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0328786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7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教育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第1页,共34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n1.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能就教育目的的现实表现进展分析和评论。n2.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开展,正确理解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和根本精神。n3.理解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原那么。第2页,共34页。本章构造n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n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n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开展n第四节 教育目的的实现n【思考与练习】n参考文献第3页,共34页。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n一、教育目的的界定n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所要到达的预期结果,主要答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n教育目的由两局部组成:n一是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的规定。n二是所要培养人的社会价值的规定。n对教育目的含义的理解:n第一,它是一种设想和规定。n第二,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n第三,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要求是从社会的角度提出来的。n当代西方兴旺国家和国际教育组织的教育教育目的第4页,共34页。n二、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n一科学人性观是教育目确实立的主观依据n人性论是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n根据人的活动本质论,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有效的活动者。n从培养有效活动的人入手,我们可以确定人的素质构造和质量规格。n二社会开展及其要求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n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中对人的培养规格与要求。n社会各要素对教育目的的影响既有整体性,也有不平衡性。第5页,共34页。n三、教育目的的作用n教育目的是社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规定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是人才培养的总的设想或理想蓝图。n一教育目的可以引导教育及其对象的开展方向n二教育目的能制约和影响教育活动的过程n三教育目的是评价教育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第6页,共34页。n四、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标n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n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n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根本政策的总的概括,具有方向性、实践性、时代性、法令性的特点。n教育方针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育性质和方向。二是教育目的。三是教育途径和原那么。n教育方针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国家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包括了教育目的。第7页,共34页。二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二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或具体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或具体质量规格,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质量规格,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有教育方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有教育方针、政策的保证,教育目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针、政策的保证,教育目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目标确实立又起指导作用。和教育目标确实立又起指导作用。链接:教育目标分类链接:教育目标分类第8页,共34页。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n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n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n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以及“调和论。n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n二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n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调和论“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应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获得自然开展,教育要为儿童本身的生活需要效劳。“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体社会化。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是通过开展个人来影响社会开展的。第9页,共34页。n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开展理论n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开展理论的产生和开展n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人的全面开展的历史必然性,建立了人的全面开展的理论体系。n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n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全面论述了人的全面开展学说。n随着社会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开展理论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开展。第10页,共34页。n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的根本观点n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根本途径第11页,共34页。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的开展n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教育目的n中国传统教育主要以培养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为目的。n鸦片战争后的“中体西用办学宗旨。n蔡元培提出了的“五育 教育方针。n?中华民国教育宗旨?提出的“三民主义 教育方针。n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第12页,共34页。n二、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形成与开展n一新中国建国初到70年代末教育目的确实立n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1949n2.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初步提出1957、1958n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教育方针。n3.“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工作指示第13页,共34页。二新时期教育目的的形成和开展二新时期教育目的的形成和开展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教育方针中的教育方针19852.?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中的教育方针中的教育方针1993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决定?中的教育方针中的教育方针1999第14页,共34页。n三新中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n1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n2实现人的全面开展n3.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n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思想,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指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立人才的根本要求。第15页,共34页。第四节 教育目的的实现n一、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全面开展教育n社会主义的全面开展教育目的主要通过全面开展教育去实现。n社会主义的全面开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局部构成的。n五育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给学生以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第16页,共34页。n二、实现教育目的的原那么n一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n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n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n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立者和接班人。第17页,共34页。【思考与练习】n1如何评价某种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是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作用的?3.如何理解教育目的中的价值观?4.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开展学说与我国教育目的的关系?5.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内容是什么?6.怎样实现教育目的?7.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开展教育目的的关系如何?返回第18页,共34页。参考文献n1.陈佑清著?教育目的论?,1994年湖北教育出版社。2.扈中平著?教育目的论?,2004年湖北教育出版社。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198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返回第19页,共34页。本章授课思路n概括解释教育目的的含义、作用、依据。n论述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重点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开展学说。n介绍我国教育目的的开展。n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和原那么n教学方法建议:n进展理论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实践案例。返回返回第20页,共34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教育方针1985n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开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n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返回返回第21页,共34页。.?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中的教育方针1993n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返回返回第22页,共34页。十六大对教育方针的新表述n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为人民效劳,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返回返回第23页,共34页。n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将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社会性,归结为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实践活动。返回返回第24页,共34页。n2.分工和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开展n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片面开展是与分工齐头并进的,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到达了极致,人的片面开展也就到达了极致。返回返回第25页,共34页。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打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打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返回返回第26页,共34页。n 到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才能够全面地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开展。返回返回第27页,共34页。n马克思不仅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现代生产力开展的要求,而且将其视为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开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特点。n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确实立的理论根底。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学说同我国当前的国情结合起来。返回返回第28页,共34页。n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分工的历史出发,认为极端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畸形开展。n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带来了劳动的变换、职业的流动,提出了用尽可能多方面开展的工人代替片面开展的工人的要求。n但是,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具备全面开展的可能性。返回返回第29页,共34页。n社会主义教育培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劳动者,这是社会主义教育同一切剥削阶级教育的本质区别。返回返回第30页,共34页。n人的全面开展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作为实行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我国当然也将此作为追求的目标。返回返回第31页,共34页。n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特点,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的前提保证,也是培养全面开展的人的根本途径。这一内涵反映了我国教育的现代性质。返回返回第32页,共34页。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第33页,共34页。Thank You!不尽之处,恳请指正!不尽之处,恳请指正!第34页,共3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