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四鱼我所欲也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714431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四鱼我所欲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四鱼我所欲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四鱼我所欲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十四)鱼我所欲也 作者作品知识见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欲 ,原意为 “想要的 ”,这里引申为 “喜 欢的 ”。 一、内容主旨 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 ,阐述生死与 “义 ”的关系 ,指出 “义 ”的价值高 于生命 ,在必要时要 “舍生取义 ”,而不能 “见利忘义 ”。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 行为是不可取的。 二、写作特色 1.议论 严密 ,层层深入。 文章围绕 “舍生取义 ”这一中心论点立论 ,从正面论述 生死与 “义 ”的关系 ,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 的本心 ,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 ,层层深化。 2.善用 比喻 和 对比 。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 ,引出中心论点。第 2段以 “行道之人弗受 ”“乞 人不屑 ”比喻守义不辱 ,形象生动。第 1段正反对比阐述 “义 ”重于 “生 ”的道理 ,从反面假设 推理 ,又用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 ,不避患。第 2段举例论证 ,用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 , 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 ,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 “羞恶之心 ”的人 ,重申中 心论点。 3.运用 排比 的修辞手法使本文气势充沛 ,感情强烈。 如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加强了气势 ,增强了感情 ,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重点字词句梳理 课文内容探究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 通 “避 ”,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 : 通 “辨 ”,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 通 “德 ”,感激 与 : 通 “欤 ”,语气助词 ,吗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 通 “向 ”,从前 重点字词句梳理 课文内容探究 重点字词句梳理 课文内容探究 4.重点虚词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莫 : 副词 ,没有 (2)贤者能勿丧耳 耳 : 副词 ,罢了 (3)为宫室之美 为 : 介词 ,为了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 : 介词 ,与动词构成 “所 ”字结构 5.特殊句式 (1)鱼 ,我所欲也 判断句 ,“也 ”表判断 (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判断句 ,“也 ”表判断 (3)所欲有甚于生者 倒装句 ,状语 “于生 ”后置 重点字词句梳理 课文内容探究 6.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如果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 ,(那么就 )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天性 ,人人都有这种天性 ,只不过贤人能够 (坚守使它 ) 不致丧失罢了。 (3)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译文 :(如果 )用脚踢着给他 ,乞丐也不肯接受。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 译文 :(对于 )高位厚禄 ,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高位厚禄对我有什 么益处呢 ? 重点字词句梳理 课文内容探究 二、课文内容探究 1.按要求填空。 (1)从全文看 ,本文主要运用了 对比论证 和 举例论证 的方法 ,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 不能两全时 ,应 “ 舍生取义 ”这一观点。 (2)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 舍生取义 、 嗟来之食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孟 子曾说过的与本文观点相似的话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 (3)鱼我所欲也中体现 “性本善 ”思想的句子是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 丧耳 。 (4)为了使本文所述道理更令人信服 ,更容易被人接受 ,孟子用 “ 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的事例来论证观点。 (5)孟子认为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他通过 鱼与熊掌 的取舍、箪食与豆羹 的取舍、 万钟 (高位厚禄 ) 的取舍 ,论证了 “义 ”和 “不义 ”的存在。 重点字词句梳理 课文内容探究 2.文章开头从 “鱼 ”和 “熊掌 ”说起 ,有什么好处 ? 开头用 “鱼 ”比喻 “生 ”,用 “熊掌 ”比喻 “义 ”,通过类比 ,生动形象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舍生取义 ”,浅显易懂。 3.写 “鱼 ”和 “熊掌 ”“不可得兼 ”时 ,“舍鱼 ”而 “取熊掌 ”的用意是什么 ?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 ,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 ,人们会选取价值 更高的东西。作者以此来比喻 “舍生取义 ”的道理。 4.第 1段结尾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一句中 ,“是心 ”指的是什么 ? “是心 ”指的是向善之心 ,即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 重点字词句梳理 课文内容探究 5.请简要概述第 2段的论证思路。 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 “嗟来之食 ”的事例 ,论证了 “义 ”比 “生 ”更重要的观点 ;再 指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是失其 “本心 ”的表现 ,提出 “是亦不可以已乎 ” 的告诫。 6.文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 ,请举例说明。 将鱼和熊掌对比 ,生与死 (义 )对比 ,过去与现在对比等。 7.在孟子看来 ,什么情况下 ,即使遇到祸患也要挺身而出 ? 所恶有甚于死者。 重点字词句梳理 课文内容探究 8.文章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观点 :人在不能兼顾 “生 ”与 “义 ”时 ,应当舍生取义。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9.作者在文中分别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 ?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 ,并谈谈你的看法。 舍生取义、见利忘义。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并继承发扬的。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 关于生死义利的重大抉择时 ,我们应该做到舍生取义 ,而不能为了一己私利 ,置正义于不顾。 10.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二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 ,你是怎样看待这种 情趣和态度的 ? 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他消极避世的思 想却是不可取的。孟子表明了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 ,表现了一种高尚的 气节 ,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