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课程的听课笔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2547742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学习课程的听课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网络学习课程的听课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网络学习课程的听课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体系:教育眼见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界定等等;研究教育问题的具体方法(如收集资料的过程);资料的整理及撰写论文。绪论一、概念界定1.教育科学科学是指特定范围内反映客观事物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特点:客观性(不以学习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规律性(揭示事物内在本质的联系); 可验证性; 准确性(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科学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一门探索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是一个门类齐全、分支众多科学知识体系。2.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1)科学研究是探讨前人所未知的知识,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一种创造性脑力劳动的过程。根本特点:创造性、艰巨性一般特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一点的方法进行的,都强调集体的活动(集体合作、集体攻关)(2)教育科学的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创造和生产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的一种脑力劳动。3.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1)对象研究教育问题(理论与实践)(2)教育问题的特点复杂性(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两难性(理论上、实践中、理论与实践)开放性(实践、空间)整合性与扩散性二、教育科学研究需遵循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在研究中,研究者要站在价值中立这个立场上客观收集资料,客观分析资料,得出客观结论。(2)操作性原则研究中所使用的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语义规定。(3)系统性原则研究中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通过研究要力求获得对研究有整体性的认识。研究时必须有中心的概念、中心的命题,另外还要有理论的框架。(4)公共性原则研究者研究程序的设计,方法的运用,对研究结果的表述要用确切的文化符号加以表述。(5)检验性原则指所设计的研究程序,研究的成果是不是科学准确,可以由同行专家,用类似的、相同的程序、方法相互验证,检验这个设计程序的合理性如何,检验这个研究成果的表述的准确性如何。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1、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划分基础研究(以认识为基本的研究目的,带有普遍性原理、定论)运用研究(以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解决实践问题为根本目的)2、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定性研究:运用思辩方法、哲学方法定量研究:用实证方法、统计学方法3、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教育事实研究:是什么教育价值研究:应该是什么4、根据研究对象数量的不同个案研究:分别案例;个人、个别事例、个别团体群体研究:由个案组成的群体5、根据研究问题的大小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四、教育研究科学研究方法1、概念界定科学研究方法广义上,指方法论(哲学)狭义上,指具体的研究方法(科学解决的具体手段)方法论与具体的研究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具体的研究方法以方法论为指导思想。 方法论则是在具体研究方法中运用过程中所体现的。区别:(1)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进行研究工作的一种宏观指导,是一种指导思想、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所有事物共同属性的一种认识。具体的研究方法指思维方式、科学的方法的实践和应用。(2)方法论是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宏观指导思想。具体方法是指结合研究对象具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2、非科学方法根据权威解释,奠定在丰富实践基础上的直接判断;奠基在纯理论假设基础上的逻辑推理。3、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强调(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必须以方法论为基础,研究任何一个教育问题却必须辩证地一分为二的看待。(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应用的时候要树立三观点A.实践第一,在实践中加以应用。B.辩证发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创新。C.树立系统整体的观点,研究教育问题要有4、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把握的方法(1)坚持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2)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3)坚持以研究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理论问题与重大的现实问题为中心(4)坚持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为指导5、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具有的态度实事求是(最基本);追求真理;忠诚老实;一丝不苟;严肃对待;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不思险阻,勇攀高峰,团结互助,谦虚谨慎。6、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1)科学教育呼唤可选研究(科学教育的需要)(2)当今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的需要;教育决策的需要;教育客观的需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第二章、选题与抽样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一、选题选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初始框架,课题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可选研究的成败。1、选题: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发现问题是选题的前提条件(1)发现问题的四个思维策略怀疑:对已有理论结论、习惯、常规、行为方式作出认定或肯定的判断,用怀疑的眼光看权威。必须有实践经验和理论、逻辑判断。逆向思维:变换思考角度类比于移植:借用其他学科来研究深入探测对象:深入研究,多问为什么(2)问题研究课题研究必须根据条件(主观、客观)来选择课题2、选题的基本原则(1)价值原则: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2)新颖性原则(3)具体性原则(4)量力原则3、选题的基本途径(1)教育实践中选题(2)教育理论中选题(3)教育科学规划中选题二、课题论证初步论证和正式论证(1)初步论证:研究者对自己课题的判断、预测。(2)正式论证:教育专家、同行队课题的评审。课题名称及承担者或者负责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课题研究主要方法、步骤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成果形式及完成的时间抽样1定义 从课题规定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研究的样本2、目的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推断,说明总体的情况3、意义省: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快:减少研究对象,加速研究进程准:受到的资料比较准确,奠基在准确资料基础上的,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可靠性就大。易:研究对象减少,使工作容易进行4、基本原则(1)随机性原则(基本原则)(2)代表性原则:选取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3)样本不宜过大或过小5、基本方法(1)单层随机抽样法(2)等距抽样法(3)分层(类)抽样法(4)整体抽样法(5)多距抽样法(6)有意抽样法第三章、观察法一、概念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研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星星的考察教育现象并对其分析的研究方法。二、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的区别1、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日常观察则是没有目的和计划的,是自发的2、科学观察有选择特定的观察对象日常观察没有选择特定的观察对象3、科学观察要做严格详细的记录日常观察不要求做记录三、观察的要素和特点1、要素观察者、观察对象和观察手段2、特点(1)客观性:观察过程、观察对象能如实的反映客观事实(2)能动性(3)选择性四、观察法的作用1、课题选择的重要来源2、获取原始资料的基本方法检验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五、观察法的局限性1、观察过程缺乏控制2、观察的结论较难用数量表示3、观察样本相对较小4、缺乏灵敏性5、研究人员必须获准进入观察现场,因此观察法比较麻烦六、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适用和不适用的范围1、适用范围(1)当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观察对象在日常状态中的表现(2)当研究需要获得研究对象第一手资料时(3)当对用其他方法研究的研究结果加以检验时2、不适用范围(1)不适宜用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2)不适宜用于研究大规模、大范围的问题七、观察法的种类1根据观察是否借助科研仪器(1)直接观察法:凭借研究者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直接感知对象从而获得材料。优点:身临其境,感受真切。容易获得生动具体的材料,有助于对事物有机整体的呈现。缺点:观察者自身条件的不同,感受不同,对材料的收集存在差异,受人肉眼感官限制。活动本身会影响观察对象的活动。(2)间接观察法:借助科研仪器,从而获得感性材料的一种方法。优点: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从而获得的材料更为安全,更为精确。不足:观察者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使收集的材料不那么生动具体。操作比较直接观察来得麻烦。2.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活动(1)参与性观察:观察者参加到被观察对象活动中来获得资料。 隐蔽性参与观察法:优点:可以缩短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心理距离。 不足:观察者容易成为左右活动的人物,容易造成偏见。(2)参与性观察 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活动中,作为旁观者,置身所观察的情景之外。 自然状态下的非参与性观察 实验情景下的参与性观察。优点:不影响被观察者的活动,使收集的资料更为客观、真实,所得的结论更具有效性。缺点:缺乏亲身体验,内在,有价值的材料不易获得。3.根据观察过程的严密程度(1)结构性观察 观察者事先设计好观察的内容与项目,事先制定出相关的表格与计划,并且在观察活动中严格按照事先所制定好的计划、提纲进行观察。(2)非结构性观察 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要求和观察目的,没有详细观察目的指标及具体的记录表格。 优点:弹性大,灵活性高,不受时间限制。缺点:收集的资料零散、片面。八、观察法实施的基本步骤1.明确问题,选择观察对象。2.制定观察计划3.做好观察准备(影响观察实施的成败)(1)确定观察项目与指标 项目具体化,并给予具体规定。 确定的项目是便于观察,记录的内容。确定指标时尽量量化确定的指标避免模棱两可(2)选择观察的途径与方法(3)观察取样 对象取样(特定对象);时间取样(特定时间) 阶段取样( 具体阶段);场面取样。(4)追踪观察(5)设计观察表格和观察记录 表格中的项目应是研究中所需指标 项目数以10个以下为好,应按逻辑顺序排列。 项目答案应是确定的 观察方法:平等法平素记录法连续记录法4.现场观察 注意:选好观察位置 不要惊扰观察对象(间接观察) 实施观察: 看、听、问、记、思。记录:准确记录;全面记录;有序记录。5.整理观察分析资料 补足材料,改正材料 全面考虑材料 详细说明材料 能量化的尽量量化,用数据更具有说服力。6.撰写论文。九、运用观察法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求)1.按照观察计划进行观察2.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3.观察对象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4.系统观察5.观察收集的材料要准确具体6.观察要具有客观性7.观察者要有耐心和细心8.做好观察记录9.尽可能不被观察者察觉到自己正被观察10.与观察对象取得友善关系11.要注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12.注意把握实物的本质,避免主观偏见。13.冷静处理偶发情况第四章 调查法一、概念调查法是在教研中研究者凭借一定手段和方法对某种情况下的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进行考察,并通过对收集到的事实的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二、调查法比观察法具有的优势1、调查法能收集到难以直接观察收集到的资料2、调查法的运用不按时间、空间的限制3、调查法收集到资料多4、调查过程本身起到有关单位工作的时间三、作用(功能)1、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揭露教育发展出现的问题2、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决策、教育改革方案提出的问题3、明了教育现状,发现新的教育问题四、使用范围1、现状研究(存问问题、原因、解决方案)2、比较研究3、纵向发展研究4、历史研究5、未来发展研究五、调查法分类1、根据目的不同A、参谋调查:发解教育的一般情况,寻找教育的一般数据B、比较调查:目的在于比较2个或者个以上的调查2、根据内容性质不同A、事实调查B、征寻意见调查3、根据调查对象不同A、全面调查:调查对象全部B、非全面调查:包括随机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4、根据调查采用的方式不同A、问卷调查:以平格设计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收集资料B、访谈调查:个别访谈、集体访谈六、基本步骤1、确立调查课题根据研究课题来确定需遵循的原则:目的性原则、价值性原则、量力性原则2、选择调查对象3、编写调查提纲,编制调查表。编制调查表注意事项标题简明醒目表需能容纳所有调查项目应有填表说明有的表应注意填表单位,填表时间。4、制定调查计划(1)调查课题与目的(2)调查对象和范围(3)调查时间和地点(4)调查方式和方法(5)调查步骤以及日程安排(6)调查的组织领导和人员分工(7)调查报告及完成日期5、实施计划(实际调查过程)(1)调查的资料总类书面资料调查对象的口述资料事实材料(2)收集资料的要求客观、真实、典型、系统、全面。(3)问卷调查:征询意见调查问卷误差 问卷是否合法担心调查结果公布有损切身利益 富有调查经验的有意为难 担心暴露自己的见识小 因忙碌或认为调查问卷毫无意义 从未想过被调查问题并不愿意去想问卷设计问题设计: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假设性提问。答案设计:结构式答案设计;定类设计;定序回答:对称;定距回答:等量差异;问卷编卷:标题:简明、醒目;指导语:调查理由,填写说明。问题;结束语。问卷试行:问卷调查的实施:写清邮寄地址,附足邮资;避免调查对象的忙碌期。(4)访谈调查 优点:灵活性强,可了解较复杂的教育问题,可通过多种途径判断手机资料的真实性。可克服问卷调查中回收率低的问题。缺点:费用多,时间长,标准化程度低,难以统计,容易产生偏差,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访谈对象深思熟虑之后回答问题,不能保证受访者真实性。不能查阅有关的资料。访谈时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访谈种类: 按访谈提问方式,定向访谈,非定向访谈;按访谈时间或次数:一次性访谈,重复性访谈;按访谈人数:集体访谈,个别访谈。特殊类型访谈调查:儿童访谈,电话访谈儿童访谈需注意:儿童的年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注意处理与儿童的关系,考虑儿童的访谈经验和注意力特点。访谈技巧:亲切善意的访问态度,把握主题善于引导。第五章 实验法一 概念 实验法是根据某种假设, 在认为控制的条件下,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实验因子 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二 特点 1、从假设为先导,并以假设为展开假设的特点:假定性,现实性假设的来源:来自对教研经验,事实的观察提炼和筛选。来自对已有的理论的批判,继承,主动吸收急创造性发展,来自对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深刻而独特的理解。2、实验的目的是探明因果关系3、研究的过程受到控制4、实验试验不同点:A实验的目的在于容易事物本质的联系B 而试验的目控制要求上更加严格C实验强调讲究实验设计D试验在研究方法上相对灵活联系:试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5、具有可重复性三、实验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范围1、发展性研究 2、改革性研究 3、验证性研究 4、预测性研究四、实验法的局限性1、宏观性、综合性强的研究不宜用实验法2、涉及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研究不易用实验法3、涉及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敏感性教育问题不宜用实验法4、事关受教育者升学、就业的重要时机不能用实验法五、需遵循的原则 教育性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要注意的问题1、 不允许给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2、 不允许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3、 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教育仿真的贯彻4、实验中对照组的同学不能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六、分类1、根据前人是否做过的研究A探索性实验:前人从未做过B验证性实验:重复验证C改造性实验:重新改造、充实、修正2、根据实验的控制程度A真实验B准实验:接近实验 实验对象是由原学校已有的实验性往往设不相等的对照测量往往采用学校中数据量C浅实验:不够规范的实验 缺乏清晰假设,实验中不设对照组,对实验环境控制水平,干扰实验因素很多。3、根据实验环境的不同A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室中进行,有封闭度,人为控制严格 需借助一定设施设备仪器进B自然实验 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实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为控制相对严格,借助日常教育教学进行4、根据实验因子的多少A单因子实验:只采取一个措施 B双因子实验 C多因子实验七、实验控制:实验的关键所在1、变量:与实验有关的因素或条件,可测量,量化的都称为变量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其变化,因变量:由自变量变化而产生的变量,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一切可影响的因素。2、主要包括:A、变量的操纵 B、无关量的控制3、因变量的确立和分解A制定实验目的,聚焦实验焦点 B对实验目标进行具体分解,横向与纵向分解C对目标要素进行具体描述4、因变量的测定 测量的指标 测量的方法 测量的次数狱插入点的安排5、自变量的确立和操纵 A寻求共变关系,探求因果联系 B筛选创设自变量 C拟定具体的措施6、实验效度和无关变量的控制(1)实验效度是实验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度数,内效度:对变量间相互因果关系揭示的准确程度 外效度:实验结果的可推广度(2)无关变量 A实验设计和操作带来的误差 选择误差,程序编排不当,中途失控B实验过程中的附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霍桑效应,生成效应7、提高实验效度的主要途径(1)提高实验外效度的主要途径 A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重要性实验 完善实验方案 B使实验情景与真实教育情景尽可能相近C采取合理的抽样方式选取被试(2)提高实验的效度的主要途径A变变量为常量 B合理安排实验处理程序 C消组 D 均衡 E抵消八、实验涉及1、单组后测实验班组选择 实验对象处理 后侧 直觉判断特点:对无关变量控制不严格,实践意义大2、组单后测实验 3、非随机分派单组控制反后侧实验4、非随机分派单组控制前后测实验5、随机分派单组控制后侧实验6、随机分派单组控制反后测实验7、随机分派多因实验九、实验检验与实验报告的撰写1、实验检验常见的方式与方法A理性分析B重复实验:同一种实验,不同被试对象 扩大实验对象,重复实验C教育实践检验 D流计检验2、实验报告(1)概念:记载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文体(2)基本要求:写清实验目的与方法,叙述实验的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3)格式要求:前言,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和结论十、搞好教育实验必备条件1、理论准备 2、设施准备 3、师资 4、一定资金 5、领导支持第六章 经验总结法一、概述1、概念(1)经验:泛指由实践得到的知识、技能,通常指感觉认识。特点:产生于实践活动,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内容的本质是客观的,有待于就一步上升。(2)先进教育经验: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感性认识。(3)先进教育经验:教师所具有的高度的教育教学技巧,能为教育教学服务。 属于经济总结法,是研究根据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教育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高度。特点:实验对象是在实践中运用效果明显,具有创新意识,研究过程不对研究对象施加影响,产生变化,是珍惜爱搜索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追因研究,运作程序要求相对较低。2、经验总结法的意义(1)保存和推广先进经验的有效途径(2)调动扩大教师从事教研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研水平的有效途径。(3)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深入实际正确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3、经验总结法的作用(1)对先进经验价值给予肯定积极的评价(2)推动教育实践,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3)推广教育经验,实现资源共享4、经验总结法的分类(1)根据经验包含的内容 专题经验总结 综合经验总结(2)根据经验创造者的不同 群体经验总结 个体经验总结(3)根据经验反映的时间不同 历史经验总结 现实经验总结(4)根据经验包含的空间不同 点上经验总结面上经验总结根据经验总结的科学水平具体经验总结 教研活动过程效果感想一般经验总结科学经验总结二、经验总结法实施的步骤1、确定总结对象与目的(1)评价经验对象 活动效果是否明显 活动的时耗 经验的推广价值2、收集事实资料(1)事实资料 反映前后变化情况的资料 如何促进该变化的材料(2)收集资料的范围 现成的文字材料 教育活动现场现感的材料 调查材料3、整理分析资料(1)核实资料 核实可反映经验事实资料的具体内容 核实经验收集的过程(2)筛选资料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聚散为真(3)提炼升华资料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围绕主题进行概括 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4、总结与讨论(1)提供初步总结报告和详细的提纲(2)以小组讨论为主(3)发挥民族精神,形成学术讨论气氛(4)认真对待讨论结果5、撰写经验总结报告三、推广先进教育经验1、直接推广(1)开展先进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2)先进教育教学经验讨论会(3)先进教育教学展览会(4)先进教育教学演示活动(5)开展先进教育教学传帮带活动2、间接推广(1)书面文字材料(书面经验交流)(2)录音录像播放四、经验总结法的注意事项1、注意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1)总结自己的经验(2)认识经验的丰富性(3)重视平时材料的收集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1)马克思主义哲学(2)正确的教育理论第七章 校本教育研究会一、 背景介绍1、 校本(1) 为了学校: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 在学校中(3) 基于学校2、 校本教研(1) 校本教育研究(2) 校本教师培训(3) 校本课程(4) 校本管理3、 校本教育研究的兴趣二、 校本教育研究1、 定义: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以教师为主体,自主进行的教育研究,它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办学目的,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2、 特点(1)针对性 (2)自主性 (3)应用性 (4)局限性 (5)灵活性 (6)计划性3、与一般教育研究的关系校本教研注重应用性研究,一般教研侧重理论研究。校本教研强调为元化,侧重以问题为起点;一般教研侧重理论方式。校本教研要以一般教育研究为基础指导。三、 实施校本教育研究的意义1、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2、 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 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4、 有利于教育学科的建设四、 校本教育研究的实施1、 校本教研的课题选择立足本校的实际;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坚持四个结合四个为主个人研究兴趣与学校实际需要相结合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相结合,以应用为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以微观为主主张性研究与现实性研究相结合,以现状为主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炼为研究主题2、 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追求目标(1) 着眼于解决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2) 着眼于学校的发展(3)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3、 校本教研的实施方式(1) 独立性研究与合作性研究结合,以独立性为主(2) 独立性与引进性研究相结合,以独创为主(3) 系统持久型研究与灵活机动型研究相结合,以灵活机动为主4、 校本教育研究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1) 含义与特点在真实的情境中教育实践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以解决教育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特点:目标是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主体是实际工作者;群体强调实际工作者与专家相结合;环境是自然要真实的,不断变化的。程序是自我反思,不断螺旋式上升循环发展的过程;所选择的方法在于综合运用有利于研究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价值评估重在对结果的评价。(2) 局限性研究质量不高;研究者的能力不足;研究程序不是非常严谨;研究的结果不能解释因果关系;难以客观评价问题。(3) 操作的程序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和解释五、 校本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 以学校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校长远发展;从理论教学为核心。(2) 以教师为本(3) 以学生为本 以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前提 辩证发展地看待学生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与激励 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 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六、 校本教育研究的局限性1、 对教育科研缺乏信心2、 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3、 校本教育研究自身存在一定问题七、 针对校本教育研究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1、 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念(1) 树立发展性的研究目的观(2) 树立长效性的研究功能观(3) 树立实践性的研究质量观2、 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宏观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超前思维;辩证思维八、 校本教育研究模式1、 经验总结式2、 合作研究式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专家3、 课题常动式4、 教育拓展式第八章 个案研究法一、 定义:以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方法二、 特点:1、个别性 2、典型性 3、深入性 4、综合性 5、针对性三、 作用:1、 有利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2、 有利于因材施教3、 警示后人,防患未然4、 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例证四、 局限性1、样本小 2、结论主观性强五、操作程序1、认识研究对象,确立个案2、收集个案资料(基本情况、个体成长、发展资料等)(1)收集方法:观察、调查、访谈(2)基本要求:客观、公正、全面深刻3、整理、分析资料(1)分析 主观:动机、态度、世界观、价值观 客观:生活教育背景5、 补救、纠正,提出发展策略五、 基本原则与方法1、 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2) 灵活性原则(3) 谨慎性原则2、 方法(1) 追踪法 提出确立研究课题追踪收集资料分析 改进 总结(2) 追因法(3) 临床法(4) 活动产品分析法(5) 教育会诊法六、 个案研究报告1、 介绍个案的基本情况2、 分析个案3、 阐述个案指导思想和指导方案4、 个案指导的成果说明第九章 科研论文的撰写一、 撰写科研论文的意义1、 对研究者学术水平、专业能力的一种肯定2、 提高教育工作者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3、 是进行学术交流建立教育理论体系,推广先进经验重要的形式4、 对研究者业务考核和提升晋级的重要凭证二、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1、 引言揭示问题、困难;必要性及可能性说明;目的及意义2、 研究现状综述背景;自己研究思路;特色;通过研究可能达到的结果3、 研究设计过程4、 研究主题的提升5、 研究结论讨论;形成观点、结论;具体的建议、策略6、 对研究实践成效及反思三、 教育调查报告基本结构1、 目的与方法2、 结果分析3、 结论建议四、 经验总结报告结构1、 情况概述2、 经验措施3、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五、 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结构1、 论文标题2、 作者署名3、 引言4、 正文5、 结论、讨论6、 尾注六、 教育论文写作注意事项1、 语句使用:完整、简洁;语言书面化;句子结构完整;合乎语法要求2、 数字用法:公历,用汉字3、 抄袭问题怎样创设阅读期待小学语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后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一、 综合运用多媒体,创设阅读期待二、精心设计提问,激发阅读期待1、问中求新,仰暗花明2、诱发想象,意味无穷3、设置矛盾,激活思维三、通过多样活动,触发阅读期待四、利用适时评价。萌发阅读期待怎样编制、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小学语文一、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要求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分组方式。三、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合作习惯的形成。组合小学合作学校的哪些方式。1、异质组2、同质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小学语文1、 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要2、 课前备课要做有心人3、 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4、 教师用适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5、 学生差异也是一种资源6、 教学方法是灵活使用要恰到好处,不能为了关注个别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7、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思维差异,根据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如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小学英语教学的转变一、由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活动的单向性转变为教学共同活动的多边性,努力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参与率。二、由只重教法的改进转变为教学改革与学法指导并举,努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组合。三、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基础知识传授式转变为注重学生思维训练的启发式,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努力提高。1、任务诱疑,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2、图画求疑,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3、想象解疑,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4、变序释疑,培训学生的跳跃思维能力如何实施游戏教学模式小学英语1、 唱歌热身2、 游戏导入3、 新知学习4、 边玩边练5、 角色表演6、 任务体验第一学段“量与计量”课堂教学的探讨小学数学1、把握教学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设计教学2、拓展学生一眼活动空间,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持下建立计量单位的直观表象。3、分类和比较是帮助学生建构量与计量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1、 创设情境法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情感2、 角色对比体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3、学生的自由组合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社会资源合作怎样有效的开展“儿童与自然”的课堂教学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一、情感与态度方面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三、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常识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健康、安全地生活 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1、亲身体验大自然,创设零距离(利用有限的条件去间接地体验)2、运用多媒体3、推荐学生去收集有关“大自然”的书籍等。4、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如何当好班主任一、如何当好班主任及班级管理民主化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性格,起点。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既为学生好的,听话的,优秀的,守纪律的学生服务,也得为后进生的学生服务。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生对社会、集体、他人的责任感,不是说出来的,喊出来的,讲出来的,表决心表出来的,而是在它具体的负责任的实践中一点、一滴、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3、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要求学生闹中求静,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一个发展学生个性和任性的班集体才使每个人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进行盲目的,横向的,无效的攀比,从而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学习效率。4、决策过程要民主民主有无穷无尽的财富,无穷无尽的力量,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天地,极其值得人们往深处去探索。二、如何当好班主任及班级管理科学化1、计划系统计划系统是让人们明确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什么人做什么事情。2、监督检查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是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把定了的事情,规矩,制度,计划落到实处。第一道防线自检也叫良心关,第二道关口是互检关,互相检查,保护人互相检查,互助组互助检查,同学之间形成互助关系。第三道关口叫责任人检查关第四道关口集体舆论3、总结反馈系统那些规矩,制度,计划不是常有理,老正确,时间,空间、条件发生了变化,那么它也应该跟着时间、空间、条件去补充、修改、删除,这个三个系统像三个轮子,三个系统一起转,三个轮子一起转,于是管理就进入了一个封闭的轨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概述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和心理技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研究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健康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课程(开设的专门课程)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心理健康,家庭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等等。要求:掌握基本原理、理论及技能,以提高从事或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一)1、健康观神父说,传统的健康观 健康及疾病都是神赋予的失衡说,体内物质失衡即发生病 平衡即健康体液说2、生物观3、健康的心理功能观心理健康机能的正常运行就是所谓的健康4、现代的健康观健康是指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是心理健康的目标(二)、心理健康1、定义 1929 全美儿童会议:心理健康定义个人在其适应过程中,能发挥其最高的机能而使得个体感觉心理愉快的一种心理状态,同时能在社会懂谨慎其行而有敢于面对现实的能力。1946 世界卫生大会: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百科全书:个体心理在本身及个体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2、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以下三个标准:平衡、有序、和谐认识到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是允许的,尽量维持平衡状态,当不平衡时尽量走向平衡。(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依据1、统计学的标准确定心理健康常模与心理健康常模接近健康呈正态分布2、社会学标准与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要求来划分正常、异常3、医学的标准临床基础上,以各种心理障碍的典型症状做出概念和归纳以后,以是否存在致病因素或异常症状做为参考依据来划分心理健康与否。4、年龄阶段发展的标准个体发展的阶段来划分,以符合年龄阶段特征起来划分四标准皆有其客观优点但也都有其局限性(片面性)。(四)、如何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健康是个整体的概念心理健康由各种因素组成,以整体眼光来看待心理健康的状态2、心理健康是个动态的概念人的心理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着眼于这种状态是否相当稳定的人格特质,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异常是暂时的、必然的,具有年龄特点的心理特点。(五)、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具备现实适应的良好,未来发展的潜力的两个维度:积极适应、主动发展。智力正常(首要标准)良好情绪:稳定、愉快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善于交往意志品质行为反应协调:适应、符合年龄特征以上标准较为笼统,具体情况做细致分析。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原因(一)主要心理问题表现1、学习困难(1)阅读、表达、计算、写作、绘画能力的缺陷(2)自信心不足书没念好,影响自信心下降成绩骤然下降,导致的自信心不足(3)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监控自己的学习(4)学习态度不端正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有关2、人际关系与同学、家人、老师之间的关系等人际关系障碍表现及原因较多,与家人、老师态度有关3、自我意识的偏颇自负、自卑、自我中心、嫉妒、狭隘等4、行为障碍(1)不良的动作习惯:挤眼、吐舌头等(2)退缩性的行为:厌学、退学、欺瞒等(3)攻击性的行为:破坏、斗殴等(4)特殊的行为问题:追星、耍酷、沉迷游戏与家庭社会及青少年阶段心理发展特殊性有关。(二)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表现的因素1、身体因素先天或后天造成的生理异常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后天发育迟缓会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2、家庭的影响不良家庭环境易形成孩子心理异常民族平等互爱的家庭更容易促进孩子健康成长3、学校因素更具计划性、系统性、目的性4、社会因素社会价值观、风气个人的心理因素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此阶段人的生理大革命时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又名人的心理断乳,既有大人特点又有孩子特点矛盾体具有过渡性、矛盾性(两面性:独立与依赖的矛盾)争取平等感,独立感,但表现与思想相对滞后又显露出依赖性。最需要成人尊重他,与他平等(独立意识强烈)表现为自我主张、标新立异存在的矛盾有以下几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认识水平与求异思维的矛盾;意识与性发展的矛盾;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此阶段极其特殊,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密切联系易造成学生健康水平、道德水平与健康水平的落差。第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1、分类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分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两大类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义: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等方式,帮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素养。3、学校心理卫生与学校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研究人类如何维护和保护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的一门学问“包括一切维持和旨在改进健康的种种措施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包含三层含义:指人的一种心理状态等同于心理健康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种种措施一门专门的心理卫生学关系:心理卫生涉及的范围比心理健康的范围大、广心理卫生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从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提高人的全面发展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何代替心理卫生(1)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促进心理卫生知识方面的教育有效地引导和矫治学生的心理疾病,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着眼于开发青少年心理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从工作性质上明确了教育属性和发展性)(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机制密切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行使教育职责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咨询与辅导起着方向的作用,心理咨询与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化规范和途径。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知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类似于心理咨询、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更关注治疗师与治疗者的关系,处理、消除、矫正心理障碍及严重的心理疾病。应用比较不广泛,比例较低。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共同点: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进而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素质,调节心理机能。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实质1、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者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多种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的一类教育活动。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1)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2)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3)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由专业人员来进行,并非所有人却能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经历比较系统的培训。(4)其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带有专业的方向(5)以正常的学生作为主要对象(6)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带来其他教育改革的推动。第二章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一、素质与素质教育素质与素质教育1、“素质”指人的神经系统有先天的特点通过遗传获得,“是以人的先天赋为基层,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即品德、智力、身体、心理品质以及审美能力等的整合”。2、素质结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发展3、“素质教育”指为提高民族素质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以提高受教育者全员整体素质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主要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素质理想的实践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为其他各育创造先决条件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门学科技术,而是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其与素质教育吻合。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各育的关系1、与德育的关系二者有其天然接近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完善人格,维持健康,个人心理需求,强调尊重。德育重在培养“君子”,榜样、说服教育。(2)联系:内容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方法上:遵循共用的教育规律。目前德育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汲取内容完善德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双向联系:在方向及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与智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强化、激励、指向、动力等作用上,(1)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开发智慧潜能。(2)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解决心理困惑及障碍,树立信心,激发动机。与体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对身体机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体育任务之一在于磨砺意志,形成良好心理品质。(2)心理健康以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前提,其有助于学生体育运动的进行。4、与美育的关系对学生美好的教育离不开学生良好美好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提供基础审美的丰富亦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的来说;(1)心理健康教育是各育的基础和中介(2)其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第二章 第三节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1)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2)新的健康理念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2、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1)有助于转变教师的观念(2)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程以及各种途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有帮助。3、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主要误区:德育化、医学化、学科化本讲主要在于理清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弄清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和目标,总的来说我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主要是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这与素质教育是脱不了关系,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中应认清其与各育的关系,以促进教育的推进。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第二章 第四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广义上,亦有心理素质教育的提法,在古代家庭教育和集体教育的活动中。理论层面上,哲学、医学、教育理论都有对心理健康教育论述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成立心理咨询辅导及门诊课的形式:单独的训练课程和核心课程香港、台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称为心理辅导(早期)1959至1969 台湾香港逐步实现由面向个体转化为面向全体的转变中国大陆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阶段:调查呼吁阶段尝试起步阶段发展推进阶段主要体现在:建立中小学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行政部门出版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读物并研制相关心理量表进行了系统的课程实验国家及地方出台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1994年 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意见文件:要通过各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生活的能力。199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