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21218652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病因】(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PSIL的发病率在长期慢性乳糜泻(谷蛋白性肠病), 免疫缺陷病如AIDS病患者,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免疫增生性肠病(im munoproliferativesmall intestinal disease, IPSID)的患者可明显 增高,故其发病与机体免疫系统失调有关;亦有认为淋巴瘤与某些病毒 (如EBV)感染有关。本病绝大多数属于B淋巴细胞来源,仅部分并发慢 性乳糜泻的PSIL可能来自T淋巴细胞。霍奇金病的病人常有细胞免疫低 下现象,因而推测可能在某种病毒感染中出现细胞免疫失调,从而致 使本病发生与发展。(二)发病机制近年认为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可分为4种类型:成人型(西方 型);儿童型;免疫增生型小肠病(immunoprolifera tive small-in t est inal disease,IPSID);肠病相关型T细胞淋巴瘤(en teropa thy-a ssociated T-cell lymphoma,EATCL)。1. 好发部位 小肠恶性淋巴瘤一般起源于小肠黏膜下淋巴滤泡组织, 向肠壁各层浸润。可发生于小肠任何部位,但由于远端小肠有较丰富 的淋巴组织,故恶性淋巴瘤多见于回肠(约50%),其次是空肠(30%), 十二指肠最少(10%15%)。2. 病理学 小肠原发性淋巴瘤绝大部分属非霍奇金淋巴瘤,见图 1 常见类型是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肉眼所见:肿块为孤 立性或多发性,多发性又可分为弥漫性及散在性。弥漫性者可见黏膜皱襞弥漫增厚伴有小结节、小息肉状突出物,常累及一段肠管;孤立性 者倾向于呈环形,可致肠腔狭窄。小肠淋巴瘤大体所见可分为四型,即息肉型、溃疡型、动脉瘤型、 浸润缩窄型。(1) 动脉瘤型:最常见,沿肠壁黏膜下浸润生长,肠壁肌层及肠壁 内神经丛受到损害,使肠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而呈动脉瘤样扩张, 故又叫囊样扩张型淋巴瘤。外观可见肿瘤环绕肠管,管壁僵硬呈皮革 状,表面为暗红色或灰白色,黏膜常有多个结节样隆起,管腔呈扩张 状态,由于肠壁高度增厚,可形成较大肿块(图2A)。(2) 浸润缩窄型:亦较常见,浸润肠壁引起增厚僵硬,蠕动消失, 肠腔变窄,最后缩窄成很小内径。主要见于网状细胞肉瘤的病例,这 种类型往往引起肠梗阻。(3) 溃疡型较少见,溃疡位于浸润性肿瘤的中心部位,常为多发性 病变范围较小,但亦可是围绕肠腔的大溃疡,常易发生出血和穿孔。(4) 息肉型:最少见,主要病变在黏膜下层,呈息肉状突入肠腔内 使黏膜皱襞消失,常为多发性病灶,最易发生肠套叠,故有人亦称之 为息肉样肠套叠性淋巴瘤。小肠恶性淋巴瘤多数是单发,亦有多发病灶,但多发病灶属于多 原发性病灶或来自某一原发肿瘤的转移病灶尚难肯定。有资料报告, 消化道同时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病灶者占10%30%,病灶间隔以正常 肠管。在恶性淋巴瘤中,多发病灶常见于淋巴细胞肉瘤。3. 临床分期 根据肿瘤累及肠壁的深度及侵及范围,将恶性淋巴瘤 的病理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对临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1) Con treary分期法:I期:肿瘤局限于肠道,无转移;11期:有 肠系膜淋巴结受累;III期:侵及主动脉旁或邻近器官。(2) Mapvi分期法:Mapvi报告临床分期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 义,他将之分为四期:1期:肿瘤局限于肠管,病变为单灶性,无淋 巴结转移;11期:肿瘤累及邻近组织;111期:肿瘤累及区域淋巴结;W期: 肿瘤广泛性浸润或远处转移。1、11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4. 转移途径 小肠恶性淋巴瘤可通过直接蔓延、淋巴道或血道播散肿瘤可沿肠壁浸润,也可穿透浆膜直接浸润肠系膜、大网膜、腹壁或 邻近脏器,偶尔可穿透肠管而形成内瘘。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小肠恶性淋巴瘤的主要转移方式,一般较腺癌 早而且多见。最初至肠管周边的淋巴结,沿肠系膜淋巴管至区域淋巴 结,然后至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晚期可转移至髂淋巴结、腹主动脉旁 淋巴结甚至更远的淋巴结。淋巴结转移可为单发的,但常见为多个融 合成团块状。经血道转移较少,且多发生在较晚期,可至肝、胰、肾、肺、脑 等脏器,以肝转移为最常见,可为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症状】本病病程较短,多在半年以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变 化多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块、腹胀等三大症状,本病刘俊等报道 三者分别为79.3%、57.7%和37.9%;其次为腹泻、发热、肠出血,恶心 呕吐等表现。体重急剧下降、乏力、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例出血量少,伴贫血。 腹部可触及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硬、结节状,有压痛、活动度差。较多数病例因穿孔、梗阻、肠套叠而急症入院。儿童肠道原发恶性淋 巴瘤半数以上因急腹症入院,表现为肠套叠或类似急性阑尾炎的症状。1. 腹痛 出现较早,多数病人常为间歇性疼痛,多在食后发生,随 着病情进展,腹痛加重,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十二指肠及回肠上段 累及时腹痛可呈溃疡样发作;弥漫性肠壁浸润及进行性肠梗阻,可致慢 性痉挛性疼痛;肠套叠及穿孔则可引起急性腹痛。腹痛部位与肿瘤位置 有关,多数位于中腹部,脐周及下腹部。2. 腹块 近半数患者可扪及腹块,多在脐周或右下腹。就诊时肿块 直径一般已在5cm左右,质地不一,多数可推动移位,少数有触压痛。 肿块多因肿瘤本身或区域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所致,个别系小肠穿孔 与周围肠系膜包裹形成。3. 腹泻腹胀 有1/3病例有腹胀、腹泻或脂肪泻,但此种腹泻无里 急后重感或肉眼可见脓血便。回肠末端累及后易有腹胀便秘或大便习 惯改变,以大量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罕见。腹胀、腹泻可能和肿瘤 广泛浸润而阻塞肠系膜淋巴管及肠腔内细菌过度繁殖有关。4. 其他 部分病例还有发热、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消瘦乏力等表现 发热为不规则低热,少数呈周期性发作,体温自3941C,晨低午后 高,有自汗而无寒战。播散型淋巴瘤或小肠淋巴瘤伴穿孔或腹膜炎时 可发生高热。刘俊等报道34.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这与肿瘤破溃致肠出血及长期营养不良有关;蛋白质丧失可能由于淋巴 管梗阻,小肠动力紊乱或部分肠梗阻所致的细菌滞留,胰腺功能不足 及胆盐代谢紊乱等所致。少数患者可出现肠穿孔、肠梗阻和肠套叠等 临床表现,这可能是与小肠淋巴瘤的增殖和发展,肠壁增厚肠腔变窄, 以及瘤体为肿块性生长,加之肿瘤的浸润使全层肠壁破坏等有关。5. 体征 多数病人可扪及腹部肿块,肿块大小不等,一般质地较硬 表面呈结节状,伴有轻度压痛,有时能扪及多个结节。不全性肠梗阻 的体征也较常见,可出现腹部膨隆,肠型,气过水声及肠鸣音亢进。 伴有急性穿孔者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比较困难,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且无 规律性,实验室检查均缺乏特征性,又无特异性可靠诊断方法,因此 本病术前确诊率很低,当病人出现不规则的腹痛、腹泻、消瘦、食欲 减退、发热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时,检查发现腹部移动性肿块,特别是 合并不全性肠梗阻表现时,应考虑到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通过 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CT和B超检查有利于判断肿瘤是否 转移,内镜直视和钳取活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国内报道较完整的101例肠道淋巴瘤,术前确诊仅8例;刘俊等报道 29例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仅2例术前诊为恶性淋巴瘤外,余27例均在 术后确诊,误诊率高达93.1%。本病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彻底手术治 疗,因此除积极探索有效的诊断方法外,首先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警惕 性,熟悉其临床表现。Bawson提出的5项诊断标准:1.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2. 纵隔无淋巴结肿大。3. 肿瘤定位于肠道或该引流区淋巴结受累。4. 肝脾和骨髓无淋巴瘤病变。5.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分类均正常。此时应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可疑病例应进一步作实验室及其 他辅助检查。如经以上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应及早剖腹探查以达到诊断与治疗 的目的。【饮食保健】【护理】目前尚无相关资料。【治疗】【检查】1. 血常规检查约60%病例有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表现。2. 其他血液检查血沉可增快,血清白蛋白可降低。3. 大便隐血试验40%50%病例大便隐血检查可为阳性。4. 组织病理学检查。5. X线钡餐检查 尤其是小肠气钡双对比检查是最重要的辅助检查。 术前诊断率达30%70%。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1) 弥漫性病变:病变范围广泛,全部小肠都可不正常。小肠正常 黏膜皱襞大部分或全部消失,肠腔内可见到无数小的息肉样充盈缺损, 由绿豆大至豌豆大,其大小约0.5lcm直径。肠腔宽窄不一,沿肠壁 可见到锯齿状切迹。胃内可见息肉或其他病变;(2) 多发性结节状充盈缺损,病变边缘清楚,黏膜纹紊乱、破坏或 消失;(3) 狭窄性病变:中心性狭窄,其边缘僵硬,黏膜皱襞细如线条, 狭窄的范围一般较长。偏心性狭窄,狭窄的一侧呈大块状充盈缺损突 入肠腔使之变细,病变比较局限。外压性狭窄,肠腔变细并有外压现象,狭窄部位的黏膜皱襞仍然正常,病变范围较长,与正常小肠分界 不清。狭窄近端肠腔扩张;(4) 扩张性病变:表现为肠腔不规则扩张,远超过肿瘤的范围,扩 张段常与狭窄段相同,黏膜破坏、蠕动消失,肠壁僵硬,呈现动脉瘤 样改变,小肠运动力减弱,数小时后,扩张肠管仍可见钡剂潴留;(5) 肠套叠:呈现典型肠套叠X线表现,多由息肉样病变所致,套 叠部位多位于小肠远端,最常见为回肠末端。上述征象可交错出现, 结合临床常可作出诊断。6. 内镜检查 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回肠末端,可用结肠镜检查,并 可活检明确。内镜对于空肠上段的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亦有帮助。7. B超和CT腹部肿块者,可见到肠管之间有结节状的团块。B超和 CT帮助了解其位置,大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肝 转移、腹水等有参考意义。CT检查在肠腔内造影剂的对比下,可见肠 腔有不规则的扩张或狭窄改变,病变一般较广泛。但早期病变,难以 确定。8. 手术探查 如经以上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应及早剖腹探查以达到 诊断与治疗的目的。【鉴别】主要是与肠道炎性疾病中的克罗恩病、肠结核以及小肠癌相鉴别1. 克罗恩病 可有节段性狭窄、卵石征或假息肉的征象,有时难与 恶性淋巴瘤相鉴别。但克罗恩病一般病史较长、常有复发史及肛周脓 肿,可有腹部肿块,往往因局部炎症穿孔形成内瘘,钡剂检查可见内 瘘病变,节段性狭窄较光滑,近段扩张较明显,线性溃疡靠肠系膜侧, 并有黏膜集中,肠袢可聚拢,呈车轮样改变。小肠恶性淋巴瘤一般无 内痿形成,临床表现重,X线下狭窄段不呈节段性分布,边缘不光滑, 结节大小不一,溃疡和空腔较大而不规则。2. 肠结核或腹膜结核 亦可出现腹部包块,有时与恶性淋巴瘤较难 鉴别,但前者一般都有结核病史,有低热、盗汗及血沉加快,腹部检 查有揉面感,周身情况一般不出现进行性恶化,小肠结核X线见增殖型 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肠腔狭窄,边缘较恶性淋巴瘤光滑,近 端扩张亦较明显;溃疡型者龛影一般与肠管纵轴垂直,恶性淋巴瘤的溃 疡部位不定,龛影较大而不规则。3. 小肠癌 病变往往局限,很少能触及包块,即使有亦是较小的局 限的包块,X线钡餐检查仅为一处局限性肠管狭窄、黏膜破坏。4. 免疫增生性小肠疾病(IPSID)是一种独特的小肠淋巴瘤,最初 报道见于东方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又称为地中海淋巴瘤或a -重链疾病。 典型的症状包括慢性腹泻、脂肪泻,同时伴有呕吐和腹部痉挛性疼痛, 亦可见杵状指。许多IPSID病人的一个少见的特点是,在血液和肠分泌 物中,有一种异常的IgA,其a-重链缩短,且不含轻链。IPSID多发生 于有肠内细菌及寄生虫感染的地区,有人认为,其病因可能与小肠内B 淋巴细胞受肠内微生物抗原的长期反复刺激,引起细胞突变及恶变所 致,异常的a-链是由小肠的浆细胞产生的。IPSID病人往往死于进行 性营养不良和衰竭,或死于侵袭性淋巴瘤。【并发症】贫血、小肠穿孔、肠套叠、肠梗阻是本病的常见并发症,亦为病 人就诊的常见原因。1. 腹泻腹胀 有1/3病例有腹胀、腹泻或脂肪泻,可能和肿瘤广泛 浸润而阻塞肠系膜淋巴管及肠腔内细菌过度繁殖有关。2. 部分病例还有发热、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消瘦乏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