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任依村5说明书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016398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呷任依村5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呷任依村5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呷任依村5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丹巴县中路乡属于四川省川西自然生态优先旅游区,处在旅游西环线上(卧 龙、四姑娘山大熊猫自然生态旅游线),位于丹巴县城东北方向,其东北和北部 界岳扎乡,南靠梭坡乡,西南隔大渡河与章谷镇相望,西与革什扎乡以大渡河为 界,西北部与巴旺接壤。中路乡距县城约7公里,辖10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 克格依村。本次规划统筹的片区共涉及克格依村、基卡依村、呷任依村、波色龙村、罕 额依村等五个行政村,其中呷任依村地处中路乡南部,北接客格依村,西靠基卡 依村,南与梭坡乡接壤。二、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1、自然条件呷任依村为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位于中路乡南部山区,与墨尔多 神山遥遥相望,地势南高北低,最高高程2889. 14米,最低高程2265. 79米,相 对高差623. 35米。气候属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变幅小,日 照、光辐射充足,降雨集中,干湿季分明,雨热同于夏秋季,降雨集中于6月至 9月,干季多大风。2、资源状况呷任依村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自然风光迤俪多姿。区内古碉众多,藏 式建筑特色突出。农经作物主要有:火龙果、桃子、小胡瓜、椰子、大白菜、苹 果、红苹果、梨子等,水果作为呷任依村的主要农产品,栽种面积较大。畜牧业 养殖以羊、牛、猪、马、禽、兔、鸡等种类为主。村内矿产资源有珍珠岩、黄河 矿、斑铜矿、红宝石、锌等。三、现状分析1、现状概况全村有农户106户,总人口 557人。总劳动力302人,其中200人从事第一 产业,其余102人则是外出务工。2010年,全村总收入32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70万元,林业收入20万元, 其他收入30万元,经济收入以种植业为主。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现状村民居住用地为3. 58公顷,园地7. 6公顷,耕地78. 18公顷,道路用 地1.95公顷,其它用地(主要是林地)148. 61公顷。本次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2. 4平方公里,现状主要由农田、果林、居住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等构成。规划区内现状村民居住用地分布较为分散,建筑风貌较为统一,藏式特色浓 厚,建筑质量整体较好,多为石木结构。典型建筑多为四层,底层用作家禽养殖, 二层多为会客厅、卧室,三次多为卧室,四层为佛堂,四层平台兼作为谷物晾晒 场地。建筑多为白色墙面,黑色的窗边,点缀藏红色门窗。少数建筑靠碉楼而建, 合而为一体。现状用地构成表序号名称面积(ha)比例(%)1村民居住用地3. 581.49%2道路用地1.950.81%3耕地78. 1832.59%4园地7.63. 17%5其它用地148. 6161. 94%总用地239. 92100%2、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目前村内已建成村委会、村级医疗点(占地面积20平方米)和党员活动室。村内仍缺少一些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举办活动的广场,配套的旅游设施。全 村现无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主要由农户自行填埋。3、基础设施全村主要道路只有一条盘山公路,土路面,路面宽度为3-5米,可通车,路 况较差。全村6个聚居点已实现通电,已实现电视、通讯信息网络配套。现状用水取 自山泉水。人畜粪便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无污水管道,自由排放。已实现电视、 通讯信息网络配套。4、环境卫生及绿化呷任依村环境质量较好,村内宁静清洁,山林植被茂盛,空气清新,整体住 环境品质较好。村民宅前屋后没有进行有组织的绿化。聚居点背靠高大山体,山体植被较好。 村内现状无专用绿地。村内沿路未形成行道绿化,聚居点的绿化覆盖率较低。第二章新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呷任依村居住分布较为分散,现状聚居点6个,其中50-30户的聚居点1个, 30-10户的聚居点4个,10户以下的聚居点1个。经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 题: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滞后目前仅有村委会、村级医疗点和党员活动室,旅游发展势头较好,但旅游接 待设施严重不足,接待能力较小。二、村寨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交通状况成为旅游发展一大瓶颈,规划区道路狭窄,路面质量较差。由于居 住分布相对较为分散,集中取水困难,无统一供水系统,取水各自为政,缺少统 筹协调。由于规划区相对高差较大,雨水任意排放容易引起地质灾害,存在较大 的安全隐患。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呷任依村处于山区,农业发展条件较差,果林业相对发达,但一直以来都以 传统模式进行农业生产,产业化较低,村民收入有待提高。第三章规划总则、规划背景1、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 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是对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包 含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内 容,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客观要求。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 见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和重点工作又做出了具体部署。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 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 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 展机遇。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 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 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2、五个统筹与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 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 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 发展。“五统筹”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认识、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全新思路。“五统筹”,特别是其中的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用城乡一体化的办法来解决三 农问题,转变偏重城市的发展模式,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三农问题集中体现了我 国经济发展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 之重。3、四川省把新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2010年11月,四川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全省新村规划建设工作会。会议提出, 把新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抓好新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 为全省新村建设的有序推进打下坚实基础O会议对全省新村建设规划目标任务提 出要求:到今年底,5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10个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 县(市、区)要気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底前気成新村建设规划; 全省其他县(市、区)明年底前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底前完成 新村建设规划。会议强调,要科学高效做好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和新村建 设详规工作,建设地域特色突出、风格各异、和谐优美的民居新村。要充分发挥 新村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的重要作用,突出规划对新村建设的引领作 用,促进农民适当集中居住,注重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注意与发展 农村现代产业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创新多种模式,积极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4、甘孜州结合民族地区民俗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为强力推进甘孜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州结合民族地区民俗旅游全力带 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重点打造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 配套的旅游村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村寨面貌,提高村民 收入和幸福指数,推动新农村可持续发展。5、中路乡呷任依村乡村旅游发展迫切丹巴中路乡呷任依村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拥有众多寺庙、 古碉、特色藏式建筑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当地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较为落后, 这对呷任依村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局限,其旅游发展要求迫切。呷任依村将通过规划对全村产业项目进行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 套、整体风貌打造,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二、上位规划及相关要求(一)丹巴县城市总体规划1、城镇等级区域城镇等级结构分为一级中心城镇、片区中心城镇和一般乡镇三级结构。一级中心城镇为丹巴县城(章谷镇);片区中心城镇为巴底镇、革什扎镇; 一般乡为中路乡、梭坡乡、巴旺乡、聂呷乡、太平桥乡、半扇门乡、岳扎乡、边 耳乡、丹东乡、东谷乡、水子乡、格宗乡。2、城镇职能县城:为甘孜州的东部重镇,丹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信 息中心,丹巴县的旅游服务基地。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水电开发和矿藏加工为 支撑的现代产业,带动相关的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通讯业、商贸流通业、金 融业等协调发展。片区中心城镇:巴底镇为丹巴县东部大金川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交通和信 息中心。发展以旅游、商贸等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成为丹巴县东北部地区的农副 产品集散和加工中心。也是县域东部经济区的片区中心;革什扎镇为丹巴县域西 部革什扎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是县域西北部莫斯卡和党岭为 代表的风景旅游区最重要的旅游组织和服务中心。以旅游业、商贸业和交通等第 三产业为主导,同时发展以水电开发和旅游商品及矿藏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丹 巴县西部经济的旅游服务和物质集散及农副产品加工的中心。一般乡镇:格宗乡为县域矿藏开发和加工业的基地;水子乡、岳扎乡为县域 水电开发基地和服务中心,同时岳扎乡还是墨尔多山风景区的旅游服务接待基 地;边耳、丹东、东谷、中路、梭坡乡为县域各个特色旅游区的服务中心,也是 旅游目的地;巴旺、半扇门、太平桥乡为县域特色农业、商贸综合区,兼有旅游 服务职能;聂呷乡为县城的蔬菜和副食品供应基地,重要的嘉绒藏居旅游地(甲 居)。3、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核、两片,两镇三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一核为丹巴县城。规划期内完成新拓展区的建设;两片为以革什扎和东谷河 流域构成的西部经济区,以大、小金川河及大渡河流域构成的东部经济区;两镇 为巴底镇、革什扎镇,是丹巴县域东、西部两个经济区的片区中心。三轴为省道 211线和303线丹巴段,是县域两条城镇发展主轴。丹巴县城章谷镇一丹东乡接 道孚县域的道丹公路,是西域西北部的重点发展轴;它将是联系康东和康北两个 旅游区的重要旅游干线,是丹巴县内旅游业的重要发展轴;是丹巴县联系国道 317的最捷通道,将是甘孜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走廊。结论:中路乡位于县域的东部经济区,为县域的三级一般旅游型乡镇,是特 色旅游区的服务中心,旅游目的地。(二)关于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0年下发了关于推 进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就在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跟进 完善公共服务,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1、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以现代 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意见(川委发200917号) 精神,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完善基层治理结构为保障,以新村建设为载体,扎 实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通过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全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2、主要内容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是村两委开展工作的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活动的场所, 是公共服务延伸到村的平台。各地要结合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以村级组织 (村两委)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 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即“1+6,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5、四川省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6、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0 22号)7、关于推进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川新农办2010 62号)8、四川省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9、丹巴县城市总体规划10、丹巴县土地利用规划11、规划区现状条件的基础资料及有关技术资料。12、丹巴县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局、中路乡及呷任依村政府和相关部门意见与 建议。四、规划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培育产业,配套设施,改善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以村民聚 居点建设为龙头,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加强 农村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以培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根 本,着力建设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和开发。在充分发掘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根 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组合相应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口味越来越高的旅游者的 需求。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发展旅游接待业的同时,改善村域内的生态环 境,大力建设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并为村民创造良好的 生活条件。2、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结合的原则在规划构思上,充分依据现状,在总体布局上尊重游客行为规律,在规划的 旅游接待中心位置,处理好房屋、街道、公路、植被的关系,依据发展旅游接待 的要求进行设计,为游客提供充分的游憩空间。3、特色原则规划要突破常规思路,充分挖掘藏族民俗文化,古碉楼文化内涵,打造特色 观光环境,确定规划的基本思路和特色;充分把握规划区内资源整合的优势,在 旅游接待基础之上充分展示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魅力和内涵,使游客在此地能够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特色和独具魅力的自然、人文特色。4、新村建设与发展旅游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呷任依新村的发展必须与当地的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村寨建设应充分考虑旅 游服务功能。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对已有的设施进行完善并逐步提高档次,对欠缺不足的设施通过规划增 设,并尽快进行实施,在现状基础之上完善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力电信系 统,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六、规划重点1、特色风貌打造规划重点对当地的建筑单体特点、空间分布形式、风貌特色进行研究,对村 庄主要出入口、重要节点、重要地段重点打造;依法拆除受地质灾害影响的住宅、 破败不堪的闲置旧宅,动员和指导广大群众对其住房和围墙进行必要的整修和粉 刷,使其与整体环境统一协调;整治村庄河道、水体,清理村边屋角卫生死角, 美化村容村貌,突出风貌打造。2、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规划重点配置相关的配套设施,配套村级组织(村两委)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 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 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品商店、旅游客运站、旅游公厕、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停 车场等等,为村民创造一个文明、健康、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游客创造一 个设施齐备、高品质的游赏环境。3、道路系统道路系统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宜高则高、宜低则低、宜弯则弯,同时满足交 通和消防等功能的要求。考虑规划区特殊地形,区域道路系统采取单向循环,避 开道路拓宽困难。适当拓宽、硬化路面,在用材上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除 车行道用水泥、沥青路面外,增加步行系统,步行道路多用乡土材料,既节省资 金,又有利于保持质朴自然的乡村风貌。4、市政设施改善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设施条件,改善居住环境,重点解决规 划区由于居住分散而难以统一供水的问题,由雨水排放不当而引起的山体滑坡、 道路塌方等地质灾害问题;改善农居室内的厨房卫生设施,给排水等基础设施, 适应现代生活要求。5、保护耕地、生态环境严格保护村庄外围的农业种植地,严禁占用耕地进行建设,确保基本农田和 生态景观得到有效保护。七、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范围为呷任依村域范围,总用地面积约 2. 4平方公里。第四章产业发展策划、特色资源迤俪多姿四季如画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古碉文化,浓厚的宗教文化、嘉绒藏 乡风情,独具魅力的藏式特色建筑。二、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1、优势独特的藏家风情、特色商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搭配合理,互补性强,适合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决心和支持。2、劣势地理区位较差,可进入性较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居民整体消费能力较弱。旅游淡旺季明显,适旅期较短。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接待能力不足。宣传促销力度较小,市场知名度有待提高。当地居民及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合作交流较少,合作营销理念应进一步加强。三、总体框架规划区内产业主要包括藏式特色旅游业和生态观光农业。规划总体旅游框架为:一心、一轴、六区。一心:即核心旅游服务区,是服务全村居民和游客的公共设施集中区;一轴: 即村内盘山公路形成的一条主要游线;六区:即规划区内形成的五个民俗文化体 验区和一个山林风光观光区。四、旅游发展战略以呷任依村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浓厚的嘉绒藏乡风情为依托,深入发掘村寨 内涵,大力提升旅游接待功能,并为中路乡景区提供接待、观光、游憩、休闲、 学习、避暑等旅游服务。五、旅游发展目标打造以嘉绒藏族风情为主题,兼具高原特色观光、藏式农家休闲、古碉文化 体验的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六、旅游市场定位1、客源市场区域一级市场:甘孜州内、成渝及周边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青海、甘肃交界的区 域市场;二级市场:省内其它地区及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 三级市场:国内其它地区市场和海外市场。2、细分市场主要针对中青年市场。3、市场消费档次以中档经济型消费者为主。七、旅游产品策划呷任依村旅游产品包括宗教文化、古碉文化、自然观光、运动休闲、藏情体 验等。1、公共服务中心区该区域作为整个呷任依村旅游服务的中心区域,集餐饮、观光、休闲、购物、 活动功能于一体,是游客集散、观光、休闲中心。规划将该区域打造为藏式文化 和高原美景的集中展示区,规划以当地藏式建筑样式为基调,对现有民居进行改 造修缮,营造浓郁的乡村风情。规划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休闲文化广场等。把当地的民俗特色产品、民俗手 工艺品,集中到规划的藏式商品店中进行商业交易,开设特色藏式餐饮,设置作 坊商店,为游客提供体验式购物。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主要包含接待室、休息室、 主题展厅及厕所等功能。核心旅游服务区主要为游客提供嘉绒藏族风情体验、藏戏表演、文艺表演、 锅庄体验等活动项目。2、居民接待区居民接待区位于主要游线上,是村内的重要的功能组成区。农家乐呷任依村现接待旅客的主要方式为村民自主农家乐形式,但具有接待能力, 达到符合接待标准的农家乐户数有限,整体建筑风貌不够协调统一,对接待工作 的协调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规划基本保留现状自然肌理的村落布局,对建筑质量及风貌较差的建筑进行 整治,充分展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采用农民自己经营或招商承包式经营方式, 将现有部分民居院落改造为接待型农家乐,以改代建,节约新建农家乐成本,农 家乐院落在完善接待功能的同时,进行统一风貌改造,改善旅游接待环境风貌, 统一采用当地民居风貌进行改造。同时完善农家乐基础配套,如水电气、公厕、 停车场等。3、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区位于次要游线上,由小的居住组团组成,各个组团之间通过梯步 进行联系。在此区域,游客可以参与农事活动,可以登山远眺,驻足留恋。八、游人游览线路组织呷任依村规划游览线路分为主要游览线路、次要游览线路、梯步游览线路三 类。主要游览线路为5米盘山公路,串联了核心旅游服务中心和3个居民接待区, 次要游览线路为树枝状向外发散,联系了居民生活区,梯步游览线路渗透到了各 个游览片区,与神奇藏寨零距离接触。第五章发展定位与规模一、呷任依村发展定位规划将呷任依村打造为中路乡的特色旅游村,藏式农家生活体验区、高原藏 寨观光、古碉文化体验等藏式旅游观光目的地。二、发展规模规划呷任依村用地规模约2. 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557人。第六章空间布局、构思要点规划以村落整治为主,以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现状 的盘山公路为主要游线,打造旅游藏寨。根据现状建筑的分布特点、用地特点, 通过配套公建相对集中布局及绿化、交通系统组织空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整体有 机结构和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从而将呷任依村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结合起来, 为老人、儿童以及每一个居民多样化的居住生活活动和游客活动提供空间和交往 的机会,创造出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和旅游空间。二、规划结构在尊重现有格局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规划构想,提出呷任依村“一心、一轴、 六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态。“一心位于呷任依村北部,作为全村的公共服务中心,担负着为整个规 划区提供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的功能;“一轴”:指以现状盘山公路为基础拓宽的一条村内主干道;“六区”:指在空间上形成的古碉古文化民俗展示区、二个藏寨风情展示区 和一个高山彩林观光区。三、用地布局根据呷任依村的具体情况,以完善功能为主,适当增设一些公共设施用地。()住宅布局呷任依村的民居主要是以藏式民居布置的居住建筑用地,建筑层数多为2-4 层。规划主要在现状布局的基础上,改造现状比较破旧住宅和对旧的院落进行梳 理,达到拓展居民活动空间并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二)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力求使居住区的生活功能、服务功能既密切联系,又互不干扰。同时考 虑兼顾各居住组团,使服务均衡、方便配套。规划新建公共服务中心,将村级组织(两委)活动场所、农民培训中心、文 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节中心、农家购物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公 厕等集中设置在综合楼内。同时在规划区内根据服务半径分别设置垃圾收集点和 公厕。(三)旅游服务设施布局1、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规划(1)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在呷任依村北部公共服务中心内布置一处游客接待服务点,为整个呷任依村 村民及游客提供商业服务、医疗卫生以及部分呷任依村特产水果的展示服务。(2)藏式餐馆、客栈根据游客的消费特征和需求要素,规划在居住片区内配置居民接待设施,表 现为村寨客栈形式,能提供当地民族特色餐饮。让游客体验真实的村民生活。村 寨客栈应具备良好的装修,充足的照明,配置相应的家具、电器及客用品。(3)停车场规划公共停车场二处,分别位于游客接待点和村域中部较为集中的一个聚居 点内。(4)旅游厕所、垃圾箱、路灯参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并结合村寨具体情况设置3座 旅游公厕,厕所建筑造型及风格应与村寨整体风貌一致,男女厕所分开设置,厕 位各不少于5个,冲洗设备齐全完好,具备辅助设施:手纸、手纸框、挂衣钩、 洗手池(配备洗涤品)、烘手器、镜台,每个公厕建筑面积控制在40-60 m2之间。 按照环保要求设置垃圾箱,步游道每200m设置一处,主干道每400m设置一处, 造型要与环境相协调,建议统一采用古朴的石制垃圾箱。路灯以简洁化、人性化 为设计原则,采用石制地灯、壁灯相结合的方式,可与路标或垃圾箱结合设计。2、旅游住宿设施规划乡村旅游住宿服务设施包括庭院接待设施、旅游商店、特色餐饮接待点等。(1) 农户庭院接待设施建设规划:结合呷任依村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居民 建筑应充分考虑旅游接待功能。通过对现有农户厨房改造、环境美化、用水设施 改造、厕所改造等适应乡村旅游接待的需要。逐步要求农户大力发展旅游型庭院 经济,并且把庭院及其周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农户接待规划的基本要求:区内 的农户接待,必须经过批准,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强调藏式文化的体现, 避免低水平、低档次的农家乐,有条件的农户还可以开展接待游客住宿的业务, 但必须体现干净、整洁的要求,客房装修别具一格,营造温馨的住宿环境。(2) 接待服务设施控制:规划区内的接待设施,严格按照详细规划提出的 建筑形式及色彩的进行控制,以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3、医疗卫生与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1) 制订疾控与安全保障预案:由中路乡政府牵头,联合公安派出所、卫 生防疫、工商等部门参与制订村域疾病控制、安全保障预案,并严格执行。(2) 成立旅游急救站:在卫生院成立专门的旅游疾病控制、急救站,对急 救站的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游客身体遭受意外伤害,或者突发疾病时, 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急救。保证急救人员24小时值班、医疗设备和急救车 辆随时待命。急救站的建设与慈善医院相结合。(3) 设立治安岗亭:在游客较集中的中心旅游服务区、民俗文化体验区设 立治安岗亭,增加治安巡逻人员,维护呷任依村的社会治安。(4) 消防安全:规划区内建筑应按照消防要求配置相应的设备,并且保持 其正常运转。尤其是在供水设施建设中必须解决消防用水的问题。(5) 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在危险地段如水池、陡坡及地质灾害易发点等处 设立安全警示标志,保护游客人身安全。第七章建筑平面布局一、规划理念通过以下规划布置手法突出强调“与山水相融,与自然共生、和谐”的理念1、界面的柔性处理大量的运用柔性空间,进行界面的柔性处理,使得新村建设发展与周围山水 环境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与山水相融,与自然共生、和谐”的规划理念。2、环境渗透在建筑空间布置及组织上,充分利用周围的山水环境,将其生态的山体与开 敞的水面引入建筑空间环境中,让人的视觉更多的接触自然环境,塑造宜人的环 境景观,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外围空间处理上,充分将新村外 围的生态绿地及水体引入新村内部,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有机整体, 进一步强调村寨建设的生态性、有机性。二、设计特点1、规划以整治为主,根据周边环境,对建筑平面布局进行梳理,增加新村 公共服务设施。2、结合周边环境,组织地块内部道路,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3、在建筑风貌上,充分发掘藏族民俗文化内涵,传承民族文化。三、建筑平面布置1、原则协调原则:延续的建筑风格,在其基础之上,使其与周边环境协调和谐。本土原则:建筑设计上本着“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的原则,尽量 充分利用本土材料。特色原则: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将其点缀于建筑小品中,提升视觉感官度。生态原则:规划充分利用城镇外围山水环境,将山水环境与建筑整体有机融合,从而体现城镇建设的生态性。2、建筑平面建筑平面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内部又划分为四块,建筑周围有耕作的田地, 形成绿化景观,使整个建筑群和单栋建筑掩映在绿树从中,与整个景区环境协调。3、建筑立面以藏族建筑为基调,如坐立的佛主,屋顶多为平顶,白墙、黑窗边、藏红色 门窗,加上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彩绘装饰。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一、绿化景观规划1、总体设计思想系统性与生态性一一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规划,本规划以院落绿地、步行绿 化空间和山体绿化为设计重点,以点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 有机联系各宅前绿地,使各个宅前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山体 绿化、宅间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更为注意整体意 境,将呷任依村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2、绿地系统呷任依村绿地规划具体可分为三种形式:院落绿地、步行绿化空间、山体绿 化。三者共同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小区绿地系统。院落绿地:绿化以草坪为主,配以少量灌木。步行绿化空间:为适宜儿童及老年村民服务,内设儿童和老人活动及休憩设 施。山体绿化:作为呷任依林独特的空间背景,既是景观核心,又是绿化系统的 重心所在。3、景观系统呷任依村景观规划以中心公共区为核心,以环环相扣的“绿轴”和“道路轴” 为骨架,形成贯穿南北的步行视线通廊。在通廊方向安排绿地及小品,保证从组 团各出入口及活动场所对规划区内主要景点有通透的视线联系,再由一系列的空 间变化及景观序列的推进,将内部的绿化景观与外界紧密结合,同时也将山体的 美景引入村内以增加景观规划的向山性,再加上步行带两侧建筑高低错落,绿树 掩映,从而共同形成了一幅风景长廊。村内道路自由曲折,形成丰富的道路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沿路建筑 错落有致,广场、建筑空间开合有序,形成主要的景观界面。规划区步行绿地通 过绿化、小品、铺砌和花木合理组织搭配,形成开阔、明快、活泼的公共空间, 吸引居民前来休憩娱乐,成为整个居住区景观的高潮。院落绿地由建筑围合成不 规整几何形,布置草坪、灌木、柱廊、坐凳、花坛及凉亭,令居民享有稳定、平 和、高雅的休闲环境。另外,以住宅院落为单位,构筑不同主题的活动场地,以 花坛、树木分隔空间,或大或小,或分或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半公共空间。二、建筑风貌规划1、现状建筑风貌呷任依村寨内大部分村民为藏族,其建筑风格为丹巴特有的藏寨,以家碉为 脊修筑成24层的碉楼式。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 室、经堂及角楼(家碉),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房体的外墙 多以白色、褐色与黑色圈涂成条纹,并绘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图案,显示出美 丽而整洁的外观。此外,全村还有众多的碉楼分布,其外形美观,一般为四角、六角,甚至十 三角的高方柱状体,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墙壁十分坚实。由于山地地形的变化,村寨内住宅是逐年自发修建,为适应地形,布局比较 灵活分散,相对成片成团。但大多村寨的交通不便,以便道连接,不利于旅游观光。2、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将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的风貌特色,保持现有的建筑形式,通过房子- 院子-寨子体现村寨风貌。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 件的改善,在注入现在居住、旅游功能的前提下,使村寨的风貌逐步得到统一, 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对于传统旧建筑通过建筑质量评定确保其建筑质量的 前提下,将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尽可能改善其内部设施,达到观赏和功能兼并的 效果。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既具有传统民 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外墙采 用石头为主要材料、颜色为白色。在住宅单体设计中,建筑形式采用当地藏式民 居风格,建议将一层家禽养殖调整到居住附属建筑当中,二层为会客厅、卧室, 三次为卧室,四层为佛堂,兼作为谷物晾晒场地。建筑采用白色墙面、黑色窗边、 藏红色门窗,院落中配以装饰处理和绿色的树木、蔚蓝的天空、共同形成统一变 化的有机整体。风貌特点建藏立面上:门框、门楣、窗框、窗楣、墙面、屋顶、过梁、柱头等调绘多筑式种色彩,体现民族特色;居住建筑米用平屋顶,有碉楼设计。立面石风民墙、木窗等形式;建筑色彩主调为:白色墙面、黑色窗边、藏红色门窗、貌居黄色窗花等。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人居环境藏式 民 居 拆除了一些多余的空间(如一 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牲畜房), 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 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 对于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 进行了调整; 每家每户都设置了 一个或多 个卫生间; 不合理的空间通过绿化、隔断 进行了重新整合。 院落围合采用地形、树木自 然分隔的形式形成,让游客能 更好的领略藏式民居的风貌; 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 卉、果树种植空间,并在庭院 内部布置休闲空间,可以让村 民尽享天伦之乐。也为旅游旺 季开展民居接待提供场所。对内 部交通通 行系统、绿 化空间、居 住空间及 附属房进 行了合理 的整合及 处理。第九章道路工程规划一、道路系统规划(一)现状情况现状中路乡呷任依村为山地地形,最高高程2889. 14米,最低高程2265. 79 米,相对高差623. 35米。现状有一条盘山公路,泥土路面,路面宽度3-5米, 是该村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二)规划原则1、规划与现状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2、道路平面规划结合平、纵、横统一考虑,使之有机结合,布置合理,同 时兼顾线路的总体性及局部路段的特殊性,使布局更加合理。3、规划采用合理的技术指标,在不过多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量的情况下, 应尽量提高线形标准。4、规划应与道路性质及环境相适应,兼顾道路的美观和景观。(三)路网规划本次路网规划以现有的道路为基础,在其规划数条内部道路,使该片区形成 便捷的交通网络。(四)道路等级及红线宽度、断面布置1、规划原则(1)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结合。(2)保证车辆、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3)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协调。(4)有利于道路排水。(5)选择横断面的合理布置形式,考虑近、远期结合。2、道路红线宽度为5米,入户路宽度为2. 5米,梯步宽度为1. 5米。(五)交通设施规划1、停车场规划原则(1)停车场宜根据停车特性及需求来确定停车场车位与形式及停车容量。(2)尽可能分散多处布置,应避免停放出入口对着交通道路。2、规划设置二处公共停车场。(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道路平曲线半径:R28米。2、交叉口缘石半径:主路与支路相交r$4米3、道路纵坡:i最大=8. 00% i最小=0. 20%二、竖向工程规划(-)场地平整及室外工程规划原则在场地平整过程中,结合现状用地,分析研究自然地形,结合解决用地的各 项控制标高,使建筑用地与道路之间在竖向上能良好的结合。场地平整主要控制 单位面积上的填挖方量,避免高填深挖,合理、经济地组织好用地的土石方工程, 做到填挖方基本平衡和在经济运距范围内移动。土石方工程量采用方格法计算。具本措施如下:1、各类建筑用地填挖方高度小于2米。2、挡土墙高度尽量减少,在可能的情况下,多采用与护坡结合,降低挡墙 高度。3、在同一台地内的地面排水坡度不大于3%。4、大型公共建筑在深填方地段,设地下室,以减少深基础的回填方量。(二)场地平整及室外工程规划方法街区竖向规划采用“结合地形、以建筑分台”的原则进行,不改变原自然地 形坡向,基本保持原地面排水体系,避免深挖、高填。1、结合地形与建筑布置情况,以一排建筑或单幢建筑为一台,各台地坪标 高均以图示地坪规划标高控制(横线上)。在深填方地段,为减少填方量,以(横 线下)标高为建筑基底标高。在每一台中,因地形起伏,建筑基底有相当于1层 或0.5层错台时,在入口增设梯步。2、为利于建设,建筑的室外地坪标高的确定,以基地范围内局部填挖方高 度控制在2. 0米以内。考虑到填挖方放坡斜面的水平宽度加建筑采光通风必要间 距,建筑红线与室外构筑物距离25米。3、临街建筑的室外地坪标高与道路标高不在同一平面时,视情况而定。道 路高于街区自然地形2米以下时,规划建筑室外地坪填到高于道路标高20-50 厘米的高度,该建筑适当加深基础。道路标高高于街区自然地形2米以上时,建 筑室外地坪与道路的高差为建筑层高的倍数来确定规划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临街 建筑与道路之间用人行便桥或梯道相连。当街区自然地面标高高于道路标高时, 建筑适当后退红线,建筑以梯道同道路联系。第十章市政设施规划一、给排水工程规划(-)给水工程规划1、规划区用水量计算根据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 96,规划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为 120升/人日。(1) 生活用水量:居住人口为557人,生活用水量66ms/0 ;(2) 公建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10%计,为6ms/0 ;(3) 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浇洒道路按2L/itf日计,绿化用水按1.5L/m2- 日计,则此部分用水为3ma/ 0 ;(4) 管网渗漏和未预见用水量按以上10%计。则本规划区用水量为83ma/日。2、管网设计流量规划区为农村居住综合区,用水高峰较集中,时变化系数按KS=2. 0计,配 水管网设计流量1. 14L/So3、供水水源区高位水池施一处,设计供水能力329 ms/日,该供水设施以山泉水为水源,经处理后进入村域供水管4、村域供水系统规划5、水源及管网布置规划区设高位供水池5座,给水管呈树枝状布置。6、消防给水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外消防用水量为lOL/So消防用水储备于各给水 分区高位水池。7、管材给水管材采用PPR管材和配件。(二)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规划区采用雨污分流制。2、污水量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为47皿/日。3、污水排放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或排入山体沟渠。4、雨水量计算采用云南丽江暴雨强度公式:317(l+0.958LgP)q=阿(升/秒公顷)其中:设计重现期P=1年,径流系数屮二0. 6,地面汇水时间tl二10分钟。5、雨水排放雨水的以直捷、就近、分散为原则排除,经由道路边沟排入山体沟渠。6、山体截洪沟为防止大面积汇水诱发山体滑坡,规划区内共设1200x1200mm山体截洪沟2 条,截流雨水排入山体沟渠。二、电力工程规划1、考虑到规划区为新标准设计的农民居住点。同时考虑到负荷级别和性质 及供电的可靠性,规划区设10kV箱式变电站1座,10kV变电站装机容量 lX315kVAo2、规划区供配电采用室外箱式变电站的设置,按变电站深入用电负荷中心, 进出线方便,单台变压器容量不超过lOOOkVA,供电半径不超过250 m的原则确 定。3、供电标准(1) 居民每户用电标准:4kWo(2) 公建建筑用电标准:每平方米20W。4、规划区设道路照明配电控制箱1个,位置设在规划区箱式变配电站附近, 电源由规划区箱变集中供给,路灯照明用电按5kW考虑,路灯控制方式采用手动 控制。路灯布置沿道路单侧布置,间距控制在25-30米,灯具光源采用高压钠 灯。(路灯具体设计时定)。5、供电负荷:总计算负荷为:用电负荷424kW;规划区道路照明计算负荷:4kW;变压器总 容量:1X315RVA。6、供电系统箱式变电站低压回路均为反射与链式结合的形式供电。7、导线及敷设10kW电源线采用架空线沿规划人行道或绿化带外侧敷设,10kV进线采用电 力电缆沿规划人行道埋地敷设。380V/220V低压线路全部采用电缆埋地敷设,低 压电缆采用VV22全塑电缆,在无建(构)筑物障碍时尽量取捷径沿直线方向敷 设。三、电信工程规划1、电信需求量依据预留发展饱和设计的原则,拟最终需要电信部门敷设110对电话电缆进 入规划区。2、电话线路交接由户外落地交接箱完成。交接箱采用JTX110对交接箱1个。3、电话线路计算指标:(1) 住宅每户一对电话线。(2) 公共建筑每80平方米一对电话线。其他小型公建服务设施,依据规定适当设置电话线。4、规划电话主干进线电缆(既交接箱前)采用排管或塑料波纹管埋地敷设。 用户电缆(既交接箱后)采用直接敷设。四、有线广播电视规划有线电视入户率按100%计算,以村为1个单位并划分若干片区,规划区通 过光缆与集镇光纤支干线相连。规划规划区采用光线埋地敷设,电信、有线电视 及智能网络采用同一排管敷设,在规划区预留智能网络节点和干线的位置。五、管线综合规划管线综合是以单项管线工程规划为依据,进行总体布置。雨、污水管线安排在车行道,给水管道、燃气管线、电力管沟、电信电缆、 有线电视电缆安排在人行道或绿地下。各种管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严格依照管 线间与管线与建筑物设施的最小水平间距等有关规范埋设。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 划位置宜相对固定,从建筑红线向道路中心方向布置次序宜为:东、北侧为电信 电缆、燃气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西、南侧为电力管沟、给水管道、雨水 管道。管线综合冲突时处理原则如下: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 线让不可弯曲管线;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小、方便的让检修次数 多、不方便的。第十一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一、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指导思想1、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呷任依村的生态环境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 承载力,制定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探索通过保护资源、环境使之可持续利 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2、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呷任依村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 问题。3、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村寨生态环境综合 整治,努力改善村寨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村寨健康发展。(二)规划原则1、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村寨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 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2、因地制宜,针对村寨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 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科学村寨的产业结构,合理引导产业布局。 合理的确定村寨的发展规模和功能分区。3、坚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 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4、坚持呷任依村环境规划服从丹巴的环境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 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5、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村寨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兼顾村 寨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防治;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 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6、坚持将村寨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 迹保护相结合,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7、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 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8、生态开放性原则。要考虑到村寨与周边环境的交流,包括生物物种、生 态系统、污染物等的交流情况。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1、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充分依据规划区的自然山水格局,建立人 工与自然景观系统,确定最佳的村寨景观生态格局,以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 从长远的角度控制村寨的景观生态质量和变化趋势。2、加强生态绿地建设。主要包括村寨公共绿地建设。绿地分布形式采用混合式,做到点、线、面结合:确保重点,中心城区是绿 化建设的重点,原有的绿地基础较好,应进一步增绿、添绿,消灭绿化空白地, 村寨内设置小型公共绿地,并增加花卉,提高绿地质量;3、因地制宜发扬特色。依托果品、农耕产业的优势,种植以乔木、灌木、 花卉、地被植物相结合,充分利用村寨果园资源,强调多层次绿化。4、不断改善村寨居住环境。以自然植被为背景,提高绿量和绿视率;提倡 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创建优美环境,保护和维护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系统, 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控制土壤污染和退化,控制农业的面源污染。包括控制污灌用水,控制 地面径流的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的污染和控制农药化肥的污染。用生活垃圾(有机物)、粪便、农业废弃物作肥料,严禁带入有毒有害物质; 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不使用毒性大、高残留的农药,强化管 理、合理使用;合理施用化肥,防治流失,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施用,提高土壤有 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2、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使粮经比日趋合理化,减少粮食的种植 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巩固提高水果的种植面积和质量;大力发展环保型、效益 型畜禽养殖业。3、发展发展果品生产基地,通过生态设计,改善农业生态结构,形成整体、 协调、循环、再生的农业生态系统。抓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4、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减轻土地的耕种压力,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四、水环境整治规划1、污水收集与处理规划较为集中的农户修建一个沼气池,集中处理污水,共设置沼气化粪池6 处。较为分散的农户每户自行修建小型的沼气池处理污水。2、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目前,村寨畜禽养殖数量较少,产生的废水量不多,但也要加以严格的控制 与处理,否则势必造成村寨环境质量的恶化。村寨内无规模化养殖场,主要是个体农户养殖,布局较为分散。规划牲畜污 水分别进入到沼气化粪池处理。五、大气环境整治规划村寨村民清洁能源普及率较低,受到交通排放物的影响较小,所以村寨的大 气环境较好。目前,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农村太阳能工程。太阳能的使用即可节约能源又可减小对环境的压 力,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应该大力使用。2、加大村寨大气污染源治理力度。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较差,应 并对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达到国家相关标准。3、预防汽车尾气污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未来汽车的数量会增加。因此, 需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来预防汽车尾气污染。如增加交通干线两旁的绿地面积, 促进当地汽车安装尾气处理设备等。4、因为村寨旅游业及果品产业的发展,势必造成游人的增多,并因此带来 餐饮业饮食油烟污染问题。加大管理力度,改用清洁燃料,实施油烟治理等。六、固体废物整治规划对村内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模式为“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对村寨聚 居点的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方案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对生活垃圾产生全过程的管理, 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对已经产生的生活垃圾,要积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 利用,防止污染环境。实施有效地固体废物管理政策,首先是要控制其源头产生 量;开展综合利用,把固体废物作为资源和能源来对待。生活垃圾采用设置垃圾收集点,及时统一的将垃圾运到中路乡垃圾中转站。()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尿、动物尸体及庭院废物。这些废物 会污染地下水、空气、土壤,传播疾病,但同时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进行合理 的处理利用能变废为宝。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是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经发酵 后作有机肥料施用。1、有害垃圾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其垃圾容器应封闭并应 具有便于识别的标志。2、在村寨内设置垃圾收集房,收集房服务半径不小于70米,在村庄入口交 通方便处设置垃圾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