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的电动汽车知识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1199438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6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很不错的电动汽车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很不错的电动汽车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很不错的电动汽车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电控新技术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发展和生存的重大问题。 内燃机汽车使用的燃料均为一次性能源,开发使用后便不可再生。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大气污染物中约4070来自内燃机汽车的尾气排放。 我国汽车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 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有10个在中国。而中国华北、华东的大城市调查中,大气污染的70来自于汽车的尾气排放。 一、电动汽车 依靠电能驱动车辆,而电能在驱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基本不排放有害气体,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基于这些原因,电动汽车就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一个选择。 电动汽车主要由电池组、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等组成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实现对驱动电机的控制,对于不同的电机,控制系统的结构也有所不同。 驱动系统 是电动汽车的心脏,它主要由电动机和减速器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使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并将能量传递到车轮使车辆行驶。 目前比较流行的电机有:交流异步电动机、永磁无刷电动机和直流永磁有刷电动机。 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能源,电池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目前电动汽车广泛应用的电池有: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镍镉蓄电池等。其中镍氢蓄电池性能最优,但价格昂贵;铅酸蓄电池性能最差,但价格低廉,目前为电动汽车广泛应用。 1873年英国人Robert Davidson首次在马车的基础上制造出一辆电动三轮车,它由铁锌电池(一次电池)提供电力,由电机驱动。它比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发明早13年。 90年代,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电动车的研究开发再次进入一个活跃期。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为电动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尽管现今的电动车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电动车的行驶里程还达不到燃油汽车的水平,限制了电动车的使用。进入90年代以来,它还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90年代初开发的EV1电动车,如图所示,车身结构采用复合材料制成,32块铅酸电池作为主能源,车体自重1000kg,三相感应电机驱动。EV1的最高时速可达到128km/h,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44km,已成为90年代电动车的经典之作。 二、混合动力车 在电动汽车的能源系统中,如蓄电池、超大电容器及储能高速飞轮等,目前还没有一种能源能够使电动汽车的性能完全与燃油汽车相匹敌,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能源系统的比能量和比功率较低。 解决措施: 在电动汽车上加辅助动力单元。 辅助动力单元可以是内燃机、燃气机等热机,这就构成了目前所说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按其能量耦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方式。 美国政府在1993年提出“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其中的目标之一是“开发一种燃油经济性三倍于现有车辆的中型轿车,即每加仑燃油行驶80英里(折合3L/100km)。” 混合动力汽车是实现上述指标的主要途径。最近几年,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纷纷将其研究重点转到更具实用性与发展前途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上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 是将电力驱动与辅助动力驱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及二者相结合产生的优势的车辆。辅助动力可以采用燃烧某种燃料的原动机或动力发电机组。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辅助动力系统和电池组等部分构成。 以串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例,介绍一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 在车辆行驶之初,蓄电池处于电量饱满状态,其能量输出可以满足车辆要求,辅助动力系统不需要工作; 电池电量低于60时,辅助动力系统起动: 当车辆能量需求较大时,辅助动力系统与蓄电池组同时为驱动系统提供能量; 当车辆能量需求较小时,辅助动力系统为驱动系统提供能量的同时,还给蓄电池组进行充电。 由于蓄电池组的存在,使发动机工作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工况,使其排放得到改善。 三、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极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它平时将燃料(如氢气、甲醇等)和氧化剂(如氧气)分别作为电池两极的活性物质保存在电池的本体之外,当使用时连续通入电池体内,使电池发电。 燃料电池本体由质子交换膜,膜电极,集流板三部分组成。 燃料电池实质上是电化学反应发生器,它的燃料主要是氢气。 反应机理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不经燃烧而直接转化为电能。电化反应步骤为:经增湿后的氢气和氧气分别进入阳极室和阴极室,经气体电极扩散层扩散,到达催化层与质子交换膜的界面,分别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氢气的来源可以是已制备好的氢气,也可以是由甲醇或汽油等经过重整而随车制备,氧气来源于大气。燃料电池输出的是直流电,输出的电压可以随电流的变化而改变。 阳极的催化剂将氢分子电离,生成氢离子,氢离子透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与氧分子结合,生成水;同时,阳极反应生成的电子,通过外部负载形成电流,到达阴极。 其反应机理可以用方程式来表示: 阳极:阴极: 电池总反应: 燃料电池特点: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与车用内燃机相比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效率高: 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燃料电池不是热机,因此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效率很高。理论上能量效率可接近100,目前热、电总效率已达80% 排气清洁,对环境污染少: 燃料电池没有燃烧过程,用化学方式直接转换化学能,称为“冷燃烧”,所以氢/氧燃料电池的产物只有水,没有其他废气排出,属于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过载能力强: 燃料电池的短时过载能力可达200的额定功率或更大,而内燃机没有这样强的过载能力。 燃料电池的这个特点特别适合汽车的短时加速的特性: 构造简单,维护保养方便,容易实现模块化。 燃料电池容易通过模块化组合,串联、并联,提高输出功率。 噪声小、振动少,对机械加工要求不高。 燃料电池属于静态能量转换装置,无运动部件,因此在运行过程中没有噪音,振动很小。 燃料电池具有如下缺点:价格高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价格虽然已有所降低,但是要达到3050美元/kW的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贵金属催化剂 铂的用量虽然已降低,但是距0.1-0.2mg/ c还有段距离。燃料的限制 目前车用的燃料电池主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它们只能用纯氢作燃料。 燃料电池分类 目前的燃料电池主要为以下三种: 碱性燃料电池(Alkaline Fuel Cell,AFC)磷酸型燃料电池(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 燃料电池发展的第一课题是降低成本,第二是选择材料,第三是提高性能。 降低成本主要是因为材料的价格很高。车载用50kw系统仅氟高分子膜就要花费近7400美元。 另外,在电池单元的电极中使用的白金催化剂也是高成本的材料之一。50kw的系统中白金催化剂就要花费将近5000美元。 燃料的选择:燃料采用氢后,重整器部分的成本可以减免,系统得以简化。氢的储存则采用储氢合金或者高压储气罐。提高性能:目前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成果日趋成熟。东芝公司与美国International Fuel Cell公司合作试制了12.5kw的汽车用燃料电池。实际上是把几个燃料电池进行组合后装在汽车上。即使在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平滑起动。 燃料电池车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车的动力系统与混和动力车大体相似,主要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辅助动力系统和电池组等部分构成,其中辅助动力为燃料电池。 在车辆行驶之初,蓄电池处于电量饱满状态,其能量输出可以满足车辆要求,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不需要工作; 电池电量低于60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起动: 当车辆能量需求较大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与蓄电池组同时为驱动系统提供能量; 当车辆能量需求较小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为驱动系统提供能量的同时,还给蓄电池组进行充电。 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与未来 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在研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 GM公司HydroGen 1 Daimler Chrysler 公司的necar3和Zbus。 HydroGen 1采用液氢为燃料,一次加氢可行驶400km,最高车速140km/h。 Necar3采用甲醇为原始燃料,通过重整后获得,续驶里程为400km,最高车速140km/h。 Zbus为城市公共交通车,采用高压氢气(300Bar)为燃料,一次加氢可行驶250km。 采用液氢为燃料: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做到真正的零污染。但液氢的储存和灌装有较大的技术难度。 采用富氢有机化合物(甲醇等)为燃料:需通过重整后获得,因此车上需增加重整器。燃料的储存及灌装比较容易,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排放碳氧化物。 采用高压氢气为燃料:燃料的储存及加装比较容易,成本较低。燃料电池系统起动快,非常适合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使用。 目前,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已在芝加哥(辆)、温哥华(辆)、德国部分城市运行两年以上。美国加州正在筹备更大规模的燃料电池城市公共交通车的试运行。 以上两车的差别在于所用的原始燃料不同,这一差别也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两个发展方向。未来的燃料电池汽车最终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则要取决于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 我国已将燃料电池汽车列入S863攻关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