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919367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j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jj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jj第十八章杂环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 (Heterogeneous ring compound) 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 分类及命名 。 2.掌握重要的 五元、六元 、稠杂环化合物的结 构和性质。 3.掌握 斯克奥浦 合成喹啉的方法。 4.了解 生物碱 的一般概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分类 杂 环 化 合 物 单 杂 环 五 元 杂 环 六 元 杂 环 含 一 个 杂 原 子 含 二 个 杂 原 子 N H N S 吡 咯 噻 唑 含 一 个 杂 原 子 含 二 个 杂 原 子 N N N 吡 啶 嘧 啶 稠 杂 环 苯 环 与 单 杂 环 组 成 ( 苯 稠 杂 环 化 合 物 ) N 喹 啉 两 个 以 上 单 杂 环 稠 并 而 成 ( 稠 杂 环 化 合 物 ) 嘌 呤 -N N N N H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 名 杂环的命名常用 音译法 ,是按外文名称的音译,并加 口字 旁 ,表示为 环状化合物 。 1、 如杂环上有取代基时,取代基的位次从杂原子算起用 1, 2, 3, 4, 5 (或可将杂原子旁的碳原子依次编为 , , ) 来编号。 二命名 2、 如杂环上不止一个杂原子时,则从 O,S,N 顺序依次编号, 编号时 杂原子的位次数字之和应最小 : N S N O N N H 噻 唑 咪 唑恶 唑 五元杂环中含有两个杂原子的体系叫 唑 ( azole) 常见杂环的结构式和名称: N 吡 喃 吡 啶 喹 啉 嘌 呤 吲 哚 C O O H 1 2 3 4 5 6 7 N N N N H 1 2 3 4 5 6 7 8 9 N H 1 2 3 4 5 6 7 N N 嘧 啶 1 2 3 4 5 6 N 1 2 3 45 6 7 8 甲 基 吡 啶 3 甲 基 吡 啶 C H 2 吲 哚 乙 酸 N C H 3 O N H 第二节 五元杂环化合物 这三个杂环化合物中, 碳原子和杂原子 均以 sp2杂 化轨道互相连接成 健,并且在一个平面上,每个碳 原子及杂原子上均有一个 p轨道互相平行,在碳原子 的 p轨道中有一个 p电子,在杂原子的 p轨道中有两个 p 电子,形成一个环形的封闭的 电子的共轭体系。这 与 休克尔的 4n+2规则 相符,因此这些杂环或多或少的 具有与苯类似的性质,故称之为 芳香杂环化合物 。 (一) 呋喃,噻吩,吡咯 的电子结构 一 .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单环体系 :呋喃,噻吩,吡咯 。 HN S O ( 五 ) 化学性质 ( 三 ) 光谱性质 ( 四 ) 呋喃,噻吩,吡咯的 制备 ( 二 ) 存在及鉴别 ( 二 ) 存在 及鉴别 鉴 别 : 呋 喃 盐 酸 浸 湿 的 松 木 片 呈 绿 色 ( 松 木 片 反 应 ) S S O 3 H 鉴 别 : 噻 吩 和 吲 哚 醌 H 2 S O 4 蓝 色 鉴 别 : 吡 咯 蒸 气 盐 酸 浸 湿 的 松 木 片 呈 红 色 呋喃存在于 松木焦油 中,是无色液体。沸点 31.36 ,有 氯仿 的气味。 噻吩存在于 煤焦油 中是无色而有 特殊气味 的液体,沸点 84.16 。由煤焦油中取得的苯约含 0.5%的噻吩,用蒸馏法分离不 行。用 噻吩比苯易磺化 的性质,用浓硫酸震荡含有噻吩的苯,则噻 吩生成为 磺酸而溶于下层硫酸中 ,从而和苯分离。 噻吩磺酸 吡咯存在于 煤焦油和骨焦油 中,无色液体。沸点 130 131 ,有 弱的 苯胺 气味。吡咯的衍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如:叶绿素、血红 素、 VB12等多种生物碱中 。 ( 三 ) 光谱性质 IR: C-H = 30773003cm-1,N-H = 35003200 cm-1 (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 中,在 3495 cm-1,有一尖峰。在浓溶液中 则于 3400 cm-1,有一尖峰。在浓和淡的中 间浓度时,两种谱带都有 ),杂环 C C伸缩 振动 :16001300 cm-1 (有二至四个谱 带)。 呋喃: H =7.42ppm H =6.37ppm 噻吩: H =7.30ppm H =7.10ppm 吡咯: H =6.68ppm H =6.22ppm NMR: 这些杂环化合物形成封闭的芳香封闭体系,与苯 环类似,在核磁共振谱上,由于外磁场的作用而诱导出 一个绕环转的环电流,此环电流可产生一个和外界磁场 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在环外的质子,处在感应磁场回 来的磁力线上,和外界磁场方向一致,在去屏蔽区域, 故环上氢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一般在 7ppm左右 。 ( 四 ) 呋喃,噻吩,吡咯的制备。 1.玉米芯,稻糠,花生壳,大麦壳,高粱秆等用 稀硫 酸 处理得 戊糖 ,戊糖失水得 糠醛 ,再在 400 下加热 ,同 时在 催化剂 ZnO,Cr2O3存在下, 失去一氧化碳 而得呋喃。 2.工业上制备 噻吩 是用丁烷, 丁烯或丁二烯与硫磺 混合,在 600 反应得到: 3.噻吩 也可用 琥珀酸钠盐与五硫化二磷 一起加热反应制得: 6 0 0 n C 4 H 1 0 + 4 S S + 3 H 2 S 4.帕尔 -克诺尔( C.Paal-L.Knorr)合成法: 1, 4-二羰基化合物常在无水的酸性条件下,得到呋喃及其 衍生物。 1, 4-二羰基化合物 与 氨或硫 化合物反应,可制备 噻吩, 吡咯 及它们的衍生物,这个方法称为 帕尔 克诺尔合成法 : 5. 取代吡咯 的另一个一般的合成法,称为 克诺尔合成法 , 即用氨基酮与有 亚甲基的酮进行缩合。例如用氨基酮酸 酯与酮酸酯或 1, 3 二酮缩合,氨基酮酸酯由相应的 羰 基酯制得。 氨基酮 亚甲基酮 上周内容回顾 杂 环 化 合 物 单 杂 环 五 元 杂 环 六 元 杂 环 含 一 个 杂 原 子 含 二 个 杂 原 子 N H N S 吡 咯 噻 唑 含 一 个 杂 原 子 含 二 个 杂 原 子 N N N 吡 啶 嘧 啶 稠 杂 环 苯 环 与 单 杂 环 组 成 ( 苯 稠 杂 环 化 合 物 ) N 喹 啉 两 个 以 上 单 杂 环 稠 并 而 成 ( 稠 杂 环 化 合 物 ) 嘌 呤 -N N N N H 一分类 顺 序 : N O S H 亲 电 取 代 反 应 活 性 顺 序 二亲电取代反应 1亲电取代反应 由于 五元环六 电子 体系, 电子出现的 几率密度 比苯环 大 ,故 亲电取代 速度比苯 快 。 顺 序 : N O S H 亲 电 取 代 反 应 活 性 顺 序 N 电负性 3.0, O 电负性 3.5, S 电负性 2.4,N、 O与碳在 同一周期, S在第三周期,其 p轨道与碳的 p轨道 重叠较小。 亲电基团 容易进入杂环的 2, 5 位 (即 , 位 ),若杂环 的 2, 5位已有基团存在,则进入 3位 。 ( 五 ) 化学性质 1 2 3 4 5 位比较活泼的原因 是因为在反应中形成的 中间体正离 子 有 三个共振式 参与共振。如果在 位 发生反应,形成的中 间体正离子只有 两个共振式 参与共振, 参与共振的共振式 愈多,杂化体愈稳定 ,故在 位发生反应的中间体正离子比 较稳定,稳定的中间体正离子的过渡态能量低,反应速度 快。因此亲电取代反应容易在 位发生。 位比较活泼的原因 稳定 呋喃,噻吩,吡咯,遇 强酸及氧化剂 很容易使环破坏, 因此进行取代反应须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 ( a ) 卤化 O B r 2 C H 2 C H 2 C H 2 C H 2 O O C l 2 , 4 0 O B r O C l OC l C l 2 - 溴 呋 喃 2 , 5 - 二 氯 呋 喃 S B r 2 , C H 3 C O O H S B r I 2 , H g O , C 6 H 6 , 0 S I 2 - 溴 噻 吩 N H B r 2 , C H 3 C H 2 O H N B r B r H B r B r N I I H I I I 2 , N a O H 四 碘 吡 咯 0 由卤代反应看, 亲电基团 主要进入这些杂环的 2位( 位), 如果 2、 5两个位置已有基团存在,则进入 3位(即 位)。 ( b)硝化:呋喃、噻吩、吡咯易被氧化 因此一般不用硝酸直接氧化。(条件: 低温 ) N + A c O N O 2 N O 2 N N O 2 5 1 % 1 3 % N - 1 0 A c 2 O H H H S + A c O N O 2 N O 2 S N O 2 6 0 % 1 0 % S 0 A c 2 O C H 3 C O O HH N O 3 C H 3 C O O N O 2+ + O CC H 3 O O C H 3 C 乙 酰 基 硝 酸 酯 ( c ) 磺化: 磺化时也需 避免用 H2SO4,用吡啶与 SO3加成物作为磺化试剂进 行反应。 O + A c O N O 2 A c O H 加 成 产 物 - 5 - 1 0 O H H O N O 2 N O 2A c O N N N S O 3 C H 2 C l 2 S O 3 - 吡 啶 三 氧 化 硫 O N S O 3 - N N O S O 3 - O C l C H 2 C H 2 C l S O 3 H H C l H 室 温 三 天 呋 喃 2 磺 酸 吡 啶 盐 2 呋 喃 磺 酸 S S 9 5 H 2 S O 4 2 5 S O 3 H 用 非 质 子 磺 化 试 剂 效 果 更 好 2 噻 吩 磺 酸 N N S O 3 - N N S O 3 - H + 1 0 0 H C l N H S O 3 H H H H ( d) 付氏酰基化: 用路易斯酸作催化剂 O O S N S N + C H 3 C C H 3 C O O C O B F 3 C H 3 C C H 3 C O O O O C H 3 P O 4 C H 3 O C H 3 + + + N C O C H 3 C O C H 3 C H 3 C C H 3 C O O O H 3 C O C H H H 1 5 0 - 2 0 0 2 - 乙 酰 基 呋 喃 2. 加成反应 O O + H 2 P d 四 氢 呋 喃 t e t r a h y d r o f u r a n 在 有 机 合 成 上 是 重 要 的 溶 剂 ( a ) 加 氢 反 应 S S + H 2 M o S 2 四 氢 噻 吩 噻 吩 能 使 一 般 催 化 剂 中 毒 , 需 要 特 殊 的 催 化 剂 N N H H P d + H 2 N H N H Z n + A c O H N H H I , P 2 , 5 二 氢 吡 咯 N H H N S + R O O C C C O O R C O O R C O O R C C O O R C O O R S ( b ) D i e l s - A l d e r 反 应 : 理 论 上 都 能 起 反 应 , 呋 喃 由 于 离 域 能 低 , 易 反 应 , 噻 吩 一 般 和 炔 发 生 反 应 。 吡 咯 要 在 更 强 的 亲 二 烯 试 剂 如 : 苯 炔 . 碳 烯 存 在 时 发 生 加 成 反 应 。 O O O O + 顺 丁 烯 二 酸 酐 O O O O ( 主 要 是 内 型 ) 3. 吡咯弱碱性和弱酸性 由结构看,吡咯是环状第二胺,因氮上的 共用电子对 参 与了 环的共轭 。 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 , 减弱了吸 H+ 能力,使吡咯的碱性极弱 , Kb 2.5 10-14,只能很慢地溶 解在冷的稀酸溶液中,稍加热则成 吡咯红 (吡咯的聚合物 )。 吡咯氮原子上的氢原子却有 极弱的酸性 Ka 10-15,比醇强 , 较酚弱 ,它能与固体 KOH加热成为钾盐: H N N N N R N N N + K O H K R X C H 3 C O X C H 3 M g B r R H C C H 3O M g B r C O 2 H C O O H 固 4吡咯的其它反应 : 吡咯的性质与酚很类似,可发生下列反应 : 2 吡咯甲醛(瑞穆尔 梯曼反应) 2 吡咯甲酸铵盐(柯尔柏反应) 二、呋喃,吡咯的衍生物 1糠醛( 呋喃甲醛): 糠醛是无色透明液体,糠醛在工业上由农副产物如甘蔗渣, 花生壳,高粱秆,棉子壳等用稀酸加热蒸煮制取。 ( 1)糠醛是良好的溶剂 : 糠醛常用作精炼石油的溶剂,以溶 解含硫物质及环烷等。还可以精制松香,脱除色素,溶解硝酸 纤维等。 ( 2)催化加氢 ( 3)氧化反应: ( 4)歧化反应:(无 H的醛) ( 5)安息香缩合: ( 6)合成四氢呋喃 OC H O N i 2 8 0 1 0 M P a 1 2 5, 催 化 脱 羰 基O H 2 , N i , O 四 氢 呋 喃 2卟啉化合物 : 四个吡咯环和四个次甲基交替相连组成的大环,叫卟 吩 环。含 卟吩环 的化合物称 卟啉化合物 。 卟吩 环碳上氢原子被取代及部分或全部取代后形成的化 合物,叫做 卟啉 。 卟啉化合物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例如 血红素和叶绿素 。 血红素 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红血球中,它 与 蛋白质 合成为 血红蛋白质 。血红蛋白质的功能是运载氧 气及二氧化碳。 叶绿素 与 蛋白质 结合存在于植物的叶和绿色的茎中。植 物光合作用时,叶绿素吸收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是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时必需的 催化剂 。自然界的叶绿素不是一个 单纯的化合物,而是由两种叶绿素组合而成,即蓝绿色的 叶绿素 a(熔点: 117 120 )和黄绿色的叶绿素 b(熔点: 120 130 ) ,两者的比例为: 3a: 4b,叶绿素 环中含镁。 叶绿素 a已经被合成( 1960年) 叶绿素 a 的结构 维生素 B12,是含钴的类似 卟啉环化合物 。但其卟啉环在 位少 一个碳原子。它具有强的 医治贫血 的功能。 三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苯并体系 苯与呋喃,噻吩,吡咯共用两个碳原子而成的苯并体系, 成为苯并呋喃,苯并噻吩,吲哚: 这三类化合物中,以 吲哚环系 比较重要,因此主要对吲 哚环系进行一些介绍。吲哚本身为线状结晶,具有极臭的气 味,但在其 稀薄时则有香味 ,可以当作香料用。含吲哚环的 生物碱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麦角碱,马钱子碱, 利血平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 吲哚乙酸,哺乳动物及人脑中思维活动的 重要物质 5 羟基色胺 ,植物染料靛蓝以及蛋白质组分的色氨 酸都会有吲哚环。 1. 合成: 费歇尔吲哚合成法 是吲哚环系一个重要的广泛应用的 合成方法,它是用苯腙在酸催化下加热重排消除一分子氨得到 2 取代或 3 取代吲哚衍生物。 现举例子如下: 2反应: 五元杂环与苯并合后,仍具 芳香性 ,但 亲电取代 反应的 活泼性比未并合的五元杂环低,比苯高 ,故 亲电取代 反应在 杂环 上进行 。这些环系遇 浓硫酸 易 树脂化 ,需避免在 浓硫酸存在下进行反应: 1 2 3 4 5 7 6 从上面反应可以看到,这些杂环化合物的 亲电取代反应 主 要发生在 3位。这与反应中间体 正离子的稳定性 有关。亲电试 剂在 C2位进攻,带有完整苯环的稳定共振式只有一个;而在 C3位进攻,带有完整苯环的稳定共振式有两个: 在 C2位进攻: 在 C3位进攻: (八电子的带正电荷的氮) 参与的稳定的共振式愈多,中间体正离子愈稳定。 四 . 含有两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单环体系: 五元杂环中含有两个杂原子的体系叫 唑( azole), 根据 杂原子在环中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 1, 2 唑与 1, 3 唑两 类。 命名:环中有不同杂原子,按氧,硫,氮顺序编号。使杂原 子编号最小: 1, 2唑 : 1, 3唑: 噻唑结构 一些重要的天然产物集合成药物含有噻唑结构,如: 咪唑结构 它的 碱性较噻唑强 , 3位上的氮原子能与氢离子结合, 故与强酸生成稳定的盐。 它也有 微弱的酸性 ,像 吡咯 一样 NH上的氢原子可被碱金 属原子置换而成盐。 咪唑有互变异构现象 ,即 NH上的氢原子可以移至 3位 N原子上。 4 甲基咪唑 5 甲基咪唑 含咪环的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 生理活性 。由 于含咪唑环的化合物具有突出的生理活性,有的已被用作 杀菌剂 。 第三节 六元杂环化合物 六元杂环里最重要的是 吡啶和嘧啶 ,它们的衍生物广 泛存在于自然界,许多药物中也含有这两种杂环。 . 吡啶 . 吡啶的来源和制法 : ()来源: 苯环的一个 CH换成一个 氮 原子就是吡啶。吡啶环广泛存在于 生物碱中,在 煤焦油和岩页油 中也能分离得到吡啶和许多简单 的烷基吡啶: ()吡啶环系的合成: 最重要的吡啶同系物的合成方法是 韩奇( A.Hantzsch) 合成法 ,是用两分子的 羰基酸酯(如乙酰乙酸乙酯), 一分子的醛和一分子的氨发生缩合反应,先生成, - 二氢吡啶衍生物,再氧化而成吡啶环。 利用不同的醛及 羧酸酯即产生各种不同取代的吡啶。 2. 吡啶结构 与苯相似。六元环状结构,由五个 C一个 N原子组成的。 N H H HH H S P 2杂 化 环 中 5个 C原子 1个 N原子是以 SP2杂化状态成链,每个原 子上有一个 P轨道。 P轨道中有一个 P电子。 6个 P电子形成 闭环共轭体系,具有芳香性。 N原子上还有一对电子在另 一个 SP2杂化轨道上,未参与成键 ,可以与质子结合,具有 碱性。 N H H H H H 可 写 成 N 吡 啶 的 分 子 结 构 构 造 式 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 N 0 . 8 4 )( 0 . 9 5 1 . 5 9 0 . 8 7 1 . 0 1 ( ) 1 . 4 3 亲 电 取 代 亲 核 取 代 3. 吡啶碱性 弱碱 ,环上如有给电子基团,则可使碱性增强 . 上周内容回顾 一、由于五元环六 电子体系, 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比苯环 大,故亲电取代速度比苯快。 顺 序 : N O S H 亲 电 取 代 反 应 活 性 顺 序 二、 的电子结构比较 N a n d N1 2 34 5 1 2 4 5 6 3 几率密度比苯大 几率密度比苯小 N 1 2 4 5 6 3 3. 吡啶环系的反应 : ( 1) 与亲电试剂的反应 吡啶环系与亲电试剂可以在 氮原子 上发生反应,也可以在 碳原子 上发生反应。 A在氮上发生反应 : 吡啶是一个三级胺,很像三级脂肪胺,具有碱性,能与亲 电试剂发生反应。由于氮原子用 s 2杂化轨道进行反应,成 分较多(与 s 3杂化轨道比较),靠近核,是较弱的碱, 环上 如有给电子基团,则可使碱性增强 : pKa 5.17 5.97 酸性弱,其共轭碱的碱性强 如用非质子的硝化试剂,磺化试剂,卤代烷,酰氯与吡 啶环进行反应,形成相应的吡啶盐。如: 这些四级铵盐是很好的固体,是温和的硝化,磺化,烷基化, 酰基化试剂。在硝酸,硫酸中不稳定的化合物,可用此磺化,硝 化等。 N 氨基吡啶季铵盐与碱作用时生成吡啶叶立德。由于 N 烷基吡啶季铵盐的氮原子是正性, N 烷基中与 N结合的亚甲 基,特别活泼,它与碱作用生成的碳负离子称为 吡啶叶立德 。 吡啶叶立德主要用在合成上,是个 亲核试剂 。对于许多在硫 酸或硝酸中不稳定的化合物就用这个方法磺化,硝化。 B. 碳上发生取代反应 吡啶环可以发生 亲电取代反应 ,与苯比较, 亲电取代反应 性不如苯环 ,反应不顺利。磺化,硝化等反应只能在 极强的条 件下进行,而且产率很低 ,环上如有给电子基团,能增进吡啶 环的反应性。 吡啶环不能发生傅氏反应 : 硝化 磺化 吡啶如用浓硫酸或发烟硫酸磺化,在 320 长时间反应,产 率很低,必须在催化剂硫酸汞存在下,产率才较好。 c卤化 d吡啶环不能发生傅氏反应 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都发生在 位。 , 位不发生反应。 这也可用中间体 正离子的稳定性 来加以说明: 在 2位进攻: 在 3位进攻: 在 4位进攻: 如亲电试剂在 C2,C4位进攻,有特别不稳定的共振式,因有一 个共振式正电荷位于氮原子上;如在 C3(或 C5)位进攻,没有 特别不稳定的共振式,比较稳定,因此反应容易在 C3(或 C5) 上发生。 ( 2)与亲核试剂的反应: 吡啶环由于 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低 ,易进行 亲核取代 : 如两个 位都有取代基,则发生在 位。吡啶环的亲核取代反 应在 , 位进行,这也与形成负离子的稳定性有关。 在 C2位进攻: 在 C3位进攻: 在 C4位进攻: 由于 氮电负性很强 ,如亲核试剂在 位或 位进攻,有负电 荷在氮上的共振式参与共振,比较稳定,在 位进攻,共振式 的负电荷均在碳上,比较不稳定,因此 反应容易在 位或 位 发生,这可能是 氮在 位诱导效应较强 的缘故。 ( 3)与氧化剂反应 吡啶环一般来说 对氧化剂是稳定 的。在酸性氧化剂中吡 啶较苯环稳定。烷基吡啶可氧化成吡啶羧酸: 烟酸 吡啶环之所以稳定 ,是因为氮原子电负性大, 环上的 电子 云向氮偏移 ,使环上的 五个碳原子的 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降 低 ,而在酸性溶液中,杂氮原子与氢离子结合成为氮正离子, 环的碳原子上的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降得更低, 整个体系与 苯相比为缺电子体系 ,不易给出电子( 不易被氧化 ),故 对氧 化作用较苯环稳定 。吡啶与过氧酸或过氧化氢的醋酸溶液氧 化成氧化物: N 氧化物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可以改变吡啶亲电取 代反应的位置,容易发生在 4位取代。 N C H 3 C O O H H 2 O 2 N O 氧原子可由 PCl3除去,这就成为合成 4 取代吡啶的方法: ( 4) 还原反应 吡啶环由于 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低 , 容易得电子 ,对还原 剂则比苯环活泼。 ( 5)侧链 H的反应 在吡啶环 , 位的甲基与甲基酮的甲基类似,在 碱存在下 氢易失去 ,与卤代烃,醛,酮发生 亲核反应 。如: C H 3 N C 2 H 5 C H 3 IN a N H 2 N C 2 H 5 C H 2 C H 3 N C 2 H 5 C H 2 喹啉存在于煤焦油中。有些生物碱(如金鸡钠生物碱类) 具有喹啉杂环的结构。喹啉为无色油状液体,放置时逐渐变 橙黄色,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混合,对水溶解度很小。是一 个高沸点( 238 )溶剂。它的碱性较吡啶稍弱。 1.亲电取代 由于 吡啶较难进行亲电取代 ,故喹啉环 亲电取代 主要发生 在 苯环( 5或 8位); 二、喹啉 (一 )化学性质 2.亲核取代 亲核取代 则主要发生在 吡啶环 C 2位 , C 4位较少。 比 吡啶容易进行 。 同样可以从 中间体负离子的稳定性 来解释,亲核试剂在喹 啉的 C2及 C4位进攻,破坏了吡啶环的芳香体系,但保留着完整 的苯环,这些共振式较稳定。 3还原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 4氧化 小结: 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 杂环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亲核取代、氧化反应、还原 反应时,一定要先弄清楚哪个位置电子密度大,哪个位置 电子密度小; 与苯相比,哪个环为缺电子体系;哪个环为 多电子体系。 ( 1)斯克劳普( Z.H.Skraup)合成法 是合成喹啉及其衍生物最重要的方法,是用苯胺 (或其他芳胺),甘油,硫酸和硝基苯(相应于所用 芳胺)等氧化剂一起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的第一步 是甘油受到硫酸的作用失水而成丙烯醛,其次是丙烯 醛与苯胺发生迈克尔型加成作用生成 苯胺基丙醛, 然后通过醛的烯醇式在酸的催化下发生失水作用,关 环生成二氢化喹啉,二氢化喹啉受到硝基苯氧化作用, 失去一分子氢芳构化,就得喹啉。此反应实际上一步 完成,产率很高: (二)喹啉的合成 其反应过程是 如苯胺环间位有 给电子基团 ,主要在给电子基团对位关环, 得 7 取代喹啉,如苯胺环上间位有吸电子基团,主要在吸电 子基团的邻位关环,得 5 取代喹啉。 ( 2)其它方法 三 .嘧啶 含有两个氮原子的六 元杂环,嘧啶的衍生物广 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如核 酸中含尿嘧啶、 胸腺嘧啶、 胞嘧啶。 尿嘧啶、 胸腺嘧啶、 胞嘧啶 另外, VB1合成的磺胺嘧啶物也含有嘧啶环这种结构 。 四 .嘌呤 嘌呤可看作是有一个嘧啶 环和一个咪唑环共用两个碳原 子稠并而成,它是无色结晶, 熔点 216 217 , 易溶于水, 其水溶液呈中性,但却能与酸 或碱共成盐。 嘌呤是两个互变异构体形成的平衡体系 。 嘌呤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 。 N N N N H O HH O O H N HN N H H N H O O O 五、其它 1.尿酸: 存在于鸟类及爬虫类的排泄物中。 2黄嘌呤: 存在于茶叶及动植物组织和人尿中。 3咖啡碱 茶碱和可可碱:都是黄嘌呤的甲基衍生物。存在于茶 叶,咖啡,和可可中,它们有兴奋中枢作用。 4腺嘌呤和鸟嘌呤: 是决定生命的遗传及合成蛋白质的物质。核酸中存在的 嘌呤环系是腺嘌呤与鸟嘌呤 。 第四节 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对任何动物有强烈生理作 用的含氮碱性有机化合物,如烟叶中的主要生物碱组分是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常于 有机酸(果酸,柠檬酸,草酸,琥珀酸,醋酸,丙酸等)结合成 盐而存在,也有和无机酸(磷酸,硫酸,盐酸)结合的。中草药治 病有效成分有生物碱,苷等。生物碱的研究促进有机合成药物的发 展,为合成新药提供线索,如古柯碱化学的研究导致局部麻醉剂普 鲁卡因的合成。 尼古丁( 古柯碱 古柯碱具有局部麻醉的效能,上面结构式中虚线部分代表 有效部分。但古柯碱毒性大,具有易产生毒瘾等缺点,于是 进行代用品的研究,药学家合成出许多比古柯碱分子简单而 更有效的麻醉药,普鲁卡因等,它是良好的局部麻醉药。 同时归纳出局部麻醉药具有下式的基本结构: . 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1.游离生物碱物理性质 : 一般是无色固体结晶,有色的很少(黄连素黄色),液 体也很少(烟碱为液体),有苦味。分子中含有手征碳 原子,具有旋光作用,如天然烟碱(尼古丁)是左旋的。 能溶于氯仿,乙醇,醚等有机溶剂,多半不溶或难溶于 水。能与无机酸或有机酸结合成盐。这种盐一般易溶于 水。 2.化学性质: ( 1)生物碱的沉淀反应:生物碱的中性或酸性水溶液与一些 试剂(如 10%苦味酸)能发生沉淀。 ( 2)生物碱的颜色反应:生物碱与一些浓酸能呈现出各 种颜色,其颜色随各种生物碱而各有特征。 二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 (略 ) 2稀酸提取法 (略 ) 三 . 生物碱结构的化学测定 化学方法通常是先测定其分子式和所含官能团,然后通过降 解反应使之成为一些结构的碎片,推测出可能的结构式。最 后用可靠的合成方法加以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