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Microsoft_Word_文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1260631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Microsoft_Word_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Microsoft_Word_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Microsoft_Word_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选取一组散文诗,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境况下,撷取自然景物和现象,为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塑造了典型的文学形象。文章措辞优美丰富,语句整齐,富有音韵美,以便诵读。二、教学目标1.积累一组雅词,记诵优美片段。2.朗读赏析,培养良好的语感,体会散文诗语言的特点3.把握典型的文学形象,结合相关背景领会文章深邃而丰富的感情。三、课时分配第6课、第9课、第10课各2课时,其余各课1课时,另单元起始课、复习、检测各1课时,共预计11课时。6.雪一、教学目标 1.积累词汇,认识散文诗;2.认识文中南方雪与北方雪的不同特点,结合关键句理解文章主旨,进而认识作者奋发抗争的精神;3.朗读体会作者寄予南方雪与北方雪不同的感情欣赏精彩文句。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文章,借助联想和想象欣赏文章。难点:理解关键句及文章主旨。三、教学流程1.学生描述自己见过的雪景,引入教学。2.介绍散文诗文体特点,介绍本文创作背景。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想象,然后口头描绘所想到的画面。4.学生自由朗读。5.整体感知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怎样描写来突出其特点?6.欣赏写雪的精美文句。7.揣摩难句,探析主旨。1)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互相交流。2)通观全篇,作者的感情倾向于暖国的雪还是北方的雪? 指导:1)浏览课后附文;2)回顾本文创作背景;3)思考文中“但是”一词的作用。8.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三。附板书设计: 暖国的雪:滋润美艳之至 向往美好生活雪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奋飞 赞颂抗争精神教后反思:7.雷电颂一、教学目标1.积累生词2.朗诵诗文,体会文章激越磅礴的情感气势;3.借助屈原的有关历史典故,结合本文创作背景,把握各个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进而深入领悟文章主旨。4.认识本文各种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并通过比较阅读,领会郭沫若诗歌的不同风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体会难点:同“目标3”。三、教学流程1.由端午节吃粽子谈论屈原,引入本课教学。2.介绍郭沫若及本文创作背景,学生阅读教材中“参考资料”了解屈原全剧概况,教师补充介绍第五幕剧情结构。(见教师用书69页)3.阅读文章楷体字部分,了解“舞台说明”。补充介绍:雷电颂的时间、地点、环境及相关情节。4.听读,朗读体会品评。5.生词识记与运用。6.探析主旨,把握象征意义。屈原被囚东皇太一庙,午夜时分,雷电交加,狂风大作,他发出急切的呼唤和愤怒的斥责。他呼唤什么?斥责的又是什么?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思考:风雷电及土偶木梗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屈原这一文学形象?总结,归纳,板书: 呼唤风雷电 追求光明 屈原斥责土偶木梗 痛恨黑暗 千古不朽的爱国者民族的历史代言人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句,体会其表达效果。7.文句仿写。8.比较阅读,完成练习三。9.布置作业。(见练习册)课后反思:8.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生词2.朗读短文,体会其中优美的意韵。3.通过对“夸父追日”、“飞蛾扑火”、“嫦娥奔月”等意义的理解领悟文章主旨,认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品味难点:理解关键句,探析主旨。 三、教学流程1. 谈论“夸父逐日”“飞蛾扑火”才“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教学,介绍作者及本文创作背景。(见教材全解28页)2.自由朗读,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3.指名朗读,品评,指导。4.内容研讨。1)第一篇短文题目为“日”,为何用不少文字描写飞蛾扑火?结合背景如何理解“生命是可爱的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总结:本文赞美那些抗日志士为改变黑暗现实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写飞蛾扑火意在强调一种人格力量和人生理想。2)作者强调月光很冷,是“死光”,有何用意?借嫦娥奔月的故事表现什么?总结:改变冰冷黑暗现实的理想。5.结合练习三进行课堂总结。6.拓展训练附板书设计:追求光明未来(正面)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改变冰冷现实(反面)姮娥奔月教后反思:9.海燕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把握重音、节奏及语气的变化,体会其中喷薄的革命激情。2.根据文中的描写,结合时代背景,认识海燕、海鸥、风云雷电及大海等的象征意义。3.学习本文借助衬托、对比来凸显海燕形象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体会难点:认识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三、教学流程1.由雷电颂引入本课教学,介绍高尔基及本文创作背景。(见教材全解)2.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检测生词。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结构。要点: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的环境变化为线索,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海燕形象,依次为第一幅,暴风雨来临前海燕高傲的飞翔,渴望暴风雨到来;第二幅,暴风雨逼近时,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来临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4.朗读训练1)三幅画中都有些什么?感情有怎样的变化?(提示:当如何表现环境、海燕及海鸥等?)2)指定同学分别朗读三段文字,从重音、节奏、语速、语气等方面进行品评。然后齐读全篇。、5.找出文中描写海燕的词句,联系文章创作背景,分析海燕形象特征。关键词:“高傲”、“飞翔”、“黑色的闪电”、“飞舞”、“大笑”、“号叫”、“叫喊”、“精灵”。总结:海燕象征着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目光敏锐、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5.研讨与赏析1)文章除了正面以动作、神情等描写来表现海燕的英雄形象外,还通过哪些方法来凸显他的形象,使之更加高大?(提示:写大海、海浪、海鸥、海鸭、企鹅、风云雷电等有何用意?这些事物的象征意义?)2)选择优美的文句,抓住关键词赏析其表达效果。6.课堂拓展1)完成课后练习三。2)选择一种动物或植物,自定角度(形态、动作、声音等),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加以刻画,力求赋予其特定的精神质量。(此环节可机动处理)7.布置作业:(见练习册)附板书设计: 来临前渴望暴风雨 逼近时迎接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来临时呼唤教后反思:10.组歌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生词。2.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节奏、音韵和感情。3.借助想象理解诗歌主题,认识“浪”和“雨”的形象内涵,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用一刻有灵性的心体察自然、人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体会难点:理解“浪”和“雨”的形象及文中蕴含的哲理。三、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介绍作者(见全解90页)2.检测生词。3.初读两首诗,想象再现,并口头描绘画面。4.学习浪之歌1)整体感知,作者赋予了海浪怎样的形象?(海岸的情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诗歌中海浪的爱情不仅对于海岸,也是更广阔的对世界万物之爱,闪耀着母性的光辉。诗人的故国地处地中海东端,虽然他长期背井离乡,旅居国外,但思国之情愈加浓烈,且通常将这种感情拓展为对自然万物之爱。因此,诗人在本诗中借海浪之口传达的是对祖国的眷恋之情。5.学习雨之歌1)整体感知,作者赋予雨怎样的形象?(奉献者 使者)2)适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尘世人生是一种循环,而叹息、微笑、泪水是其运动的各种形式。6.朗读品评7.探析文章的写法本文想象有何特点?(想象离奇,但是物之力与人之情相通)8.拓展实践自然万物是人类世界运动的镜子,用一双富有灵性的眼睛去观察,用一刻富有灵性的心去体悟,其间的至情至理丰富深远。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然之物,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并借助事物之间的联系表现人世间的某种关系,表达自己的感情。附板书设计:浪恋人、守护者 爱祖国、爱自然雨奉献者、使者教后反思:第二单元综合复习一、 复习要点1. 回顾文学常识,积累字词。2. 朗读品味,欣赏优美文句。3. 认识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构建相应的阅读策略。二、 复习过程1. 回顾各篇文章篇目、作者、出处及内容大概,记诵重点文篇。2. 通过本单元学习,你认为散文诗是什么样的文体?举例说明。3. 你认为应当如何阅读散文诗?举例说明。要点:把握文中主要的文学形象及其特征,领会其内涵,进而领悟作者的思想;积累优美文句;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1) 把握文学形象了解创作背景;借助文章的相关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2) 积累优美文句诵读品味与实践运用相结合。3) 借鉴写作技巧一文一得,注重模仿,以至融汇贯通。4. 阅读实践(选文见一课三练)5. 生词测验。6. 单元检查。(试题见一课三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