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制度流程及职责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23002927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染管理制度流程及职责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感染管理制度流程及职责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感染管理制度流程及职责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染管理制度、流程及职责培训 7、严格执行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的规定,化验室污水、传染病患者排泄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医院要有污水净化措施,进行污水无害化处理。8、非洁净区域(如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每天2次空气消毒,时间为30-60分钟,有记录,根据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要求做细菌培养。9、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10、传染病患者污染的环境、家具、用品、被服、餐具、便器等必须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其排泄物、呕吐物、引流物必须经消毒处理后倒入下水道。11、严格区分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生活垃圾装黑色袋,医疗废物装黄色袋,分类存放,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器械和器具管理制度1、各科室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器械和器具,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并保证证件齐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医院感染管理科需对购入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器械和器具的相关证件进行定期审核。2、医院加强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设备科负责临床常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的发放工作,并负责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监督,严禁在临床使用不合格产品。3、凡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与器具,各科室使用后均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规范化处理。4、各科室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均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程序进行处置。5、建立质量验收制度,按国家标准抽检每一批号产品的批次检验报告、灭菌日期、出厂日期(必须超过10天以上方可应用)、无菌有效期、灭菌标识、包装、灭菌方法等符合要求。 6、严格保管,不得将包装破损、超过“灭菌有效期”以及包装上未注明灭菌日期的产品进入临床,确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7、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凡包装破损或过期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对产品质量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报设备科监测处理。8、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 50cm、距墙5cm。9、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转入无菌物品存放区,拆除小包装后转入无菌物品存放柜。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各科室使用医疗废物包装袋、利器盒的标准规格技术性能等要求,均按法律、法规执行。2、各科室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均按照医院医疗废物产生及处理程序进行处置。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5、各科室生活垃圾桶与医疗废物桶放置合理、规范,分类收集、装满3/4时密封,应防止污染袋、污物桶泄露,如发生泄露立即加套加袋,并以文字标明科室。禁止任何科室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6、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废物应用双层医疗废物袋,并及时密封。 7、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放置在医疗废物包装袋、桶、利器盒内,由专人按照本院规定的时间、污染物行走路线,将各科室收集的医疗废弃物密闭运送到医院暂存点,转运工具和容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8、为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转运、贮存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在接触和处置医疗废物时,必须穿戴工作衣、帽、鞋、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每次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按规定对污染防护用品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护用品有破损时,应当及时更换。9、运送前应检查医疗废物标识、标签、封口,防止运送途中流失、泄露、扩散。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10、医疗废物暂存点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专人管理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做到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三)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洗手与手卫生消毒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 毒剂: 直接接触每个病人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 料等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四)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报告监测制度 1全院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2、各科室要认真执行本院制定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重大传染病流行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及时登记报告感染病例。3、当科室发生3例以上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应在2 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主管院长。4、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感染病例进行汇总、分析上报主管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必要时召开专题会议,查找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做到分工明确、快速反应、管理规范。5、当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 损坏后果时,科室应在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科室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等),12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1、入住隔离间,没有条件可床边隔离,或同种病原感染者,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或携带患者共居一室。禁止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患者住同一房间。2、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安排在最后进行。3、使用敏感药物控制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再次进行耐药菌监测。4、限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活动范围;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如必须探视者严格执行洗手或手消毒制度。5、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计或血压计等应专用,用后及时清洁消毒,一次性物品必须一次性使用,杜绝重复使用现象。6、该病人如去其它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物品需清洁消毒或灭菌。7、切口感染患者换药应在病房进行。 8、在患者病历夹及床头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9、工作人员进入隔离间或接触该病人时须衣帽整齐、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或防护用品;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脱隔离衣或防护用品。10、医务人员加强手卫生。工作人员脱手套、隔离衣后,须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11、每天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地面等须每天清洁消毒。对该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消毒后倒入卫生间下水道,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有传染性的物质,必须采取双消毒,产生的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12、连续2次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相应病原菌,或感染治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患者出院或转出科室对病房实施终末消毒。被单、病号服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棉胎暴晒或紫外线消毒。病室开窗通风,室内物表及地面用2000mg/L-5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器械及抢救物品按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处理,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或紫外线循环风消毒。 医院感染暴发上报流程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病房核查,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报告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书面报告: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递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1、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2、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职责1.进行检查和指导全院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主管院长报告;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 理;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10.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11.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12.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院长以及主管院长汇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动态、监测情况,并向全院通报。13.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院长以及主管院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参加临床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调查与评价,并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设备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1 负责本院所用消毒、灭菌药械的统一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的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2 负责本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统一采购,对所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是证件齐全的合格产品,每次购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的证件,监督产品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3 物品按要求存放,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4 负责全院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照射强度的监测,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1、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2、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 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监测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