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与位置公差标注标准培训

上传人:辰*** 文档编号:240284016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状与位置公差标注标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形状与位置公差标注标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形状与位置公差标注标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1形状与位置公差标注标准培训形状与位置公差标注标准培训2.2.2.2.形位公差评定的基本原则形位公差评定的基本原则形位公差评定的基本原则形位公差评定的基本原则形位公差评定的基本原则最小条件原则H1H2H3H1为直线度误差直线度第2页/共79页n n3.1 3.1 形位公差框格形位公差框格公差值及附加符号基准要素的字母及附加符号 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 无基准要求的形状公差,公差框格仅两格;有基准要求的位置公差,公差框格为三格至五格。形位公差框格在图样上一般为水平放置,必要时也可垂直放置(逆时针转)。3.标注第3页/共79页n n3.23.2被测要素的标注被测要素的标注(两国标准不同两国标准不同)n n中国中国GBGB标准标准形位形位公差框格通过用公差框格通过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带箭头的指引线与要素相连。与要素相连。n na)a)被测要素是被测要素是轮廓轮廓要素时,箭头置于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但必须与尺寸要素时,箭头置于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但必须与尺寸线线明显地分开明显地分开)。见图)。见图-左。左。n nb)b)被测要素是被测要素是中心中心要素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的延长线要素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的延长线对齐对齐。见图。见图右。右。当当尺尺寸线箭头由外向内标注时,则箭头合一。寸线箭头由外向内标注时,则箭头合一。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 带箭头的指引线可从框格任一方向引出,但不可同时从两端引出。3.标注第4页/共79页nn GMGM标准标准(有(有四种四种,且可无且可无带箭头的指引线带箭头的指引线)a)形位公差框格放于要素的尺寸或与说明下面;当某些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可同时应用于轮廓及中心要素时,GM标准的标注方法与我国GB标准相同。它在这些公差特征项目中有专门说明。图图 11 b d c a ab)形位公差框格用带箭头的指引线与要素相连;d)把形位公差框格侧面或端面与尺寸要素的尺寸线的延长线相连。c)把形位公差框格侧面或端面与要素的延长线相连;3.标注第5页/共79页几个特殊标注除非另有要求,其公差适用于整个被测要素。a)对实际被测要素的形状公差在全长上和给定长度内分别有要求时,应按图12标注(GM标准与我国GB标准相同);图图 12全长上直线度公差0.4。每25内直线度公差0.1。第6页/共79页b)b)轮廓度中若表示的公差要求适用范围不是整个轮廓时,应标注出轮廓度中若表示的公差要求适用范围不是整个轮廓时,应标注出轮廓度中若表示的公差要求适用范围不是整个轮廓时,应标注出轮廓度中若表示的公差要求适用范围不是整个轮廓时,应标注出 其范围。见图其范围。见图其范围。见图其范围。见图9 9标注(仅标注(仅标注(仅标注(仅GMGM标准)标准)标准)标准)。图图 13第7页/共79页c)c)轮廓度中若表示的公差要求适用于轮廓度中若表示的公差要求适用于整个轮廓整个轮廓。则在指引线转角处加。则在指引线转角处加 一一小圆小圆(全周符号)。见图(全周符号)。见图1 14 4(GM GM 新标准与我国新标准与我国GB GB 标准标准相同相同)。)。图图 14 GM标准也可不加圆,而在框格下标注 ALLAROUND来表示。图例见面轮廓度公差带的介绍。GM标准将面轮廓度定义为位置公差,使用又广,故有些特殊的标注规定,在后面介绍面轮廓度公差时再讲述。第8页/共79页n nGMGM标准规定字母标准规定字母I I、O O和和Q Q不用,我国不用,我国GBGB标准还要多标准还要多,E、I、J、M、O、P、L、R、F。基准字母一般不许与图样中任何向视图的字母相同)n n GMGM新标准新标准(ISO)GMISO)GM A-91 A-91 标准标准 我国我国GBGB标准标准与基准要素的连接(GM新标准与我国GB标准相同)a)基准要素是轮廓要素时,符号置于基准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 的延长线上(但必须与尺寸线明显地分开)。见图15。图图 15AAA3.3 基准要素的标注第9页/共79页n nb)b)基准要素是基准要素是中心中心要素时,符号中的连线应要素时,符号中的连线应与尺寸线对齐与尺寸线对齐。图图 16第10页/共79页图图 17a)b)c)d)20 20-A-A-A-a)符号放于尺寸要素的尺寸、形位公差框格或尺寸和形位公差框下 面;-A-b)符号用带箭头的指引线与非尺寸要素相连;-A-c)符号与非尺寸要素直接相连;-A-d)符号与非尺寸要素的延长线相连;n nGMA-91GMA-91标准基准符号的标注与标准基准符号的标注与形位形位公差框格标注一样,公差框格标注一样,不不n n明确明确定义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因此定义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因此GMGM图样的右上角或左上角专门图样的右上角或左上角专门n n有有“基准说明表基准说明表”对基准要素进行描述。对基准要素进行描述。第11页/共79页4.4.4.4.基准基准基准基准 DatumDatum4.1定义 基准 与被测要素有关且用来定其几何位置关系的一个几何理想要素(如轴线、直线、平面等),可由零件上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构成。模拟基准要素 在加工和检测过程中用来建立基准并与基准要素相接触,且具有足够精度的实际表面。模拟基准要素零件1零件2基准要素(一个底面)图图 18 在建立基准的过程中会排除基准要素的形状误差。第12页/共79页图图 19 模拟基准要素是基准的实际体现。在加工和检测过程中,往往用测量平台表面、检具定位表面或心轴等足够精度的实际表面来作为模拟基准要素。第13页/共79页n n4.2类型单一基准单一基准一个要素做一个要素做一个一个基准;基准;AA-B组合(公共)基准二个或二个以上要素做一个基准;典型的例子为公共轴线做基准。图图 20ABA-B基准体系由二个或三个独立的基准构成的组合;第14页/共79页三基面体系三基面体系三基面体系三基面体系 Datum Reference Frame Datum Reference Frame Datum Reference Frame Datum Reference Frame 三个三个三个三个相互垂直相互垂直相互垂直相互垂直的的的的理想理想理想理想(基准基准基准基准)平平平平面面面面构成的空间构成的空间构成的空间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见图。见图。见图。见图21212121。图图 21第15页/共79页A.A.A.A.板类零件三基面体系板类零件三基面体系板类零件三基面体系板类零件三基面体系 图22用三个基准框格标注基准F-第三基准平面约束了一个自由度。基准E-第二基准平面约束了二个自由度,根据夹具设计原理:基准D-第一基准平面约束了三个自由度,第16页/共79页B.盘类零件三基面体系图23 虽然,还余下一个自由度,由于该零件对于基准轴线 M 无定向要求,即该零件加工四个孔时,可随意将零件放置于夹具中,而不影响其加工要求。用二个基准框格标注根据夹具设计原理:基准K-第一基准平面约束了三个自由度,基准M-第二基准平面和第三基准平面相交构成的基准轴线,约束了二个自由度。第17页/共79页n n 在图在图2 24 4中可发现该中可发现该n n盘类零件的基准框格采盘类零件的基准框格采n n用了三格,这是因为该用了三格,这是因为该n n零件对基准轴线零件对基准轴线V V有方有方n n向要求向要求。而从定位原理。而从定位原理n n上讲基准上讲基准 U U、VV已构成已构成n n了基准体系。了基准体系。n n 基准基准WW是一个是一个辅助辅助n n基准平面(不属于基准基准平面(不属于基准n n体系体系)。图24第18页/共79页n n 由上可知:三基面体系不是一定要用三个基准框格来表示的。由上可知:三基面体系不是一定要用三个基准框格来表示的。n n对于板类零件,用三个基准框格来表示三基面体系;对于盘类零对于板类零件,用三个基准框格来表示三基面体系;对于盘类零n n件,只要用二个基准框格,就已经表示三基面体系了。件,只要用二个基准框格,就已经表示三基面体系了。在实际工作中,大量接触到的三基面体系原理为一面二销见图25。上面是从三基面体系的原理来论述基准框格的表示数量,在实际使用中,只需能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无需强调基准框格的数量多少。图图 25第19页/共79页图图 27图图 26 基准目标DatumTarget用于体现某个基准而在零件上指定的 点、线或局部表面。分别简称为点目标、线目标和面目标。图图 281.点目标可用带球头的圆柱销体现;2.线目标可用圆柱销素线体现;3.面目标可为圆柱销端面,也可为方形块端 面或不规则形状块的端面体现。基准目标的位置必须用理论正确尺寸表示。面目标还应标注其表面的大小尺寸。第20页/共79页图图 26图图 29二 个 点 目标和一个线目标示例(图26):构成基准 。A 用基准目标来体现基准,能提高基准的定位精度。第21页/共79页基准体系中基准的顺序前基准体系中基准的顺序前后表示了不同的设计要求后表示了不同的设计要求。见图。见图30。图图 30 基准后有、无附加符号又表示了不同的设计要求。详见公 差原则。强调4孔轴线与A轴线平行强调4孔轴线与B平面垂直4.3 基准顺序第22页/共79页 5.5.公差带公差带 Tolerance ZoneTolerance Zone5.1定义 公差带 实际被测要素允许变动的区域。它体现了对被测要素的设计要求,也是加工和检验的根据。5.2四大特征形状、大小、方向、位置 A形状Form公差带形状主要有:两平行直线、两同心圆、两等距曲线、两平行平面、两同轴圆柱、两等距曲面、一个圆柱、一个球。不同的公差特征项目一般具有不同形状的公差带。其中有些项目只有唯一形状的公差带;有些项目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具有数种形状的公差带。下面按公差特征项目逐一进行介绍。当实际被测要素的误差在公差带内合格,超出则不合格。第23页/共79页 直线度直线度直线度直线度图图 32 两组相互垂直的两平行直线两组相互垂直的两平行直线图图 31 两平行直线两平行直线 若系给定平面上线的直线度(如刻度线),则公差带为两平行直线。给一个方给一个方向向给二个方向给二个方向第24页/共79页直线度(轴线)图图 33 一个圆柱一个圆柱图图 34 两平行平面两平行平面 平面度平面度任任意意方方向向第25页/共79页 n n 圆度圆度图图 35 两同心圆两同心圆第26页/共79页 圆柱度图图 36 两同轴圆柱两同轴圆柱 从理论上分析,圆柱度即控制了正截面方向的形状误差,又控制了纵截面方向的形状误差。但目前还难以找到与此相配的测量方法。第27页/共79页线轮廓度图图 37 两等距曲线两等距曲线 采用线轮廓度首先必须将其理想轮廓线标注出来,因为公差带形状与之有关。当线轮廓度带基准成为位置公差时,则公差带将与基准有方向或/和位置要求。理想线轮廓到底面位置由尺寸公差控制,则线轮廓度公差带将可在尺寸公差带内上下平动及摆动。第28页/共79页图38两等距曲面 GM标准对周边要求的两种标注形式。采用面轮廓度首先必须将其理想轮廓面标注出来,因为公差带形状与之有关。本面轮廓度带基准属位置公差。面轮廓度公差带与基准 A有垂直要求。面轮廓度面轮廓度面轮廓度面轮廓度第29页/共79页图39我国GB标准面轮廓公差带为对称于理想轮廓面一种(图a)。GM-04标准用符号U表示公差带不对称于理想轮廓的分布。0.6 U 0.6GMGMGMGM标准标准标准标准面轮廓度的标注面轮廓度的标注面轮廓度的标注面轮廓度的标注0.6 U 00.6 U 0.2U后为要素体外的尺寸。第30页/共79页复合轮廓度(复合轮廓度(复合轮廓度(复合轮廓度(美国美国美国美国ASMEASMEASMEASME新标准)新标准)新标准)新标准)图 41图 42在尺寸公差内只能上下平动可在尺寸公差内平动和摆动我国我国GB标准尙未放入此标注形式标准尙未放入此标注形式。因可用。因可用250.25来等效替代上格。来等效替代上格。第31页/共79页图图 43 两平行平面两平行平面 对于垂直度,被测要素可能是线或面;基准要素也可能是线或面。因此存在:v面对面垂直度(图43);v面对线垂直度;v线对面垂直度;v线对线垂直度。垂直度、平行度、倾斜度属于定向公差。其被测要素为关联要素。垂直度垂直度垂直度垂直度第32页/共79页线对线垂直度图图44 两平行平面两平行平面图图 45 两平行平面两平行平面面对线垂直度面对线垂直度面对线垂直度面对线垂直度第33页/共79页轴线对面垂直度图图 46 两平行直线两平行直线图图 47 一个圆柱一个圆柱线对面垂直度线对面垂直度线对面垂直度线对面垂直度给给定定平平面面上上线线任任意意方方向向第34页/共79页 对于平行度,被测要素可能是线或面;基准要素也可能是线或面。因此存在:v面对面平行度(图48);v面对线平行度;v线对面平行度;v线对线平行度。图图 48 两平行平面两平行平面平行度的公差带与垂直度的公平行度的公差带与垂直度的公差带一样,可为差带一样,可为两平行平面、两平行平面、两平行直线、一个圆柱,不再一两平行直线、一个圆柱,不再一一介绍。一介绍。平行度平行度平行度平行度第35页/共79页图图 49 一个圆柱一个圆柱线对线平行度线对线平行度线对线平行度线对线平行度任任意意方方向向第36页/共79页 对于倾斜度,被测要素可能是线或面;基准要素也可能是线或面。因此存在:v面对面倾斜度(图50);v面对线倾斜度;v线对面倾斜度;v线对线倾斜度。图图 50 两平行平面两平行平面 倾斜度的公差带与垂直度倾斜度的公差带与垂直度的公差带一样,可为的公差带一样,可为两平行平两平行平面、两平行直线、一个圆柱,不面、两平行直线、一个圆柱,不再一一介绍。再一一介绍。采用倾斜度首先必须将其理想角度标注出来,因为公差带方向与之有关。倾斜度倾斜度倾斜度倾斜度 第37页/共79页 位置度公差描述的是被测要素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允许的变动区域,因此位置度有点的位置度、线的位置度、面的位置度。而位置度用的最多的是孔组的位置度。点的位置度图图 51 一个球一个球 位置度位置度位置度位置度S 0.6第38页/共79页轴线的位置度轴线的位置度(任意方向任意方向)图图 52 一个圆柱一个圆柱 我国我国 GB 标准将此类图样一般用同轴度标注。标准将此类图样一般用同轴度标注。右图是用右图是用量规量规来描述零件的检测来描述零件的检测,详,详见公差原则。见公差原则。0.4第39页/共79页面的位置度面的位置度图图 53 两平行平面两平行平面 我国我国 GB 标准将此类图样一般用标准将此类图样一般用对称度对称度标注。标注。第40页/共79页孔孔(要素要素)组的位置度组的位置度 a)a)盘类件盘类件n n 孔组的位置度由两种位置要求组成。一个是各孔(要素)之间的位置要n n求;一个是孔组(整组要素)的定位要求。图图 54 一组圆柱一组圆柱 当两种位置相同时。合一个框格标注;当两种位置不相同时,分上下两格分别标注。称为复合位置度。见图56。第41页/共79页b)b)b)b)板类件板类件板类件板类件图55一组矩形一般位置度一般位置度(给二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给二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第42页/共79页图图 56 一组圆柱一组圆柱孔组的定位要求各孔之间的位置要求vv 复合位置度复合位置度第43页/共79页检查孔组定位要求的量规 n n检查各孔之间位置要求的量规各孔之间位置要求的公差带孔组定位要求的公差带图图 57第44页/共79页公差带公差带公差带公差带大小大小大小大小 若公差带为圆、圆柱或球,则在公差值的数字前加注或S,表示其圆、圆柱或球的直径。公差带的大小均以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即图样上形位公差框格内给出的公差值。tSt 公差值均以毫米为单位。若公差值为公差带的宽度(距离),则在公差值的数字前不加注符号。t第45页/共79页C 方向和位置 Orientation&Location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浮动的。如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的方向和位置关系是用理论正确尺寸标注的,则公差带方向和位置是固定的,否则就是浮动的。见图60。2 x 8 0.05 0.5 M A 50 0.2 对于形状公差因无基准而言,所以其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肯定 是浮动的。公差带的浮动不是无限的,它受该方向的尺寸公差控制。2 x 8 0.05 0.5 M A 图图 60 50AA第46页/共79页n n自由状态条件 Fnn 这符号放置于形位公差框格中公差值的这符号放置于形位公差框格中公差值的后面后面。描述零件在制造。描述零件在制造n n中造成的力释放后的变形。所以,只有非刚性零件才应用此符号。中造成的力释放后的变形。所以,只有非刚性零件才应用此符号。n n图图6 63 3的设计要求是当零件处于自由状态时,左侧圆柱面的圆度的设计要求是当零件处于自由状态时,左侧圆柱面的圆度n n误差不得大于误差不得大于2.52.5mmmm;当零件处于当零件处于约束状态约束状态时(注),右侧圆柱面时(注),右侧圆柱面n n的径向圆跳动不得大于的径向圆跳动不得大于2 2mmmm。图图 63注(约束条件):基准平面A是固定面(用64个M6X1的螺栓以9-15Nm的扭矩固定),基准B由其相应规定的尺寸边界约束。几种特殊情况几种特殊情况第47页/共79页n n 6.46.4延伸公差带延伸公差带P Pn n当图当图6 64 4左示螺纹连接时,按常规方法标注,将出现左示螺纹连接时,按常规方法标注,将出现干涉干涉现象。现象。n n延伸公差带就是为了解决此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标注方法。它的延伸公差带就是为了解决此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标注方法。它的n n原理是把螺纹部分的公差带原理是把螺纹部分的公差带延伸至实体外延伸至实体外(图(图6 64 4右)。右)。图图 64干涉第48页/共79页 图图 65GMGM标准标注延伸公差带的两种形式(图标准标注延伸公差带的两种形式(图6 65 5)框外标延伸尺寸及符号框内P后标延伸尺寸第49页/共79页6.公差原则公差原则(线性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关系线性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关系)6.1问题的提出 20 h6 0 0-0.013-0.013 +0.0210.021 0 0 20 H7要求这一对零件的最小间隙为0、最大间隙为0.034。图67图66但当孔和轴尺寸处处都加工到20时,由于存在形状误差,则装配时的最小间隙将不可能为0。这就产生了线性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关系问题。设计人员绘制图66、67孔、轴配合之目的是:第50页/共79页nn6.26.2有关术语有关术语 nnn n为了明确线性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关系,对尺寸术语将作为了明确线性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关系,对尺寸术语将作n n 进一步论述与定义进一步论述与定义。nnn n局部实际尺寸局部实际尺寸在实际要素的在实际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任意正截面上,上,两对应点两对应点之间之间 n n 测得的距离。测得的距离。nnA1A2A3 特点:一个合格零件有无数个。图68第51页/共79页n n作用尺寸作用尺寸 n nAA体外作用尺寸体外作用尺寸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孔孔)n n体外相接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的最大理想面(轴轴),或与实际外表面,或与实际外表面(轴轴)体外相接的最小体外相接的最小n n理想面理想面(孔孔)的直径或宽度。的直径或宽度。体外作用尺寸 图69 特点:一个合格零件只有一个,但一批合格零件仍有无数个。孔轴第52页/共79页B B B B 体内作用尺寸体内作用尺寸体内作用尺寸体内作用尺寸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孔孔孔孔)体内相接体内相接体内相接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最小理想面的最小理想面的最小理想面(轴轴轴轴),或与实际外表面,或与实际外表面,或与实际外表面,或与实际外表面(轴轴轴轴)体内相接的最大体内相接的最大体内相接的最大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理想面理想面理想面(孔孔孔孔)的直径或宽度。的直径或宽度。的直径或宽度。的直径或宽度。特点:一个合格零件只有一个,但一批合格零件仍有无数个。孔轴体内作用尺寸 图70第53页/共79页n n最大实体状态(MMC)和最大实体尺寸(MMS)n nA 最大实体状态(MMC)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寸极限之n n 内,并具有实体最大(即材料最多)时的状态。n nB 最大实体尺寸(MMS)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n n 内表面(孔)D MM=最小极限尺寸D min;n n 外表面(轴)d MM =最大极限尺寸d max。特点:一批合格零件只有一个(唯一)。但未考虑形状误差。最小实体状态(LMC)和最小实体尺寸(LMS)A最小实体状态(LMC)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寸极限之内,并具有实体最小(即材料最少)时的状态。B最小实体尺寸(LMS)实际要素在最小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内表面(孔)DLM=最大极限尺寸Dmax;外表面(轴)dLM=最小极限尺寸dmin。4 特点:一批合格零件只有一个(唯一)。但未考虑形状误差。第54页/共79页n n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和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n nA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大实n n体状态(MMC),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n n综合极限状态。图图 71 t t B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下的体外作用尺寸。内表面(孔)DMV=最小极限尺寸Dmin-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值t;MMSMMS孔轴MMVSMMVS 外表面(轴)dMV=最大极限尺寸dmax+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值t。特点:综合考虑了尺寸和形状,唯一。第55页/共79页n n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和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n nA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小n n实体状态(LMC),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n n时的综合极限状态。图图 72 t t LMS LMS LMVS B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下的体内作用尺寸。内表面(孔)DLV=最大极限尺寸Dmax+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值t;孔轴LMVS 外表面(轴)dLV=最小极限尺寸dmin-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值t。4特点:综合考虑了尺寸和形状,唯一。第56页/共79页n n边界 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n nA 最大实体边界(MMB)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MMS)的边界。n nB 最小实体边界(LMB)尺寸为最小实体尺寸(LMS)的边界。n nC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的边界。n nD 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的边界。建立边界概念系便于理解,且可与量规设计相结合。GMA-91标准从通过计算量规基本尺寸的角度来描述该要求是一个相当好,而容易理解的方法。第57页/共79页您记住了吗?一起再来想一想!您记住了吗?一起再来想一想!您记住了吗?一起再来想一想!您记住了吗?一起再来想一想!A1A2A3体外作用尺寸最大实体尺寸(MMS)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内表面(孔)DMM=最小极限尺寸Dmin;外表面(轴)dMM=最大极限尺寸dmax。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下的体外作用尺寸。内表面(孔)DMV=最小极限尺寸Dmin-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值t;外表面(轴)dMV=最大极限尺寸dmax+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值t。t MMS t MMS局部实际尺寸第58页/共79页n n6.3 独立原则 n n 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应分n n别满足要求,两者无关。n n GM(美国)新标准与ISO、我国GB标准统一,将独立原则作为尺n n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n n 独立原则在图样的形位公差框格中没有任何关于公差原则的附n n加符号(图73)。采用独立原则要素的形位误差值,测量时需用通用量仪测出具体数值,以判断其合格与否。图图 73 20 0.5 0 0-0.5-0.5完工尺寸轴线直线度公差 2019.7519.5 0.5 第59页/共79页nnGMA-91GMA-91与美国旧与美国旧标准将标准将原则原则1 1 PERFECTPERFECT FORMATMMCFORMATMMCn n(即下面要讲的(即下面要讲的包容要求包容要求)作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关系的作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关系的基基n n本原则本原则。规定要素执行独立原则需用。规定要素执行独立原则需用 SS表示,并强调在应用位置表示,并强调在应用位置n n度时,不论是被测要素还是基准要素执行独立原则度时,不论是被测要素还是基准要素执行独立原则必须标明必须标明 SS;应应n n用于其它特征符号项目时用于其它特征符号项目时 SS可省略(原则可省略(原则2 2)。见下图。见下图。GM(美国)新标准S符号已取消。因此,必须看清GM图样首页标题栏框中关于未注形位公差的一段说明。第60页/共79页图图 74完工尺寸轴线直线度公差 20(MMS)19.7519.5(LMS)00.250.56.4相关要求(按我国GB标准分类介绍)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A包容要求EnvelopeRequirement(GM新标准未单独列出)1)实际要素应遵守其最大实体边界(MMB),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 出最小实体尺寸(LMS)的要求。3)该要求的实质是:被测要素在MMC时形状是理想的。当被测要素 的尺寸偏离了MMS,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数值可以获得一补偿值 (从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处)。2)包容要求仅用于单一、被测要素,且这些要素必须是尺寸要素。包容要求GM新标准标注形式是直线度0 M(图74)。200M 0 0-0.5-0.5第61页/共79页设计中如认为补偿后可能获得的公差值太大时,应提出进一步要求。加注0.25(图75),则补偿值到0.25为止。图图 75完工尺寸轴线直线度公差 20(MMS)19.919.7519.5(LMS)00.10.250.250.254)包容要求主要使用于必须保证配合性能的场合。如前面图64和图65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采用包容要求,则装配时的最小间隙将保证为0。Dmin-dmax=20-20=00.25200M 0 0-0.5-0.5第62页/共79页GB标准标注形式是在尺寸公差后加E。见图76右图。图图 765)包容要求的测量方法,一般采用极限量规(通、止规)。如采用 通用量仪测量,则应考虑安全裕度数值及量具的不确定度。6)我国GB标准“包容要求”与“最大实体要求”应用的场合不同,测量方法也有区别,本人认为我国GB标准的分类较合理。200M 0 0-0.5-0.5 0 0-0.5-0.520E=GM 新新标标准准GB 标准标准GM旧标准将包容要求作为基本原则,在图上无标住符号。=0 0-0.5-0.520GM 旧旧标标准准第63页/共79页 t A t A tABCn nB最大实体要求 MaximumMaterialRequirementn n1)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当n n 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MMS)时,允许其形位公差值超n n 出在最大实体状态(MMC)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要求。n n2)最大实体要求可以只用于被测要素,也可同时用于被测要素和n n 基准要素(图77)。但这些要素必须是尺寸要素。图图 77 最大实体要求的标注形式为加M。MMMMMM第64页/共79页完工尺寸轴线直线度公差 20(MMS)19.7519.5(LMS)0.50.751200.5M 0 0-0.5-0.5图图 783.1)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图78、图79)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在给定的长度上处处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即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应超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且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寸(MMS)和最小实体尺寸(LMS)。该要求的实质是:框格中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值是该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MMC)时给出的(即被测要素在MMC时就允许有一个形位公差值),而当被测要素的尺寸偏离了MMS后,被测要素的形位误差值可以超出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形位公差值,即可从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处获得一个补偿值。第65页/共79页 图78是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而被测要素是单一要素。图79是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而被测要素是关联要素。两者主要区别为后者的圆柱公差带必须与基准A垂直。因为它是定向公差(垂直度)。图图 79MMSLMS第66页/共79页3.2)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n n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情况相当复杂。此时必须注n n意基准要素本身采用什么原则或要求。n n 基准要素本身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则相应的边界为最大实体n n实效边界;基准要素本身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则相应的边界为n n最大实体边界。n n 当基准要素的实际轮廓偏离其相应的边界时(即其体外作用尺寸n n偏离其相应的边界尺寸),则允许基准要素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其n n浮动范围等于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与其相应的边界尺寸之差。n n 此种要求公差值的补偿是通过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来实现n n的,故不能简单的用图表来描述其补偿关系(GMA-91标准用图表n n来描述是错误的)。5)最大实体要求的零件一般用综合量规或检具测量其形位误差,此外还必须用通用量仪测量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是否合格。4)最大实体要求主要使用于只要能满足装配的场合。第67页/共79页n n当基准采用基准体系,第二基准和第三基准为尺寸要素又采用n n最大实体要求时,作为第二基准对第一基准,或作为第三基准对第n n一基准、第二基准将有位置公差的要求。因此我们看到GM的图样n n上形位公差的框格很多,而其中有些框格就是表示上述要求的。这n n些框格仅用来确定综合量规或检具上基准定位销的尺寸,在测量时n n一并带过,无须再单独检查。见下页图80。两者区别为:v 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基准孔的基准定位采用圆柱销,与零件的实际基准要素有间隙,可产生补偿值。v 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基准孔的基准定位采用圆锥销或弹性销,与零件的实际基准要素无间隙,不能产生补偿值。当基准采用基准体系,第二基准和第三基准为尺寸要素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则基准要素与被测要素遵守独立原则。6)说明说明 第68页/共79页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都采用最大实体要求: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S=MMS+t=24.4+0.4=24.87)实例实例 基准要素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S=MMS+t=15.05+0=15.05原则原则1第69页/共79页0.0M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最大实体边界=500.03M最大实体实效边界=4-0.03=3.97图图 80第70页/共79页上格:MMVS=MMSt=10.72.8=7.9下格:MMVS=MMSt=10.70.3=10.4第71页/共79页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基准轴的基准定位与零件的实际基准要素有间隙,可产生补偿值。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基准轴的基准定位与零件的实际基准要素无间隙,不能产生补偿值。基准要素基准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与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采用最大实体要求与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第72页/共79页最小实体要求在GM标准中有此内容,但图样中尚未采用。n nCC最小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 LeastMaterialRequirementLeastMaterialRequirementnn n n1 1)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LMVB)。当其当其n n 实体尺寸偏离最小实体尺寸实体尺寸偏离最小实体尺寸(LMS)LMS)时,允许其形位公差值超出在时,允许其形位公差值超出在n n 最小实体状态最小实体状态(LMC)LMC)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要求。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要求。n n2 2)最小实体要求可以用于被测要素,也可同时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最小实体要求可以用于被测要素,也可同时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n n 要素要素。只这些要素必须是只这些要素必须是尺寸要素尺寸要素。n n 最小实体要求的标注形式为加最小实体要求的标注形式为加 L L。n n3 3)最小实体要求的原理与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的原理与最大实体要求 一样,仅控制边界不同。不一样,仅控制边界不同。不n n 作详细介绍。下面通过作详细介绍。下面通过 一个示例说明。一个示例说明。5)最大实体要求的零件一般用综合量规或检具测量。4)最小实体要求主要使用于保证孔边厚度和轴的强度的场合。第73页/共79页D 示例(用公差带图解释)1)独立原则(轴)19.7-20-0.30尺寸形形位位0.10.119.7202)独立原则(孔)0.120-20.3形形位位尺寸0+0.30.120.320第74页/共79页19.7-20LMS=19.7MMS=20-0.300.3尺寸形形位位0.1M19.7-204)最大实体要求(轴)形形位位3)包容要求(轴)-0.30+0.1LMS=19.7MMS=20尺寸0.4MMVS=MMS+t=20+0.1=20.10.10M第75页/共79页19.7-20LMS=19.7MMS=20-0.3-0.20尺寸形形位位0.219.80.35)包容要求有进一步要求(轴)尺寸形形位位0+0.3LMS=20.3MMS=200.36)包容要求(孔)0.20M20-20.30M第76页/共79页7)包容要求有进一步要求(孔)尺寸形形位位0+0.30.3LMS=20.3MMS=208)最大实体要求(孔)20-20.3MMVS=MMS-t=20-0.1=19.9形形位位尺寸-0.10+0.3LMS=20.3MMS=200.40.1M0.10.220.15+0.220-20.30M0.2第77页/共79页9)最小实体要求(孔)0.4LAA68-8.25尺寸形形位位0+0.25+0.65LMS=8.25MMS=80.65LMVS=LMS+t=8.25+0.4=8.650.4 最小实体要求主要使用于控制孔边最小厚度的场合。图图 81第78页/共7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79页/共7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