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0884216 上传时间:2021-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授课者:襄阳市47 中日期: 2014 年 5 月 15 日课题:等 腰 三 角 形熊沙班级:八( 3)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2、 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3、 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4、 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5、 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6、 新教材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创新,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7、 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8、 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1、 授课班级为平行班,学生基础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2、 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 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3、 本班为自己任课的班级, 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目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技能目标: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1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2、“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3、“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难点: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2、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2、学生课前分小组预习,上课时按小组落座。3、学生自带剪刀,圆规,直尺等工具。4、每人得到一张印有“长度为a 的线段”的纸片。教学设计策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1、 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程度安排教学过程。2、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3、 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说明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目标教学说明预 习相 关概 念及课题引入:定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 学 生 观 察 两 把 三 角尺,从三角形分类思考从直观图形上,回忆小学观察并回答。“两把三角尺的形状除知识,体会等腰三角形。在小学知识和第八章三角形知识了角度不同外还有什么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得到结区别”论。在对学生思考结果的总学生同步回答结基础上, 引入新课题。2学 生运 用直 尺或圆 规和 剪刀 进绘图和剪切。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讨论, 然后积极回答。学 生以 小组 形式进行操作和讨论然 后努 力向 结果慢慢前进。学 生对 自己 剪得的 等腰 三角 形作操作,体会对称的思想。在讨论的基础上,回 答更 高层 次的问题。学生观察, 并且以小 组竞 赛的 方式进 行大 范围 的搜索和体验。学生观察,体验,领会新概念。集 体讨 论并 互相帮 助记 忆重 要的结论。每 个小 组抽 查记新授:1、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腰,底边,顶角,底角。2、指导学生做一做,要求:在事先准备的纸上,画一个腰长为 a 的等腰三角形, 并将它剪下来,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放在一起,并观察和回答问题。3、第一个问题: 观察所剪得的三角形形状是否相同,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画几个不同类的等腰三角形。4、第二个问题: 将这些三角形放在一起,并且使顶点重合,观察另外的一些顶点,看看有什么特点和发现。5、问题: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体现他是轴对称,并指出对称轴。由于学生有相应的小学的知识和理解等腰三角形相关概预习,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成问题。念。由于三角形的形状不限,方法不深入体会,等腰三角形的限,学生绘制的结论也有所不同。构成和画三角形的方法。1、直观体会钝角等腰三此题学生较容易总结, 至于体会到角形,锐角等腰三角形,什么程度特别是目标2 不作具体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不同要求,体现新教材的 “不同人在数特点。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2、体会已知两边不能确定三角形,为理解全等或三角形的构成作铺垫。此题教难,关键在于引导和启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必要时候使用事先准备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从1、培养学生的观察,猜实际结果看,学生在多媒体的启发测,总结的能力。作用下,应该会有一个思维上的突2、体验等腰三角形在圆破。中的存在3、体会合作的乐趣。4、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为今后的轨迹思想做一些准备。体现新教材的操作理念, 回归学习的本质,体验学习的过程。对问题的一般到特殊做一些体会。1、从轴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为后面的等量学生由于竞争的关系, 往往能够得关系的得出做铺垫。到许多有益的结论。建议采用 “开2、体验学习过程。火车”的办法。3、加深对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两解问题的敏感度。在概念1 中强调:在一个三角形中。3忆。学生思考, 看书理解,然后讨论每一步的理由。小组讨论, 并且竞争回答。学生讨论, 并且试图写出过程。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体会数学定理的 使用 和数 学语言的组织。学 生在 自己 剪得的 等腰 三角 形上画上已知条件, 并且观察是否相等,然 后进 行相 应证明的思考, 并积极讨论。问题:等边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有几条。6、通过刚才的折叠结合屏幕上图形的字母,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等量关系和位置关系。7、在总结刚才观察结论的基础上,引出两条重要的定理。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要求每个同学清晰记忆和理解定理 2 中的具体条件。8、完成例题: 已知: 在 ABC 中,AB AC, B80求 C 和 A 的度数9、完成例题: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40,那么等腰三角形三个内角等于多少度?10、完成例题: 在 ABC 中, AB AC,D 是 BC 边 上 的 中 点 , B 30,求 1 和 ADC的度数。在概念2 中强调:三条线的具体描1、体会轴对称图形中的述。等量关系和由此得到的特殊位置关系。为下面定理的引出得出有用的结定理 2可以视情况使用多媒体辅论。助理解。特别是对相关逆定理的理2、感受组间竞争。解,但不作表述。理由的叙述是数学能力培养1、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的重要一环, 认真完成每一步。 同过程。时,鼓励学生讨论,共同提高。2、体验合作和竞争的关系。注意两解的情况。3、体验原定理和逆定理注意两解分类的表达。的关系。(不作任何表述,只做理解)此题书写角度有很多选择, 对每种1、完成对定理 1 的应用。 书写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体会定理在几何计算中的运用。2、体会合作精神。1、体会两解可能性的运用,培养思维的严密性。体现:新课标的学会数学应用的理2、注意分类表达的合理念性和清晰性。1、 对三线合一的使用2、 结 合 学 生 的 过 程 书写,体会合情推理。1、 体会三线合一在生活4A中的使用。122、 体验数学语言的精练和准确BDC学 生小 组讨 论后发言。在没有全等三角形的情况下, 此题选择合理方法的思考就变得比较重要。11、完成例题: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开放性问题, 自由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发言。用一块等腰三角形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 过 三 角 板 的 底 边 中注意教师的总结和理论化。点,那么房梁就是水平的,为什么?1、 直观体验轴对称的概A念,以及应用对称思注意教师的合理总结。BEC想实现辅助线的寻找2、 继续体验合情推理的使用。12、完成例题:等腰ABC 中, AB AC, D、 E是 BC 上的两点,若BD CE,那么 AD和 AE 相等吗?为什么A回顾知识。BDEC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运用13、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体会到什么?14、有益的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方法判断剪得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课后小结:由于运用了新课程教学方法和理念, 知识从不同的方向得到了渗透。 基本完成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为进一步的深入理解打下了基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