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1312401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的复习1、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 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2)、记叙文的分类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写人的记叙文, 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 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 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 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 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3)、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 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只有把这些要 素交代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条理才清楚。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地点南京车站; 人物父亲、 “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到车站为“我”送别,给 我买桔子;结果“我”怀念父亲。作者在交待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 “背影”,表达了 父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4)、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确定好了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一般有三种: 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 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 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 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 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 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 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 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插叙的作 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 在结构上更紧凑。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 体部分做好了铺垫。(5)、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这种因素(依据)的存在,使文章成为一个内部有 联系的整体。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 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 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 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再加羚羊木雕就是 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芦花荡就是以老头子大意失败到快意复仇这一线索来安排材料的。还有一些 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 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岗合为一条。我们读记叙文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沿着它逐步弄清各个段落、 层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内容。(6)记叙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 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 “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 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如藤野先生中的 “我”处于重要地位, 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 12 岁的小 伙计,是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第 三人称写法。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在文章中为了便于抒发内心情感,也常在某些段落中使用第二人称,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你不 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抒发了作者对志愿军的敬佩之情。(7)记叙的详略记叙文在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得当。如何做到详略得当呢?与主题有关者要详写,与主题联系不紧密者要 略写。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演变成对生活的一定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 体现出来,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意思。例如芦花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全文写了老头子大意致使女孩受 伤,后又设计打鬼子为其报仇这一事件,表现“老头子”这一有血有肉的老英雄形象,所以就详写老英雄打 鬼子,而关于小女孩途中的艰辛则一笔带过。有如散步一文,对散步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一笔带过,而 着重写解决的过程,详细描写了“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一场面,其原因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文章主 题: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记叙文中的记叙主要来叙述事件原 委始末,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把人物和事情概括地介绍给读者。描写是指在顺叙过程中,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和事情以及环境进行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议论、抒情、说明仅起辅 助性作用, 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包括肖貌、语言、行为、心理、神态等描写;环境描写,包括 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叙述中的描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既要抓住特点,又 要突出重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阅读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三点:a、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b、 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c、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一般要求文字简明 扼要。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家乡的复杂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 待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记叙文中的议论 在记叙文中经常穿插适当的议论,用以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记叙文中,记叙是基础, 议论是记叙的归纳与深化。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以下四个特点:a、关键上议论,即不议论不足以表现记叙的 中心之处;b、议论要画龙点睛,简明精要,不可长篇大论;c、记叙与议论高度融合,不能生加硬贴;d、 可以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也可以集中叙述、集中议论。 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 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假的感情,夸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 至于抒情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 融。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就有许多直抒胸臆的句子,如: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 ”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之情。(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下面只介绍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夸张、衬托、渲染、抑扬、白描。 象征,是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包括本体和象征体两个 方面。运用此法,必须把握二者在读者心中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 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 力。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 的余地。如海燕,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用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 并列的。 作为表现手法的夸张,不同于修辞手法的夸张,它是通过对“事件”作扩大或缩小的形象描述,以突出事 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写皇 帝被骗,竟一丝不挂地沿街出游,突出他的愚蠢和虚伪。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 种。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批 评约瑟夫极端势利的父母对约瑟夫叔叔的冷酷无情,就用约瑟夫对叔叔的深切同情来反衬。 渲染,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重气氛,突出人物。,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 隐晦、严寒、寂静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条、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 抑扬的表现手法,所谓“抑”就是按下、抑制;“扬”就是抬高扬起。它有两种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是欲抑 先扬。如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即席说了一大道“义正辞严”的慷慨之语,大 有“为民除害”的清正之势,一个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似乎呼之欲出;然而以后的多 “变” 则是对他第一次表态的极大讽刺,使他欺下媚上的卑劣个性暴露得更彻底、更清楚。 白描的表现手法,简练、质朴、轻捷、传神是白描手法的主要特征。它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孔乙己 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 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 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2、记叙文阅读的重点(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整体结构。(2) 归纳文章中心意思和要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 品味重要词语和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含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语言训练。 记叙文中的散文和小说又是记叙文阅读的重点,特作重点分析如下: 散文阅读中应重视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神不散”。(1) “形散”。从内容看,散文中涉及的材料面广而多,时间与地域的跨度又较大。从表达方式看,散 文往往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于一炉,使之相互配合,以提高表达的力度。从语言风格看, 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具有鲜明、准确、生动的共性,同时就具体作品而言,则风格各异,或活泼生动,或沉 郁凝重,或隽永优美,或恢弘壮阔,并无一定的规范。(2) 真正认识散文中“不散”的“神”,也就是每篇散文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如藤野先生中就自始至 终贯穿着作者忧国忧民、自强不息的情感与对藤野先生的敬爱与怀念,正是这样崇高的情感将文中发生在 不同地点的事、表现各不相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读者读来非常没有散乱之感,反而能从丰富的 内容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与教益。因此,认识、把握散文中的“神”是十分重要的,否则诸多材料都只能是 堆乱的碎片,无法在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当然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3) 最重要的,是要能找出“形”与“神”间的结合点,因为正是这结合点充分体现出“形”与“神”的巧妙融合, “形”“神”确实是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勉强的凑合。小说阅读的要领: 阅读小说,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思想内容、作家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方法等。 首先,要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具体地说,应该 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更应该注意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的表现,从 中去认识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故乡中就是通过对少年、中年闰土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对比 描写来揭示主题的。同时,还须努力探求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如孔乙己中 孔乙己这个人物就是既有其特定的个性,又饱含着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那一群”小人物的共性,使人 从他身上看到了社会弊端、时代的烙印,进而认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其次,要通过小说中情节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与巧妙构思。如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全家盼望于 勒,而于勒来到面前却又不敢、也不想认的情节,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 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的憎恶。由此可见,对情节的正确分析会有利于加深对人物特征与作品主 题的认识。再次,要通过对小说中环境的分析使阅读收获得以补充与深化,茅盾先生曾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 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了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孔乙己 中对鲁镇酒店里喝酒人及酒店气氛的描写就具体地显示了当时沉闷的社会环境、泠漠的人际关系,从而为 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必然性提供了依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之分,阅读时要区别对待。3、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1)整体感知。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有时兼有议论和抒情,通过记叙人的言行来表达中 心思想。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尽快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3)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意,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5)找出每段文字的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6)结合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景物,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遵循以下几步来进行:(1)初读文章,解决生字词,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大意。(2)再读感知主题和写作特色,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把握文段的结构、特点,理清记叙线索,明确记 叙顺序,找出段中关键词句,概括出文段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审清题意。仔细读题,主要是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语,了解命题者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字面表达 的意思和命题者隐含在题目当中的意思。明确题型题意后,找出通过读文章感知到的知识和试题间的连接 点。(4)组织答题。组织语言进行表述,语言一定要规范,要符合书面规范,尽量用文中语言组织作答。4、各类记叙文的阅读(1)叙事性记叙文的阅读 叙事性记叙文是指以叙述事件为主的记叙文,所以阅读时应从掌握主要事件为主,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明确事件六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记叙顺序。事情总有发生发展的过程,作者是采用何种顺序来安排的呢?明确记叙顺序对把握内容 和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明确文章中心。所写事件体现的主题,通常用“记叙了.事,歌颂(批评)了.,表现了.”的模 式来回答。(2)写人记叙文的阅读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以人物为主来安排文章内容的记叙文,阅读时应以把握人物形象为主。 明确主要人物(主人公)。一篇文章总共有多个人物出现,其中以谁为主要形象,谁就是所谓的主人公,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于勒、菲利普夫妇、“我”,三个形象,谁是主人公呢?文章主题有两个:一是 批判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甚至金钱可战胜亲情、代替一切的错误观念;二是描写小人物辛酸的生活史。 而这两点不论哪一方面都是在非利普夫妇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主人公就应是菲利普夫妇。有的文章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个人物同时都能体现文章主题,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爱国, 小弗郎士在他的感召下也爱国了,所以说,到底谁是主人公就无所谓,两人的地位同等重要。但要注意一点,主人公并不一定是文中描绘篇幅最多的人物,如修鞋中无名战士甚至没有出场,只是 由大个子军人取鞋时一句话点出,可人物形象丝豪没有受影响,相反却更加光辉,失去双脚之后还记得欠 别人的几角钱,光辉的形象跃然而出。 注意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无一不是围绕表现人物性格来展开的。如我的叔 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见到穷水手于勒后的神态和心理描写,将他们由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因而生恨的 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重视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还是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文中景物描写不多,只有两句,“(轮船)在 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体现人物旅行时快活而骄傲的心理;“天边远处仿佛有 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体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话虽不多,但对莫利普夫妇自私自利、金钱 至上的性格却有很好的烘托作用。 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可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类。所谓横向对比,是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或人 物的不同看法,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日本学生对“我”的无理刁难,先生对“我”的无私帮助,形成鲜明 对比,更能体现藤野先生的光辉形象。所谓纵向对比就是指同一人对同种事物(事件)前后的不同看法, 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前倨后恭的做法,把胡屠户这一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市侩形象 地描绘了出来。(3)写景状物记叙文的阅读 写景状物记叙文是通过描摹某一事物,通过对这一事物的特点分析来体现主题的记叙文。进行这一类文章 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就抓住了它富有生机和活力这一特 点,对花叶瀑布的描写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对比手法的运用:这类文章大多采用对比手法。如紫藤萝瀑布中藤萝花以前与现在的对比,白杨礼 赞中白杨与楠木等的地比。 象征手法的运用,写景状物是为表现一定主题,所以所写事物往往富含象征意义,如白杨礼赞中白 杨树就象征了像白杨树一样不屈不挠的抗战人民。( 4 )新闻与通讯阅读 重视对标题的把握。新闻与通讯的标题一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新闻的“主标题”,所以我们 读这类文章时先要提炼标题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就明确了正文内容,而谁是 最可爱的人也表达了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 重视对新闻导语的把握。如果说标题仅是概括正文内容的话,那么导语就是较详细地介绍事件,包括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细节。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 物),从一千余华里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事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 的渡江区域(地点)。 ” 对语言准确性的把握。新闻与通讯要求语言准确,虚假性的、欺骗读者的语言绝不能出现,而且一定要 具体、准确。如“西起九江(不含) ”括号中“不含”一词,如去掉就会让人产生疑问。 新闻通讯虽要求记者实事求是地记录事件全过程,但在写作中总会有作者观点和情感融入其间,所以我 们阅读时也要把握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个人爱憎、好恶等情感。(5)、小说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1)理清故事情节。情节是人物活动的产物,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在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时,一要理 解小说所采用的叙述情节的方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及其作用;二要在理清作者的构思脉络的基础 上,把握好小说的结构特点,并联系作者要表达的题旨和情感作深入的思考。(2)分析典型环境。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主要包括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阅读、鉴赏小说时,我们就要参照对小说典型环境的分析,去了解小说所反映的 时代特征、社会制度、阶级状况、世态风情,去体会小说所展现的人物活动场所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点, 去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物典型性格的独特魅力及产生此种性格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3)把握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借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小说创作的重点。在阅读小说时, 需要从作家刻画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方法入手,去分析小说的人物特征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4)品味语言特点。一般说来,阅读小说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这就需 要弄懂词句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特别是要着意去体会小说中那些关键词句,尤其是那些通常不被用来描 写事物的词语、句子。还需要着意去理解小说语言中所隐含的信息,多角度地分析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仔细品味小说语言的特点。6、理解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精描细刻。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可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社会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能揭 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点明或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 的作用。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和震撼。7、划分段落层次方法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内容相同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可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概括段意的模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8、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 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9、关键句子的理解 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点明题旨的句子; 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引用的句子; 起承转合的句子 把握关键语句技巧: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之相 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重点语句的作用:可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10、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考查角度比较灵活,内容大多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1) 、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 、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 、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 、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 、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 、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7) 、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 、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答题套路: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 理即可得分。(1) 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 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 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2) 、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3) 、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 、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答题总原则一、浏览考题,整体感知二、缜密审题,明确要求三、局部探索,深入品读四、整体检验,确保准确一、浏览考题,整体感知 先读题后读文,粗略了解考察内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二、缜密审题,明确要求 认真读题,抓住关键性词语、提示性词语、规定性词语,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解题要求。三、局部探索,深入品读 带着问题,精读题目涉及的相关内容,搜集信息。根据解题要求,处理信息:或概括,或综合,或分析, 或比较,或揣摩推断,或联想想像,确定答案范围。紧扣解题要求,推敲组织语言,准确写出答案。四、整体检验,确保准确 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返回整体,对所作答案进行进行检验,以确保准确无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