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1734133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有效教研活动是指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实现了教研活动的价值取向,即教学中的问题 得到解决,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教研的意识和文化得到 加强。有效教研活动所呈现出的特征应体现在“有效的保障措施、有效的组织形式、有效的 研究方式、有效的达标策略、有效的评价办法”等五个方面。一、有效的保障措施有效的保障措施是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四个到 位”,即“思想认识到位、制度引领到位、时空保障到位、经费支持到位”。在思想认识上, 管理者必须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昭教师的思想,充分领悟教研活动的价值取向,进而充分认识 到教研活动的必要性;在制度引领上,必须规范教研组的建设及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引领教 研活动的有序进行;在时空保障上,学校必须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和空间,学校管理 者要通过对课程的精心排列,活动的精心安排,使同科教师有共同的时间参入教研活动。另 外,最好有专用的教研活动室,以减少其他因素对教研活动的过程干扰。在经费支持上学校 应对教研活动的经费纳入预算管理,而不是“即兴开支”。二、有效的组织形式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指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时人员的构成形式,这种形式一旦确 定便相对比较固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学科教研组(以学校某一学科教师为单位组成或 分学段的学科教师组成);学科备课组(以某一年级学科教师为单位组成);联片教研组(跨 校的学科教师为单位组成)等。学校应视其规模的大小,人员的多少确定合适的教研活动的 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某一学科人数在3人及以上的应成立学科教研组或学段学科教研组, 某一年级学科人数在3人及以上的应成立学科备课组,学科人数在2人及以下的应尽可能成 立联片教研组,而不应该把人数较少的学科综合在一起成立综合组,因为这样就会谈化教研 的功能,给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专业上的困难。当然,联片教研活动不仅仅限于学科人数 较少的学科。既有教研组又有备课组的学校应以备课组为主线开展教研活动,因为以这种组 织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时便于话语的集中。三、有效的研究方式一旦研究活动的主题(或形式)确定后,教研活动所采取的方式(研究的过程行为)是否有 效将直接影响活动目标的达成,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及相关的研究方式有:1、以更新观念为目的专题理论学习和研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课程标准、教 材在不断的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手段在不断地丰富,这些都要求教师们要 不断地领会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应用。因此,教师们必须定期对课改相关理论等就教师们 共同关心的专题进行学习和研究,以达到理论指导行为的目的。专题拟定后要提前布置,具 体的活动方式为“先进行分散学习,后进行集中研讨”,重点应将自己的困惑和收获进行交流 和探讨,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活动适合学科的任何一种教研组织形式的 开展,但活动的频率不宜过高,因此选好共同关心的专题很重要。2、以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为目的专题研讨。当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而此问题又带 有共性时,就应该针对此问题拟定研究方案采取系统的研究方法。其通常的做法是“确定专 题-制定方案-行动研究-行为反思-行为跟进”,必要时“行动研究-行为反思-行为跟 进”要重复、深入的进行。这种研究除群体要参入外,学科骨干应起引领作用,有条件的尽 可能聘请相关的专家指导,以减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如果提炼出的问题属学科共性则以教 研组的形式进行研讨较好,如果是某一年级特有的问题,则以备课组的形式进行研讨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研讨中,每个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而不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3、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的教材教法研讨。教材教法研讨应是一个很原始的话题, 但如何与课改的理念融合,同时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 践证明较为有效的方式是“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其主要的研究过程综合起来有以下几 种:(1)备课组“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的活动开展。预设性研讨是指以教学周为单位,本 周对下一周的主要(或重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其流程为:个体解读-集体交 流-形成共识-个性设计。即活动前个体必须对研讨的内容进行解读,然后带着自己的思想、 观念参与集体交流,交流后由活动策划人提炼出共识,活动结束后由个体依据共识、融入个 性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性研讨是指对上一周经过预设性研讨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 具体教学后,出现了那些和预设性研讨相比的意外”,并对这些噫外”进行归因分析,接着 再对下一周的主要(或重点)教学内容进行预设性研讨。每周按这种方式重复的滚动推进。 这种研讨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在综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张扬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如 果是对具体的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时,在预测性研讨和反思性研讨的中间环节,也 可进行“同课研究”,形成“课前预设性研讨,课中比较性研讨,课后反思性研讨”的完整体系。(2)教研组“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的活动开展。教研组开展“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 的活动,相比以备课组的形式开展,对教师个体的要求会更高,因为教师必须跨年级钻研教 材教法。活动的基本程序与上面是相同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内容覆盖每个年级的主要内容(在教研计划中要作具体的安排);研究那个年级的内容就有哪个年级的教师在研究共识 的基础上编写教学设计并上研讨课;听课者和授课者一起进行反思性研究;不一定每周 进行。由于规模不大的学校大量存在,而教材教法的研讨又非常必需,因此,这种方式的推 行和完善应引起策划者和参与者的高度重视。4、以促进观点和经验动态交流的教学沙龙。教师之间能否就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和交流是体 现一个学校学习氛围的重要指标。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策划者必 须去收集教师们共性的问题;主题可以很集中,也可相对松散。参加沙龙的教师必须联 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对问题的反思与解决进行交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视人员的多少和时 间的长短来确定主交流的人数。交流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这种形式的教 研活动最大的特点是“结合教学实际的观点和经验的动态交流”。5、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的网络教研。如果说其他教研活动的形式是以学校为阵地进 行的群体同步研讨活动,那么,网络教研则是拓展了教研时空更张扬教师个性的异步现代教 研形式。如:专业的实名教研论坛、博客、远程培训、虚拟研究室、主题学习网站等。这种 研讨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时间自由、交流话题广泛、交流面宽阔”。6、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共享为目的的资源建设的研讨。这种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团队合作、 共同建设的过程又是教师研究提高的锻炼过程”。以竞赛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活动。这种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亲身体验、学而即用”。 当然,教研活动的形式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活动的形式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我们更关注的 是某一形式下具体的研究方式。因为任何一种形式都具有教研活动的价值取向,而有效的研 究方式则是实现教研活动价值取向的关键。在研究方式的掌控方面基本原则是“针对教师的 需求,设计教师的活动,营造研讨的氛围,关注行为的跟进。四、有效的达标策略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达到本次教研活动的预期目标,是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在达成 目标的实践行为的策略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关注了教研活动的策划。每一次有质量的教研活动必然有清醒的背景分析和明确 的活动意图及预达的目标,如果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入者没有这样的意图和愿望的话,其效果 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事前必须充分的调研和策划,并且,参入者要做到 “有备而来”。教研策划反映了教研组织者的意识与水平。2、是否关注了群体发展的差异。教研活动的目标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方面常常没有“整齐划 一”的“终点”,他常常取决于参与者在已有经验上的建构,而且不同教师教研目标的达成同 学生的学习相比更具有分化性。因此,在反映到教师个体发展中不应该“整体划一”的去评价, 而是倡导教师真实地、个性化的再现。只有关注了群体发展的差异,才能实现不同的教师得 到不同的发展的现实发展观。3、是否关注了研究过程的渐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常常需要 对某一专题(或现象)进行持续性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研究应该是认识和行为的不 断更新,不应该是平面内的重复循环,而应该是螺旋式的渐进上升。研究过程是否渐进发展 直接反映了研究团队的整体水平。4、是否关注了研究成果的共识。教研活动的过程是教师观点交流、智慧共享的过程,应该 说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发展起到了“扶手”的作用,而“蹾阶”的关键是教研活动形成的共识与建 议。如果活动中大家或人云亦云,或激烈争辩,但没有形成明确共识的话,明天的教学可能 还会是“原来的星星”和“原来的月亮”。当然,这种共识不应该只是通常经验的概括,而应该 是基于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五、有效的评价办法有效的评价办法是促进有效教研活动的催化剂。对于教研活动的评价,学校应根据校情,本 着评价“引领教研活动的发展方向,规范教研活动的过程进展,提升教研活动的内涵价值, 应用教研活动的研究成果”的原则来制定评价方案,让评价去催化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提升。作为学校管理者以及教研活动实践者,应努力从以上五个方面去审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并加以策划,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们乐于参加的,因为它给教师们带来了质的收获。低效 甚至无效的教研活动只会使教师们感到“劳神丧时”,最终导致教研活动的弱化和形式化。有效的校本教研合作研究合作研究是个人或群体间为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彼此协调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合作 研究需要有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和推己及人的胸怀。现代教学的实践证明,集合集体的智慧,运用合作的力量能改善教学系 统中的人际心理气氛,促进教师非认知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 教育教学的效能。学会合作研究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其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合 作。我们认为,在推进二期课改的进程中,创导基于合作研究的校本教研是教师工作特点的 需要,是实践课程和教材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教师集体合作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校本教研强调加强教师之间的切磋与 交流,协调与合作,使之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几年来,我校始终如一地坚持集体教研制度, 做到“三保四有”。“三保”即保证时间每周一教研雷打不动,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找时 间补上;保证人 一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席,如有病有事,必须向主管校长请假;保证效果 教研要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解决实际问题。“四有”即各年组要有教研计划,有教研记 录,教导处要有检查,有评比。学校领导深入年组参加并指导教研,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从 而保证教研质量。为了使教师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变“备教案”为“备学案”,变“教教材”为“用 教材”,我校依托集体教研,在语文、数学、体育、英语等学科推行了“独立思考一一集体 研讨深入探究一一自主调一一操作运用反思提高”的备课方法,实施创新备课, 提高了备课的实效性。首先,校本教研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室、课堂、“课标” 和课本的严格范畴之中,而是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的实施,仅靠教师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经验、 时间及能力去独立解决和完成是难于胜任的。这就需要教师间的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精诚 合作,形成能力各异、特长互补的教师群体,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构建合作共享的教研 文化。其次,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 的相互融合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从被动接受走向交往、对话与合作,师生双方围绕教学内容,以知识和生活作为对话的载体,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注重的不是教参,不仅是预设的教案,而是学 生的个人经验和学习特点。这些信息的获得需要多学科的交流,近距离的观察及教师间的相 互配合,第三,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也是教师施教的前提。在推进课程、 教材改革的过程中,随着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空间的拓展,学生提出的, 涉及不同领域、学科和层面的问题会越来越多,留给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将加大,教师与学生 个人的知识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些人文资源和动力资源的 开发都需要教师的相互合作。认识到合作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我们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一步推动研究深 入,具体做法如下:1说课式教研:年组教研时,每位教师进行说课。不但要说教材,说教法,还要说 理念,说学情。2互动式教研:教师互动:利用教研时间,安排一些老师上研讨课。然后,听课教师 和授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在研讨中共同提高。家校互动: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共 同上课,课后家长们针对所听的课与教师、领导共同座谈。另外通过书信、调查问卷等形式 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师生互动:开展了“学生眼中的教学精彩回放”征集活动,通过书面 交流,营造师生间平等对话的氛围,让教师以学生为镜子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3专题式教研:各教研组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讨论。比如:一年组教师在进行随文识 字教学时,对如何处理学字与学文的关系存在一定困惑。教研时年组就以“如何进行随文识 字教学”为专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4反思式教研:以年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人人参与,结合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 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进行理性的分析,使自己从经验型教 师逐渐转变为反思型教师。5随机性教研:我们倡导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时随地进行进行研究。比如: 在学校举办的“创新杯”教学大赛中,我们发现四年组的一位教师在一个苹果教学理念上 存在一定误区,下课后,我们领导就和所有在场教师进行了研究讨论,澄清了模糊认识。像 这样的例子很多。6会诊式教研:每个学期,教学校长、教导主任集体深入课堂听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 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和任课教师“面对面”交流,深入细致地帮助分析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 之处,运用集体的智慧,找出“病情”,分析“病因”,开出对症的“处方”。通过“集体会诊”, 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7对比式教研:组织同一年组的两位教师选定同一课上对比研讨课,通过座谈讨论、对 比分析,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8校际教研: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帮助下,我校与县直几所学校组成了教研联合 体,这一做法加强了校际间的校本教研交流,利于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因此,创导基于合作研究的校本教研,建立并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引导教师 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合作,将引发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增强教师之间的 互动,实现教师在思维上的互补,智慧上的交融,工作上的合作,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 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通过课题探究我们认识到,合作研究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的社会发 展中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将合作研究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不仅仅是为了推动“课改”, 而且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需要;它是对传统教学系统的一次革 命,符合时代的需要,代表了现代教学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 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 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教育改革成功的实践证明:当个人试图单独实施变革时,往往不会发生重大的变革或变 革的速度缓慢,而当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研究,形成合力时,改革会更迅速、更彻底、更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