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闻类教案(优质篇)

上传人:hh****0 文档编号:23791558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新闻类教案(优质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4年新闻类教案(优质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4年新闻类教案(优质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新闻类教案(优质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接下来将展示一些优秀的教案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课。 新闻类教案篇一 新闻是实用文体中的重要门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胡乔木同志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正是辽阔无边。如果人人都学会这门科学和艺术,不但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有极大的好处,而且对于我们的全部工作以至每个工作人员的品质,一定都有极大的好处。”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一是用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观众、听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三是高潮在前。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四是简明扼要。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事物的主要之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是充分体现上述特点的一篇典型的消息。首先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新闻类教案篇二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了解历史,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的和平。 通过参观者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洞察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参观者的感受,同时体会战争中人类面对的灾难。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二)初读课文,掌握顺序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不育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3.参观者脚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明确:恐怖。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划出参观者在参观不同地点时的动作和表情。 明确:毒气室、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女牢房“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绞刑室“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 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我们刚刚找到的那些句子,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参观者怎样的心理状态?想想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描写这些地点,而是通过参观者来表现集中营恐怖的。 明确: (1)参观者无不惊恐万分。 (2)运用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这种恐怖的气氛,比直接去描写给读者的冲击力更大,读者便不由自主的进入了参观者的情境。 3.回到开头的部分,作者连用四个“不该”,读一读并体会其中的含义有哪些。 明确:将奥斯维辛现在的美好与奥斯维辛过去的痛苦相联系,用“不该”二字进行连接,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上的奥斯维辛与现在的奥斯维辛反差越大,就越让人无法接受,也暗示着读者不要忘记那个伤痛。 1.学过本课,谈谈自己对于战争的理解。 新闻类教案篇三 二、导入新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的新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已经掌握的新闻常识来分析此则新闻。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三、学习新课。 (一)展示预习成果。 2、背景介绍:关于解放战争的知识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队重点设防的城市。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边疆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新闻六要素: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小结:通过阅读,理清新闻六要素,可以整体感知全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主体: 第一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军溃败的背景。 第二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三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背景: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背景内容包含在主体之中,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四)思考品味: 1.课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一方面,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弃城南逃的原因。 2、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3.学了这两则新闻,你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新的认识?可概括为三个基本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通过思考品味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情感。 (五)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新闻类教案篇四 2、画面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3、色彩配全了新闻的内容。 1、画面主次分明。 2、色彩和谐。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录象。 师:我们一年年更加懂事,越来越关注这个世界。讨论一下,近来的重大新闻。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1、出示各种范画,以供欣赏。 (1)抗洪救灾。 (2)彩票。 (3)冬季奥运会。 2、评论。 (1)画面是否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2)色彩配合了新闻的内容。 (3)画面精彩。 1、选一些重大新闻来表现。 2、老师巡回指导。 1、作业展示。 2、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综合。 新闻类教案篇五 2、不能改。因为原句中“至发电时为止”一是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新闻的时效性。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和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误解。不能。“歼灭”是消灭的意思;“击溃”是打散的意思。二者语意不同,如果颠倒位置,不符合实际情况。 3、实际情况是“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战犯的不料恰恰表明我军的英勇善战,出敌不意。 4、客观原因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主观原因是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玩弄和谈阴谋,人心向背,造成被动。 5、议论句是“此种情况-有很大关系”此句恰如其分的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新闻类教案篇六 看电视是孩子们平时在家少不了的一件事,特别是寒假结束,许多孩子都在议论电视节目。其实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孩子看电视,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因为电视是儿童开阔眼界、激发智力、塑造人格必不可少的社会传媒,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看电视”。“新闻追追追”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新闻的作用,知道新闻必须是真实的。通过看新闻、说新闻,了解新闻的来源。从而激发孩子关心周围生活。 1、请家长配合,和幼儿共同收看新闻、读新闻。 2、收集、制作有关新闻类节目的开头。 (一)、 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新闻就是说我们周围的事。 1、讲讲议议:昨天东视新闻讲了些什么? 2、观看录象。 预设提问:电视里有哪些新闻类节目? (二)、了解新闻来源。 预设提问: 1、新闻是怎么来的? 2、记者是怎样搜集新闻的? (三)、自己设计新闻。 新闻类教案篇七 1简明扼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事实。 2爱憎分明:标题中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 3巧用修辞:标题中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仿拟等修辞,使标题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1交代新闻的来源和根据,给人真实感。 2交代新闻的重要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给人耳目一新。 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给人形象感。文题展示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500字。 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 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学习写作消息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 合理安排结构 语言要准确、简明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新闻类教案篇八 录音新闻这则录音广播稿比较全面地报道了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力协作、团结奋战,为祖国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歌颂了党的领导。教学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真切地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用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三、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 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二、出示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三、检查预习 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给下列字注音): 翱 硕大 悫 顷刻 停泊 四、朗读课文 1.教师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明确: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学生评析。 五、探究练习(投影)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处理方法: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朗读句子,注意语速、语调,读出感情。 六、合作讨论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在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这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 七、语言特色 1.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例:它(潜艇)象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准确、形象。 2.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吗?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八、课堂总结学生谈学习体会,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 九、布置作业 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再回家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 新闻类教案篇九 1、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听、说新闻的能力。 2、投影仪 3、教师演示用的新闻图片,幼儿创编新闻用的大纸和画笔。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电视机”) 师:今天“电视机”要给我们放一段电视,你们想看吗?(想) 师:(打开“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什么节目?(新闻报道)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看、仔细听,新闻里讲了些什么。(教师借助新闻图片,在投影仪上播放新闻) 师:刚才“电视”里播放了几条新闻?告诉了我们哪几件事? 幼:电视里播放了3条新闻。第一条是海门发生了火灾;第二条是动物园的一头狮子逃出了笼子;第三条是张家口发生了大地震。 师:刚才小朋友听得很认真,把新闻的主要内容都记住了。现在请你们再看一遍,这一次要仔细听清楚新闻里的详细报道。比如,海门昨天发生了多少起火灾,消防队员在干什么;动物园的狮子现在在哪里;张家口发生大地震后,海门市市长要求我们大家做一件什么事。(教师再播放一遍新闻) 师:昨天,海门发生了多少起火灾?(一起) 师:火灾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呢?(房子会被烧掉,许多人没有房子住;会有许多人死亡;钱被烧光了;家具、电器也会被烧掉的等) 师:是洋撒,火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幸亏消防队员及时赶到把大火扑灭了。刚才新闻了讲消防队员把火扑灭后要赶紧做一件什么事?(调查火灾原因) 师:是呀,只有调查出火灾原因,才能吸取教训防止火灾再次发生。第二条新闻说狮子现在在哪里?(一个山洞里) 师 :它躲在山洞里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狮子饿了会出来吃人的;这样的话,游客就看不到威武的狮子了;狮子还会抓伤过路人等) 师:对了,所以新闻了要求大家做什么事呢?(想办法抓住这头狮子) 师:新闻里还报道了一件大事,是(张家口发生地震) 师:现在哪儿的人们在生活上遇到了那些困难?(停电、停水;房屋倒塌无家可归;学生不能上学等) 师:他们还会遇到那些困难?(没有衣服穿,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等) 师:张家口人民生活那么困难,所以市长要求我们(想办法帮助他们) 师:你们说这几条新闻重要吗?(重要) 师:所以电视台要在以后的节目里对这些事件作“追踪报道”。要追踪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追踪报道(怎样抓住狮子;用什么办法帮助张家口人民) 师: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记者呢?(想) 师:今天就请你们来制作这些“追踪报道”。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图画纸。愿意去调查火灾原因的,就把你调查到的原因话出来;愿意去捕捉狮子的,就把你想出来的好办法话出来;愿意帮助张家口人民的,也把你的想法画出来。等画完之后,就到前面的“电视机”里来播放。 师:小记者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开始工作吧。 师:刚才小记者都很动脑筋,制作了重要的、许多人都在关心的新闻报道,现在请小记者上来报道。(每个新闻请2-3个幼儿) 1、通过听新闻和编播新闻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听说兴趣。 2、引导幼儿用语言和绘画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 3、让幼儿学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 新闻类教案篇十 两节课下来,觉得教材处理比较合适,量不大,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动静结合;选择的活动形式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乐于参与,且有一定程度地发挥,避免了原先担心的沉闷无味,尤其是第二课时的“当当主持人”设计,不仅串起了整节课,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地相应训练,个人觉得比较理想。 最大的不足是缺乏示范,原先以为学生比较熟悉新闻的一些基本语言特征,课上下来才发现学生其实平时对新闻类节目并没有多大兴趣,也并不十分关注新闻,想想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何曾关注过新闻,这一点在预设时真的忽略了。“老师,您应该让我们看一看新闻播报的情形,看看主持人怎样导入怎样提问怎样结束!”当学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习这两则新闻的难处。示范朗读是我的弱项,只能点朗读较好的同学示范,但缺了一种味道;示范导入、提问、结束语倒难不倒我,学生的想法也比较丰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闻类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能清楚、连贯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采访。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乐意大胆补充。 3、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4、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1、新闻发布会场景布置。 2、展示幼儿采访过的职业的小图标。 3、已完成的小记者采访表若干。 活动过程: 1、回忆采访情景,激发谈话兴趣。 3、讨论:如果没有人们的这些工作,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为帮助幼儿理解,可在讨论时及时出示各行业人们工作的图片。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继续向自己熟悉的成人(亲友、邻居等)采访。 活动反思: 成功往往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其实我们只要稍微多付出一点,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可我们往往在这一步前停留了下来,只为了一时的轻松,而误了许多许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今后,我将努力珍惜我的每一分钟,珍惜我的每一节课,只为了我的每一个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闻类教案篇十二 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在另一个国度也同样上演着。纳粹在西欧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惨剧。今天,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沉重的步伐走进布热金卡,用我们明亮的双眸审视纳粹德国的“杰作”,用我们善感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 (一)信息筛选 1、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据统计报道有400万人在这里遭到了杀害。这篇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请同学们默读这篇新闻史上的佳作,然后根据文章思路拟写一个阅读提纲。 明确:“可怕”“居然”“不该”。 明确:出人意料。 明确:灰暗的天空,凋零的花朵、令人窒息的悲剧。 5、既然如此,那么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作者正是用了反语。这儿固然景色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 6、布热金卡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呢?大家能从文中找出这些背景材料吗? 明确:在第3、4、5段有交代。作者说,那些“惨状被人们讲过很多次”,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是旧闻了,奥斯维辛也不再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了”。 (二)分析鉴赏 1、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呢? 明确:从第6段可以看出,作者到这里访问感到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是记者的良心在催促他。 明确:参观者身上。 3、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部分画出描写参观者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明确:第7段,第2行“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第9段,第1行“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他们表情茫然”。还有这段的最后一句:“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第10段,“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在执行绞刑的地下室里,“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还有倒数第2段。 (三)合作探究 1、一篇本该报道集中营的新闻作者为什么却把目光始终盯在参观者身上呢? 明确:这样更能感染读者,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篇新闻之所以能成为各大报纸转载的佳作不是没有缘由的。罗森塔尔独辟蹊径,写奥斯维辛集中营,却不在描写它如何恐怖阴森上着墨,而是通过参观者的行为、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 2、这篇报道还有许多精彩的细节和精辟的议论,请同学们找出来仔细品味。 明确:第8段的最后一句:“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很耐人寻味。 4、能具体谈谈你的理解吗? 明确:作者是在讽刺。毒气室、焚尸炉是害人性命的东西,雏菊花怒放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这两种事物反差很大,摆在一起,这样的景象的确让人难忘。作者也是在控诉。雏菊花的怒放象征生命的绽放。这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但却被这个人间地狱毁灭了。 5、“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作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6、“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个句子从语气上看是什么句子? 明确:否定句! 7、文中像这样的否定句有很多,大家能否找找看? 明确:第2段的4个“不该”组成的排比句。 第6段,“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最后一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8、大家想想,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因为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就是个否定句,后面大量运用否定句可以使文章的风格统一。 作者多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除了呼应前文之外,还为了突出文章主题。意思是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这些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看到那些真实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这样就揭露了纳粹德国的罪恶行径。 本文用了一连串的否定句,像一条线串起了全篇文章,使文章具有统一的风格,同时把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了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貌似平静的话语背后表现出对纳粹的深刻揭露。 这篇文章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用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见所感。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罗森塔尔这篇作品能成为新闻史上的名作实至名归。 请完成课文后面“研讨与练习”第四题第2小题,倾注你们的情感,发挥你们的想象,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章。 新闻类教案篇十三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自主积累。 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 2、(同学自学效果交流)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 (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3)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要求: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同学评析。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怎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 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 1、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例:它(潜艇)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说话练习: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谈学习体会。进行说话练习。 1、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在课余时间播给同学听,并请对方评论。 2、完成本课相关的书面作业。 新闻类教案篇十四 2那我们就来个“一分钟新闻播报”。把你最感兴趣的新闻题目大声读听。 3你看,短短的一分钟,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的新闻,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一则好的新闻报道能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迅速了解身边发生的事,这就是新闻报道的魅力。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写新闻报道。(板:学写新闻报道) 1.最近在某市一家报纸上有一则关于东城小学篮球比赛的报道,你们想了解吗?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边读边思考:新闻报道与我们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找一找,划一划。(不动笔墨不读书) 2.生自读例文。 3.你发现新闻报道与我们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 4.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1)有关题目 生:题目很长。 师:对呀,那从这么长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读题目。 师:这就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再仔细看看题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有两个题目。 师:你很会观察,其实这两个题目都是这则报道的标题。上面的是报道的正题,正题突出了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有时候,为了补充说明或者强调某些内容,我们也可以在正题下方加上一个副题。 (2)有关开头 生:新闻报道的开头交待了事情的结果。 (3)有关经过。 师:你们还发现新闻报道与我们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 生:比赛过程很简单。 师:很简单,书上用的是哪个词? 生:大体。 生:冠军队和亚军队。 生摇头。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书上说“东城小学男子篮球队是一支经验丰富的球队。队员们素质好,配合默契,上半时比分一直领先。” 师:你们看,作者只用了“经验丰富”“素质好”“配合默契”这几个词就把冠军队的表现概括出来了,介绍大体情况还要概括写。板:概括写。10支球队历经几天的比赛情况,作者只用了短短三小段不足二百个字就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就是报道的特点,也是写新闻的要求和方法。 1.创设情景,引出习作要求。 师:学会了方法还得会用,这才是学以致用。现在机会来了,听,红领巾广播站开始广播啦!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学校广播站现向大家征集一批稿件,要求是:1、要用“新闻报道”的方法写;2、报道一次活动(可以是体育竞赛也可以是学习竞赛)。我们期待大家的热情参与哟!” 2.同学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那我们就一起先来回顾最近我们学校开展过的活动吧。 3.谁来说说最近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生:我参加学校文明卫生体验实践活动。 生:我们年级开展了拔河比赛。 生:最近学校开展了一次讲故事比赛。 4.我们学校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现在,同学们手上都有这样一份表格,请你们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你准备报道什么活动,把报道的题目写下来,就像例文这样在题目中就突出了报道的重要内容;第二个是想一想怎么写开头,就像例文一样用一两句话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交待清楚;第三个问题是你打算重点写什么?例文就重点写了冠军队和亚军队的表现。 (课件出示) 题目 突出重要内容 我市第9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 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 开头 交待事情结果(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我市第9届小学生篮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于10月30日在东城小学体育馆落下帷幕。东城小学男子篮球队以66比59战胜南京路小学男子篮球队,获得冠军,南京路小学男篮屈居第2名。 经过 介绍大体情况(抓重点、概括写) 我打算重点写冠军队、亚军队的表现 。 下面,大家就静静地想一想,把你思考的痕迹记录下来。(你们在思考的时候看看能不能从大屏幕上得到些启示) 5.同学们思路开阔,想法多种多样,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构思。 (1)题目有问题 生:我这报道的题目是颂节约主题展选手风采 生:可以加一个副标题。比如五(6)班举行优秀“故事大王”比赛 师:同学的建议能接受吗?(生点头)那赶紧回去好好修改修改。 生:7年3月26日柳州市景行小学五年级6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经过激烈地角逐,第三小队夺得冠军。 生:冠军队和亚军队的表现。 师:你很有想法,老师期待着看到你精彩的报道。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是报道这个活动的?那你说说自己报道的题目? 生:景小02-6班举行拔河比赛 师:这个题目简单、朴实 生:拔河比赛真有趣既能健体又开心 师:对偶式的题目,精彩! 下面,我们按照刚才学习的方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就是一则很好的新闻报道。赶紧动手吧! 板书: 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开头交待事情结果(时、地、人、事) 经过介绍大体情况 总评: 一、创设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开课伊始,教师通过开展“一分钟新闻播报”的活动,让学生大声读己在电视、报纸上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报道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一则好的新闻报道能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迅速了解身边发生的事,这就是新闻报道的魅力。此时,学生对本节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学习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 二、利用例文有效地指导习作方法 学生这是第一次接触新闻报道这种体裁,而写新闻报道和写一般的又有很大的不同,要想写好此次习作,我们首先要了解报道有什么特点。其实书上概括了新闻报道的特点:“第一,题目突出了报道的最主要的内容;第二,报道的开头,就交待了事情的结果,接下来才写事情的大体经过。”表面上看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但在试教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都能说出报道的特点,可真正动笔时又不知如何下笔。这节课上,教师紧扣“你发现新闻报道与我们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自由默读例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合作、探究,共同归纳新闻报道的特点。如关于题目,在学生答出“新闻题目突出了最重要的内容”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仔细看看题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相机指导:其实例文中的两个题目都是这则报道的标题。上面的是报道的正题,正题突出了报道的最重要的内容;有时候,为了补充说明或者强调某些内容,我们也可以在正题下方加上一个副题。 新闻的“主体”是此次习作的难点。虽然学生都知道报道只写“大体经过”,可到底该怎样写才算是“大体经过”,学生们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教师是这样点拨的:“看看例文,10支球队参加比赛,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些球队的表现?介绍大体情况就是要抓重点。板:抓重点。作者只用了“经验丰富”“素质好”“配合默契”这几个词就把冠军队的表现概括出来了,介绍大体情况还要概括写。板:概括写。” 通过点拨,难点顺利突破,学生们对新闻报道的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题目突出最主要的内容,需要时可在正题下加一个副题;开头交待事情结果,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也不可少;经过介绍大体情况,抓重点,概括写。掌握了方法,学生中才能轻松愉快,有的放矢。只有关注了学生需求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设计表格有效地反馈教学效果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不能仅仅看老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教案是否按时完成,也不能只看课堂气氛是否热闹,学生讨论是否热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更重要的是看教学的重难点是否突破,老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掌握了,即老师的指导是否有效。为了清楚地反馈教学效果,在这节课的后半部,教师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现在,同学们手上都有这样一份表格,请你们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你准备报道什么活动,把报道的题目写下来,就像例文这样在题目中就突出了报道的重要内容;第二个是想一想怎么写开头,就像例文一样用一两句话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交待清楚;第三个问题是你打算重点写什么?例文就重点写了冠军队和亚军队的表现。” 附表: 题目 开头 重点写什么 学生当堂填写并汇报,从这一反馈中教师及时了解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点评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根据反馈,还适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给同一项活动报道起标题,如对偶式,排比式,口号式等等;同一项活动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地扩展开来。 新闻类教案篇十五 为了使孩子们关注周围的世界,我们在午睡之前或在游戏活动与体育活动的间隙,会和孩子一起议论议论昨天发生的新奇的事情。 但是,孩子们往往会遗忘一些精彩有趣的事情。由此想起古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就有了这次活动。 1、尝试用图像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2、愿意和同伴交流,大胆地表达和表现。 1、一段时事新闻。 2、每张桌子放有:范例美工纸、彩色手工纸和彩色即时贴若干,双面胶各一卷、糨糊一瓶、彩色蜡笔和水笔若干。 看新闻(理解新闻)做新闻(记录)交流记录尝试新的方法 一、看新闻、理解新闻 1、看新闻,引导理解: 老师:今天,我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幼儿看)老师:这是一条新闻,什么是新闻? 幼儿:新闻就是新的文章新闻就是新的事情新闻就是新奇的事情。 老师:这条新闻说了一件什么新奇的事情呢? (再看一遍新闻,边说边议论。) 老师:这条新闻说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说的是人们要吃孔雀的事。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孩子根据自己的记忆,积极讲述。其中,老师针对幼儿的讲述,加以引导。如,幼儿:“我听见说,孔雀有药用价值。”老师:“什么是药用价值?”幼儿:“要用钱去买的一不对,是可以做药的价值。又如:“孔雀成了人们的盘中餐。老师:“什么是盘中餐?幼儿:“一只盘子里的食物等等。 老师(小结):哦,我们看到酒店门口有一只孔雀被关在笼子里。(老师把线索理一遍)唔,这是一条说孔雀被人们吃的新闻。 2、讨论:关于这条新闻,谁有问题和想法? 老师(小结):这是一条让我们有不一样想法的新闻,我想,其他人知道这件事也会有想法的。 二、记录新闻 1、引导记录: 老师:怎么让你身边的人知道这件事呢? 幼儿:记录下来 老师:记下来有什么好处? 幼儿:不会忘记。 2、了解记录的方式。 老师:怎么来记录呢?记录和画画一样吗? 孩子自由讲述。 老师指导孩子的合作情况和选题情况。 三、交流记录 1、把你记录的事情和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由于集体活动的时间有限,只能请两组幼儿进行交流:要么是制作上有代表性的,要么是主题上有代表性的。 2、现在,把你的记录说给身边的朋友听听。请你看看,别人哪里记得好的,把你认为记得好的地方告诉大家。 引导孩子欣赏同伴的长处。 3、将记录贴在板上,请孩子们看看别人的作品。 四、延伸新方法 1、今天,我们用写字、画图来记录一件事,用写字、画图来表示你的想法。 2、其实,表示我们知道的事、表示我们想法的方法还很多,除了记录,还有什么方法呢?(可以剪图案、折纸、泥工、用身体动作表示) 3、好。现在请你用动作来表示孔雀被关在笼子里和被网套住的事。 4、今天回家,把你记录的新闻向爸爸妈妈和邻居说说,然后你把大家的想法记下来,我们再来研究“孔雀能不能吃的问题。 新闻类教案篇十六 设计意图: 国庆期间,台风“龙王”侵袭了我们福州,经过长时间的暴雨侵袭,福州经历了多年未见的涝害,许多街道被大水淹没。这是一个发生在幼儿身边的重大新闻,如何让孩子从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中了解事件的原因、发展情况,并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及从事件中学习安全知识,懂得保护自己,这是设计此活动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听新闻和编播新闻的活动,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懂得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学习较完整地叙述或描述一件事。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自制的电视机;演示用的新闻图片;幼儿创编新闻用的大张纸和画笔。 活动过程: 1、新闻播报时间:组织幼儿一起收看电视里小记者的“新闻报道”dd福州发大水了。 2、讲讲议议“新闻报道”的内容:电视新闻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事?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 3、小组讨论:台风来了,怎样做人们才不会受到伤害,东西不会损失?(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倾听,帮助梳理)。 4、分享结果:每组派代表介绍讨论内容。 5、小组活动:制作“追踪报道”。将事件的发展情况以图画形式表现。教师指导幼儿分组,并给予支持、指导。 6、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成员用绘画的形式将事件的发展情况表现出来; (2)每一小组共同合作画一幅画; (3)将自己知道的和猜想的画出来。 7、新闻“追踪报道”时间:教师以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引导幼儿扮小记者,分组在“电视机”里播报“追踪报道”的内容。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在描述中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不能主动讲述内容回答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培养幼儿大胆讲述能力,多跟他们交谈、交流,多给幼儿一些肯定和鼓励。 新闻类教案篇十七 1、继续了解新闻的一般特点,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及细节描写来表情达意。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3、了解纳粹的历史罪恶,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揣摩、理解意蕴丰富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发现作品中极具新闻价值的“反差”,挖掘本则新闻的意义。 一课时 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奥斯维辛、题为蝴蝶的诗 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 那么丰富、明亮、耀眼的黄色, 或许,那是太阳金色的泪水 滴在白色的石头上 那样、那样的一种金黄 轻盈得翩然直上。 它离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 它自己要告别这个世界。 我在这里住了七个星期, 被囚禁在这个集中营。 可我已经发现,这里有我喜爱的东西。 蒲公英在招呼着我 还有院子里开着白花的栗树枝条。 只是,我再也没见到另一只蝴蝶。 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 蝴蝶不住在这里, 不住在集中营。 这首诗的作者,生于布拉格的巴维尔弗里德曼,在21岁时被遣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两年之后,他被毒气室夺去了生命。 找不到更多关于他的记录,年轻的巴维尔只是死亡于此的上百万犹太人中的一个。 那个年代被太多的毁灭和死亡充斥,我们唯一相信的真实,是那座人间地域里散发着的腐臭气息,和那些年幼年轻年老的写满恐惧的眼睛。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记者罗森塔尔,进入这座恐怖的人间地狱。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被杀害的多是犹太人。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纯客观报道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