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一02a晶体结构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3741711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化学一02a晶体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材料化学一02a晶体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材料化学一02a晶体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晶体结构 唐小真主编,材料化学导论,高等教育出 版社 苏勉曾编著,固体化学导论,北京大学出 版社 张孝文等编著,固体材料结构基础,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章推荐参考书 2.1 固体材料的分类 固体材料可以按照其中原子排列的有序 程度分为晶态和非晶态两大类。 一个明显的弯曲标志着随着温度的下 降体系中发生了相变:在沸腾温度处 首先发生气相到液相的转变。 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 液体的体积连续减小。 注意到曲线的斜率应该对应于体系的 热膨胀系数:固体的热膨胀系数小于 液体。 液体在缓慢降温过程中形成晶体。在这 一过程中,原子有足够的时间发生重排,因 此形成的固体中原子的排列呈有序状态。 液体在急冷过程中形成非晶体。在这一 过程中,原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发生重排,因 此形成的固体中原子的排列呈无序状态。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 晶态材料具有长程有序的点阵结构,其 组成原子或基元处于一定格式空间排列的状 态; 非晶态材料则象液体那样,只有在几个 原子间距量级的短程范围内具有原子有序的 状态。 (短程有序 ) 2.2 几何晶体学 简单的历史回顾 人类最早使用的材料是天然的石块。在采集石块 的同时也就发现了各种具有规则外形的石头。人 们把这些具有规则外形的石头称为晶体。 在我国周口店的中国猿人遗址就发现了用水晶等 晶体制成的工具。这是人类认识晶体的开始。因 此,晶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名词。 无色的六面体食盐是最普通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一种晶体。盐对于生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在 所有文化形态中,盐又历来具有某种象征的性质。 “ salary” =“买盐的钱”。 晶面角守恒定律 晶体最初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具有规则外形,而 对晶体开展的研究也是从这些规则外形开始的。 1669 年,一个叫做斯丹诺 (Nicolas Steno) 的意 大利人对水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后发现:尽管 不同的石英晶体,其晶面的大小、形状、个数 都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相应的晶面之间的夹 角都是固定不变的。 天然的水晶 (石英晶体 ) 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外形 尽管不同的石英晶体,其晶面的大小、形状、个 数都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相应的晶面之间的夹 角都是固定不变的 其中的 a 晶面和 b 晶面之间的夹角总是 14147, b 晶面和 c 晶面之间的夹角总是 12000,而 c 晶 面和 a 晶面之间的夹角总是 11308。 此后,人们对各种不同的晶体进行了大量 的观察,发现类似的规律对于其他的晶体 也是存在。这就诞生了结晶学上的第一条 经验定律 晶面角守恒定律 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种物质所形 成的晶体,其相同晶面的夹角是 一个常数。 晶面角守恒定律是晶体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 揭露了晶体外形的一种重要的规律性,从而指导人 们怎样去定量地、系统地研究各式各样的晶体。 在 19 世纪初,在晶面角守恒定律的启发下, 晶体测角工作曾盛极一时,大量天然矿物和人 工晶体的精确观测数据就是在这个阶段获得的。 这些数据为进一步发现晶体外形的规律性 (特 别是关于晶体对称性的规律 ) 创造了条件。 直至今天,测定晶面角仍然是从晶体外形来鉴 别各种不同矿物的一种常用的可靠方法,为此 人们还设计制作了一些晶体测角仪,专门用于 这一目的。 晶面角守恒定律的发现,使得当时的人们 坚信“晶体就是具有规则形状的物体”。 但是,这一定义显然只是考虑了晶体的宏 观特征,还远远没有涉及到晶体的内在本 质。于是,一些科学家们便开始思考这样 一个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晶体的规则外形? 晶胞学说 1784年法国科学家阿羽 (Rene Just Hay) 提出了著名的晶胞学说: 每种晶体都有 一个形状一定的最小的组成细胞 晶 胞;大块的晶体就是由许许多多个晶胞 砌在一起而形成的。 这是晶体学上第一 次就晶体由外表到本质进行的猜想。 在此之前,斯丹诺的老师曾经有机会提出相似的学 说,但是在即将接近这一学说的时候他莫名其妙地 止步了。 (冰洲石 )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John Dalton) 提出 了元素 原子说:纯粹的物质是由具有一定质 量的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原子按一 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受道尔顿的元素原子学说的启发, 1855年另 一个法国人布拉维 (A. Bravais) 建立了晶体结 构的空间点阵学说。 空间点阵学说 一个理想晶体是由全同的称作 基元 的结构单元 在空间作无限的重复排列而构成的;基元可以是原 子、离子、原子团或者分子;晶体中所有的基元都 是等同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组成、位形和取向都是 相同的。因此,晶体的内部结构可以抽象为在空间 作周期性的无限分布的一些相同的几何点,这些几 何点代表了基元的某个相同位置,而这些几何点的 集合就称作 空间点阵 ,简称 点阵 。 一个含有两个原子 (分别用一大 一小两个空心圆点表示 ) 的基元 这个基元在二维空间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便 得到了一个二维晶体结构 黑点为抽象出来的几 何点,这些几何点就 构成了一个二维空间 点阵。 在这个抽象过程中, 几何点位置的选取可 以是任意的,只要是 在基元所包括的范围 之内就可以。 显然在这一抽象过程中, 构成基元的原子的种类和 大小并不影响到最终点阵 的形状。对点阵最终形状 产生影响的仅仅是基元在 空间的排列规律。 NaCl 晶体的结构 NaCl 晶体结构中等同点的分布及其 相应导出的二维点阵 几个基本概念 基元 在 NaCl 中,基元为 NaCl 分子 等同原子 在 NaCl 中,所有的 Na 离子均为等同原子, 所有的 Cl 离子也为等同原子 等同点 所有等同原子所处的位置抽象为等同点 空间点阵 所有的等同点在三维空间的排列就构成了空 间点阵 空间点阵学说提出之后的相当一段长时间里一 直被认为是一种假说,它的抽象理论当时并没 有引起物理家和化学家们的注意,还有不少人 仍然一直固执地认为在晶体中原子、分子是无 规则地分布的。这一状况直到 20 世纪初才得到 根本的改变,而导致这一改变的直接原因则是 一项新的实验技术的诞生。这就是 X 射线衍射分析技术 空间点阵学说的实验验证 劳厄的晶体 X 射线衍射实验 劳厄 (Max V. Laue, 1879 1960),德 国物理学家, 1912 年发现了 X 射线 通过晶体时产生的衍射现象,从而导 致了 X射线衍射技术的诞生,它成为 研究晶体内部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 劳厄因为这项成果而于 1914 年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 劳厄衍射照片 现代 X 射线衍射分析的理论基础是英国物 理学家布拉格父子奠定的。 布拉格父子于 1913 年借助 X 射 线成功地测出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并提出了“布拉格公式”,为最 终建立现代晶体学打下了基础, 于 1915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时,小布拉格年仅 25 岁,是至 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而老布拉格则已经 53 岁,被称为 是大器晚成的科学家。 布拉格定律 一束波长为 的平行 X 射线与晶面成 角入射 这是一块单晶体,两个相 邻晶面之间的距离为 d 当入射的 X 射线波长 、入射角 和晶面间距 d 之间满足如下关系时,将产生衍射 这就是著名的布拉格定律。 实验表明,布拉格角的限定是十分严格 的,通常只要入射角与布拉格角相差十 分之几度,反射的光束就会完全相消。 nd s in2 在劳厄和布拉格父子工作的基础上,人 们发展出了一系列借助于 X射线衍射分析晶 体结构的技术,这些技术已经成为了材料 科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分析手段。 目前常用的 X射线衍射仪的工 作原理示意图 波长为 的 X 射线从 T处 以 角入射至试样 S处 如果试样中某一原子 面正好满足布拉格方 程,便会在 C处得到加 强的衍射束 衍射仪可以连续地改变 试样与入射 X射线的相 对角度 ,使得更多的原 子面有机会满足布拉格 方程所限定的条件而得 到衍射峰 SiO2晶体和 SiO2玻璃的 X 射线衍射谱图 X 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可以得到以下一些信息: 相组成 晶格参数 残余应力 关于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的系统 知识可以参阅 王英华主编,“ X 光衍射技术基 础”,原子能出版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找到 了另外一些研究晶体微观结构的实验方 法,包括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中子 衍射等等。现在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已 经能够直接分辩出某些晶体中的原子。 HREM image of an area of TiC particle adjacent to TiC/Al2O3 interface in TiC/Al2O3 composite 几种显微分析技术的一般分辨率 扫描探针显微镜: 0.02 nm 透射电镜: 0.2 nm 扫描电镜: 2 nm 光学显微镜: 200 nm 人眼: 0.2 mm 劳厄和布拉格父子的工作使空间点阵学说从猜 想上升为有坚实实验基础的正确理论,从而奠 定了现代结晶学的基础。自此,人们很自然地 就把晶体定义为 构成物体的微粒 (分子、原子或者离子 ) 在 三维空间做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而得 到的物体 显然,晶体的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其实就是构成晶体的微粒的有规 则排列的外部反映。 晶体的宏观特征 规则的几何外形 晶面角恒定 有固定的熔点 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2.3 球体堆积原理 一个讨论晶体结构之前必须进行 的有趣同时也有点伤脑子的游戏 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及其空隙 第一层:每个球与周 围 6 个球相邻接触, 每 3 个球围成 1 个空 隙。其中一半是尖角 向上的空隙,另一半 是尖角向下的空隙。 第二层:每个球均与 第一层中的 3 个球相 邻接触,且落在同一 类三角形空隙的位置 上。此时两层间存在 两类不同的空隙。 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及其空隙 第一种:连续穿透 两层的空隙 第二种:未连续穿 透两层的空隙 第二种:未连续穿 透两层的空隙 现在考虑第三层球的排列方式 第一种方法是将第三层落在未穿透两层的空隙位置上 未穿透两层的 空隙有两类, 但只有处于第二 层的那类空隙的 位置可以保证每 一个第三层的球 与第二层的 3 个 球相切。 第三层的 摆放位置 将第三层球堆积在这类空隙上 可以看出,第三层 与第一层完全重复。 如此继续堆积就得 到 ABABAB 顺 序堆跺的一个六方 最紧密堆积结构。 六方密堆结构及相应的六方格子 六方最紧密堆积结构的空间利用率 在六面体的上表面 , 短对角线与相邻两边构成了 一个等边三角形 , 边长为 a。 这个等边三角形与 体内球相切 , 4个球的中心连成了一个边长为 a的 正四面体 , 这个正四面体的高为: (2/3)1/2a。 平行 六面体的高度即为 2(2/3)1/2a。 如果球的半径为 r,则 a = 2r。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为 328)2( 3 22)2( 2 3)2( 2 3 rrrrcaaV 两个圆球的体积为 33 3 8 3 42 rrV B 故空间利用率为 VB/V = 74%。这是 理论上圆球紧密堆积所能达到的最 大堆积密度。 第三层球排列的第二种方式 将第三层落在连续穿透两层的空隙位置上 可以看出,第三层 与第一层第二层都 不同,在摆放第四 层时才与第一层重 复。如此堆积就得 到 ABCABCABC 顺序堆跺的一个立 方最紧密堆积结构。 对立方最紧密堆积结构可以抽象出一个面 心立方格子。 立方最紧密堆积的最紧密 排列层是 (111) 晶面 可以证明:立方最紧密堆积 结构的空间利用率也是 74%。 (证明过程留作 课外作业 自己完成 ) 在各类晶体结构中,六方最 紧密堆积和立方最紧密堆积是空 间利用率最高的两种结构。 四面体空隙和八面体空隙 处于四个球包围之中 的空隙:四个球中心 连线刚好构成一个四 面体的形状。 处于六个球包围之中 的空隙:四个球中心 连线刚好构成一个八 面体的形状。 八面体空隙的体积大于四面体空隙的 体积 考虑第二层上 的这个圆球 该球下方三个以 C 标注 的位置为八面体空隙 该球下方三个以 A 标注 的位置为四面体空隙 该球正下方还有 1 个四 面体空隙 考虑到第三层与第一层的相似性,可以看出:这个球的 周围应该有 6 个八面体空隙和 8 个四面体空隙。 若有 n 个等大球体作最紧密堆积, 就必定有 n 个八面体空隙和 2n 个 四面体空隙。 每个球的周围有 6 个八面体空隙和 8 个四面体 空隙。 每个八面体空隙由 6 个球围成,每个四面体空 隙由 4 个球围成 等大球体的其他堆积方式 简单立方堆积,空 间利用率为 52%。 等大球体的其他堆积方式 体心立方堆积,空 间利用率为 68%。 游戏还没有结束! 我们现在再来准备一些半径小一些的 圆球,和前面那些半径较大的圆球混在一 起,然后看看这些大小不同的球该如何堆 积才能获得较大的空间利用率。 先考虑大球按最紧密方式堆积 (六方或者立方 ) 时 的情况:这时大球构成的结构中存在有八面体和 四面体两种空隙;将小球填在这些空隙中显然就 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当然,从实际晶体结构的角度来看,这时 还需要考虑两个具体的问题 小球和大球应该直接相切 无论是四面体空隙还是八面体空隙,小球填 入后要保证结构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小球填入四面体空隙 四个等大的圆球 (半径为 R) 构成一个正四面体,在这个 四面体中填入一个小球。如 果小球恰好与 4 个大球都相 切,且 4 个大球本身仍保持 相切状态,试确定小球的半 径 r。 计算过程并不复杂,结果应该是: r = 0.225 R 计算一下 A B C D O 大球半径与小球半 径之和 : AB = R + r O点为正三角形重心, BO为 正三角形高度的 2/3: BO = (23)R/3 A点为正四面体重心, AO为正四面体高度的 1/4: AO = R/(6) r = 0.225 R 称为小球填入四面体空隙时的临界半径。 如果 r 0.225 R,小球的填入将导致大球脱离相切状 态。 随着小球半径的逐渐增大,四面体空隙的体积也逐 渐增大,从而使得整个堆积体的体积增大,结果无 疑就是堆积体空间利用率的降低。因此,如果要保 证堆积体具有较大的空间利用率,填入四面体空隙 的小球的半径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大。 如果小球半径较大的话,可以将其填入八面体空隙 以提高堆积体的空间利用率。填入八面体空隙的小 球的临界半径为 r = 0.414 R。 小球填入其他类型的空隙 三角形空隙: r = 0.155 R 小球填入其他类型的空隙 八面体空隙: r = 0.414 R 小球填入其他类型的空隙 六面体空隙: r = 0.732 R 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内容 晶体的宏观特征 球体紧密堆积原理 等大球体最紧密堆积的两种方式及其空间 利用率计算; 等大球体的其他堆积方式及其空间利用率 计算; 不等大球体堆积中小球的临界半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