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介绍PPT模板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28370080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筷子介绍PPT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筷子介绍PPT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筷子介绍PPT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她璀璨的文化光辉耀眼夺目。而其中的筷子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很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独特的魅力,成为华夏文化大花园里的一只奇葩。可以说筷子的出现,当属中国古代特定文明长期发展的独特成果,人们称它是中国人四大发明之外的一大发明。目目录录壹壹 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贰贰 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叁叁 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肆肆 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 第壹部分第壹部分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 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称呼是“箸”,箸字的繁体写法是“筯”。从读音和字形上,就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筷子的出现不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革命,更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象征。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妲妲己己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等传说。大大禹禹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姜姜子子牙牙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筷子这个称谓起自明代,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庄,讳翻,以箸为快儿。”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日本人没有这种忌讳,因此日本把筷子叫作“箸”。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筷子这个称谓起自明代,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庄,讳翻,以箸为快儿。”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日本人没有这种忌讳,因此日本把筷子叫作“箸”。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筷子的起源 第贰部分第贰部分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历史,随著饮食烹调方法改进,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历史,随著饮食烹调方法改进,其饮食器具也随之不断发展。原始社会,大家以手抓食,其饮食器具也随之不断发展。原始社会,大家以手抓食,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进餐大多采用蒸煮法,主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进餐大多采用蒸煮法,主食米豆用水煮成粥,副食菜肉加水烧成多汁的羹,食粥食米豆用水煮成粥,副食菜肉加水烧成多汁的羹,食粥用上匕,从羹中捞取菜肉用餐匙极不方便,而以箸挟取用上匕,从羹中捞取菜肉用餐匙极不方便,而以箸挟取菜叶食之却得心应手,所以菜叶食之却得心应手,所以礼记礼记曲礼曲礼说,说,羹之羹之有菜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有菜用挟,其无菜者不用挟。郑玄注郑玄注 挟,犹箸也。挟,犹箸也。由此可知,新石器时代羹为副主流,食羹用匙极不方便,由此可知,新石器时代羹为副主流,食羹用匙极不方便,以手来抓滚烫稀薄的羹,更是不可能的,于是箸便成了以手来抓滚烫稀薄的羹,更是不可能的,于是箸便成了最理想的餐具。最理想的餐具。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人类的历史,是哪里先把人类的历史,是哪里先把 箸箸 叫成叫成 筷子筷子 的的?答案是明代的答案是明代的 吴中吴中,也就是苏州府、松,也就是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一带江府、常州府一带(今苏南及上海今苏南及上海)。筷子的说法,其实出于避讳。讲究避讳一直是吴。筷子的说法,其实出于避讳。讲究避讳一直是吴地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色,直到今天,上海话仍然把地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色,直到今天,上海话仍然把 鹅鹅 说成是说成是 白乌龟白乌龟,以避,以避 杀鹅杀鹅(我我)之讳。明代更是如此,陆容在之讳。明代更是如此,陆容在菽园杂记菽园杂记记载,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此皆俚俗可笑处,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称快儿者。快儿者。江南水乡的船家忌讳江南水乡的船家忌讳 住住,因而忌讳与之谐音的,因而忌讳与之谐音的 箸箸。故反其道而用之,。故反其道而用之,将将 箸箸 唤作唤作 快快,寄托了人们对,寄托了人们对 行船畅快无阻行船畅快无阻 的美好愿望。的美好愿望。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明代快的说法仍旧只是俚俗可笑的民间用法,未能动摇箸的正统地位。明末清初的苏州才子冯梦龙(三言与东周列国志的作者)曾经编纂了以明代苏州方言为代表的吴语民歌集山歌,里面的咏物四句箸就写有姐儿生来身小骨头轻,吃郎君捻住像个快儿能。这里题目和正文采用了具有雅与俗之别的箸和快儿。到了清代,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快的说法向各地扩散并进入通语。赵翼在陔馀丛考呼箸为快里就说俗呼著为快子,已经不提具体是哪里的俗了。嗣后,人们出于造字的习惯定势,根据汉字以形表义的功能,很自然地为这个来自于吴方言的名词增加义符而成为筷子。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筷子的变更 第叁部分第叁部分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使用筷子时,一根为主动,另一根为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此为两仪之象。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 筷筷子子一一头头圆圆、一一头头方方。圆圆的的象象征征天天。方方的的象象征征地地,对对应应天天圆圆地地方方;这这是是中中国国人人对对世世界界基基本本原原则的理解则的理解;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筷子直而长,两根为一双。用筷子夹菜不是两根同时动,而是一根主动,一根从动;一根在上,一根在下。两根筷子的组合成为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那根为阴;在上的那根为阳,在下的那根为阴,这就是两仪之象。阴阳互动,可得用矣;阴阳分离,此太极不存。这就是对立统一,阴阳互根。两根筷子可以互换,主动的不是永远主动,在下的不是永远在下,此为阴阳可变。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文化 第肆部分第肆部分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筷筷子子的的礼礼仪仪不能将筷子插入一碗米或饭。这是祖先奉献物安置方法,有不祥的征兆,参见脚尾饭。不与他人的筷子相争。赴宴的时候,不应提前于主人动筷子(汤匙亦然)。夹起食物之后,不应该放回盘碟。不能用筷子对着人或用餐时拿筷子指手画脚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在席间说话的时候,不要把筷子当道具,随意乱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点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轻轻地放下,尽量不要发出响声。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盘上来回的转而却又不夹菜。在有些国家,会等客人(或者在座最年长者)动作才开始吃饭。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筷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最长的筷子是以百年以上的老红松木为原料,历时一年制作完成,其长度为6.295米,方头宽11厘米,圆头直径7.5厘米,重达53.7千克,现保存在沈阳的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筷子的使用感谢您的下载,本感谢您的下载,本PPTPPT内容均可自由替换和编辑。内容均可自由替换和编辑。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the PPT content can be freely replaced and edited.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the PPT content can be freely replaced and edited.本本PPTPPT经过精心编排,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自由替换和编辑,再次感谢您的下载,有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与经过精心编排,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自由替换和编辑,再次感谢您的下载,有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与源泉。源泉。This PPT has been carefully arranged.Users can freely replace and edit 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This PPT has been carefully arranged.Users can freely replace and edit 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download.With your support,it is the driving force and source of our continuous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download.With your support,it is the driving force and source of our continuous progress.progr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