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虎林市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Ⅲ)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3025643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虎林市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虎林市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虎林市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虎林市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9高二上连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100年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实现中华文明复兴,既需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需要以西方文明为圭臬。B . 对文明复兴来说,复现与新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文明的创新是其更为本质的一个方面。C . 中华文明复兴,不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而是要创造出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D . 复兴后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起引领作用,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其他文明都会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论述对象“中华文明复兴”及其主要观点,与下文的内容形成了“总-分”的论证结构。B . 文章第二段讲的是“传承”,第三、四、五段讲的是“创新”,第六段讲的是“引领”,这几段围绕着作者观点逐层论述,逻辑性强。C .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以近代以来的改良者的事例证明只有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D . 文章引用罗素100多年前的话,提到当时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正面论证了复兴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应具有引领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承传统文化不等于复古,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不一定是要像古人一样穿着、说话、行事。B . 一味地照搬外来文明不能复兴本民族文明的道理人人皆知,实践中却可能唯外来文明是瞻。C . 一个文明只有对其传统文明扬弃、更新、优化或革新,才能成功复兴,否则只能是虚假的复兴。D . 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和人类的进步。2. (12分) (2019高二下腾冲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眺华不注济南北,历城界,黄河南,一山奇崛,名曰华不注。尽管我在济南度过几年大学时光,很惭愧,对华不注知之甚晚。甚至在毕业那年听孔孚老师讲座之前,竟未闻之。记得当年孔孚先生仙风道骨,洒脱且从容,那次讲座中,他以曲阜乡音吟诵了他的几首诗,深远渺然。其中最为得意的一首是飞雪中远眺华不注:它是孤独的/在铅色的穹庐之下/几十亿年/仍是一个骨朵/雪落着/看/它在使劲开!华不注,山名取自诗经小雅棠棣,诗曰:“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华”同“花”,“鄂不”即花蒂。山名“华不注”,俗名花骨朵。多年来,每每忆起那首短诗,就为先生的诗意奇思讶然,宏旷的时间,苍远的空间,尽在寥寥数笔之间。铅色穹庐大雪纷落的背景中,华不注山就像一个含苞的花骨朵,它在使劲开。巨大的动感与画面感扑面而来,逶迤跌宕。华不注,一个天地间经年的花骨朵,第一次开放在心神之内。而先生赋予此山“孤独”的蕴意,“使劲开”的意象,或正于隐秘间道出华不注的精神指向。是的,那山是孤独的。它曾经开放过,灿烂过。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它曾不吝赞美:“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岸翠发,望同点黛。”可以想见,在华北平原广阔旷野中,视野所及,一马平川,蓦地,视线被己崭绝孤峙的存在所挡,一座孤峰拔地而起,似一颗虎牙凌霄,若一弯翠黛蹙聚,这才引得年轻的地理学家惊叹赞美,诉诸笔端。那年,李白器宇轩昂,飘然至齐鲁,留下名篇昔我游齐都:“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秀俊,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诗仙酣游山东一回,华不注怎样的场景,激起了诗人的浪漫诗思?骑白鹿,挟青龙,够奇幻,够威风。李白的神思自是苍龙入穹无从追证,留下的华不注诗却因而有了仙意奇思。被赋予灵魂的华不注不仅化入诗词经典,而且进入了名画宝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打开卷幅,但见画面一片辽阔的绚烂:树木繁盛,房舍掩映,河流蜿蜒,渔舟往复,在远处,有两山遥相对应,左山方圆,右峰高耸,分外醒目。细品此画,洋溢着高逸名士之风,散逸文人之气,好山好水、半渔半樵的隐逸之心,呼之欲出。画中右手那座平地而起、奇绝峻拔者,即是华不注。原来赵孟頫仕元后,曾在济南为官三年有余。他罢官回到故乡浙江湖州后,曾向祖籍济南的老友、词人周密叙说济南山水之奇。周密一生虽未到过济南,却对祖籍充满深情,他自号为华不注山人,足见其情志。赵孟頫的介绍更激起周密对故里的向往,便请赵孟頫作画一抒心怀,于是便有了这幅名画的诞生。去年夏天,我因一机缘回到济南。车过历城,得以于多年后远眺华不注。浩浩平原之上,华不注峰孤峻秀,一派昂然大气。据考证,汉代中期因黄河改道造成支流灌注,济水泛滥,华不注周围形成湖泊。至唐称莲水湖,其时稻溪迴还,芦荡轻摇,水村渔舍,仿若江南,远望华不注,恰如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枝荷花。到了金代,元好问曾到济南一咏华不注“华山正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可见山湖相映之美。至明朝,亢思谦写续游华不注峰记时,欲抵山下已须舍舟而行。到清代,全祖望游华不注,周围已是莽然田舍。后康有为来登华不注,大赞“南京钟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扬州的七星山,苏州的横山然山水之美皆不如华不注也”,但华不注周围早已不复昔日山光水色,“含笑凌倒景”的情景只能在古诗中寻找矣!沧海桑田,岁月悠悠,华不注兀兀独立。华不注是“忠文化”的见证者。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齐晋两国交战,齐顷公亲率大军在“鞍”与晋军决战。齐顷公自信满满,声称“灭此而朝食”,甚至未给战马披挂铠甲就参战,结果齐师大败,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危急关头,大臣逄丑父果断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的华泉取水,齐顷公方免罹难。以此,丑父冒着生命危险忠心救主的事迹载入典籍。以致宋代大文学家曾巩来游时,挥就一首华不注山:“高标特丬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为丑父事迹不被彰显而愤愤不平。而清代赵执信来到华不注,也深深缅怀丑父之人格:“欲寻丑父易位处,华泉之水今独清。”华不注山下,也曾掩埋着另一个高贵的灵魂。元邵显祖重修费公闵子祠记中记载,闵子骞最早葬于华不注山下。如果说逢丑父树立了忠的典范,闵子骞则书写了孝的传说。小时候,就常听妈妈讲起鞭打芦花的故事。相传闵子骞的继母为孩子做冬衣,给亲生儿子的棉衣里絮棉花,给闵子骞棉衣里装的却是芦花。某日,子骞和弟弟随父乘车出门,途中风雪大作,弟弟眉开眼笑赏景为乐,子骞则蜷坐一团瑟瑟发抖。其父疑其作状,恨其不争,怒用鞭打,袄烂花飞,其父这才知真相,立即赶车返家,愤然休妻。子骞跪求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小时听完故事,很是恨骞父糊涂粗暴,也对闵子骞的行为很不理解。如今思之,与其说子骞因孝道而闻名,毋宁说是他的宽厚与善良感动了世人。这一忠一孝,让这座山有了人的温度。岁月如风,斯年远去,华不注不语,默默矗立在齐鲁大地的烈阳里。其实,山水最终是活在文化里,活在人的情感里的。我的心中,正扬起一场大雪,雪中的华不注,苍然盛放。(取材于人民日报李一鸣同名散文,有删改(1) 闵子骞是儒家孝文化的典型代表,论语中孔子也曾多次谈及“孝”。对以下四句话中关于“孝”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A . 第句中,孔子认为要做到孝,应当不违背礼节。父母活着,要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要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B . 第句中,孔子认为子女不能不知道父母的年纪,一方面为父母的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其高寿而有所恐惧。C . 第句中,孔子认为子女对父母的孝不应只停留在赡养层面,还应当事之以敬,用心孝敬父母,严肃恭敬。D . 第句中,孔子认为子女对待父母要有好脸色很难,能做到有事时帮父母完成,有酒食的时候让年长的人吃,这样就可以了。(2) 第段中作者说“那山是孤独的。它曾经开放过,灿烂过”,结合文本分析,其中“孤独的”与“开放过、灿烂过”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3) 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为何以“远眺华不注”为题? 3. (15分) (2017高一上承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枚铜钱 歪竹郑飞雪这是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很普通,但伍蒙却视为宝贝。他遇事爱把玩这枚铜钱,以致这枚铜钱被他摸得油光发亮了,很是诱人。伍蒙跟树生本是一起长大的伙伴,关系一直很好,但近来因为他借树生钱未按时归还而打过几次架。他被打得鼻青脸肿,发誓不再还钱。树生呢,因为打了伍蒙,也没打算要他还钱了。树生当着很多人的面,对他说:“有种再打一架,钱就一笔勾销算了。”本来,伍蒙也想再打一架,可听树生这么一说,反而不敢再打了。他生怕自己被树生打得太重,医药费还不止那笔该还的钱。但他吃了亏,总想报仇,就说:“哼,等着瞧吧!树生以为伍蒙会去学武术,学好了,就会来找他的,就加紧在家里练武,恭候伍蒙的到来。伍蒙见树生天天练武,更是气愤不平,就暗暗学起了模拟巫术。模拟巫术,又叫顺势巫术,是以相似律为原则,以相似事物为替代品求吉或求灾的巫术手段。他当然是想替树生求灾。伍蒙精心制作了一个稻草人,高矮、大小、胖瘦都跟树生一样,又用一张黄色的纸,画出伍蒙的五官,贴在稻草人的脸上,再用一张白纸,写上树生的生辰八字,贴在稻草人的胸部。看上去,这个稻草人就完全是树生本人一样了。之后,他在稻草人上洒了一瓶汽油,再拿出一个打火机,“咔嚓”一声点燃了。瞬间,大火熊熊,稻草人烧成了一把灰烬。伍蒙很怕,担心树生被烧死了,很多天没有出门。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树生安然无恙,练起武来还是威之武之的。他想不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该不会是法术失灵了吧。不,绝不是法术的问题,一定是稻草人不像树生,以致树生安然无恙。他又尝试其他方法,用泥巴造人,捏出了一个惟妙惟肖的树生,真是怎么看怎么像。之后,他将泥人扔到水里,让其溺死。伍蒙很怕,担心树生被溺死了,很多天没有出门。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树生安然无恙,练起武来还是威之武之的。后来,伍蒙到底还是找出了原因,就是方法太毒,太过分,因为巫术也有一条规则,就是报复措施超过了对方的错误是不会灵验的。于是,他打算将一些病痛转移到树生身上,那样就是相称的了。要转移病痛,就得找病源。而这样的事又是不能让人知道的,一则怕遭人谩骂,一则怕天机泄露,这就只能靠自己了。而他一向身体健康,等了好久都没有生病。他好郁闷,问自己:“怎么还不生病呢?”又等了好久,还是没有生病,他开始想新办法了。下雨的时候,他故意不打伞,任雨水淋湿衣服。衣服湿了也不换,长时间浸着。终于,他病了,高烧不退,全身瑟缩着,就是通常说的“打摆子”。他一边颤抖,一边高兴。别人间他:“你怎么了?”他牙齿咬得咯咯响,强做笑容说:“我高兴得打摆子了。”别人转过头,轻声说:“神经病!”然后。他躺到床上,盖上三床被子。被子不停地颤动,他拿出那枚圆形方孔的铜钱,放在肚脐上,口里念念有词,希望病魔尽快进入铜钱。很久以后,估计病魔已进入铜钱,他就踉踉跄跄起床,走到树生必经的路上,将铜钱丢下。之后,他躲在一边偷看,等着树生来捡。果然,不久树生就从这里经过,看见这枚闪闪发光的铜钱,立即捡起来了。伍蒙既紧张,又兴奋,估计这下病已转移到树生身上了。他偷偷地回到家里,躲着不出门,生怕患病的树生怀疑到自己身上来。第二天,树生却意外地来到伍蒙家里,将铜钱扔给伍蒙,说:“我知道,这枚铜钱是你的,给你,以后小心点,不要再丢了。”(选自文学港)(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多处使用“打摆子”“有种再打一架”等方言或口语词汇,叙述充满着乡土气息。B . 树生练武术“恭候伍蒙的到来”,伍蒙学巫术“替树生求灾”,体现了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C . 小说中间用一句话对模拟巫术进行介绍,主要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色彩。D . 小说写伍蒙一边“打摆子”一边“施巫术”时,用了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其疯狂之态。(2) 伍蒙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以树生把铜钱扔给伍蒙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4. (19.0分) (2019高三上海安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轮辐盖轸,皆 有 职 乎 车 而 轼 独 若 无 所 为 者 虽 然 去 轼 则 吾 未 见 其 为 完 车 也 轼 乎 吾 惧 汝 之 不 外 饰 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北宋苏洵名二子说)(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 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字_;苏辙,字_。 (3) 苏洵给两个儿子取名“轼”“辙”,分别有什么用意? 5. (9.0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岑参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岑参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1)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B . “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在描写两军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C . “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D . “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E . “暮雨旌旗湿未干”一首写战斗结束后天明时的情景,“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2) 这两首诗描写战争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 (6分) (2017高一下曲周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蜀道难中引用秦国开发蜀地“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_,_。”韩愈在师说中用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两句分析了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惑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荀子在劝学中运用“_,_”两句阐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7. (9分) (2018高三上泸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其精湛的技艺令人_。缂丝工艺极为复杂,图案极为优美,可谓_。缂丝工艺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一度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缂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宋徽宗为缂丝名家朱克柔的作品所题的这首诗,道出了缂丝千百年来深受上层人物喜爱的原因。缂丝作品立体感强,所选的题材又都是人们_的,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完全可以和名家书画媲美。缂丝是个慢功夫,“通经断纬”的制作方法,从开始到结束,要经过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等16道工序,仅一厘米见方的布面上,就要穿插过24根经线,可即便是_的老手,一天也只能织出一两寸素地缂丝,遇到图案繁复、花色细腻的画稿,可能一天仅能织几厘米。今天,( ),这门古老的技艺正被国人重新认识。(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拍案叫绝 鬼斧神工 司空见惯 驾轻就熟B . 叹为观止 巧夺天工 喜闻乐见 驾轻就熟C . 拍案叫绝 巧夺天工 喜闻乐见 熟能生巧D . 叹为观止 鬼斧神工 司空见惯 熟能生巧(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缂丝工艺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一度专享的“织中圣品”。B . 曾用于制作“龙袍”的缂丝工艺,是一度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C . 缂丝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一度专享的“织中圣品”。D . 缂丝曾用于制作“龙袍”,是一度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现代服装中的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巧妙地运用B . 现代服装中正在巧妙地运用缂丝这一技法C . 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服装中D . 巧妙的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运用到现代服装中8. (6分) (2017高一上承德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是什么让我们的人才平庸?_。浮躁之风已经渗透进了各个环节,人人都想着如何成名,哪里有钱往哪里钻,充满了投机心理。冷清行当不愿意坚守,_。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创作者们如果再没有沉潜之心,不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恐怕_。9. (5分) (2016高三上东营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红包的特点。要求:要点全面;不超过30字。2016年春节过后,微信红包以爆炸速度红遍网络。“微信红包”在功能设计上遵循了简单的原则,发送方与接收方通过“微信”进行发送与接收,运行机制较为私密。积累的“红包”绑定银行卡即可提现。微信红包在给诸多“微”民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已形成种种怪象与隐患。“抢红包”已不局限于朋友圈中放松心情、试试手气,有人借各种理由讨要红包,使得原本“你情我愿”的招呼、问候、祝福等人际联系变味;遭遇现实利益的诱惑和“赌徒心理”的泛滥,致使不少“微友”的“发红包”“抢红包”游戏,异化为赌博之行径;不法人员盯上了微信红包这个载体,对其使用途径不断“创新”,新型的诈骗陷阱手段花样百出。四、 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10. (60分) (2018高一下湖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材料二: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伟大,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材料三: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围绕材料内容,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1、1-2、1-3、2-1、2-2、2-3、3-1、3-2、3-3、二、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4-1、4-2、4-3、5-1、5-2、6-1、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7-1、7-2、7-3、8-1、9-1、四、 写作(60分) (共1题;共60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