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3260155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第 1 课时 ) 教案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 1 课时 ) 教案本章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中 , 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演进相互关联和互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结构调整、转换、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 , 结构演进则增强了资源配置能力 , 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 , 实现经济总量的更快增长。工业与农业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农业的增长和结构合理与否, 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 促进和延缓作用。工农业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还可带来人类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形成乡村或城市等不同的聚落形态。本章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第二、三、四章”经济地理的基础上, 结合典型区域, 以案例的形式, 提供基本的思维方法、原理,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区域的认识, 还能促使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 学习到有用的地理, 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发展前景。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 , 它们都是在充分考虑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共同因素下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经济体。本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地理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布局和方向。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 不同的地区 , 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东北地区山环水绕 , 沃野千里 , 自然地域完整 , 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 生产部门齐全 , 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 , 发展条件优越 , 以东北地区为例 , 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 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工业基地既有面临困境的老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也有经久不衰的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也有改革开放后以新兴工业和轻工业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对发展家而言, 工业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而从发展的方向来看, 各地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更可以找寻发展的有利条件, 具有更广泛的借鉴意义。工业化的实施, 必然使非农业人口在一地聚集, 导致了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科学指导而造成某些城市化问题, 具有普遍性。因此,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了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东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案例教学, 可了解经济领域发展的内在规律, 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本章教学时间共7 课时 , 第一节 3 课时 , 第二节 2 课时 , 问题研究 2 课时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从容说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地区, 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 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 , 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 ,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的体现。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 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 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 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 / 8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 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阐述, 并不面面俱到, 做到综合性与主导性因素统一, 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 也是学生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 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 先复习必修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 , 并增加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部分内容, 拓展学生思路, 为理解东北农业发展条件作铺垫。学习东北区域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举一反三, 所以在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主要的区位因素后 , 结合实例 , 可举相关的例子说明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为说明东北的自然条件内部差异, 教材出示了许多图表, 要求学生读数据, 重表达 , 理解划分内部差异的条件。由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缺乏系统训练而使这一内容成为教学的难点 , 教师应让学生尝试去读, 发现并归纳内部差异的若干要素, 理解比较法在判断事物差异中的运用。本节教材编写留有余地, 为方便学生理解和运用, 应增加“美国的专业化生产”的形成、珠江三角洲农业的变迁和学生所在地农业发展情况等内容。教学重点1.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2. 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教学难点1. 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2. 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教具准备1. 实物投影仪。2. 根据课本地图 , 形成复合式投影片:东北地区的位置图 , 东北地区 的地形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3.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干湿地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等地图。课时安排共 3 课时第一课时地理条件、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第二课时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发展方向第三课时了解我国各地区域农业发展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 了 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 通过对比和分析 ,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 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 结合具体发展模式 , 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 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2. 用小组交流的形 式学习区域内部差异划分标准。3.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 , 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 , 关注家乡 , 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 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3. 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2 / 8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 而经济力量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所以我国领导人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区域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经济建设基础上的。农业和工业是社会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物质生产部门。推进新课师(逐层分析 , 逐步深入)从必修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 如果一个地区的发展根据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合理考虑, 统筹安排 , 则可发挥地区优势, 充足挖掘潜力, 促进该地区的持续发展 , 形成区域性工农业。就农业而言, 发展条件的差异, 使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区域农业特色。师(引入正题)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是将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的特定条件有机结合起来 ,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师(方法引导:实现区域农业一般步骤是: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 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我们以成熟的农业区域来了解其形成过程。师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你知道我国最大的林区在哪里吗?生东北。师这一地区还是我国著名的牧业基地。这个地区有哪些地理条件, 它们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让我们带着好奇, 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及农业的布局特点。板书: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师大家知道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基本地理位置吗?请同学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生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东部。师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界线、纬度位置及临海、邻国以及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师东北区域农业发展较为成熟 , 阅读相关章节 , 初步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板书:一、地理条件师(知识回顾)从地理必修中可知 ,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农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 , 有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品种、复种制度及产量的3 / 8最重要的自然条件 , 也是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举例说明, 如地形可修建梯田改造坡度, 红壤的酸瘦黏可通过施熟石灰、有机肥、掺沙得以改良, 而人类对气候的改造无能为力)。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坡度因素。一般情况下, 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 坡度大于 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 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其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 为不同的作物分布提供条件。土壤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有土壤肥力、土壤的盐碱性、土壤层的深度、土壤的质地等方面。土壤肥力高, 有利于农业的高产, 土层深厚 , 便于耕作 , 土壤酸碱性 ,影响作物的分布。市场的影响最为突出,且具有明显的可变性。市场的大小、区位, 产品的价格 , 竞争对手 , 以及政府鼓励或抑制政策等, 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市场的需求量, 进而影响农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 因为 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对于自给农业 , 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政府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各国(或各地区)政府从国家(或地区)利益、国际贸易、区域规划等方面考虑, 常会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 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机械对现代农业起着重要影响, 对劳动力的短缺具有明显的补偿性。师(个案分析 , 发展迁移能力)东北区域农业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又有哪些?(师生交流观点)影响东北农业区的主要自然因素中有气候、地形、土壤条件, 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师农业影响因素中, 对东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哪些是明显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的因素?生(凭直觉和已有的知识试答)有利条件是地形、土壤、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不利条件是气候(热量条件较差)、市场狭小(人少)。课件展示 :材料一: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的干湿地区师根据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图讨论影响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利弊生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 为我国温带半湿润、湿润区, 冬季寒冷 , 夏季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热量不足, 复种指数低。复种制度为一年一熟, 农作物品种是喜凉作物,生长季节为4 10 月, 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师(引导学生思考, 发展发散思维)相比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而言, 东北的气候因热量条件较差 , 在农业发展中似乎是一缺陷, 但大家有没有意识到, 这正是地方特色, 它对一地的优质产品 , 乃至于农业结构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 如果我们认识到它的特性, 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师东北气候中的不利因素是热量条件较差。有利因素是具有地方特色, 可结合优势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小组交流 , 完成 P67 思考题。师(学生发言 , 教师补充)东北大米的质量优是因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 作物生长期长 , 因此品质上乘 , 再加之气候寒冷, 农作物病虫害少, 几乎不需施用农药, 具有绿色大米天然优势。东北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 , 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 , 发展副业 , 增加农业收入 , 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4 / 8师东北的热量条件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 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太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 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 有利于缓解春旱, 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可发展优势的农作物等。(学生由于对东北情况了解不够, 回答上述问题有困难,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言之有理即可)师出示材料二 , 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图(如课本图4.3 所示)了解东北的三大主要地形。生(看图分析交流)从图中可知, 东北的地形属马蹄形, 平原广阔 ,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西部的内蒙古高原高踞周围。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 面积占全国平原的1/3, 利于大面积耕作 , 利于农业的发展;西部高原地势平坦, 降水较多 , 是优质草原牧场, 利于大面积牧业的发展;周围山地环绕, 森林资源丰富 , 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林业面积广阔。师出示材料 , 学生读后评析东北土地资源优势。东北的土地资源东北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920, 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9.7%, 人均耕地面积0.17 公顷 , 每农业人口占有耕地近 0.3 公顷 , 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 其次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谷地。耕地垂直分布的上限 , 一般为海拔500 米 , 高者可达800 米。耕地土壤比较肥沃, 尤其是黑土、黑钙土、草甸黑土和草甸土, 都有浓厚的暗色表土层, 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丰富, 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 7.5%, 全氮含量为0.15%0.35%, 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元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使本区成为我国最好的一熟制作物种植区和商品粮基地。二是本区尚有较多的荒地资源。全区可开垦的荒地面积超过600 万公顷 , 以最多 , 其次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东部等地。生东北的土地优势是耕地面积大且肥沃, 后备荒地多。师(引导学生寻找事实证据, 形成地理思维)根据具体实例, 说明机械支撑、交通便利及地广人稀对东北农业的支持。生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鞍本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的机电工业、长春的汽车工业等工业设备和技术对东北劳动力不足具有明显的补偿性。水陆交通便于商品的输入与输出。地广人稀使人均耕地面积大 , 农作物商品率高 , 对土地的压力小 , 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保持较好。师(变换角度 , 转换视角)东北地广人稀, 也使得东北农业市场狭小, 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师(引发思考)如何有效地通过市场的扩大刺激东北农业的发展呢?生(教师提醒 , 学生恍然大悟)东北地广人稀 , 本地粮食市场的需求量不大 , 但粮食作物可提供饲料 , 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 可种植经济作物 ,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可实现商品农业 , 开拓国内外市场 , 促进市场的扩大。只要发展合理 , 市场前景广阔。师由此得出 , 换一种思路 ,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5 / 8师综上所述 , 东北发展的地理条件如下:板书:雨热同季 , 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齐全,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 , 地广人稀师(承上启下)东北作为成熟的农业区, 农、林、牧全面发展。区域内部, 根据生产条件存在的差异 , 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师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合作互动)从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地形图可看出,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是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4.4 、 4.5 (略)。师(思维引导)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与农业布局紧密相关。小试身手挑战活动题。(列表对比 , 强化知识应用)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师生归纳)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 黑土肥沃 , 水源充足;不利的是热量不足, 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 且仅能一年一熟。林业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 温度低 , 树木成材时间长, 病虫害少畜牧业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 ,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师(指导学生阅读探究)根据自然条件在地域上的分布, 东北地区形成哪三大农业区域?各区域的主要作物及产区分布有何特点?( 出示投影 , 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列表格)生产区域名称作物及产区_区_区_区(小组交流 , 运用对比 , 强化地域概念)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生产区域名称作物及产区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玉米平原分布普遍, 由南向北比例减少小麦、大豆北部平原较为集中, 由南向北比例增多6 / 8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林业和特产区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主要树种属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特产有长白山的鹿茸、人参, 延边的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的柞蚕产区 , 辽南的苹果畜牧业区放牧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广大农区舍饲养畜业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板书:农业布局特点(内部差异):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师(设疑解难 , 发展思维)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东北适宜发展的优势作物为喜温凉的温带作物和温带水果及耐寒的牲畜。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农业结构分布在平原、山地、高原等不同的地形区。作为东北地区发展历史不长的作物水稻而言, 原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为何在东北大有发展潜力?如何处理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生水稻的生长习性使其主要分布区是夏季高温多雨的我国南方地区, 但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 , 水稻分布的地域扩大至我国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成为世界上种植纬度最北的国家 , 这既是科技的力量, 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季风气候条件下雨热同期和夏热这一气候条件决定的。师(结合分布图, 考虑制约因素)水稻在东北的种植, 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 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师(设疑解难 , 发展思维)广大农区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 原因何在?生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 冬季枯干 , 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 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寒冻;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 废物互用 , 充分利用资源;还能防止环境污染。师广大农区舍饲养畜业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怎样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开放性命题, 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人工播种优质草种, 改良畜种;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 执行轮流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 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 即不宜耕作 , 避免造成草场沙化;增打机井, 保证人畜饮水)学生活动:1. 根据课本 , 用示意图归纳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2. 归纳东北地区布局的自然条件及内部差异。参考答案: 1. 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雨热同季 , 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发展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亚麻等)地形类型齐全农林牧综合发展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作物高产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实现机械化交通发达 , 地广人稀发展商品经济2. 见上述有关章节。课堂小结本节要求学会分析一地的发展条件。课本是以东北地区为例进行分析。同学们试着用7 / 8相同的方法分析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等。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