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分级、地质分类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058924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岩分级、地质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围岩分级、地质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围岩分级、地质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标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中围岩分级围岩级别的划分,应根据岩石坚硬性、岩体完整性、结构面特征、地下水和地应力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表 2的规定。(1)岩体完整性指标用岩体完整性系数KV表示,KV可按下式计算: 瓦=(V / V ) 2Vpm pr式中V 隧洞岩体实测的纵波速度(km/s)pmV 一隧洞岩石实测的纵波速度(km/s)pr当无条件进行声波实测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 JV ,按表 1 确定KV值。表1 JV与KV对照表JV(条/m3)V331010 2020 2525Kv0. 750. 750. 550. 550. 350. 350. 15V0. 15(2)围岩分级表(见表2)中的岩体强度应力比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有地应力实测数据时:S = (K f/o )mV r 1式中:S 一岩体强度应力比mf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 ); ra%岩体完整性系数;o 一垂直洞轴线的较大主应力(KN/m2)。 1 当无地应力实测数据时:表 2 围岩分级围 lJU 岩 级 别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毛洞稳定情况岩体结构构造影响程度,结构面发育情 况和组合状态岩石强度指标岩体声波指标岩体强度 应力比单轴饱和 抗压强度(MPa)点何载 强度(MPa)岩体纵波 速度 (km/s)岩体完整 性指标I整体状及 层间结合 良好的厚 层状结构构造影响轻微,偶有小断层。 结构面不发育,仅有23组, 平均间距大于0.8m,以原生和 构造节理为主,多数闭合,无 泥质充填,不贯通。层间结合 良好,一般不出现不稳定块体。602.550. 75毛洞跨度5 10m时,长期稳 定,无碎块掉落II同I级围 岩结构同I级围岩特征30 601.252. 53.75. 20. 75毛洞跨度5 10m时,围岩能 较长时间(数月 至数年)维持稳 定,仅出现局部 小块掉落块状结构 和层间结 合较好的 中厚层或 厚层状 结构构造影响较重,有少量断层。 结构面较发育,一般为3组, 平均间距0.40. 8m,以原生 和构造节理为主,多数闭合, 偶有泥质充填,贯通性较差, 有少量软弱结构面。层间结合 较好,偶有层间错动和层面张 开现象。602.53.75. 20.5围 lJU 岩 级 别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毛洞稳定 情况岩体结构构造影响程度,结构面发育情况和组 合状态岩石强度指标岩体声波指标岩体强度 应力比单轴饱和 抗压强度(MPa)点何载 强度(MPa)岩体纵波速 度(km/s)岩体完整性 指标III同I级围岩 结构同I级围岩特征20 300. 85 1.253. 04. 50. 752毛洞跨度5 10m 时,围岩 能维持一 个月以上 的稳定, 主要出现 局部掉 块、塌落同II级围岩 块状结构和 层间结合较 好的中厚层 或厚层状 结构同II级围岩块状结构和层间结合较好 的中厚层或厚层状结构特征30 601. 25 2. 503. 04. 50. 500. 752层间结合良 好的薄层和 软硬岩互层结构构造影响较重。结构面发育,一般为3 组,平均间距0.20.4m,以构造节 理为主,节理面多数闭合,少有泥质 充填。岩层为薄层或以硬岩为主的软 硬岩互层,层间结合良好,少见软弱 夹层,层间错动和层面张开现象60 (软 岩20)2. 503. 04. 50. 300. 502碎裂镶嵌 结构构造影响较重。结合面发育,一般为3 组以上,平均间距0.20.4m,以构 造节理为主,节理面多数闭合,少数 有泥质充填,块体间牢固咬合。602. 503. 04. 50. 300. 502围 lJU 岩 级 别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毛洞稳 定情况岩体结构构造影响程度,结构面发育情况和组合状态岩石强度指标岩体声波指标岩体 强度 应力比单轴饱和 抗压强度(MPa)点何载 强度(MPa)岩体纵波 速度 (km/s)岩体 完整性指标同II级围岩块 状结构和层间 结合较好的中 厚层或厚层状 结构同II级围岩块状结构和层间结合较好的中厚层或 厚层状结构特征10 300. 42 1.252. 03.50. 500. 751毛洞跨 度为 5m时, 围岩能 维持数 日至一 个月的 稳定, 主要失 稳形式 为冒落 或片帮散块状结构构造影响严重,一般为风化卸荷带。结构面发育, 一般为3组,平均间距0.40.8m,以构造节理、 卸荷、风化裂隙为主,贯通性好,多数张开,夹泥, 夹泥厚度一般大于结构面的起伏高度,咬合力弱, 构造较多的不稳定块体301.252.00. 151层间结合不良 的薄层、中厚层 或软硬岩互层 结构构造影响严重。结构面发育,一般为3组,平均间 距0. 20. 4m,以构造、风化节理为主,大部分微 张(0.51.0m m),部分张开(1.0m m),有泥 质充填,层间结合不良,多数夹泥,层间错动明显。30 (软 岩 10)1.252. 03.50. 200. 401碎裂状结构构造影响严重,多数为断层影响带或强风化带。结 构面发育,一般为3组以上,平均间距0. 20. 4m, 大部分微张(0.51.0mm),部分张开( 1. 0m m),有泥质充填,形成许多碎块体。301.252. 03.50. 200. 401围 lJU 岩 级 别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毛洞稳定 情况岩体结构构造影响程度,结构面发育情况和组 合状态岩石强度指标岩体声波指标岩体强度 应力比单轴饱和 抗压强度(MPa)点何载 强度(MPa)岩体纵波速 度(km/s)岩体完整性 指标V散体状结构构造影响很严重,多数为破碎带、 全强度风化带、破碎带父汇部位。构 造及风化节理密集,节理面及其组合 杂乱,形成大量碎块体。块体间多数 为泥质充填,甚至呈石夹土状或土夹 石状。854不支护或局部锚杆 或喷薄层混凝土。大 跨度时,喷混凝土、系统锚杆加钢筋网II基本稳定。围岩整体稳定,不 会产生塑性变形,局部可能掉 块852T654III稳定性差。围岩强度不足,局 部会产生塑性变形,不支护可 能产生塌方或变形破坏。完整 的较软岩,可能暂时稳定。65 T452喷混凝土、系统锚杆 加钢筋网。跨度为2025m时,并浇筑 混凝土衬砌W不稳定。围岩自稳时间很短, 规模较大的各种变形和破坏 都可能发生。45 T252喷混凝土、系统锚杆 加钢筋网,并浇筑混 凝土衬砌V极不稳定。围岩不能自稳,变 形破坏严重。TW25不限注:II、III、W类围岩,当其强度应力比小于本表规定时,围岩类别宜相应降低一级(2)围岩强度应力比,可根据下式求得:S=rb*Kv/ obm式中:RB_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表 4 岩石强度评分表岩质类型硬质岩软质岩坚硬岩中硬岩较软岩软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bRb60b60Rb30b30Rb15b15Rb5b岩石强度评分A30 2020 1010550注:1、当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lOOMpa时,岩石强度的评价为30。,2、当岩体完整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小于5时,岩石强度评分大 于20的,按20评分。岩体完整程度的评分应符合表 5 的规定。表 5 岩体完整程度评分表岩体完整程度完整较完整完整性差较破碎破碎岩体完整性系数KVKv0. 750. 75 三Kv0. 550. 55 三Kv0. 250. 35 三Kv0. 15Kv0. 15岩体完整 性评分B硬质岩40 3030 2222 141466软质岩25 1919 141499430Mpa,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大于65时,按65评分。2、当30Mpa三Rb15Mpa,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大 于55时,按55评分。3、当15Mpa三Rb5Mpa,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大 于40时,按40评分。4、当Rb W5Mpa,属特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不参加评分 结构面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6 的规定表 6 结构面状态评分表张开度Wmm闭合WVO 5微张0. 5WWV5张开W25. 0起伏粗糙起伏光滑或起伏光滑或起伏光滑或 地下水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7 规定。表 7 地下水评分表活动状态干燥到渗水、滴水线状流水涌水水量ql/ (min 10m洞长) 或压力水头HqW25 或 HW1O25VqW125或 10VHW100q125 或 H100T,85地下水评分D00-2-2 -685三6502-2 -6-6 -1065三45-2 -6-6 -10-10-1445三25-6 -10-10 -14-14 -18TV25-10 -14-14-18-18-20注:基本因素评分系前述岩石强度评分A、岩石完整性评分B和结构面状 态评分C的和。 主要结构面产状的评分应符合表 8 的规定表 8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表结构面走向与 洞轴线夹角90o 60。60o 3o。V3oo结构面倾角70o70o45o45o20oV20o70o70o45o45o20oV20o70o70o45o45o20oV20o结构 面产 状评 分E洞顶0-2-5-10-2-5-10-12-5-10-12-12边墙-2-5-20-5-10-20-10-12-50注:按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较破碎和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4)本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不适用于埋深小于二倍洞径或跨度的地下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