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认知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35414994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23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认知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认知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社会认知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提示:重点: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几个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第1页/共52页基础和相关概念知觉(perception):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综合和解释过程。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认知(cognition):将知觉到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判断、推理分析的深层加工过程。广义的概念包括感觉、知觉过程。与知觉常有混用现象。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第2页/共52页社会认知研究的背景心理学家对知觉的研究,在1940年以前基本上集中在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上。1950年以后慢慢扩展到社会知觉方面。1947年,Bruner,J.S.首先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强调知觉过程受到了价值观、需求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第3页/共52页一、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以及非人的客观存在的认识。外在特征外在特征内在属性内在属性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推测、判断推测、判断重点第4页/共52页二、社会认知的特征选择性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对于同质和同量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选择某部分刺激,忽略或逃避其它信息。互动性社会知觉是双向的,知觉双方是对等的主体地位。知觉对象影响知觉者,知觉者也影响知觉对象。防御性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平衡,适应社会,会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以维持自我的完整。完形性个人无法容忍矛盾的判断,而倾向于把有关认各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使认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第5页/共52页三、社会认知的图式图式(图式(schemaschema):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是一种组织信息的方式,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是一种组织信息的方式,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泰勒和克劳克(泰勒和克劳克(Taylor&CrockerTaylor&Crocker)图式分类:)图式分类:人的图式(人的图式(person schema)自我图式(自我图式(self schema)角色图式(角色图式(role schema)社会事件图式(社会事件图式(event schema)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能帮助记忆能帮助记忆帮助自动化推论帮助自动化推论增加信息增加信息包含情感包含情感具有启动效应具有启动效应第6页/共52页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仪表的认知表情的认知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第7页/共52页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环境3认知者被认知者2信息重点第8页/共52页一、认知者因素二、认知对象因素三、认知情境因素第9页/共52页一、认知者因素一、认知者因素(一)原有经验(二)价值观念(三)情感状态(四)认知偏差第10页/共52页一、认知者因素一、认知者因素(一)原有经验原有经验往往能够决定认知的内容和结果(二)价值观念布鲁纳的“钱币实验”第11页/共52页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的“钱币实验”(19471947)随机选取30个10岁的孩子,让他们看打在屏幕上的形象。系列1 的形象:圆形的钱币(1分、5分、10分、25分和50分)系列2的形象:硬币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让孩子们将看到的硬币和纸片形状大小画在纸上。结果发现,孩子们画出的纸片的大小与看到的大小相似,而钱币的大小普遍比看到的要大很多。钱币所包含的财富意义对孩子们有一种诱惑力。钱币所包含的财富意义对孩子们有一种诱惑力。第12页/共52页(三)情感状态 墨雷,用小女孩为被试的实验第13页/共52页1光环效应相似假定作用社会刻板印象(类化原则)积极偏见(宽大效应)隐含人格理论(固有人格理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四)认知偏差重点第14页/共52页1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实质是把各种相互独立、没有必然联系的特性予以叠加,统统赋予认知着的对象。第15页/共52页实验者把同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结两组大学生看,但看照片之前有不同的指导语。告诉第一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习难改的罪犯;告诉第二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著名的学者。然后主试出示照片要求每组学生口头描述照片上的肖像。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对同样的照片作了极为悬殊的描述第一组大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隐露凶狠的神色,一副向外翘出的下巴显示了他在于罪恶勾当时“死不回头”的决心,等等。第二组大学生认为这双“深陷的眼睛”能流露出深邃的思想,而“向外翅出的下巴”显示了他在探求真知的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鲍达列夫的实验,颇能说明问题。第16页/共52页相似假定作用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点。刻板印象(类化原则)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是把人进行归类第17页/共52页积极偏见(宽大效应)认知者对被认知者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隐含人格理论(固有人格理论)每个人都依照自己有关人格的假定,把他人的各种特性组织起来,成为一种总体形象。是对人的属性(特性)进行归类。第18页/共52页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第19页/共52页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首因效应主要对陌生人起作用,近因效应主要对熟人起作用。除非后来得到的信息被彻底整合,否则近因效应是暂时的。第20页/共52页二、认知对象因素二、认知对象因素1.魅力2.知名度3.自我表演三、认知情境因素三、认知情境因素1.空间距离2.背景参考 第21页/共52页第四节第四节 印象形成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第22页/共52页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一)一致性(二)评价的中心性(三)中心特性重点第23页/共52页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一)一致性(consistency)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人们趋向于把他作为协调一致的对象来观察,尤其是在估价这个人的时候。甚至当关于某人的信息资料自相矛盾时,人们也极力消除或减小这种冲突,把对方看成是多种特性一致的人。第24页/共52页(二)评价的中心性Osgood,C.E.(1957)发现在对人知觉中,人们一般采用三个维度进行判断:(1)评价方面:好坏(2)力量方面:强弱(3)活动方面:积极消极其中好坏的作用最重要第25页/共52页(三)中心特性(核心品质)阿希的实验:S.Asch,1946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7个词汇:第26页/共52页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谨慎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谨慎处于中心位置的个性特点第27页/共52页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真诚”和“机智”各为十3,“朴素”和“沉静”各为十1甲:真诚、机智乙:真诚、机智、朴素、沉静你对谁的印象更好?第28页/共52页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方式1、平均模式2、增加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重点第29页/共52页1.平均模式取长补短,形成总的印象 如果用分数的高低代表某一个性品质受欢迎的程度,假设“真诚”和“机智”各为十3,“朴素”和“沉静”各为十1,平均模式的计算结果就是:第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真诚十机智)(真诚十机智)/2=/2=(+3+3+3+3)/2=3/2=3 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 :(真诚十机智十朴素十沉静)真诚十机智十朴素十沉静)/4=(+3+3+1+1)/4=8/4=2/4=(+3+3+1+1)/4=8/4=2印象更好第30页/共52页2.增加模式此种模式表明人们形成印象并不以特性的平均价值,而是以特性价值的总和为依据的。汇总所有的个别的印象,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仍以前面的例子来说明。第一种情况:真诚机智336 第二种情况:真诚十机智十朴素十沉静33ll8 由于第二种情况得到的数值8大于第一种情况得到的数值6,因此我们对他的印象会更好。这是一种与平均模式不同的结论。第31页/共52页3、加权平均模式:重要的品质赋值更高人们对他人身上极化特性增加模式所有特性平均模式(1)先行信息的加重作用。人们不是同等地看待对方所有的特性,那些首先被发现的特性,会影响人们对后来掌握的其他信息处理的方式。(2)消极否定信息的加重作用。人们不会同等地看待好的特性和不好的特性。与好的特性相比,不好的特性更能影响印象。第32页/共52页第五节第五节 归因归因一、什么是归因二、几种归因理论三、归因偏差第33页/共52页一、什么是归因一、什么是归因归因:指的是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社会判断过程。换言之,归因就是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和推论的过程。重点第34页/共52页二、几种归因理论二、几种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最初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1944,1958)提出的。他认为,人人都有一种理解、预测和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人们就要根据各种线索对已经发生的行为和事件进行原因解释。人们只有了解了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原因,才能解释这个世界。(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内归因;外归因第35页/共52页海德的海德的“行动朴素分析行动朴素分析”理理论论 海德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虽然没有受到心理学的训练,但是仍能够理解他人的行动。基于这一点,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他发现,一般人总是把人类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类,一个是内部原因,就是把行为发生的原因归于行为者自身。另一个是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人的能力、努力、人格、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念等等;外部原因包括任务的难度、运气、他人的影响、环境等等。内归因(个人倾向归因)内归因(个人倾向归因)外归因(情境归因)外归因(情境归因)第36页/共52页(二)琼斯、戴维斯的对应推理理论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特有的内在属性相一致时,就是在进行对应推论。比如,看到某人好承诺却经常违背诺言,如果我们断定这是由他不诚实的品性所导致的,我们所做的归因就是对应推论。第37页/共52页影响对应推论的两个因素:影响对应推论的两个因素:1.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 如果行为者采取的是社会合意的行为,人们就无法从中推论其品性。相反,一般人所不愿意干的事,而某人却偏离社会规范干了此事,人们就会很有信心地推断说该行为反映了这个人的独特个性。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行为者自由选择的行为能够反映他的意图,如果是外力迫使他做的,人们就以外力的作用来解释他的行为。第38页/共52页(三)凯利(H.H.Kelley)的三度归因理论凯利认为,对他人行为的归因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观察行为,其次是判断原因,第三是排除偶然因素和迫于环境的因素。一般人们在归因时要沿着三个方面的线索进行思考,然后把原因归结于三个结果:(1)行为者,(2)刺激物,(3)情境。重点第39页/共52页例如:某人连续几次看了影片甲,有三种归因解释:1、他喜欢这部影片2、这电影很有趣3、这几天他闲着没事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呢?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呢?行为者行为者刺激物刺激物情境情境第40页/共52页 三种信息:区别性信息(对不同刺激物行为是否有差别)一致性信息(行为表现是否与其他人一致)一贯性信息(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他是否还看过影片乙、丙、丁?他周围的人是否也看了影片甲?他对影片甲是否问题喜欢的?第41页/共52页(四)维纳的归因四因素理论 认为归因除了有内/外维度外,还存在稳定/不稳定维度。第42页/共52页(一)过高估计内在因素基本归因错误:在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性格因素,而忽视引起行为的外部客观因素。这一归因现象称为“基本归因错误”。此时,人们往往忽视某种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而将行为看成是行动者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其稳定的人格品质的一种系统反映。原因:a.人们认为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b.在社会情境中,行为者往往比较突出三、归因偏差(三、归因偏差(attribution warp)重点第43页/共52页(二)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这一归因偏差指的是,尽管我们常常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较稳定的人格因素,但我们却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即随情境而变,这在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优劣时更是如此。原因:a.二者的着眼点不同 b.二者可用的信息不一样第44页/共52页(三)忽视一致性信息凯利假定人们在归因时同样重视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三种信息。但事实上,一致性信息所受重视的程度特别低。原因:a.人往往更关注具体、生动、独特的信息,忽视统计信息b.观察着获取他人信息有困难,更相信直接信息c.行为者更引人注目第45页/共52页(四)自我防御归因无论是基本归因错误还是“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其基本的适用范围都是中性的归因事件。在归因事件为积极的或消极的时,上述归因错误或偏见的性质往往正好相反:第46页/共52页当行为是成功的、获取了良好的结果时,如果是他人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外(环境或外在条件使然),如果是自己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内(能力或其他人格品质使然);而当行为本身是不好的、失败的时,如果是他人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内(能力或其他人格品质使然),如果是自己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外(环境或外在条件使然)。简言之,在归因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自我服务的偏向”。第47页/共52页1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对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归因偏差。下列归因偏差的类型中,属于基本归因错误的是()A忽视一致性信息B过高估计内在因素C自我防御性归因D行动者观察者效应2在我们形成印象的时候,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些特性称之为印象形成的()A一致性B评价的中心性C中心特性作用D表面性练习题练习题第48页/共52页3海德的朴素心理学将行为的发生归因于两种因素,这两种因素是()。A稳定性因素不稳定性因素B内在因素外在因素C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D直接因素间接因素4根据琼斯和戴维斯提出的对应推论说,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观察者更有可能对行为主体进行对应推论()A主体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和自由选择性均高B主体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和自由选择性均低C主体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高而自由选择性低D主体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低而自由选择性高练习题练习题第49页/共52页1下列属于社会认知归因理论的有()A凯利的三度理论B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C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D谢里夫和霍夫兰德的社会判断理论E海德的朴素心理学理论2在对印象的研究中,安德森提出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这些模式包括()。A递减模式B增加模式C平均模式D一致性模式E加权平均模式3琼斯和戴维斯根据人们的归因过程,提出了对应推论说,并且研究了可能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A行为的一致性信息B行为的稳定性特征C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D行为的自由选择性E行为的可控性练习题练习题第50页/共52页4下列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中,属于认知者因素的是()A价值观念B认知偏见C自我表演D知名度E情感状态5根据奥斯古德1957年所做的一项有关印象形成的实验,人们基本上是从以下哪几个角度来描述对一个人的印象()A力量(强弱)B评价(好坏)C表现(内在外在)D性质(社会特性智能特性)E活动(积极消极)6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人们的行为原因可分为()A单维原因、多维原因B外部原因、内部原因C可控原因、不可控原因D直接原因、间接原因E稳定原因、不稳定原因练习题练习题第51页/共5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2页/共5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