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答案及赏析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22612845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7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答案及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答案及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答案及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汇 总 (答 案 及 赏 析 )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4 1 5题。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1 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6分)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1答案:1 4 .C1 5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这是2 0 1 9年高考全国I卷上的诗歌阅读题中的诗歌。是一首题画诗。诗句并不是很难理解。其中“一窗间”是指画的尺寸如窗一般大小,意指画的尺幅小,反衬出了前句中的“万里意”,说明了画作技艺高超。有人将“一窗间”理解为诗人站在“一窗的距离”,欣赏画作。这应该是不符合本意的。“间”应为“空间”,“一窗间”就是如一个窗户大小空间的画纸。“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是画中之景、物,为实。但是景中含情,“满眼”“苍然”“含晚”“不还”,这些词中饱含诗人的情感。尤其是“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句,让静物有了动态感,有了人的情怀,有了人生的况味。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诗人对画作由衷的赞美,赞叹,还有赞美之外的感悟、思索。韵味悠长,意在画外,意在言外。诗歌在唐朝后,诗歌的意境很多都跑到宋词里去了。宋诗哲理有余,而情韵不足。这首题画诗,情韵还算充沛。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1“吟断即吟尽,“断有“尽、“了之意,“望断南飞雁,“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断字均是此等用法。这样一幅美妙的画作,足以让不同的诗人吟诵出许多美好的诗句,这是赞美画中蕴藏着无限意。“不相关即“不相关联,“没有关系,和谁不相关联呢?当然是和真的山水啦。那么多美好的诗句,不是从真山真水中产生的,给诗人灵感的竟然是这幅画,这是正衬手法,用真山真水衬托画中山水之美,从而表达对画师,画作的赞美之情。看到这幅画就心中就会涌现出非常美好的诗句。即使你用尽全天下最美好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出来画中的意境,(换句话说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1陈与义(1 0 9 0 1 1 3 8年),两宋之际河南府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去非,号简斋。宋政和三年(1 1 1 3年)以太学上舍及第,历任开德府教授、太学博士,后谪监陈留酒税。北宋灭亡,辗转南渡。宋绍兴元年(1 1 3 1年)至临安,授中书舍人,兼掌内制。绍兴七年,累官至参知政事。力主对金议和,深得高宗满意。次年,因病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未几病卒。工诗词,尤长于涛,体物寓兴,清邃纡馀,有陶渊明、谢灵运、韦应物、柳宗元之风。著有简斋集。7 参考资料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1此诗为一首题画诗,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 1 1 8年)。诗人所题之画疑为徐道宁的渔父图(又名秋江渔艇图渔舟晚唱图)文学赏析“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 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1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极。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纯”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6 名家点评东南大学教授、美学家孔寿山中国题画诗大观:诗人从大处着眼,略去细小景物,写晚秋的高山危石,野水远岚,展示这幅名画的气势和艺术境界。尾联颇有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境。 5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2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原1 4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原1 5题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 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21 4、甚至不用过多地分析原诗,我们即可直接判断答案为D。因为A、B、C三个选项表达自己坚信奉儒家思想,决不趋附权贵,决心靠真才实学来求取功名,这三个选项的思想是统一的,态度是一贯的。而D选项“受恩必报”却与其它三个选项思想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且考官公平阅卷,公允平价排名,是尽职而己,何来报恩?另外阅读原诗,并无“报恩”之意,D项属无中生有了。1 5、“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诗人用雨中垂钓的钓鱼翁、夜里风中飞翔的鸿雁,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诗人孤高、鸿鹄之志的人物形象,是情感情怀的形象化表达;结构上也缓和了前面直陈式的叙述,使诗歌变得婉转从容。这一句和诗中其它三句卓然不同。正是有了这一句,全诗才具备了诗的气质。感情表达方面,不同于上下文的直抒胸臆,通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向往高洁又有远达志向的情怀。 结构安排方面,先直抒胸臆,此联宕开一笔转而抒情,尾联又直抒胸臆。行文曲折有致,疾徐有节,显隐相杂,增加了艺术感力。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2首联写自己虽说出身卑微,生活贫贱,但是毕生追求的道义还在,所以我不去拜谒那些权贵豪门,而是拜谒饱读诗书的儒学大家。(有吹捧裴侍郎的意思)颔联写自己投诗的用意:只希望公正的裴侍郎看看我的诗卷就是了,我不想像其他的士子那样再给您修书一封恳请您多多关照。(“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意)颈联借用典故来写自己的想法。雨天里,我在岸边垂钓,雨丝勾起我思乡的情绪。风吹落叶,秋天的夜晚,我听到了归鸿的鸣叫声。(传说吕尚(姜子牙)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是为“垂纶”,作者用此典故,大概还有自比吕公的意思)(整联诗的意思,大概是说考功名并不是我唯一的出路,或者说,我也不是非得死气白咧地非考功名不可,实在不行的话,我还可以归隐闲居,或者回到故乡去。) 尾联表明自己的气节。一个人接受恩惠要有原因,我这一生不会随意地接受别人的恩赐。(一再强调,凸现自己的耿直自立)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3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 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1 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6分)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31 4 .B1 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这首诗写的是农民在水田中插秧的情景,写出了劳动的快乐。诗歌语意浅显,理解起来没有难度。第一个选择题涉及的是词语的理解,也没多大的难度B项说“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明里不对。诗中说“田塍望如线”,写出了田埂的齐整,哪会是“蜿蜒起伏”。一般说来,回答语言风格从两个大方面作答,一是诗歌语言整体风貌或效果,一般四字概括,如“清新流丽”“典雅庄重”“通俗易懂”等;二是语言的具体特点,这个角度多,可从选词、韵律、修辞的特点上作答。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全 国 卷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属于高考必背篇目,学生记忆起来问题应该不大: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般的思路是细读两首诗,分析各自的语言特点。首先,从选词上言,插田歌多选用口语化词语,似是农民口中讲出,通俗易懂。酬乐天则选用典雅的词语来指称意象表达感情,如“烂柯人”“沉舟”“翻似”等,显得典雅庄重。其次,从韵律上言,插田歌本为民歌,自然成韵;而酬乐天平仄严格,声韵调和。再次,从修辞上说,插田歌平白如话,少用修辞,即使用到比喻,也浅显生动,如“田塍”如“线”。酬乐天则有用典,如“闻笛赋”“烂柯人”;对仗也工整。 总之,插田歌质朴活泼,酬乐天典雅平正。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北 京 卷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注 释 : 【 1】 五 首 绝 句 题 咏 同 一 幅 墨 梅 图 。 【 2】 无 盐 : 战 国 时 齐 国丑 女 钟 离 春 。 【 3】 从 教 : 任 凭 。 【 4】 含 章 : 即 含 章 殿 , 传 说 南 朝时 宋 武 帝 寿 阳 公 主 卧 于 含 章 殿 檐 下 , 梅 花 落 在 额 头 形 成 美 妆 , 就 是花 黄 。 花 钿 的 由 此 而 来 。 【 5】 九 方 皋 : 春 秋 时 相 马 名 手 。1 3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 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北 京 卷张规臣,字元东,陈与义的表兄。他为一位人称花光仁老的和尚所画的墨梅题了诗,这是陈和作。无盐:战国时齐国的一位妇女,姓钟离,名春。因是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人,后人也就称她为无盐。她容貌丑陋,但有德行,后被宣王立为王后。清姝(音舒):清秀而美丽。这两句是说一个女人长丑了,再画得巧妙些,也不能将其丑除掉,可是,仁老笔下的水墨梅,虽然不红不白,其风韵却显得分外秀美。从:同纵。从教:纵使。这两句是说,在画家笔下,虽然梅花由白的变成了黑的,但桃花李花无论多么鲜艳,依然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中国人民从古以来,就尊崇气节,赞赏坚贞,而鄙视趋炎附势。所以认为能抵抗严寒的松、竹、梅是岁寒三友,而逢春暖就开放的夭桃浓李,在品格上却不如它们。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北 京 卷造化:创造,化育;也指天地,自然界。秋兔毫:指笔。秋天的兔毛极细,称为秋毫,适于制笔这句是说在画家笔下,成功地再现了大自然。九方皋是春秋时代一位善于相马的人。伯乐介绍给秦穆公,令他去找好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报说:已经找到了,是一匹黄色的母马。使人去牵,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就将伯乐叫来,说:“糟极了,你派去找马的那个人连毛色、性别都分不清楚,怎么能识别马的好坏呢?”伯乐叹息说:“竟然到了这种程度吗?可真是胜我千倍万倍。他注意的是马的天机,看到的精而不是粗,是本质而不是外形啊。”后来果然发现,那是一匹了不起的好马。(见列于说符)这句是说仁老是九方皋转世投胎,即赞美仁老之画梅,正如九方皋之相马。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北 京 卷1 3 .C解析:A项里,“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将墨梅与无盐相比较,用以突出梅花之美乃浑然天成,“此花风韵更清姝”,显得清新淡雅。B项里,“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根据注释2得知乃运用了典故,其目的是为了显示墨梅如人般的娇美,烘托出了画家的技艺高超。C项里,“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说法有误。题目为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说明画作的主要内容是墨梅,并没有说“还描绘了桃花、李花”,桃花、李花只不过是诗人用以与墨梅来构成对比的,并不能说明墨梅图中就“描绘了桃花、李花”。D项中,“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说法正确。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北 京 卷1 4 .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A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没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容颜的梅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艺。D第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的是艺术 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D错误。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北 京 卷1 5 .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1 5答案要点: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天 津 卷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 6 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天 津 卷今释:此诗作于公元7 6 2年。通泉县,现四川省射洪县柳树镇通泉坝。自乾元二年(7 5 9年)夏天,杜甫开启了漂泊西南的人生后半程。年岁渐老,事业不成,忧心国事,家累不小,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不确定的未来。在蜀中,他遇到了一片叫“沈家坑”的佳山水,怀抱通泉驿,远接通泉县城,杜甫一定是想在这片山水的怀抱中散散心,解解闷的。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天 津 卷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天 津 卷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天 津 卷今释: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衣裳沾雾而自湿,一直到中午时分,雾气才散尽。是蜀中的暖冬天气,蚊虫飞舞;野凫少见行人,人离去才忽自觉,沉默刹那,四散而去。来路崎岖,山原高危,层云频生,崖岸斜出。今释:游目远眺,脚下,通泉驿的驿楼近傍枯柳;不远处,通泉县城郭在目,城中轻烟几缕,透出人间气息。回望缘来川水,曲折注入江中,是多么绮丽壮观。一带远山倒映入江,在晚照之下,山光水色同寂寞一起滋生漫漶。今释:突然就想到了孔子,想到了“吾道穷矣”的一声浩叹,忧时伤生之意顿生。突然就想到了王粲,想到了“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的哀伤无奈。然后就想到了“我”这一生苦于飘泊,转 徙江湖,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天 津 卷总评:这首诗写得清晰,冷静。行动线索是登山远望。诗人自山脚缘溪登山,登到高处四望。叙事十分清晰。内在线索是登山解愁,结果愁不可解。抒情极为克制已进老境的杜甫久病于飘泊,心中的悲苦一如江水漫漶。可是,无限江山,孤身一人,这种悲苦又能向谁倾倒呢?所以唯有一声长叹而已!在手法上,多借景抒情。写山中湿气浓重,阴云层层,一如诗人内心的沉郁。写蚊蚋集、凫鸭乱,以动衬静,那种静寂也是诗人内心的孤独的外化。壮丽的山川,辉煌的落日,以壮景衬哀情,寂寞滋漫内心。最后连用两典,把个人不幸与家国情怀连在了一起,逼出一声长叹。老杜的诗,就这样。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天 津 卷(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B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天 津 卷(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江 苏 卷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1鸟有偿冤者2,终年抱寸诚3。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4。渺渺功难见5,区区命已轻6。人皆讥造次7,我独赏专精8。岂计休无日9,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1 0,不著报雠名1 1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江 苏 卷词句注释学:仿效。诸进士:指应进士试的举子们。精卫:鸟名。古神话中说,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偿冤:报仇。寸诚:寸心,决心。心望:希望。渺渺:渺茫,毫无可能。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见:看见。区区:小小的。命已轻:性命轻微。造次:荒唐可笑。专精:精诚专一。计:考虑。无休日:没有终止的日期。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有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不著:没有记载。雠(chu):同“仇”。 1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江 苏 卷白话译文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冤,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人们讥笑此举太轻率,只有我欣赏其专一精诚。何必终日计较不休?本应如此度过一生。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江 苏 卷唐宪宗元和五年(8 1 0年),省试(礼部试)为进士出的诗题为精卫衔石填海。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听说了试题名,有所感,仿效作了此诗。3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不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不逾的坚毅精神。作者特别强调精卫的复仇行为,寄托了他自己刚烈无畏的品德。作品出于古而入于今,立意高远,感情鲜明。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江 苏 卷全诗十二句,前六句写景状物,后六句议理抒情。前六句,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小鸟形象。前四句,从正面破题。虽未直接点破“精卫”二字,但“偿冤”一词已暗示之。“山石细”、“海波平”二词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五六两句描写了精卫填海的失败。特别是用“抱寸诚”、“衔细石”,与“心望海波平”的宏愿进行反差极大的对比,充分显示精卫鸟的心诚志坚;用“渺渺”、“区区”等叠词,与“功难见”、“命已轻”配搭,表达出对精卫鸟命运的无限同情。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江 苏 卷后六句,“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一句,是全诗主旨。从七八两句起,作者开始抒发议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个人的见解。“专精”二字是作者赋予精卫鸟的人格化的精神品质。“人皆讥造次”,大致是指文人学士在对待精卫填海这件事上,纷纷祖述陶渊明的“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的无为、无奈的观点。“我独”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赏专精”,是他立论的依据,后四句围绕“赏专精”论点,充分展开议论。最后两句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且应人传的观点再次表达了对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江 苏 卷全诗以理入诗,具有滔滔不绝的雄辩力,作者着力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更具积极意义。此诗完全跳出试律窠臼,多称之。但关键在于作者当时不是进士身份,无汲汲于等第之心,故能格高品逸,写得气势磅礴,雄浑严整,而其情哀切动人,是韩愈心志之自然吐露。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江 苏 卷9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1 0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案】9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1 0 .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江 苏 卷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王建(约7 6 7约8 3 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 0卷,崇文总目作2卷。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过是造访的意思。“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早秋的巷子里,蝉虫在高大的树木上鸣叫,气派富贵的将军府清幽安静的好似悠闲的住所。用“高树”衬托“朱门”,暗含将军府的气派富贵之气;“蝉声”衬托“冷静”,是以闹写静的艺术手法。写出了早秋的李将军府邸的富贵、幽静、悠闲。“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这是写李将军府邸的书房。挂满了画着竹子的墨画,插着长长的淡淡清香的芦苇,书架上放满了书。“兼”,同“蒹”。充满了文雅的书卷味道。从侧面表达了李将军的文雅儒渊之气。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这是从正面描写了李将军的行为举止。和侍者、宾客谈笑言语周到,尽显礼仪;和豁达狂野之人吟哦起来又尽现豪放疏阔。说明了李将军既温雅又豪放的性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应该用互文的方式来理解。“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李将军在书房中最爱读英雄人物的故事,他想要建立如书中英雄那般的功勋,但他却说不如那些英雄。表现了李将军的读书爱好,渴望成为英雄人物的壮志情怀,还有他的谦逊。在人物描写刻画上,这首诗歌还是很成功的。尤其是“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句,形象生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初见中唐诗人王建的这首七律,感觉写得平平,不如他的七言歌行,甚至他的宫词。但仔细品读后,却发现竟然是首匠心独运的好诗。这真应了红楼评诗语,似嚼了千斤重的橄榄!逐联评析如下。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析:龙武将军,为唐禁军将领名。李,不详名字,待考。过,造访。题目点明造访龙武将军李将军的时间,地点。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首联: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析:此联为诗人在李将军府第外所闻见。初秋,高树蝉唱,声彻街巷,李将军府第高门紧闭,冷静异常,不似官宦之家,倒像闹中取静,避世而居的大隐居所。诗人简单几笔就写出了李将军所居的清静。用高树蝉声意象一是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效果;二是蝉为高蹈出尘的象征,取“居高声自远”之意。而朱门本是名利场的代名词,朱门似闲居,可见李将军的趣味与寻常官宦大相径庭。从所居可窥人。诗人其实是从侧面暗示,李将军不是一个纠纠武夫,倒像是一个隐于市廛,性喜闲静,不被流俗所化的隐者。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颔联: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析:此联为步入李将军书斋所见。书斋之中,数茎墨竹挂于壁,可见重新裱过的痕迹,可谓高古;一架书卷立于地,上面安放香薰,篆烟袅袅,应是长年安放。写到此处,对李将军本人还是未著点墨。但通过对书斋装饰,器具等的描绘,又从侧面写出了李将军情趣的高雅。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颈联: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析:此联转写李将军的身边人。侍儿笑语盈盈,一看便知知书达礼;门客来自乡野民间,吟诗作赋,恣意任性,不受拘束。此句还未写李将军,但句句在写李将军!这两句实际上形成了对比侍儿拘礼,门客不拘礼。为什么会这样?侍儿显然是受了李将军的耳濡目染,所以才拘礼,可“语笑”一语又可见侍儿的心态轻松。门客不拘礼,显然李将军平等相待的结果。这就暗写了李将军宽而有度,不言而化的长者之风。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尾联: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析:此联写将军的喜好与心理活动。就中,居中;不如,比不上。意为,在此间(指书斋)李将军最爱读英雄传记,他想要立下功勋,但恐怕比不上书中的英雄豪杰功勋卓著。诗末,李将军总算出场。诗人一语,耐人寻味。将军与史书中的英雄相比,为什么总觉自己觉得不如英雄呢?琢磨良久,读诗人才会恍然大悟:一是将军常存敬畏之心,二是将军长存高远之志。这一语就写出了李将军的性情与怀抱,实在高妙!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小结:全诗层层衬托,笔法巧妙,看似平淡,其实奇崛。在娓娓诉说中,写出了一个儒雅,谦逊,有情调,有志趣的李将军形象。读诗在品,越品所见越奇。是为结语。 2019年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题 浙 江 卷1 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首联中“”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2分)2 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1 9(2分)造访朱门2 0(6分)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