不得葬入家族墓地中。假若不顺从我的意愿,就不算是我的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