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格局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3001818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0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格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格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格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格局 19世纪 70年代以来,伴随着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脚步,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即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资 本主义阶段,并开始具备对外侵略 扩张的特征。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 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一 战 前 一 战 中 一 战 后 两次大战前后的考点梳理 垄断资本 主义产生 三国 三国 惨烈的战役 “ ” 一战的导火线: 俄国 两大军事 侵略集团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历史意义 形成 体系 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 苏俄社会 主义探索 (辨析沙俄、苏俄、苏联) 苏联的成立 列宁 斯大林 (利弊分析) (了解事件要素) 协约 同盟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绞肉机 十月革命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凡尔赛 华盛顿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二 战 前 二 战 经济大危机 美国 “新” /特点 /实 质 德国 中心措施 特点 爆发地 时间 影响 对待共产党 对待犹太人 对外 对内 绥靖政策 顶峰 祸水东引 1942年 1月 1日 法西斯 扩大 进一步扩大 爆发 反法西斯 两战 一会 两败 19291933 美国 时间长 范围广 破坏性特别大 极大破坏生产力 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罗斯福新政 法西斯专政 反犹狂潮 对工业的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侵略扩张 妥协退让 慕尼黑阴谋 苏德战争爆发 德国闪击波兰 太平洋战争爆发 联合国家宣言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国会纵火案 日本战败 德国战败 ( 专制 ) 二 战 后 冷战 矛盾双方 “战” “冷” 开始 结束 资本主义国 家的发展 苏联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美国 西欧 日本 重视科技、教育因素的作用 五六十年代持续繁荣 受 70年代经济危机困扰 赫鲁晓夫改革 匈牙利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 “斯大林模式” 当 今 政治 经济 暂时 趋势 重要表现 利弊分析 敌对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 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 (政治格局) 一超多强 多极化 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请选取美国、英国、法国、 俄国、德国、日本、中国中的 一个国家,做这段历史时期表 现的跟踪分析,并适当给予评 价。 法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发展速 度落后于美德等国,与英俄结成了三国协约,在一战中留有 “ 凡 尔登绞肉机 ” 的痕迹。战后操纵巴黎和会,极大限制了德国,但 本身亦受创颇深。在法西斯德国的扩张脚步下,与英国积极推行 绥靖政策,制造 “ 慕尼黑阴谋 ” ,最终自食其果,在二战初期被 德国占领。 1944年 6月 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海滩登陆,成功开 辟欧洲第二战场。战后受美国经济援助,经济恢复发展,并加入 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欧盟。 第一次世 界大战 一战后世界 政治格局的 确立 ( 凡 华 ) 资本主义制 度的缺陷与 调整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产 生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 凡 尔 赛 华 盛 顿 体 系 经 济 大 危 机 罗 斯 福 新 政 法 西 斯 专 政 俄 国 十 月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 9slsL21、 9xlsL1L5 第二次世 界大战 二战后国际政 治格局的确立 ( 两极格局 ) 当今世界政治 格局的确立 (暂时的 一超多强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爆 发 世 界 反 法 西 斯 战 争 的 胜 利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的 发 展 变 化 冷 战 中 的 对 峙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的 改 革 与 演 变 美 苏 争 霸 的 两 极 格 局 世 界 政 治 的 多 极 化 趋 势 世 界 经 济 的 全 球 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 9xlsL6L11、 L14L17 慕 尼 黑 阴 谋 ( 绥 靖 政 策 ) 前 3后 5中 1942 ( 美 国 、 西 欧 、 日 本 ) 苏 联 解 体 一战有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 15亿人口卷入战乱。战场 上双方伤亡人数达 3000多万,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战争 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浩劫。英法意等 国伤亡人数比上次大战少,但其他国家多的惊人。 1995年,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一些国家公布了新的伤亡情况如下 : 苏联 约 2700万(伤亡累计 6000万) 中国 约 1800万(伤亡累计 3500万) 德国 约 680万(军人 470万,其中在苏德战场死亡 350万) 日本 约 234万(军人 185万,其中在中国战场死亡 45万) 英国及其他不列颠国家 约 45万 美国 约 40万(全部是军人) 波兰 约 630万(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 300万是犹太人) 法国 约 81万( 36万平民) ;意大利 16万 . 斯大林曾经说过: “ 这次行动按其计 划的周密 、 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 , 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 。 ” 它 “ 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 战 ” 。 斯大林所说的 “ 这次行动 ” 是指 A 凡尔登战役 B 诺曼底登陆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攻克柏林战役 20世纪以来 ,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 尔赛 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的演进 ,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 ,不 同点是 A.合作与对抗并存 B.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1915年,小明给他莫斯科的笔友写信, 寄信地址上国籍应为 ; 1919年,小明给他莫斯科的笔友写信, 寄信地址上国籍应为 ; 1923年,小明给他莫斯科的笔友写信, 寄信地址上国籍应为 沙俄 苏俄 苏联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德 英 法 俄 意 奥 代表同盟国集团 代表协约国集团 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约 1914年 6月 28日,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登绞肉机 战后的 “新秩序” 巴黎和会 对亚太地区 的“安排” 华盛顿会议 操纵国: 英、法、美 时间: 1919年 条约 对德: 凡尔赛和约 对奥、匈、土等国签订 一系列和约 作用: 确定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 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操纵国: 美、英、日 时间: 1921 1922年 条约 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 作用: 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 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凡 尔 赛 华 盛 顿 体 系 形 成 建立国联 凡 尔 赛 体 系 华 盛 顿 体 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